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由1980年成立的崇左县珍贵动物保护站和扶绥县珍贵动物保护站(200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认为林业部门管理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于2005年合并而成,并开始申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成立保护区管理局。  相似文献   

2.
一个酷暑难耐的夏天。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一种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一群温顺可爱的白头叶猴。我们去的是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岜盆保护站,另外一个是板利保护站。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它们的家园遭到严重破坏,被分割成了一小块一小块、形似无助的孤岛。  相似文献   

3.
一个酷暑难耐的夏天。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一种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一群温顺可爱的白头叶猴。我们去的是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岜盆保护站,另外一个是板利保护站。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它们的家园遭到严重破坏,被分割成了一小块一小块、形似无助的孤岛。  相似文献   

4.
5.
白头叶猴是我国独有的灵长类物种,其栖息地十分狭小而分散。典型的热带喀斯特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地貌组合,特殊的石灰岩季雨林或次生植被和多种石灰土构成的石山景观,与周边的土山景观有明显区别。环境的异质性和不连续性,使之成为边界明显但又互相隔离的同质性斑块,为穴居和过群居生活的白头叶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生存空间。白头叶猴这一适应于热带气候,善攀爬、植食性和穴居习性的物种,选择低峰丛洼地-峰丛谷地作为适宜的栖息地,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态适应的结果。目前,白头叶猴仅分布于几处互相隔离的地块。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使其栖息地急速缩小和更加分散。只有正确处理人地关系、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禁止石山地区的过度开发,维持这一自然综合体的完整性和保持景观异质性,白头叶猴才有生存的可能和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白头叶猴的分类订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于1963、1976和1977年间,先后几次到贵州、广西南部进行黑叶猴的生态地理调查,采到黑叶猴标本22号,观察了近40个猴群。经研究,认为白头叶猴 Presbytis leucocephalus T’an,1957应让正为黑叶猴 Presbytis francoisi的一个亚种。鉴于原命名人未作正式描记,故予记述如后:  相似文献   

7.
白头叶猴及其觅食生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头叶猴仅分布在我国广西南部四县境内的喀斯特石山地区,数量少,分布范围狭窄,栖息环境特殊,白头叶猴偏爱植物丰富的山脚部分;选择生物量大的植物为食,并选择含水量高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来崇左之前,听了关于白头叶猴的讲座,心中充满了好奇——这个美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究竟何处而栖,与谁为邻?何处而栖 白头叶猴仅生活在广西龙州县、宁明县、崇左县和扶绥县等四县内,在明江以北,左江东南,面积约为200平方千米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的喀斯特石山地区,是白头叶猴唯一的家。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研究白头叶猴生活习性的博士生,从该猴分布的广西西南部采回不少植物标本,都是她亲眼见到该猴吃过的植物。其中,两个从没见过的藤本植物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木质藤本,单叶对生,叶子质地较厚。尤其是枝上有成熟的果实,果实呈压扁的形状(侧面压扁),蒴果。种子下部有膜质翅。在所有几个有对生叶的木本植物科中,如槭树科、卫矛科、木犀科、忍冬科等都查不出上述植物。最后还是从那特殊的果实,如种子下部有翅、蒴果侧面扁、侧面开裂等形态,才查到翅子藤科。翻开《中国植物志》该科的图版一看,眼睛大亮。所见标…  相似文献   

10.
2011年7月中旬,我同中国科学院白头叶猴生态科考团一起来到了广西扶绥县境内的岜盆保护片区,去寻访被列为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的白头叶猴。来自北京、广州、济南等地的25名团员同工作人员一起进入保护区,与白头叶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1.
白头叶猴种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1年7—10月,作者在广西扶绥县(山弄)癝对白头叶猴种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活在(山弄)癝栖息地的白头叶猴为166只,分属28个猴群和3只雄性独猴。最大群有16只,最小群2只,平均每群5.3只。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只。在已划分年龄组的23个猴群中,成年猴88只,占67.6%,青年猴25只,占20.2%,幼猴20只,占12.2%。  相似文献   

12.
史军 《植物杂志》2011,(12):22-33
2011年7月中旬,我同中国科学院白头叶猴生态科考团一起来到了广西扶绥县境内的岜盆保护片区,去寻访被列为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的白头叶猴。来自北京、广州、济南等地的25名团员同工作人员一起进入保护区,与白头叶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3.
白头叶猴的分布及生态习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海声  吴名川 《兽类学报》1991,11(3):236-237,193
  相似文献   

14.
关于白头叶猴分类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一只雄性白头叶猴与一只雌性黑叶猴杂交繁殖的F1代(雌体)与黑叶猴(雄体)的回交,成功繁殖出两只回交代个体,出生后两回交代个体健康状况良好,所显露出来的形态学特征介于亲本之间,没有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杂交代的成功繁殖表明白头叶猴与黑叶猴不存在生殖隔离。从而断定白头叶猴不是一个独立种,而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  相似文献   

15.
根据崇左市白头叶猴栖息地(江州区气象站和扶绥县气象站)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头叶猴栖息地的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34.3~1714.9h;年平均气温为22.0~22.3℃;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6.9-27.5℃,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8.6℃,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9℃,日平均气温≥10℃的年平均活动积温为8033.8-8152.2℃;年平均降雨量为1201.6~1222.2mm;年平均蒸发量为1645.8-1675.3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79%;年平均风速为1.1~1.9m/s。  相似文献   

16.
灵长类专家珍妮.古道尔曾经说过:我们现在的世界不是从上一代继承来的,而是从下一代‘偷’来的。可见,如果对野生动物不加以保护,以后恐怕就没有机会了。通过参加了广西白头叶猴生态考察活动,我更是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白头叶猴对夜宿石洞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头叶猴(PresbytisLeucocephalus)栖息在广西南部的岩溶地形,夜里栖息在石洞里。白头叶猴选择夜宿石洞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安全和利于寻找食物等;出洞和入洞行为均在猴王的指挥下完成。  相似文献   

18.
广西扶绥白头叶猴的欺骗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兆元 《动物学报》2005,51(2):335-337
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我们在广西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对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进行保护生物学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评价生境质量的下降对白头叶猴生存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用系统的方法采集行为数据,用典型的野外记录技术(ad libitum)记录稀少行为事件。观察结果表明,生活在高质量生境中的猴群极力地保卫其家域;相反地,生活在低质量生境中的猴群不尽力保卫其家域。群体中的繁殖雄性在雄性替代过程中一旦被逐出群外,就会变成孤猴,并失去家域。这时,由于生境质量低劣,孤猴将面临食物短缺。我们的观察显示,这些猴子通过欺骗信号保持群间距离,使其得以呆在有食物资源的生境中。依据Zahavi的理论,在通讯行为中,信号接受者总是在检查信号发出者,防止其发出欺骗信号。因此,可以预测欺骗信号无法得以演化。然而,我们的观察结果不支持这种预测。  相似文献   

19.
针对物种分布格局与其环境变量关系的研究,对于生态廊道规划与环境恢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为研究对象,针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1个白头叶猴分布点和11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ing)...  相似文献   

20.
视动物为人类的朋友,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似乎已是一个不需要再讲更多理由就能赢得共识的话题。不过,对此的切身感受还是我今年暑期跟随国家动物博物馆、《科学世界》杂志社和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组织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科学考察团后,才深深体会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