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据已有文献记载,香姜(姜科)(Alpinia coriandriodora D. Fang)仅分布于广西,现首次在越南发现其分布。该种在形态上与竹叶山姜(A. bambusifolia D. Fang)相近,但其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唇瓣浅黄色及带红褐色条纹和花药附属体三角状而与后者有别。提供该种详细的形态学描述以及图版,亦包括在越南的分布及生态的资料。凭证标本保存于越南国立自然博物馆(VNMN)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IBSC)。  相似文献   

2.
越南爵床科一新记录属——恋岩花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越南爵床科1新记录属--恋岩花属(Echinacanthus Nees).长柄恋岩花(E longipes H S.Lo & D.Fang)原仅记载分布于中国的广西,在越南和中国云南为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报道中国茜草科(Rubiaceae)玉叶金花属一新记录种——长瓣玉叶金花(Mussaenda longipetala H. L. Li)。该种在形态上与尾裂玉叶金花(M. caudatiloba D. Fang)和狭瓣玉叶金花(M. lancipetal X. F. Deng & D. X. Zhang)相似,但区别在于叶片长圆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托叶早落,正常的萼裂片长6~8 mm,花冠管长约3 cm,裂片披针形,长约12 mm。目前仅知分布于越南北部的广宁省和中国的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标本馆(IBK)。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越南防己科(Menispermaceae)一新记录种:短梗千金藤(Stephania brevipes Craib)。据文献记载,该种仅分布于泰国,现首次在越南发现其分布。本种与粪箕笃(S. longa Lour.)形态相近,但叶宽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扁圆形,雄花序小,腋生或生于无叶的茎上,总梗较短,花萼淡黄色,花瓣红紫色,内果皮外部沟数目较少而与后者不同。还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图版、分布及生态学等信息。凭证标本保存在越南国立自然博物馆标本馆(VNMN)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越南防己科(Menispermaceae)一新记录种:短梗千金藤(Stephania brevipes Craib)。据文献记载,该种仅分布于泰国,现首次在越南发现其分布。本种与粪箕笃(S.longa Lour.)形态相近,但叶宽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扁圆形,雄花序小,腋生或生于无叶的茎上,总梗较短,花萼淡黄色,花瓣红紫色,内果皮外部沟数目较少而与后者不同。还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图版、分布及生态学等信息。凭证标本保存在越南国立自然博物馆标本馆(VNMN)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6.
对产自越南的荨麻科楼梯草属植物一新种金喜楼梯草(Elatostema kimhyense Y.G.WeiV.T.Do)作了描述和绘图。该种生长于海拔350~400和1 100~1 200 m的石灰岩山地林下。该新种与越南楼梯草(E.vietnamense Q.LinL.D.Duan)接近,区别在于其拥有肉质茎,羽状脉,叶背面、苞片和小苞片被微硬毛。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中国兰科盆距兰属一新记录种: 刚毛盆距兰(Gastrochilus setosus Aver. & Vuong),并提供彩色照片及详细特征描述。该种形态上与红松盆距兰(G. raraensis Fukuuama)近似,但前者植株小,唇瓣具短刚毛,距为圆筒状等特征极易与红松盆距兰区分开。该种原仅分布于越南,现首次在中国西藏发现其分布。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农牧学院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广西凭祥、贵港两市柚树上,采到越南食螨瓢虫Stethrus(Allostethorus)vietnamicusHoang,为我国瓢虫新记录。该种为D.N.Hoang(1979)所定,原记载分布于越南。其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为:阳基短,中叶正面观两侧缘于1/3处明显收窄,端部纵裂,深达中叶之半,以致中叶明显为两叉状;侧叶弯曲,略长于中叶,端部着生若干刚毛。弯管粗壮,呈“S”形弯曲,略似靴状。弯管囊内、外突均不明显;弯管端尖形,具包膜(图1)。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越南防己科1新记录种肾子藤(Pachygone valida Diels),原记载分布于中国。该种产自越南北部和平(Hoa Binh)省的Mai Chau地区,凭证标本保存在HN。  相似文献   

10.
首次发现并描述了中国广东省的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常山属(Dichroa)一新种:广东常山(D.fistulosa)。该种具有空心的茎,这在常山属中是唯一的。该种与海南常山(D.mollissima)相似,但可以通过其叶上的毛被来区分。该种亦与菲律宾常山(D.philippinensis)相似,但其叶的形状及锯齿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1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4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colog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相似文献   

12.
尾尖奇蒿(Artemisia anomala var.acuminatissima)(菊科-春黄菊族)1992年发表时未指定模式,故为不合格发表。该名称2011年得以合格发表,故2016年的再次合格发表纯属多余,是有关作者没有仔细查阅文献的结果。该名称的正确引证应为“Artemisia anomala var.acuminatissima Y.R.Ling,Bangladesh J.Plant Taxon.18:203.2011”,而非“Artemisia anomala var.acuminatissima Y.R.Ling,Phytotaxa 273:213.2016”。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地区丛林式橡胶林内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越南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1新记录种:那坡凤仙花(Impatiens napoensis Y.L.Chen)。该种产自越南北部河江省(Ha Giang)的Quan Ba地区,凭证标本保存在越南科学技术院生态和生物资源研究所标本馆(HN)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提供了该种的描述、彩色照片、生态学、花果期等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一株小麦赤霉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小麦赤霉病发病田块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小麦赤霉病高效拮抗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将这株拮抗菌株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P. mirabilis DY05发酵液和无细胞上清均可显著抑制禾谷镰刀菌菌丝体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9.50%和51.25%)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减少呕吐毒素产生(分别减少84.32%和82.82%)。田间赤霉病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接种DY05,可降低发病率52.13%,同时病情指数降低48.74%,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促生生理活性评价试验结果显示,菌株DY05可以产生铁载体和IAA,并具有溶磷作用和ACC脱氨酶活性,具有很好的促生长潜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Y05对小麦植株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菌株DY05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小麦幼苗茎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其中茎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了22.21%、26.41%、44.77%和26.53%。分离得到的拮抗菌株DY05具有拮抗病原真菌和促进植物生长的双重功能,为开发禾谷镰刀菌生物防治制剂提供了菌种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蚕Bombyx mori的潜在驯化基因——转录因子ZnF-706在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进化过程及家蚕驯化过程中的分子进化格局;并基于CRISPR/Cas9家蚕基因组编辑平台,探讨ZnF-706基因在家蚕中的功能。【方法】首先分析了家蚕ZnF-706序列特征,并利用已发表芯片数据调研该基因在家蚕幼虫组织中的表达格局;利用Phylogenetic Analysis byMaximum Likelihood (PAML)分支检验方法,分析该基因在鳞翅目不同类群中的分子进化格局。基于已发表的家蚕-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群体基因组多态性数据,对ZnF-706进行基因区域人工选择信号分析;对ZnF-706基因上游2 kb的调控区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频率检测,发掘在家蚕群体中固定下来的突变位点;针对突变位点所在区域进行转录因子结合活性预测。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ZnF-706基因,获得纯和突变体;以野生型家蚕为对照,检测突变体的茧重及蛹重变化。【结果】家蚕ZnF-706的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锌指蛋白结构域。ZnF-706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尤其表皮、脂肪体和生殖腺中有很高的表达量;该基因在鳞翅目、蚕蛾总科(Bombycoidea)及天蚕Antherea yamamai 3个分支中均呈现快速进化信号,在家蚕中有强烈的人工选择信号。该基因所在基因组区域的家蚕-野桑蚕种群分歧度参数Fst明显升高,家蚕群体中的群体多样性π明显降低,表明它位于一个选择扫荡区域内;该基因在家蚕-野桑蚕中的9个SNP位点存在于上游调控区,并位于转录因子结合活性区域内。该基因的纯合家蚕突变体ΔZn F-706生存力减弱,并且茧重以及蛹重与野生型家蚕相比都显著降低。但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不同的是,家蚕中该基因的突变并不致死。【结论】ZnF-706可能在鳞翅目尤其是泌丝昆虫中进化,并在家蚕驯化过程中受到选择压力,提示其对于特征性状茧丝的变异可能发挥作用。该基因可能通过对丝蛋白基因的直接调控,或通过影响家蚕的生长发育而间接地影响茧丝性状。本研究不仅为探究家养动物人工选择机制提供了来自昆虫类材料的独有证据,也为后续深入开展家蚕重要经济性状的转录调控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越南1新纪录种亮叶木莲(Manglietia lucida),采自老街(Lao Cai)省沙巴(Sa Pa)市HoangLien国家公园次生林.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和越南林业大学(FUV).  相似文献   

18.
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是一种以激光作为激发光源,通过特殊装置"针孔"来过滤离焦光线以提高光学分辨率和对比度的光学成像技术。由于大部分化石不能自发荧光,该技术在古生物学领域尚未实现大范围的应用。但若围岩能自发荧光而与化石之间具有一定衬度,或化石因含特殊成分能在特定波段激光照射下自发荧光而产生结构衬度,则可以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获得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难以清晰观察到的信息。为推动激光共聚焦技术在古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文中系统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并以埃迪卡拉纪磷酸盐化特异埋藏的瓮安生物群微体化石为例,展示了该技术在化石成像中的若干优势。实验结果表明,瓮安生物群微体化石因富含磷灰石可自发荧光实现成像,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观察瓮安生物群化石薄片不仅可以获得较好衬度,而且还能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此外,在化石薄片的厚度范围内还可以实现化石结构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19.
基因组编辑是对基因组遗传信息进行定向改造的技术,其中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组编辑新技术。将先进的高通量测序以及相关计算生物分析应用于基因编辑研究,可进一步优化基因编辑效率和精度等检测流程,实现对全基因组功能基因筛选的监测。同时,利用基于生物信息及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新方法,可对向导RNA(gRNA)的高效设计和实现对编辑效果的预测。本文将对计算生物学分析在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