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家猪品种间核仁组成区(NOR)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银染技术是研究18S+28S rDNA的分布和转录活性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Mikel-saaran和Hsu曾用此方法作过人群之间NOR多态性的研究。关于家猪NOR的研究报道很少。Veijalainen等研究了患渐进性运动失调和共济失调综合症的约克夏杂种猪的NOR的多态性。Lin等进行过加拿大Lacombe  相似文献   

2.
董兆文  汪安琦 《遗传》1982,4(3):5-6
自Goodpastur。等[3]建立染色体的银染色方 法以来,该技术已在细胞遗传学的各个领域得 到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研究18S-28S rDNA 的分布与转录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4]。银 染技术可以特异性地使核仁组织者区(NOR) 着色(称之Ag-NOR),其银染位置与染色体上 核糖体基因(rDNA)的分布相一致[10]  相似文献   

3.
李实摊  李立容  王宗仁 《遗传》1981,3(6):19-22
对人和动物细胞的中期染色体的核仁形成 区(NOR,)用硝酸银试剂进行特异性染色(下 称银染技术),已由Denton[4]和Goodpasture[5]等 人证明,被银染的物质是一种酸性蛋白质成分。 银染能够显示核糖体基因18S和28S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以及在细胞周期中的活动[7]。染色体 银染技术的出现,为细胞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 段,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及到人和动物的体细胞、 生殖细胞以及培养细胞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姚珍 《遗传》1981,3(6):26-27
近年来,在高等植物染色体的研究中也开 始应用Giemsa N一带染色技术[4,5,7,9]。所获得 的结果并不一致,有的学者证明N一带染色技术 对NOR(核仁组织区)有专一性[4,7],有的学 者则证明N一带染色技术与NOR并不存在有 相关联系[5,7].  相似文献   

5.
杨建清  曲宝兰 《遗传》1980,2(4):13-15
在DNA体外重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转 化是个很重要的步骤。自Cohen等人[2]在1972 年首次用CaCl:处理的方法成功地进行了R因 子对E. colt C600的转化之后,这个方法一直 广泛地应用于大肠杆菌各受体菌系的转化。鼠 伤寒沙门氏杆菌S. typhimurium[3]和金黄色葡 萄球菌S. aureus[4],的转化也都沿用此法。直 至1978年,Michael等[5]在用pBR 322质粒 DNA对E. colt X1776的转化中却采用了与 此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等植物基因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华 《遗传》1982,4(6):38-40
高等植物基因组结构的研究是当前植物分子生物 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976年Walbot和Dure报 道了棉花DNA复性动力学研究结果[26],同年Flavell 和Smith发表了小麦方面的工作[12] 迄今为止已报 道的经DNA复性动力学方法系统研究过的高等植物 还有: 烟草[29],豌豆[22,]大豆[1,15],蚕豆[27]黑 麦[25]欧芹[29],绿豆[23],玉米[16],花生[8],粟[28],亚 麻[6]等。从已发表的情况来看,高等植物基因组结构 在主要方面都和已知的动物方面的情况相仿,下面我 们分几个方面逐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家猪(Sus Scrofa Dorrzestica)体细胞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文元  王子淑 《遗传》1979,1(5):6-10
家猪体细胞染色体(2n=38)已有报 道〔1-91]。近年来应用染色体分带技术对家猪染色 体作了进一步鉴定〔10-18]。但由于方法不同和缺 乏统一标准,其结果不完全一致。对于我国家 猪品种染色体的研究,目前尚少报道。我们以 四川的内江猪、荣昌猪、柳加猪和成华猪为对 象,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用 Giemsa常规染色,G一分带和C一分带染色,对这 些家猪的染色体组型,G一分带和C一分带作了 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稻主要性状配合力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廖佩言 《遗传》1980,2(5):22-24
配合力的研究,最初用于玉米的产量性状, 近年来已在小麦[3]、水稻[8-12] .豆[4],、高粱[5]、棉 花和花生等作物中广泛应用。配合力是杂交第 一代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对亲本的选择和杂交 组合的确认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试验用 544, 7055,矮脚南特、窄叶青8号和马来红等 5个品种,按双列式杂交的要求,共配了P(P一 1)/2个正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在稍加修改的Kao[7]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培 养皿沉降法成功地进行了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 品种CY,和黄花烟草(N. rustica) 品种黄花原生质体的融合,并获得了种间体细 胞杂种植株[1,2].  相似文献   

10.
柳万生  路兴中  刘孝享 《遗传》1990,12(2):17-19
对五个品种猪染色体的银染,Q-、G-分带的研究表明,Ag-NORs染色体联合是家猪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携带NOR染色体之间的联合是非随机的,具有品种特征;猪的Ag-NORs染色体联合受某些药物的影响,具有可能作为环境监测的一个细胞遗传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回族苯硫服尝味能力的侧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潇 《遗传》1983,5(1):35-36
有关苯硫服(PTC)尝味遗传多态性的研究,国内外均有不少报道[1-5,7-15]。1981年2月,笔者在全国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测定了回族PTC尝味能力,以便为人类群体传学及民族起源等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随机选择了世居的回族小学生和成人1,302人,参照李璞等所用的方法配制溶液和进行测定[1,4]。  相似文献   

12.
曾伟强  李小兵  朱立煌 《遗传》1983,5(1):39-40
关于质粒制备,已有一些方法可以采用,经采用德是CsCl-溴化乙锭密度梯度离心[2],其他还有Hirt[6],Currier[5],Colman[3].Michael Zasloft[7],Birnboin[1].以及Cornelis[4]等人的方法。但所有这些方法都太花时间。本文介绍一种快速质粒DNA微量制备的方法,能在2小时内制备出可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并可用于绘制物理图谱的DNA制剂。  相似文献   

13.
赵敏 《遗传》1988,10(4):45-47
遗传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随着现代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创新[5]。其中细胞器移植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遗传学工作者的重视[8,11,12]。植物细胞比原核细胞或动物细胞在遗传操作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潜力。去了细胞壁的球形原生质休再生成一完整植株,并诱导进行种内及种间融合产生的体细胞杂种,使育种家、遗传学家超越了有性过程的局限性,扩大了遗传重组范围,同时也为摄取细胞器、外源细胞核及核酸大分子创造了有利条件[6,14,17]  相似文献   

14.
郭丽娟  陶自荣 《遗传》1981,3(5):18-21
近年来,同工酶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已得 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8,9,11,12]。一些研究表明, 同工酶可以用于预测杂种优势[3,4]、筛选抗病品 种[2]鉴定远缘杂交种和花药培养获得的花粉 植株[10]。我们对玉米不同材料、未培养与培养 的花药以及花粉植株后代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的表现进行了研究,以便探明过氧化物酶同工 酶在不同材料上的差异;在培养过程中酶的变 化以及与花粉植株后代的遗传学表现之间的关 系。本文将报道上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遗传》1981,3(6):1-3
胚胎发育中核酸的测定是研究胚胎生化的 重要方面之一。Davidson等曾报道鸡胚、羊胚 各器官核酸的含量[1]及鸡胚胎的心脏体外生长 过程中核酸含量的变化[2].THMo中eeBa等研究 了泥鳅卵发育过程中核酸的变动趋势[6], A13TXWEM 等测定了鱼在胚胎过程中的核酸[5]。人 胚胎核酸含量只见过零星报道[2]。我们测定了 24名胎儿9种脏器核酸的含量,胎儿的胎龄从 12-40周,随着胎龄增长,比较了各脏器内核 酸含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落叶栎的聚类分析和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良民 《植物研究》1986,6(1):55-69
通常,把栎属(Quercus L.)中的落叶种类称为落叶栎。在经典分类学方面,植物分类学家对我国落叶栎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工作[2,5,6,8,13]。从这些研究中看出落叶栎种之间的天然杂种并不罕见,而且一些遗传学研究和细胞学研究征明了这些天然杂种的可孕性[8,9,11,12]。由于天然杂交现象的存在,落叶栎种类之间的形态特征表现得错综复杂,种间界限具有很大的连续性,给种类的确定及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采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方法和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对我国落叶栎进行分类学研究,拟为今后对整个栎属乃至整个壳斗科(Fagaceae)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7.
鸡的血型研究VIII.滨白鸡品系间种群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禽生产上,为了有效地利用杂种优势,国内外一些研究工作者应用免疫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分析家禽品种或品系的群体结构和遗传相似性与亲本选配和杂交配合力的联系,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冈田育穗等(1978)通过对鸡的血型抗原、血浆脂酶和碱性磷酸酶等18个基因位点的分析,论证了日本选育的蛋用商品鸡农林-101四元杂交组合的遗传基础[4]。 Kovalenko等(1979)根据鸡的卵白蛋白,卵球蛋白G2. G3的异质程度,提出一个能产生较强产蛋杂种优势的系间免疫遗传学选配方法[6]。 B. E. ΓHHTOBT等(1981)分析了两个品种、7个品系和2个杂交组合鸡群血型基因的分布,论述了借血型基因进行亲本选配和经济性状选育的可能性[8]。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与北京市原种鸡场协作,对北京白鸡不同品系进行了血型测定,根据试验结果提比的最优杂交组合与配合力实测的最优组合一致[2]。本文报告1985年8月对哈尔滨白鸡等几个鸡群进行血型测定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椪柑营养诊断的DRIS初步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3年Beaufils提出综合诊断施肥法(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d System,简称DRIS)[1]后,Sumner等人相继制订了大豆[2]、玉米[3]、甘蔗[4]、马铃薯[5]和小麦[6]等农作物的DRIS标准,并在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柑桔生产中,直到1984年Beverly等人才建立伏令夏橙的DRIS标准[7]。而对椪柑的DRIS标准则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根据庄伊美等报道的福建省24个高产(亩产2000-5000公斤)椪柑园的资料[8],试图制订椪柑的DRIS初步标准,以供生产上应用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林廷安  张启刚  李春兰  朱涓 《遗传》1979,1(3):27-30
六十年代以来,用辐射和化学诱变剂诱发 出的矮秆小麦新品种相继在生产上推广[2]。实 践证明,突变育种方法能够诱发小麦的矮秆抗 倒伏变异,而且突变率高。月这个方法可以改 造当地品种秆高易倒伏的缺点,而保持原品种 的其它优良特征。它是一种较快速而有效的育 种途径[3]  相似文献   

20.
630例正常学龄儿童手的皮纹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崇高  王京美 《遗传》1979,1(4):7-9
近几年,皮纹学(Dermatoglyphics)的研究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Reed[5]根 据皮纹表现的规律,制定了一个皮纹图式,做为 医生诊断某些疾病的简单依据。Uchrida[6],则依 皮纹表现,提出七条做为检查染色体疾病的适 应征。观察证明,皮纹学不但在染色体疾病中 已得到应用,进而对先天性心胜病[7]癌症[8]、小 儿白血病[9]以及子宫内环境影响(如病毒、药 物)胎儿皮纹学变化[2]等方面均有报告。我国 除在法医上早有应用外,近年来在先天性大脑 发育不全患儿的染色体检查诊断中,使用了皮 纹学的方法[1]。为了进一步做好染色体疾病的 诊断、先天性畸形的研究、探讨皮纹学与遗传性 疾病的关系,有必要做一些临床常用的正常值, 特别是儿童时期的皮纹学常值,以便与其它各 种异常情况进行对比。本文是在初报250例[3] 的基础上,增加到63。例的进一步观察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