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牛磺酸是生物界分布很广的一种氨基酸。这种氨基酸的氨基在β-位,酸基为磺酸基,所以牛磺酸的化学命名是β-氨基乙(基)磺酸或2-氨基乙(基)磺酸(H_2N·CH_2·CH_2·SO_3H),属含硫氨基酸。牛磺酸的化学性质稳定,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分子量为125。早在1827年就知道生物体中有牛磺酸,不过对它的代谢和生理功能知道的不多,因  相似文献   

2.
<正> 牛磺酸(Taurine,Tau),学名:2—氨基乙磺酸,又名:牛胆素,牛胆碱。分子式:H_2NC—H_2CH_2SO_3H。分子量:125.1。性能:白色针状结晶或或结晶粉末,无臭,味微酸,易溶于热水,不溶于醇,在稀溶液中呈中性,对热稳定。牛磺酸是含硫氨基酸的一种,为体内一种β氨基酸,属于非蛋白氨基酸。牛磺酸可由L-半胱氨酸代谢转变而来,L-半胱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酶解和发酵的方法,将牡蛎酶解液有机添加到北方黄酒的传统生产工艺中,研制出具有更强营养保健功能的牡蛎黄酒。首先对牡蛎酶解条件进行优化,料液比为5:1,加酶量为1%,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为8 h时,水解度达到最高的31.21%,牛磺酸含量最高达到626.96μg/mL。进而比较了添加和不添加牡蛎酶解液的两种黄酒(牡蛎黄酒和北方黄酒)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活性。分析比较发现牡蛎黄酒比北方黄酒游离氨基酸增加了74.98%,牛磺酸含量增加了400%。新研制的牡蛎黄酒功能性成分显著增加,抗氧化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4.
张贤  朱求安  杨斌  王洁仪  陈槐  彭长辉 《生态学报》2020,40(9):3060-3071
甲烷(CH_4)是大气中最丰富的碳氢化合物,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_2)的温室气体。湿地是甲烷的重要来源,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排放的甲烷占所有天然甲烷排放源的70%,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24.8%。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 m以上,占有中国约三分之一的湿地。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该地区甲烷排放率和湿地面积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因此,青藏高原湿地CH_4排放的长期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利用TRIPLEX-GHG模型模拟了青藏高原湿地1978—2008年CH_4排放的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78—2008年青藏高原湿地CH_4排放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2)青藏高原大多数湿地区域CH_4排放速率为0—6.13 g CH_4 m~(-2 )a~(-1);东北部分湿地区域CH_4排放速率为6.14—20.19 g CH_4 m~(-2 )a~(-1);较高的CH_4排放速率分布于青藏高原南部湿地区域,为56.14—74.97 g CH_4 m~(-2 )a~(-1)。(3)青藏高原湿地CH_4排放量在1978、1990、2000年和2008年分别为0.21、0.23、0.27和0.32 Tg CH_4 a~(-1)。在1978—1990年,尽管CH_4排放速率增加,但湿地面积减少,因此这一时期青藏高原湿地CH_4排放量并未发生明显变化。随后由于降水增加和冰川融化,使得湿地面积逐渐增加,青藏高原湿地CH_4排放量也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植物中存在牛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牛磺酸(2-氨基乙磺酸)存在于动物几乎所有器官中,其在机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就植物而言,仅在某些海藻中发现有少量牛磺酸存在。至于植物中磺酸含量和生理作用尚待阐明。因此,我们用新近开发的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作了实验研究,证实植物中存在牛磺酸并测定了其含量。  相似文献   

6.
<正> 牛磺酸(Taurine,Tau.2-氨基乙磺酸)为体内一种β-氨基酸,属于非蛋白质氨基酸。主要分布在兴奋性较高的组织如神经系统、肌肉组织、视网膜及血小板中。近年来研究认为牛磺酸不仅参与合成胆汁酸、调节渗透压、阻断神经冲动的功能,还有抗氧化及维持膜稳定性等方面作用。自从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覆膜栽培再生稻对CH_4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了川中丘陵区2016和2017年覆膜条件下再生稻田的CH_4排放通量。试验设置覆膜单季中稻(SR)和覆膜中稻-再生稻(SR-RR)两个处理。结果表明:SR-RR处理中稻季提前出现CH_4排放峰,再生季CH_4排放量少,约占两季总排放的8%—10%。全观测期内SR-RR处理两季的CH_4排放总量为103—306 kg/hm~2,比SR处理的单季排放量高11%—16%(P0.05)。SR-RR处理两季稻谷总产量为10.2—10.4 t/hm~2,比SR处理高出19%—22%(P0.05)。SR-RR处理单位产量的CH_4排放量为9.9—30.1 kg/t、,比SR处理减少6%(P0.05)。覆膜条件下种植再生稻,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减少单位产量的CH_4排放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分光光度法测定地骨皮中牛磺酸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地骨皮中是否含有牛磺酸。在一定条件下,牛磺酸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生成带色的配合物,建立了测定牛磺酸含量的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地骨皮中含有牛磺酸,已测定样品1中牛磺酸的质量分数为3.124 mg.g-1,样品2中牛磺酸的质量分数为6.203 mg.g-1,且样品2中的牛磺酸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样品1(p<0.01)。研究结果表明,地骨皮中含有牛磺酸,而且分光光度法成本低,干扰少,是测定地骨皮中牛磺酸质量分数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7.DL-丙氨酸(DL-Alanine) 别名:DL—α—amino—propionic acid 分子量:89.09 本品为无色~白色结晶性粉末或斜方形结晶,有特殊的甜味。水中易溶,乙醇中微溶,不溶于丙酮和乙醚。由于生物体内能够合成丙氨酸,所以不是必需氨基酸。丙氨酸无光学性,有一异构体β-丙氨酸(NH_2CH_2 CH_2COOH),融点197℃,DL-丙氨酸与偶氮  相似文献   

10.
张强  蒋国庆  孙睿  徐自为  刘绍民 《生态学报》2017,37(17):5681-5690
于2012年7月—2014年6月对地处干旱区的张掖湿地甲烷(CH_4)通量进行观测,分析其CH_4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CH_4通量的日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白天大于夜间;不同季节CH_4通量排放特征差异明显,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CH_4通量日总量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之间指数相关关系显著,其中4 cm处土壤温度与之相关性最强;1—6月摩擦风速(U*)与CH_4通量显著正相关;结合CO_2通量观测数据,研究时段张掖湿地净碳吸收量为495.92 g C m~(-2)a~(-1),为明显碳汇。  相似文献   

11.
以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隆宝滩自然保护区为对象,在2017—2018年生长季节使用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对高寒草地、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沼泽的CH_4和CO_2通量进行原位观测,结合环境因子确定不同生态系统的CH_4和CO_2通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个生长季节中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沼泽排放CH_4,峰值出现在7—9月,高寒草地吸收CH_4,峰值出现在8月,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沼泽CH_4通量与高寒草地差异显著(P0.05)。3种生态系统的CO_2通量均为正值,峰值出现在6—8月,高寒草地CO_2通量年均值最大,高寒沼泽最小,二者差异显著(P0.05)。统计显示,高寒草地和高寒沼泽CO_2与CH_4通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在沼泽化草甸中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2)。CH_4、CO_2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是土壤因子,第2主成分是生物因子,第3主成分是温度因子。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土壤温度是影响月尺度CH_4通量的关键因子,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月尺度CO_2通量的关键因子。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3种生态系统的CO_2通量均与土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CH_4通量则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受温度、土壤水分以及土壤有机质和氮等因素影响,高寒草地、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沼泽CH_4和CO_2通量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估算青藏高原CH_4和CO_2排放时,需考虑不同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 丁二氨酸(2,4 DiaminobutyricAcid,英文缩写DABA)’也称为2,4一二氨基丁酸,是一种次生非蛋白质氨基酸,属于四碳化合物,其结构式为(NH_2)CH_2CH_2CH(NH_2)COOH,与天门冬氨酸有内在的联系。由于氨基数目多于羧基,故该氨基酸属于碱性氨基酸。它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呈游离或结合状态存在,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尽管丁二氨酸从发现  相似文献   

13.
牡蛎礁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海洋生境之一,目前我国自然牡蛎礁分布和生态现状的基础信息仍然较缺乏。于2019年3月对河北唐山曹妃甸-乐亭海域自然牡蛎礁的空间分布、生态环境、牡蛎生物学和礁体动物群落开展了调查,并评估了该牡蛎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该海域自然牡蛎礁分布于溯河(SR)、溯河口海域(SRE)和捞鱼尖海域(LYJ),总面积约15 km~2,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牡蛎礁。基于96个牡蛎样品的16S rDNA检测,共识别出92个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3个侏儒牡蛎Nanostrea fluctigera和1个巨蛎属未知种Crassostrea sp.。自然牡蛎礁中牡蛎平均密度介于104—3912个/m~2之间,不同礁区间牡蛎平均密度的大小排序为:SRE>SR>LYJ (P<0.05),平均生物量的大小排序为:SR>SRE>LYJ (P<0.05),平均壳高的大小排序为:SR>SRE=LYJ (P<0.05)。在该牡蛎礁内记录到49种礁体动物,其中软体动物16种、节肢动物16种、环节动物8种、棘皮动物5种、腔肠动物2种...  相似文献   

14.
Xterra RP18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离测定氨基酸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建立了一种用XterraRP1 8色谱柱快速分离测定水解氨基酸的方法。所采用的色谱条件是 :WatersAlliance系统 ,柱温 5 6℃ ,流速 1 .8ml/min ,检测波长 2 4 8nm ,梯度分离 ,运行周期 2 5min,柱反压低于 2 0 0 0Psi。在 1 7.5min内分离了包括AMQ、NH3 和牛磺酸在内的 2 1种氨基化合物 ,适应于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含牛磺酸的氨基酸口服液及水解氨基酸样品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5.
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2、CH4和N2O排放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干旱区淡水湖泊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源汇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5年1月—12月对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进行全年观测。结果表明,人工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1—588.4mg m~(-2)h~(-1)、2.9—82.4μg m~(-2)h~(-1)和1.32—29.7μg m~(-2)h~(-1),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3—469.6mg m~(-2)h~(-1)、3.1—64.8μg m~(-2)h~(-1)和1.9—14.3μg m~(-2)h~(-1)。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夏季土壤CO_2排放通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而土壤CH_4和N_2O排放通量较大值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全年观测期间,人工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高于天然芦苇湿地(P0.05);温度是影响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的关键因素,近地面温度和5cm土壤温度与CO_2和N_2O排放通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CH_4排放通量是温度和水分二者共同影响的,由近地表温度、5cm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共同拟合的方程可以分别解释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H_4排放通量的71%、74.5%;土壤有机碳、pH、盐分、NH_4~+-N、NO_3~--N也是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均是CO_2、CH_4和N_2O的"源"。基于100年尺度,由3种温室气体计算全球增温潜势得出,人工芦苇湿地全球增温潜势大于天然芦苇湿地(15150.18kg/hm~212484.21kg/hm~2)。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对香港牡蛎Foxl2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及建立其在香港牡蛎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谱。以GenBank数据库中已上传的太平洋牡蛎Foxl2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得香港牡蛎Foxl2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和预测香港牡蛎Foxl2基因的遗传进化、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并应用QRT-PCR技术对Foxl2在香港牡蛎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香港牡蛎Foxl2基因编码区全长1 104 bp,共编码氨基酸367个。多重序列比较分析显示香港牡蛎Foxl2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与太平洋牡蛎、美洲牡蛎、大珠母贝、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皱纹盘鲍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83%、71%、76%、75%、75%,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在不同物种以及进化的过程中Foxl2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Foxl2蛋白质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呈碱性,N端无信号肽存在,位于胞核中,含有FH等结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Foxl2在香港牡蛎3种组织中有表达,其中表达量最高的是性腺,其次是唇瓣,鳃中相对表达量最低。本研究成功地克隆了香港牡蛎Foxl2基因,并研究了其在香港牡蛎8种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为今后阐明其在香港牡蛎性腺发育进程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L—谷氨酰胺是L—谷氨酸的γ—羧基酰胺化,其分子式为H_2NCO·CH_2·CH_2·CH(NH_2)·COOH。熔点185℃~186℃。[(?)]_D~(20)=+31°~+33°,它作为药物,可以用来治疗神经薄弱,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疗效明显。我们用谷氨酸产生菌ATCC 14067,通过改变发酵条件,使谷氨酸发酵转向谷氨酰胺发酵。我们对发酵培养基作了选择,玉米浆、生物素、铵盐、尿素以及金属离子对菌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6年6—11月连续观测辽河口芦苇湿地、翅碱蓬湿地和裸滩湿地的CH_4排放速率,同时测定温度、氧化还原电位(Eh)、pH值和电导率(EC)等相关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种类型湿地的CH_4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芦苇湿地、翅碱蓬湿地(涨潮前)和裸滩湿地(涨潮前)CH_4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447—10.40、0.045—0.509 mg m~(-2) h~(-1)和0.016—0.593 mg m~(-2) h~(-1),观测期内排放通量均值相应为(3.699±3.679)、(0.165±0.156) mg m~(-2) h~(-1)和(0.198±0.191) mg m~(-2) h~(-1),不同类型湿地之间差异显著(P0.01),芦苇湿地裸滩湿地(涨潮前)翅碱蓬湿地(涨潮前)。涨潮过程中,翅碱蓬湿地和裸滩湿地的排放速率分别变化在0.009—0.353 mg m~(-2) h~(-1)和0.018—0.335 mg m~(-2) h~(-1),观测期间其排放速率均值分别为(0.119±0.132) mg m~(-2) h~(-1)和(0.131±0.103) mg m~(-2) h~(-1),明显低于涨潮前(P0.01)。不同湿地类型间CH_4排放通量与电导率(EC)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表明,潮汐和电导率均为影响辽河口不同类型湿地中CH_4排放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永久冻土区7种沼泽类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及永久冻土退化将会增加冻土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但关于大兴安岭永久冻土区沼泽湿地温室气体通量及主控因子尚不明确。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同步原位观测大兴安岭永久冻土区7种天然沼泽类型(草丛沼泽-C、灌丛沼泽-G、毛赤杨沼泽-M、白桦沼泽-B、落叶松苔草沼泽-LT、落叶松藓类沼泽-LX、落叶松泥炭藓沼泽-LN)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及土壤温度、水位、化冻深度及土壤碳氮含量、碳氮比、pH值及含水量,揭示永久冻土区沼泽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及其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 7种沼泽类型土壤CO_2年均通量(125.12—163.33 mg m~(-2) h~(-1))相近;2) CH_4年均通量(-0.007—0.400 mg m~(-2) h~(-1))呈草丛显著高于其他沼泽5.6—65.7倍(P0.01);3) N_2O年均通量(1.52—37.90μg m~(-2) h~(-1))呈阔叶林沼泽显著高于其他类型2.0—23.9倍,针叶林沼泽显著高于草丛、灌丛沼泽2.9—6.2倍(P0.05);4) CO_2主控因子为土壤温度和水位;CH_4主控因子为土壤温度和化冻深度;N_2O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综合调控,共同可以解释N_2O变化的26%—99%;5)土壤增温潜势(11.05—15.37 t CO_2 hm~(-2) a~(-1))相近,且均以CO_2占绝对优势地位,但草丛以CH_4占次要地位,森林沼泽则以N_2O占次要地位。综合对比国内外现有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大兴安岭永久冻土区沼泽土壤仍处于CO_2、CH_4和N_2O低排放阶段。  相似文献   

20.
湿地是大气甲烷(CH_4)的主要排放源,而有关放牧对湿地CH_4排放的影响特征仍未得到足够的报道。因此,通过静态箱法,研究了放牧对四川省若尔盖高原湿地CH_4排放的影响,CH_4气体通过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测量。结果表明:放牧样地和围栏内样地生长季CH_4排放量为(31.32±19.57)g/m~2和(30.31±23.46)g/m~2,它们之间无差异显著;但是集中放牧期间(7—9月),放牧样地(21.01±12.35)g/m~2较围栏内样地显著增加了CH_4排放量为54.3%。2014年生长季期间通过刈割植物模拟放牧表明两种刈割强度CH_4排放量为(5.01±5.37)g/m~2和(4.69±5.99)g/m~2,较未刈割样地(1.15±1.89)g/m~2增加了335.9%和308.0%,其原因可能是放牧或者刈割减少地表植物生物量,降低植物高度,缩短了CH_4排放的路径距离。该结果可为我国高原湿地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