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瑜 《蛇志》2013,25(2):227-22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人机对抗的常见原因及有效解决方法,以达到良好的人机协调,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ICU科近年来抢救的行机械通气过程出现人机对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共发生人机对抗122例次,人机对抗的原因为患者的自身因素112例次,使用者的技术水平5例次,呼吸机及管道因素5例次,经过及时的处理,所有患者最后均顺利脱机.结论 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人机对抗的原因,熟练掌握其解决方法,可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从而提高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邓金莲  胡惠华  张晓妹 《蛇志》2014,(2):254-25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对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细致管理。结果通过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环境清洁,加强营养等护理措施,减少了肺部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结论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中实施危机管理对提高护理效率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我院实施危机管理前后2年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实施危机管理前1年的患者13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风险管理后1年的患者143例作为观察组,分析我院实施危机管理前后急诊患者住院期间危机事件的发生率、抢救成功率、病例书写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例书写合格率100.0%,对照组病例书写合格率89.4%,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8.6%,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2.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6%,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7.1%,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危机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总结救治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2.5%(74/80),死亡率为7.5%(6/8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前接受急诊护理,可以有效救治及护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李湘  蒙江明  邓上勤  韦晓宏 《蛇志》2013,25(2):121-123
目的 探讨危重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救治流程和管理,以提高危重艾滋病患者的识别及抢救成功率,实现安全救治.方法 收集急诊抢救的235例危重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2012年实施了系统的急救管理,其有效性与未实施系统管理进行对比.结果 艾滋病病情复杂多样,常因为呼吸衰竭、休克、意识改变、出血等被送入急诊科;收入急诊科的艾滋病患者大多为晚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多低于50个/μl,常出现多个部位的症状.实施系统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职业暴露减少,污染物品处理和细菌学监测全部合格,减少了医院感染和职业感染发生的风险.结论 晚期艾滋病症状复杂多样,临床应加强识别;建立健全危重艾滋病急救规范,是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安全有效救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唐俭柏 《蛇志》2015,(2):215-216
目的总结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效果,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009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急诊救治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成功治愈120例,2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及时洗胃,机械通气呼吸支持,配合抗胆碱药及有机磷解毒剂治疗,是提高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治疗效果,为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院前急救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接诊后且未入院前给予现场急救措施,;院前未处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接诊后直接转运至院内接受治疗,现场并不进行任何急救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及抢救成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院前急救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为13.33%、抢救成功率为86.67%、未死亡患者中致残率为15.38%,均明显优于院前未处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为33.33%、抢救成功率为66.67%、未死亡患者中致残率为35.00%,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现场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与致残率,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欧阳利芳 《蛇志》2014,(4):442-443
目的探讨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抢救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采取的护理措施有重症监护、气道护理、振动排痰、加强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结果 4例患者中3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综合、整体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邓上勤 《蛇志》2013,25(1):32-34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室→各专科病房或ICU)一体化救治模式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出诊收治的166例昏迷患者由急诊急救人员于院前采用呼吸与循环管理、镇静、脱水降颅压、途中转运及监护等措施急救,并与院内急诊、ICU或各专科急救的无缝衔接等急救措施。结果 166例患者抢救成功137例,抢救成功率82.53%。结论昏迷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明显缩短就诊时间;院内积极配合开通绿色通道,各病区急救无缝衔接,可显著提高院内的抢救成功率。规范院前处置、途中转运、监护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一体化救治是提高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陈永钦 《蛇志》2014,(4):423-42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在急诊抢救中呼吸道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就诊的63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道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呼吸道急诊处理和相关治疗后,3例抢救无效死亡,42例经保守治疗康复出院,18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在抢救颅脑外伤患者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准确给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D3+CD56+NKT细胞在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诱导痰和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8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组,22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二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痰和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外周血IL-4、Ig-E及INF-γ等水平.结果: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诱导痰和外用血CD3+CD56+NKT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外周血IL-4、Ig-E及INF-γ等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NKT细胞比例与IL-4、Ig-E及INF-γ升高成正相关.结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诱导痰和外周血中的CD3+CD56+NKT细胞明显增高,CD3+CD56+NKT细胞可能通过调节IL-4、Ig-E及INF-γ等细胞因子从而在哮喘的发病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曾燕玲  张跃  莫桂英 《蛇志》2013,(4):433-434
目的探讨眼镜王蛇咬伤致呼吸停止的抢救方法。方法对患者实施局部处理,应用抗蛇毒血清及中医中药等解毒治疗,及时行机械通气、并设专人特护。结果患者自主呼吸停止122h后恢复自主呼吸,住院8天后好转出院。结论及时就医,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及严密的病情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密闭式和开放式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效应.方法:选择我院机械通气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密闭组和开放组,密闭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时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开放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吸痰后密闭组呼吸道粘膜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1),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1).结论: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效果方面显著优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气道护理工作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手口足病并发神经源性水肿患者展开研究,密切刮观察患儿病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50例患儿给予呼吸道护理、吸痰护理、拔管护理、高温护理等措施后,患者均已痊愈出院,治愈率高达100%。其中有3例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转入康复科治疗3个月后痊愈出院。结论:手口足病并发神经源性水肿患者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不良病症发生率,从而提升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重度脑出血患者,根据自愿原则,40例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进行抢救治疗为观察组,其余40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颈部疤痕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短、颈部伤疤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抢救重症脑出血合并呼吸道梗阻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快且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率、相关技能掌握率、遵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率、相关技能掌握率、遵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开放气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重症监护室开放气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者的痰标本418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69.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7.02%,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0.16%。革兰阳性球菌占20.1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2.5%,真菌10.24%。结论目前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细菌的耐药性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胃溃疡出血与应激性胃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09-2015.09期间进行治疗45例胃溃疡出血患者及50例应激性胃出血患者,回顾性探析其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呼吸、心率等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抢救成功,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对胃溃疡出血与应激性胃出血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莉莉  李自立 《蛇志》2013,(4):443-444
目的总结银环蛇咬伤中毒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银环蛇咬伤患者进行彻底的伤口清创处理,及时有效使用抗银环蛇毒血清,保持呼吸道通畅,危重型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21例患者中,治愈20例,1例院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正确及时有效的救治和精心的护理是银环蛇咬伤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办法在哮喘吸入治疗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哮喘吸入治疗管理中运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的办法对哮喘吸入治疗患者进行管理。科室成立吸入小组,通过分析2012年60例入住本院呼吸科治疗的哮喘患者吸入治疗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对护理人员定期培训、考核、制定落实规范的哮喘吸入治疗患者教育计划、哮喘吸入治疗患者出院回访内容等措施,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2013年76例入住本院呼吸科治疗的哮喘吸入治疗患者进行管理。结果: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应用于哮喘吸入治疗患者管理中,护理人员吸入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显著提高,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从60%提升至76%,吸入方法正确率从50%提升至80%。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应用于哮喘吸入治疗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