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叶片光合产物输出的抑制与淀粉和蔗糖的积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糖叶、淀粉叶及中间型植物叶片用水烫法处理叶片基部或将离体叶片插在水中,或用环剥的方法阻碍叶片输出光合产物与自然对照对比分析,观察输出与否对叶片淀粉与蔗糖合成的影响。 糖叶与中间型叶片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有相当数量的光合产物输出,淀粉叶在光合作用的同时很少光合产物输出。糖叶输出停滞时主要增加蔗糖的积累。中间型叶片输出停滞时蔗糖与淀粉的积累均比对照增加。淀粉叶处理与否同淀粉与蔗糖的积累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玉米叶片淀粉和蔗糖的昼夜变化与光合产物的输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叶片淀粉和蔗糖的昼夜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早晨叶片经日照后优先合成与积累蔗糖,并不断地从叶片中输出;淀粉的合成比蔗糖延迟,在蔗糖迅速积累的时候淀粉增长的速率为0.15 mg/10 cm~2/hr,当蔗糖的含量达恒态时淀粉增长的速率为 0.31mg/10 cm~2/hr;傍晚后二者的含量均迅速下降,经过一夜蔗糖的含量又降到前晨的水平,淀粉则降解殆尽。二者都是玉米叶片光合产物的暂贮形式。叶片白天光合产物的输出量为3.mg/10cm~2,夜晚为2.8mg/10cm~2。 当玉米叶片光合产物的输出受阻碍后,蔗糖与淀粉的积累速率均比对照增强,蔗糖合成的总量比对照减少25%,淀粉则增加80%;夜晚淀粉因用于呼吸消耗降解了11%;翌日叶片的光合作用显著下降,淀粉的合成减少38%;傍晚后以至翌日在光下叶片蔗糖的含量不大变化。 玉米叶片从暗(光)中转至光(暗)中不同时间P_i的含量无显著变化;光合产物的输出受阻碍后P_i的含量亦与对照差不多。看来P_i含量不是调节玉米叶片光合产物转化、积累与输出的重要因素。 暗一预处理的玉米植株照光后叶片淀粉合成的滞缓期延长,积累速率减缓,合成蔗糖的趋势则增强。大豆,甜菜叶片照光后淀粉的合成亦存在滞缓期。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对刈割伤害的补偿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保忠  王静  张荣  林魁  魏虹  赵松岭 《生态学报》2000,20(2):344-348
通过1995年大田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受刈割伤害(模拟动物采食)后的补偿作用。结果表明,在大田实验条件下,刈割处理一般会使小麦生长受阻且减产,即不足补偿。在刈割一半叶片的处理中,拔节期的减产效应重于苗期的减产效应;在苗期处理中,重度伤害(刈割全部叶片的减产效应大于轻度刈割(刈割一半叶片)的减产效应,而拔节期刈割前三位叶片的处理不仅未造成减产,还出现产量的超越补偿,是由于此时小麦早期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LYP9)和杂交稻‘汕优63’(SY63)为研究材料,用HC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研究了剑叶的叶片与叶鞘的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向叶鞘的分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剑叶及其叶鞘的净光合速率的均值均高于‘汕优63’;剑叶叶鞘中部群体内透光率均值、倒二叶叶鞘中部群体内的透光率均值高于‘汕优63’;剑叶及其叶鞘的Rubisco初始羧化活性均值、总羧化活性均值和活化率均值都高于‘汕优63’,其差异大多数时期达显著水平。‘两优培九’叶鞘光合产物的输出比‘汕优63’快,其叶鞘光合产物输送到穗部的量即转化为经济产量的量比‘汕优63’高。‘两优培九’叶鞘的光合产物主要输送到穗等部位,对产量有一定的(约为15%)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帆  何奇瑾  周广胜 《生态学报》2019,39(1):254-264
植物干物质的累积依赖于群体光合速率,而群体光合速率又与单叶的光合能力密切有关。叶片光合作用与其含水量密切相关,目前关于不同叶位叶片含水量对持续干旱的响应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还未见报道。以华北夏玉米郑单958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灌水处理,模拟不同灌溉量下持续干旱对夏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夏玉米顶部开始的第一、三、五叶位叶片的水分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不同叶位的叶片最大含水量不同,且随干旱进程的推进叶片含水量的变化速率也不同,第一叶的叶片含水量下降速率高于第三、第五叶,第一叶的最大含水量高于第三、五叶,且可进行光合产物积累的叶片含水量下限随叶位的增加而增大。同时,第一叶的叶片含水量与土壤水分呈显著相关,且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也非常强。第一叶可进行光合产物积累的叶片水分下限(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叶片含水量)最小,表明其耐旱性最强,对干旱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冠层光合作用模拟的准确性及夏玉米干旱发生发展的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植物干物质的累积依赖于群体光合速率,而群体光合速率又与单叶的光合能力密切有关。叶片光合作用与其含水量密切相关,目前关于不同叶位叶片含水量对持续干旱的响应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还未见报道。以华北夏玉米郑单958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灌水处理,模拟不同灌溉量下持续干旱对夏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夏玉米顶部开始的第一、三、五叶位叶片的水分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不同叶位的叶片最大含水量不同,且随干旱进程的推进叶片含水量的变化速率也不同,第一叶的叶片含水量下降速率高于第三、第五叶,第一叶的最大含水量高于第三、五叶,且可进行光合产物积累的叶片含水量下限随叶位的增加而增大。同时,第一叶的叶片含水量与土壤水分呈显著相关,且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也非常强。第一叶可进行光合产物积累的叶片水分下限(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叶片含水量)最小,表明其耐旱性最强,对干旱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冠层光合作用模拟的准确性及夏玉米干旱发生发展的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叶龄及树冠不同部位光强对黄花梨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以黄花梨为试材,研究了叶龄及树冠不同部位光强对其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梨叶片在展叶后约11天即有少量光合产物输出,25天时,单叶净光合速率接近最大值;密植梨树高光合叶幕厚度约125cm左右。  相似文献   

8.
测定叶片光合速率的改良干重法,其主要措施是破坏叶柄或叶基的韧皮部,阻止光合产物的输出,使光合所形成的物质都能在叶片的干重增长上反映出来,但是这种措施本身也可能同时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例如韧皮部被破坏后,叶片中积累了高于正常量的光合产物,可能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这问题我们已作过初步研究。并在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9.
光合产物水平与光合机构运转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作了增加或减少光合产物含量的处理之后测定了菠菜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及其离体叶绿体的希尔反应、光合磷酸化与碳固定活力和叶片的蔗糖、淀粉含量。 光合产物的短期(6小时)积累对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离体叶绿体的 CO_2固定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处理叶片离体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活力往往稍低于对照。光合产物的较长期(3~5天)积累引起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离休叶绿体的希尔反应、光合磷酸化和碳固定活力的明显下降,而处理叶片的呼吸速率比对照增加二倍多。由遮阴而引起光合产物亏缺后,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和离体叶绿体希尔反应、光合磷酸化活力也下降。在遮阴时将离体叶片的叶柄插在0.1M的蔗糖溶液中,其后来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比叶柄插在水中的对照提高20%之多。 叶片光合产物含量与净光合作用速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钟罩形的曲线来表示。当光合产物含量远低于或高于一个最适值时,光合产物水平与净光合速率之间分别有正相关或负相关;而当光合产物含量处于这个最适值附近的一定范围内时,似乎没有仟么明显的相关。这种曲线可以解释其他作者获得的许多相互矛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桑树上喷施AC药剂,有显著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和比叶重,加快光合产物输出进程,增加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等效应,从而获得桑叶增产、优质的作用。研究指出:AC药剂增强光合速率与减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适当抑制光呼吸有关。  相似文献   

11.
光合细菌对小麦生长和光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光合细菌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光合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尧麦16为材料,在不同生长时期施用光合细菌,研究光合细菌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光合功能的影响。【结果】光合细菌培养液的不同成分可提高小麦旗叶SPAD值、光合速率及干物质积累。拔节期施用后,混合菌液对叶片SPAD含量促进作用最大,较不施用对照提高33.6%,小麦干物质积累较对照增加25.7%,单株籽粒重量增效为14.3%。单菌株实验处理中沼泽红假单胞菌促进作用最强,干物质积累和单株籽粒重量较培养基稀释液对照增效均为13.1%。不同施用时期的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对灌浆期和拔节期小麦促进效应最强,其中静息细胞可延长叶片功能期,使光合产物持续增加;无细胞培养液通过促进小麦营养生长,进而提高小麦产量。【结论】光合细菌可促进小麦生长,有效提高小麦生育过程中相关光合功能;施用时期应为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光合细菌对小麦生长和产量促进作用是静息细胞和代谢活性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BA对花生光合产物分配,积累和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A10~(-5)mol/L或5mgBA/g羊毛脂涂抹花生叶片,促进~(14)C-光合产物向其处理部位分配和积累,提高~(14)CO_2标记叶光合产物的输出能力,蔗糖含量提高63%,淀粉降低26.4%,后者主要通过淀粉酶完成。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光呼吸抑制剂2,3 — 环氧丙酸钾具有明显的提高光合速率、加速光合产物从叶片中输出和籽粒灌浆的进程,致使小麦籽粒增粒、增重。其药效可维持7天左右。  相似文献   

14.
2,3—环氧丙酸钾对小麦光合作用与籽粒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光呼吸抑制剂2,3-印氧丙酸钾具有明显的提高光合速率、加速光合产物从叶片中输出和籽粒灌浆的进程,致使小麦籽粒增粒、增重。其药效可维持7天左右。  相似文献   

15.
比较研究了1970s,1980s和1990s期间不同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胞间CO2浓和叶片水势,分析了各生理生态特性之间以及与产量在不同生育期的关系。研究表明光合速率和产量之间存在显的相关关系,高产大豆同时具有高的气孔导率和水势,胞间CO2浓度则很低,特别是在鼓粒期关系更为显。高产大豆的光合作用在鼓粒期达到最高值,光合作用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在鼓粒期高产大豆的光合产物大量运往籽粒中,对于高产品种和高光效-“源”固然重要,而“流”-光合产物的合理运转和分配对产量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大豆生理生态特性与产量的关系(英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比较研究了 1 970s、1 980s和 1 990s期间不同大豆 (Glycinemax (L .)Merr.)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胞间CO2 浓度和叶片水势 ,分析了各生理生态特性之间以及与产量在不同生育期的关系。研究表明光合速率和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高产大豆同时具有高的气孔导度和水势 ,胞间CO2 浓度则很低 ,特别是在鼓粒期关系更为显著。高产大豆的光合作用在鼓粒期达到最高值 ,光合作用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在鼓粒期高产大豆的光合产物大量运往籽粒中 ,对于高产品种和高光效_“源”固然重要 ,而“流”_光合产物的合理运转和分配对产量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比较研究了1970s、1980s和1990s期间不同大豆 ( Glycine max (L.) Merr.)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胞间CO2浓度和叶片水势,分析了各生理生态特性之间以及与产量在不同生育期的关系.研究表明光合速率和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高产大豆同时具有高的气孔导度和水势,胞间CO2浓度则很低,特别是在鼓粒期关系更为显著.高产大豆的光合作用在鼓粒期达到最高值,光合作用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在鼓粒期高产大豆的光合产物大量运往籽粒中,对于高产品种和高光效-"源"固然重要,而"流"-光合产物的合理运转和分配对产量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去叶时间对半干旱草原植物养分回收和干草生产的影响 养分回收是植物养分保存的重要策略,其对环境和管理变化的响应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生产。去叶(刈割)是影响草地植物养分回收和生产的重要途径,而去叶时间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设置早期去叶(生物量高峰期之前)、峰期去叶(生物量高峰期)、晚期去叶(养分回收开始后)和不去叶(对照)四个处理,探讨了去叶时间对植物养分回收和生产的影响。通过测定植物物种和群落水平氮(N)和磷(P)回收特征,量化了植物N、P回收通量以及凋落物归还通量和干草输出通量,并评估了不同去叶时间处理下割草草地系统干草产量和质量。研究结果显示,峰期和晚期去叶降低植物群落N、P回收度,而早期去叶则对二者无影响;不同去叶时间处理下植物N、P回收效率相对稳定,仅晚期去叶降低N回收效率。峰期和晚期去叶降低植物群落N、P回收通量和凋落物N、P归还通量,而早期去叶并不影响这些参数。去叶时间降低植物群落养分回收通量,但未改变植物根系养分储存,说明根系养分吸收增加可补偿养分回收通量的降低。草地干草产量和质量在峰期去叶处理下最高,晚期去叶处理下最低。本研究结果为割草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提供了新见解,通过调整刈割时间可以平衡草原的保护与生产,在植物生物量高峰期之前割草可实现保护和可持续生产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9.
间接性害虫为害与作物产量损失的关系Ⅰ.食叶害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将繁多的农作物害虫分为间接性害虫和直接性害虫.间接性害虫造成的作物的某类器官或组织的损失率小于产量损失率.食叶害虫是间接性害虫中的一大类.作物对叶面积损失的产量反应很不一致,从完全失收到增产10倍.影响叶面积损失与产量关系的首要因素通常是作物在受害时的生长阶段.在叶面积损失率一定时,处于生长中期(最终营养库迅速增大期)的作物出现最大程度减产.在损失率过大,上部功能叶受害,为害持续时间过长,作物矮秆紧凑,水、肥及气象条件不良以及损失的叶面积分布不均匀等情形下,叶片受害后易于减产;反之则减产较少甚至增产.从分散的材料中归纳出这一基本关系,对当前广泛开展的食叶害虫的产量损失评价工作可能有参考和改进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C~(14)研究大豆叶片光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本試驗所得资料,可作如下結論: 1.在大豆各生育时期中,不同部位叶片所輸出的光合产物都有相应的集中部位。幼苗—分枝期,中、上部位叶片光合产物大部分(約50—60%)集中分布于主茎生长点、新生叶和伸长的幼茎,较少部分(約10—14%)分布于下部根系;开花期,上、中部位叶片的光合产物亦有39%集中分布于生长点、新生叶和伸长的幼茎,而少部分(15%)分布于自身叶腋中的花芽;結莢期,上、中和下部位叶片光合产物主要集中分布于自身的豆莢,有局部利用的現象。 2.开花—結莢期,如对叶片进行人为的遮阴时,光合产物的輸出会显著减少。 3.同—叶腋間的花和各个豆莢,由于它們生育时間先后不一,光合产物的分布順序为:大莢>小莢>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