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襄阳市中心医院分离的2株疑似霍乱弧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MicroScan WalkAway 40鉴定仪进行生化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玻片凝集法确定血清型别,PCR扩增16SrRNA保守区基因并将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此2株疑似霍乱菌株O1群及O139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均不凝集,16SrRNA扩增产物测序Blast比对分析与数据库中霍乱弧菌相似性达100%,药敏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氯霉素、复方新诺明(SXT)、四环素均敏感。该病例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导致的败血症,可能经胃肠道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从一霍乱样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一株不凝集弧菌。该分离菌株的形态及生化反应等均与霍乱弧菌流行株相似,但与霍乱弧菌“O”多价血清不凝集。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谱分析发现其染色质DNA酶切图谱与霍乱弧菌流行株很相似,呈高度同源,认为该不凝集株可能是由霍乱弧菌变异形成,这在震乱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0l群霍乱弧菌,是霍乱病的潜在病因菌。国内外对此均有报告。非01群霍乱弧菌广泛存在于江、河入海口处、海湾、湖泊、淡成水网落处等,它能引起散发性霍乱病以及大面积的流行霍乱病,由非0l群霍乱弧菌引起感染性腹泻,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为弄清非01群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4.
<正> OI群霍乱弧菌根据耐热菌体抗原(或O抗原)可分成小川和稻叶两个主要血清型。虽然都具群菌体抗原A,但可被所属的型特异菌体表面抗原B(小川因子)和C(稻叶因子)分开。1962年,大阪检疫处从港湾海水中分离到一株海洋弧菌,此菌与OI霍乱弧菌抗血清及小川因子血清产生凝集;称之  相似文献   

5.
霍乱弧菌是引起人和动物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在霍乱弧菌的200多个血清群中,只有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能引起霍乱。快速准确检测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是霍乱防治的关键。表面抗原在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简要综述了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脂多糖、霍乱肠毒素、外膜蛋白W、毒素共调菌毛和甘露糖敏感血凝素等5种主要抗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袁佩娜  姜敏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1,(1):《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1年1期,(1)-1-3,(1)页-《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1年1期,(1)-1-3,(1)页
本文报导86个不同血清型非01群霍乱弧菌菌株,用含El Tor霍乱弧菌溶血素基因的同位素探针作菌落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其中80个菌株(占93%)具有与El Tor霍乱弧菌溶血素同源性基因;其余6株菌则显示阴性结果,表明不存在这种溶血素基因。但用表型方法测定时,它们都显示有溶血性。此说明非01群霍乱弧菌中存在有不同种溶血素。  相似文献   

7.
用体外DNA重组技术构建了CT基因重组质粒pMM-CTII。应用XbaI/EcoRl双酶解,琼质糖凝胶制备电泳回收含C2基因的片段,以DNA缺口转译技术用a-32P标记的CT基因探针与01群霍乱弧菌经典型及埃尔托生物型产毒株杂交为阳性,与01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及非01群无毒株杂交为阴性。对从临床及外环境分离的埃尔托霍乱弧菌进行了检测,流行株52株,检出率为92%;抗性株50株,检出率16%。显示利用CT基因分析较噬菌体分类更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1987年开始进行非01群霍乱弧菌的检验工作,已做了病人及外环境(水产品、鲜猪肉)的调查。几年来,一直应用我们自己研制的这种综合生化法,效果满意,与常规法做的245株非01群霍乱弧菌对比,符合率为99.43%。现将有关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霍乱流行史上,七次世界性大流行都是由O1群霍乱弧菌所引起,但从1992年10月至1993年4月,印度次大陆却爆发了由非-O1霍乱弧菌O(139)血清型引起的霍乱样病大流行,印度及孟加拉相继报道了引起全国流行的霍乱样急性腹泻。从流行区病人分离的菌株不被O1群霍乱弧菌抗血清所凝集,也不被已知的137个血清型非-O1霍乱弧菌抗血清所凝集,因此将这一引起霍乱样病的非-O1霍乱弧菌定名为O(139)。本文就引起霍乱样病流行的O(139)霍乱弧菌的来源,本次流行概况,流行特点,O(139)流行株的特性及流行预测做一简要概述以提醒国内霍乱流行病学工作者的重视,对这一霍乱新菌型有所认识,密切监视O(139)菌型的流行动态及传播趋势,做好应有的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霍乱弧菌的脂肪酸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脂肪酸分型方法在霍乱弧菌菌株鉴定、菌株相似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了分离自我国的两个主要致病血清群的194株霍乱弧菌菌株(1961年以来的El Tor型和1992年以来的O139群),提取脂肪酸,应用MIDI公司的脂肪酸分型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检测的所有菌株都含有的脂肪酸成分有13种。霍乱弧菌的判断符合率为88.6%。二维聚类分析没有成明显可区分的群, O139群霍乱弧菌的脂肪酸组成与O1群的相似,产毒与非产毒霍乱弧菌的脂肪酸成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脂肪酸分型对弧菌种的快速鉴定有应用价值,对霍乱弧菌的现场分离鉴定有辅助意义,在小样本暴发资料的研究中能够反映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但其对霍乱弧菌种属内的各种特征性菌群不具有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多重PCR方法检测霍乱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病原体,可以分为O1群、O139群和非O1/非O139群。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产生的霍乱肠毒素(也称霍乱毒素)是产生霍乱的主要原因,也只有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可引起霍乱。其他群的霍乱弧菌毒性不高,但在食品中也不允许被检出。实验以霍乱胶原酶基因和霍乱毒素基因为目的基因,试图建立一种PCR方法对霍乱弧菌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用于食品中的霍乱弧菌检测。  相似文献   

12.
<正>霍乱弧菌包括几种抗原变异株,可被群特异性抗血清鉴定。大多数变异株中,01群变异株是最主要的,因为一般认为它是引起霍乱的病原。人们认为霍乱弧菌在人的肠道外一点儿不能增殖。然而在霍乱暴发期间流行地区的外环境中也能发现它们,但它们的生存是短暂的。在英国、美国和巴西等所谓多年来无霍乱的国家中,由于分离出01群变异株,动摇了这种牢固的观念。这些分离物通常都不产生毒素。事实上,人源菌可能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O1群霍乱弧菌与O139群霍乱弧菌在抗原构造、分泌肠毒素、耐药性和临床特点等方面作一比较,并认为O139群霍乱弧菌可能是O1群El Tor生物型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细菌凝集吸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技术等方法,对从我国健康人群鼻咽部分离出的不与脑膜炎奈瑟氏菌A、B、C、D、x、Y、z、29E、W135、1889、1892、319、191 6群分群诊断血清凝集的菌株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个新的血清群。经抗原分析证实,这三个新的血清群是完全不相同的,命名为1890群,1486群,1811群。仅从带菌者鼻咽部分离出这三个新的血清群的少数菌株,正常人群的带菌率约为0.5%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产生霍乱毒素(CT)的01群霍乱弧菌引起人霍乱。某些非01群霍乱弧菌株能产生与霍乱毒素相似的肠毒素,而另一些来自临床腹泻病例的非01群菌却不产生这种毒素,这表明还有其它因素能引起腹泻反应。现已证明这些菌株能产生溶血素——一种可能的腹泻因素,尽管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Yamamoto等人证实了非01群菌株和周群E1 Tor型菌株所产生的溶血素在生物学、理化住质和免疫学方面是难区分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两者的基因基本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非01群0139型霍乱弧菌是近年引起南亚次大陆霍乱流行的新型病原体,将其与01群霍乱弧菌的毒力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对于了解其特性及研制相关的菌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了4株0139型霍乱弧菌与01群霍乱弧菌菌株的对比测定结果。发现0139型霍乱弧菌与01群霍乱弧菌有所不同,呈不透明的菌落形态,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检显示有荚膜的表型,在体内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并产生肠毒素,体内侵袭试验结果表明所有4株0  相似文献   

17.
由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得到的普通及奇异变形杆菌国际对照菌株试制分型血清的结果已见于前文。在用这些分型血清鉴定收集到的国内菌种时,遇到许多不能分型的菌株,其中大部份是所有的单价O血清均不能与其发生凝集,有少数是可与几种单价血清发生凝集,因而无法确定其O群。也有少数菌株不能被各种单价H血清凝集,因而无法确定其H抗原。显然这些不能分型的细菌,可能具有Kauffmann和Perch二氏的分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针对O1群霍乱弧菌的实时荧光定量TaqMan PCR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模拟粪便标本的检测评价。方法:根据O1群霍乱弧菌O抗原编码基因rfb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检测O1群霍乱弧菌的实时荧光定量TaqMan PCR快速检测方法,对所建立的方法分别进行实验室内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评价;将O1群霍乱弧菌灭活菌株悬液倍比稀释后与健康成人新鲜粪便混匀,制备成模拟带菌者粪便标本,提取DNA,进行Taq-Man PCR检测,用以评价该方法。结果:建立了快速检测O1群霍乱弧菌的实时荧光定量TaqMan PCR方法,灵敏度为每反应体系104拷贝;该方法对其他14种肠道菌DNA没有扩增;该方法对模拟粪便标本的检测灵敏度为每反应体系102 CFU。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检测O1群霍乱弧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用于O1群霍乱弧菌临床粪便标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正>霍乱病原菌、古典型和EI Tor生物型霍乱弧菌与一些其它弧菌即非O1群霍乱弧菌和模拟弧菌(最近才按蔗糖阴性分类为非O1群霍乱弧菌)密切相关。这些菌群的大多数菌种是非肠道致病性的或弱致病性的、或者引起不同于霍乱因子所致的腹泻,但有些菌种能产生一种与古典型霍乱弧菌的霍乱毒素密切相关的肠毒素。  相似文献   

20.
<正> 非OI群霍乱弧菌已逐渐被认识到是一种人类腹泻病的重要病因。1982年日本卫生保健部公布非IO群霍乱弧菌是8个新确认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之一。由于该菌引起之流行应向卫生保健部报告,由非OI群霍乱弧菌引起的胃肠炎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可以设想在非OI群霍乱弧菌发病机理中有多种致病因子参与。 有几种已知的非OI群霍乱弧菌毒素。它们是1)类似霍乱毒素的肠毒素(类CT毒素),2)难以与EI-Tor溶血素相区别的非OI溶血素。3)另一种溶血素(NAG-rT-DH),与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素相近似。4)耐热肠毒素(NAG-ST),与大肠杆菌之耐热肠毒素相似但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