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IV/HCV)混合感染者的免疫淋巴细胞亚群和肝脏生化指标的特征。方法 检测并分析研究组(40例混合感染HIV/HCV的血友病患者)和对照组(12例单独感染HIV的血友病患者)若干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研究与对照)结果 差异显著的指标分别为:自然杀伤(NK)细胞9.26%±5.98%对12.19%±5.80%,P<0.05;CD4/CD8细胞比值0.39±0.21对0.53±0.24,P<0.05;CD3细胞74.99%±10.33%对68.42%±8.82%,P<0.05;CD8细胞52.28%±12.59%对43.58%±10.99%,P<0.05;丙氨酸氨酶(ALT)(48.59±40.21)U/L对(26.87±27.23)U/L,P<0.01;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1.66±51.02)U/L对(34.17±30.24)U/L,P<0.001;谷氨酰转肽酶(GGT)(136.50±111.50)U/L对(43.88±36.17)U/L,P<0.001;甘胆酸(CG)(683.41±962.22)μg/L对(250.96±290.81)μg/L,P<0.001;透明质酸(HA)(180.94±196.69)ng/ml对(64.68±32.74)ng/ml,P<0.001;白/球蛋白(A/G)比值1.35±0.24对1.50±0.34,P<0.05。与单独HIV感染者比较,HIV/HCV混合感染者的NK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和A/G比值显著降低,而ALT、AST、GGT、CG和HA的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HIV/HCV混合感染可能加剧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不平衡,加重肝脏损伤和出现肝硬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陕西红富士苹果矿质营养DRIS标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60个红富士苹果园叶片中N、P、K、Ca、Mg、Fe等6种元素含量的测定和统计分析表明,苹果产量和品质是叶片N、P、K、Ca、Mg、Fe等元素含量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主因素分析,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产量(Y1)x3(K)>x2(P)>x1(N)>x4(Mg)>x5(Ca)>x6(Fe);对可溶性固形物浓度(Y2)的影响顺序为x4(Mg)>x3(K)>x6(Fe)>x1(N)>x5(Ca)>x2(P);对硬度(Y3)的影响顺序为x1(N)>x6(Fe)>x3(K)>x4(Mg)>x2(P)>x5(Ca);对>80%果面红色果占有率(Y4)的影响顺序为x3(K)>x2(P)>x1(N)>x4(Mg)>x5(Ca)>x6(Fe);对低产组(产量<22 500 kg/hm2)大量元素需肥强度影响最大的为K,占该组的53.4%,对中量元素需肥强度影响最大的为Ca和Mg,均占该组的40%;对高产组(产量≥22 500 kg/hm2)DRIS重要参数的表达式为N/K、P/N、K/P,Ca/Mg、Fe/Ca、Fe/Mg,N/K、Ca/K、Ca/N,K/P、Fe/P、Fe/K,Ca/K、Mg/K、Ca/Mg,根据试验结果制定出红富士苹果园N、P、K、Ca、Mg、Fe的DRIS适宜指数范围分别为-8.355~23.011、-13.784~22.078、-12.772~9.544、-2.114~11.532、-2.503~8.902、-4.617~5.291;各园的需肥顺序用图示法和指数法判断,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 AED)为目标化合物, 斑马鱼为受试对象, 研究不同浓度的AED(0、0.2、2.3和23.7μg·L–1)长期暴露60 d后对斑马鱼肠道细胞因子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 三个浓度处理组的AED对雄性斑马鱼肠道组织中的细胞因子IFN-α、IL-1α、NF-κB、TNF-α含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 但0.2和2.3 μg·L–1 AED对肠道组织中IL-1β含量具有显著性的抑制作用(P<0.05)。对于雌鱼, AED在2.3和23.7 μg·L–1时对肠道细胞因子NF-κB、TNF-α、IFN-α和IL-1α含量都有很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 但AED对IL-1β含量并未有显著的影响(P>0.05)。由此可见, 雄激素物质AED对斑马鱼肠道组织的免疫系统和炎性反应有潜在的干扰作用, 而且该雄激素对斑马鱼的影响存在两性差异性, 即雌性斑马鱼对AED暴露更敏感。该结果为AED对鱼类肠道细胞因子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有助于AED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评估。  相似文献   

4.
【背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农药的大量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农药的超范围使用、超标及高检出率对于环境的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威胁日趋严重。【目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对有机磷农药具有积极的降解作用,因此,本文对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Z23(LGG Z23)所产碱性磷酸酶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其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作用。【方法】使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ALP的提取条件;使用对硝基苯酚法测定酶活力;使用分级沉淀和层析法提纯ALP;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法测定ALP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结果】LGG Z23所产ALP的最优提取条件为:细胞破碎时间15 min,破碎功率450 W,料液比(质量体积比)1:6,提取液pH 10.0,此条件下酶活力为(4.95±0.26) U/mL,比优化前提高2.11倍;对6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效果为敌敌畏(95.79%±0.01%)>甲基对硫磷(90.69%±0.03%)>毒死蜱(88.90%±0.02%)>敌百虫(86.07%±0.03%)>马拉硫磷(85.31%±0.02%)>乐果(83.18%±0.03%),其中对敌敌畏和甲基对硫磷的降解效果最好,可达90%以上,并且降解作用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为LGG Z23所产ALP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烟管头草的化学成分及其对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该文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等方法对烟管头草(Carpesium cernuum)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1H NMR、13C NMR和MS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1-10对白血病细胞(K562、HEL)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从烟管头草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2, 9-epoxy-5, 9-dihydroxy-8-angeloyloxy-11-methoxymethyl-4(15)-germacraen-6, 12-olide(1)、cardivin D(2)、cernuumolide I(3)、cernuumolide J(4)、8-hydroxy-9, 10-diisobutyryloxythymol(5)、(2E, 6Z, 10E, 12R)-7-[(acetyloxy)methyl]-3, 11, 15-trimethylhexadeca-2, 6, 10, 14-tetraene-1, 12-diol(6)、9, 10-dihydroxyoctadecanoate(7)、1, 6-dihydroxy-8-hydroxymethyl-anthraquinone(8)、emodin(9)、4-megastigmen-3, 9-dione(10)、β-谷甾醇(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7-10均为首次从天名精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10均为首次从烟管头草中分离得到。(2)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cardivin D(2)、cernuumolide I(3)和cernuumolide J(4)对白血病细胞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作用,其中对K562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27±0.46)、(5.53±0.41)、(3.90±0.80)μmol·L-1,对HEL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84±0.14)、(2.36±0.90)、(2.31±1.17)μmol·L-1。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烟管头草的化学成分,为抗白血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微微  马建章  李金波 《生态学报》2011,31(6):1695-1702
分别于2008年4月至6月和2009 年4月至6月, 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在黑龙江省安邦河湿地和大庆龙凤湿地研究了骨顶鸡等水鸟对人为干扰的行为响应。结果表明:骨顶鸡对行人和机动车辆两种干扰的反应距离类似,但耐受程度有所不同,骨顶鸡对机动车辆干扰的耐受性要好于行人干扰。在以游客等行人干扰为主的安邦河湿地,骨顶鸡以及其他游禽对干扰产生行为反应的比例要高于以机动车辆干扰为主的龙凤湿地,说明相对于行人干扰骨顶鸡对机动车辆更容易耐受;在安邦河湿地,骨顶鸡对划船的反应距离以及反应程度要大于人行走,说明骨顶鸡对于侵入性的干扰更为敏感。此外,对凤头(Podiceps cristatus)、黒颈(Podiceps nigricollis)、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赤膀鸭(Anas streper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绿翅鸭(Anas crecca)、白眉鸭(Anas querquedula)、赤颈鸭(Anas penelope)、琵嘴鸭(Anas clypeata)等游禽对人为干扰的反应距离、耐受距离以及遭受干扰时的反应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种对干扰的耐受距离差异不显著,12种鸭类中红头潜鸭对人为干扰的敏感性要小于其他鸭类,斑嘴鸭和绿头鸭则相对敏感。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丛藓科植物新纪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河南省丛藓科植物新纪录4种2变种:尖叶对齿藓芒尖变种(Didymodon constrictus var. flexicuspis (Broth.) Saito),硬叶对齿藓原变种(Didymodon rigidulus var. rigidulus Hedw.),硬叶对齿藓细肋变种(Didymodon rigidulus var. icmadophyllus (Schimp. ex C. Muell.) Zand.),长肋对齿藓(Didymodon longicostata Li),橙色净口藓(Gymnostomum aurantiacum (Mitt.) Jaeg.),硬叶净口藓(Gymnostomum subrigidulum (Broth.) Chen),对这些植物的识别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做了简要讨论,并绘制了形态解剖图。凭证标本存放于河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HBNU)。  相似文献   

8.
对人β-防御素3基因工程菌株BL21-pET-hBD3的乳糖诱导条件进行了研究。乳糖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温度对菌株生长和目的蛋白表达的试验结果显示,高浓度乳糖对菌株生长有抑制作用(P<0.01),对目的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延长诱导时间对菌株生长有利(P<0.01),但对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以0.5%乳糖在37℃诱导4h对目的蛋白的表达有利,目的蛋白的含量可达28.1%。控制好诱导条件,乳糖与IPTG的  相似文献   

9.
壮药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是非常重要的广西道地药材。为了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山豆根的地上部分,阐明其化学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山豆根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并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同时测试了单体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山豆根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水杨酸(1)、对羟基苯甲酸(2)、木犀草素(3)、8-异戊烯基山萘酚(4)、槲皮素(5)、大豆素(6)、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7)、刺芒柄花素(8)、鸢尾黄素(9)、金雀异黄素(10),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山豆根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2)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7和9对酪氨酸酶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4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为(1.58 ± 0.31)× 10-5 mol·L-1。该研究丰富了山豆根地上部分的化学物质基础及其生物活性,为山豆根非药用部位的深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罗汉松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氮磷钾养分水平的响应及规律,该研究以两年生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幼苗为试验树种,采用L9正交试验控制盆栽土壤的氮磷钾养分水平梯度,使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探讨不同土壤氮磷钾养分水平对罗汉松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及其对6种碳源的利用特征。结果表明:(1)随氮添加量的增加,土壤细菌(P<0.05)和放线菌数量(P<0.001)减少,真菌(P<0.001)及固氮菌数量(P<0.01)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Pielou 指数(P<0.001)降低,Simpson指数(P<0.05)和McIntosh指数(P<0.001)升高,从而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对6种碳源的利用强度,特别是对难利用碳源胺类(P<0.001)、羧酸(P<0.001)、聚合物(P<0.001)及其他化合物(P<0.001)的利用强度显著降低。(2)磷添加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P<0.05)。(3)钾添加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及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P<0.01)两类易利用碳源的强度。综上所述,氮添加和钾添加是影响罗汉松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在罗汉松培育时应注意少量多次施肥,降低氮和钾的添加量,适当提高磷添加量,以促进罗汉松的生长及其可持续培育。该研究从微生物的角度为罗汉松施肥及管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对羟自由基、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研究了壳聚糖、硫脲壳聚糖及5种硫脲壳聚糖金属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硫脲壳聚糖Cu(Ⅱ)>硫脲壳聚糖Fe(Ⅱ)>硫脲壳聚糖Co(Ⅱ)>硫脲壳聚糖Ni(Ⅱ)>硫脲壳聚糖Zn(Ⅱ),且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硫脲壳聚糖Ni(Ⅱ)>硫脲壳聚糖Zn(Ⅱ)>硫脲壳聚糖Co(Ⅱ)>硫脲壳聚糖Cu(Ⅱ)>硫脲壳聚糖Fe(Ⅱ),且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还原能力依次为硫脲壳聚糖Co(Ⅱ)>硫脲壳聚糖Cu(Ⅱ)>硫脲壳聚糖Fe(Ⅱ)>硫脲壳聚糖Ni(Ⅱ)>硫脲壳聚糖Zn(Ⅱ)。  相似文献   

12.
用吸附法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1003-V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出导致昆虫患病的毒素粗提物(以下简称毒素),并对其进行了毒力检测.结果表明,该毒素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幼虫有明显毒性;对棉铃虫(Heliothis zea)幼虫口服毒性较弱,血腔注射毒性较强;仅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菌作用.对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f-21细胞株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力回归方程为y=2.03+2.39x,半致死浓度是0.01751%,其95%可信极限为0.01517%~0.0202%.高压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毒素含有三种在结构和性质上非常相近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
娄红波  王先宏  何丽莲  李富生 《广西植物》2022,42(11):1875-1883
为研究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茎叶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该文对甘蔗茎叶以甲醇提取,提取物采用柱色谱(SiO2、Sephadex LH-20、Rp-18)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DPPH法测定化合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1)从甘蔗茎叶部位共分离鉴定22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1)、对甲氧基桂皮酸(2)、4-甲氧基苯甲醛(3)、香草醛(4)、4-羟基肉桂酸甲酯(5)、对羟基苯甲酸(6)、(2-羟基苯基)(苯基)甲酮(7)、对甲基苯甲酸(8)、咖啡酸甲酯(9)、乌头酸A(10)、乌头酸E(11)、5-O-二甲氧基肉桂酰基奎尼酸(12)、槲皮素(13)、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15)、硫代二丙酸双十八烷基酯(16)、α-conidendrin(17)、rel-(2α,3β)-7-O-methylcedrusin(18)、3-O-阿魏酰奎宁酸甲酯(19)、木犀草素(20)、(5S,6S)-5,6-dihydro-3,8,10-trihydroxy-5-(4-hydroxy-3-methoxyphenyl)-6-hydroxymethyl-2, 4-dimethoxy-7H-benzo [c]xanthen-7-one)(21)和5-O-阿魏酰奎宁酸甲酯(22),其中化合物2-3、7-11、14-19、21-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通过DPPH法对含量大的15个化合物(1-9、11-16)进行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筛选,其中化合物12(5-O-二甲氧基肉桂酰基奎尼酸)显示了较好的抗氧化活性(IC50值为 49.58 μg·mL-1)。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甘蔗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我国的特有种,青海湖地区是其唯一的分布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普氏原羚的有效保护、社区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的协调,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了解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对普氏原羚的保护态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维持当地生态和平发展提供保障。基于问卷调查法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牧民和居民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1)受访者认为草场质量退化(n=92,65.25%)和草场围栏设置(n=80,56.74%)是威胁普氏原羚的主要因素;在以保护普氏原羚和给予生态补偿为前提下,牧民拆除围栏的意愿有所提高(由20.78%分别提高至34.21%和40.79%);(2)管理部门的宣教活动(79.43%)、手机(31.91%)和电视(28.37%)等媒体报道是受访者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主要渠道,可以增进受访者对政策法规的了解,积极影响受访者对普氏原羚的认知(P < 0.01)、保护态度(P < 0.01)和保护意愿(P < 0.01);(3)受访者一致认为自然保护区的严格管理与保护(牧民94.81%,居民96.87%)、当地牧民对普氏原羚的包容与保护(牧民97.40%,居民87.50%)是普氏原羚能够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生存的主要原因;(4)受访者对普氏原羚的保护态度和意愿均较高,且愿意参与宣传教育(92.91%)和社区共管(87.94%)工作;(5)除了受访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宗教信仰和家庭年收入的影响,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及拆除围栏认同度是影响受访者对普氏原羚保护态度和意愿的关键因素(P < 0.01)。因此,建议自然保护区以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加强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科学研究,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进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升社区共管参与度。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6例小儿肺炎患者的咽拭子进行肺炎支原体(MP)分离培养并对9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P阳性55例,阳性率为15.4%,耐药性由高到低为罗红霉素(54.5%)>克拉霉素(32.7%)=阿奇霉素(32.7%)>红霉素(21.8%)=加替沙星(21.8%)>克林霉素(20.0%)>乙酰螺旋霉素(9.1%)>司...  相似文献   

16.
多裂骆驼蓬(PeganummultisectumBobr)系蒺藜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对供试的3种植物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对小麦锈菌抑制活性最显著,其孢子的校正抑制率达78%。对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发现对桃粉蚜(Appeugschwartzi Borner)、桃蚜(Myzuspersicae)、麦二叉蚜(Schizaphisgavminun Rondin)有明显的触杀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一株红酵母对Mn(Ⅱ)的去除效率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酸性矿山废水中分离出一株耐酸酵母菌,通过形态和26S rRNA基因测序对菌种进行鉴定,研究不同pH和Mn(Ⅱ)浓度对该菌除Mn(Ⅱ)效果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进行产物表征。【结果】分离得到的酵母菌经鉴定为台湾红酵母(Rhodotorula taiwanensis),其在pH 2.0、2 000 mg/L Mn(Ⅱ)条件下仍能生长较好。在初始pH 6.0、Mn(Ⅱ) 300 mg/L条件下培养144 h后,对Mn(Ⅱ)的去除率能达到98.52%;然而较高浓度的Mn(Ⅱ) (≥500 mg/L)会对细胞产生毒性,从而降低去除效果。R. taiwanensis MF4在去除Mn(Ⅱ)的过程中可以将Mn(Ⅱ)氧化成锰氧化物(主要为无定型的MnO2、Mn2O3、MnO),形成层状物质在细胞表面积累,而且能产生碱度,提升环境pH值,最高可达8.4 [初始pH 7.0,Mn(II) 100 mg/L,144 h]。【结论】R. taiwanensis MF4具有耐受低pH和高浓度Mn(II)、有效去除Mn(II)以及产碱的作用,研究结果对酸性矿山废水修复与治理的末端工艺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疆断裂带泉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鲁木齐10号泉起源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峰,地下径流于地震断裂带,泉水中硫化氢、甲烷等地球化学元素迁移活跃,为 揭示水文地球化学变化对地震断裂带泉水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对该泉水样品定期采样,以微孔滤膜收集菌体,使用SDS-酶解法提取总DNA,对细菌16S rDNA V 3区进行PCR-DGGE分析并对条带测序,条带的光密度信息与监测的地球化学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CCA)。结果表明B16(Uncultured bacterium)和ε-变性菌纲 (epsilon proteobacterium)与氟含量成正相关;黄杆菌B1 (Flavobacterium)、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B10(Uncultured bacterium)和腐生性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与硫化物呈正相关;硫微螺菌(Thiomicrospira arctica) 、黄杆菌B3(Flavobacterium)及阿尔莱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rlettae)与氢气呈正相关。断裂带泉水细菌能够对地层深处渗透出的地球化学元素产生灵敏的应答。  相似文献   

19.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PY901为新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室内试验结果:对家蝇的LD_(50)为3.62~4.17×10~(-3)μg/蝇;按5mg/m~3喷雾,对蚊、蝇的KT_(50)为7.8~8.9min;制成浓度为0.25%的蚊香,对成蚊的KT,为3.0min。对美洲大蠊的LD_(50)为6.6~7.9×10~(-2)μg/虫;对德国小蠊为1.1~1.3×10~(-1)_μg/虫。  相似文献   

20.
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期的生境选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为了将人工繁育的部分大熊猫个体重引入其历史分布区或复壮野生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从2003年开始进行圈养大熊猫的野外放归工作,通过野化培训以提高圈养大熊猫适应和选择野外环境的能力。对野化培训大熊猫"淘淘"的生境选择研究表明:该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经常活动于新笋密度较大的区域[生境与对照:(2.68±1.14)对(1.58±0.66)],却避开成竹密度过大[(9.91±2.51)对(12.18±4.68)]、竹子较高[(4.57±1.09) m对(4.98±0.66) m]以及枯死竹过多[(2.52±0.86)对(3.39±1.33)]的区域;喜欢活动于离水源[(1.59±0.67)对(2.19±0.87)]和隐蔽场所较近[(5.37±2.14) m对(8.35±7.76)m],以及距离乔木较远[(3.09±0.69) m对(2.70±0.42) m]和郁闭度较低[(1.85±0.57)对(2.10±0.47)]的区域(P < 0.05),新笋密度大小是该栖息地在整个野化培训期间是否被利用的最重要因素。该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保持着与带仔母兽相近的生境选择特征,对竹子环境的选择也与卧龙野生大熊猫相似,野化培训对该大熊猫幼仔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形成的家域和核域面积分别为9.21 hm2 和1.93 hm2,占野化培训圈面积的51.95%和10.89%,其中家域面积仅有卧龙野生大熊猫的1.4%-2.4%,所以在以后的野化培训过程中需要采取增加野化培训圈中环境丰富度等方式,促进野化培训大熊猫形成较大的家域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