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栽培技术的提高等多种原因,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发生频率增高。粘虫在桂西生活史和天敌,过去没有研究,科研资料也未见过报道。1979—1981年,本所饲养观察各世代幼虫、蛹期寄生性天敌,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一、粘虫生活史的观察 (一)观察方法 1979年11月野外采集大量蛹,置于大养虫笼(笼宽8米,高2米)内的虫盅中,以土保湿,让其羽化。羽化时把枯黄禾叶扎成束状,倒挂笼壁四周,让其产卵,逐天检查枯叶上的卵块,并剪除编号,以观察其孵化期。  相似文献   

2.
二代玉米螟为害玉米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代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为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先玉335"为供试玉米品种,通过人工接虫模拟二代玉米螟不同发生量为害玉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随着接卵量增加,虫孔数和蛀孔隧道长度增加,玉米单穗粒重降低。单株虫孔数每增加1个,玉米产量损失率增加4.52%;隧道长度每增加10 cm,产量损失率增加8.34%。接卵量与玉米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符合方程z=-10.0297+4.034 ln(x)。【结论】根据害虫经济阈值的定义,推算出二代玉米螟的防治指标为百株累积卵量12.8块,对二代玉米螟的防治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桂西北红水河中上游流域鸟类考察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5—1986年,对广西西北部红水河中上游流域的鸟类作了初步考察,共采集到标本175种和亚种,分隶于13目33科,其中有17种和亚种为广西新纪录。在动物地理区划上,调查区归属于华中区,但据调查结果分析,其鸟类区系组成以华南区成份为主,结合该地植被和气候情况,作者认为,华南区的北界在桂西段应北移至沿红水河和南盘江北岸划线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棉田玉米螟的为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田玉米螟的为害损失研究刘立春,顾国华,陈建军,杨顾新(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如皋226541)邵晓泉(江苏省如皋市植保站如皋226500)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过去在南方主要为害玉米,为害棉花甚微。随着玉米种植的...  相似文献   

5.
<正> 白星花金龟Potosia(Liocola)brevitarsis Lewis近年来为害玉米较严重,作者于1983-1985年对该虫进行了初步观察。此虫在天津地区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成虫越冬。各虫态平均历期:卵11天;幼虫一龄9天,二龄13天,三龄280天,共计302天;成虫寿命45天,雌虫产卵前期5天。成虫白天活动,取食、交配,飞翔能力很强,稍受惊立即飞走,雨天停止活动。卵产  相似文献   

6.
棉田玉米螟的为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春  邵晓泉 《昆虫学报》1996,39(1):109-111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1963年及1964年在百色地区进行的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率考察的初步结果,作简要报道,以供参考。 百色地区是早、中、晚玉米混作区,每年玉米螟发生6代;由于各代发生重迭,造成了防治上的困难,因而进行卵赤眼蜂考察,以期为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夏玉米二代玉米螟幼虫为害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调查表明 ,不同播期夏玉米上二代玉米螟幼虫为害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由此根据玉米螟发生期与玉米生育期的对应情况 ,提出了 3种类型田玉米螟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麦田玉米螟产卵与幼虫为害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麦套棉田面积增加,一代玉米螟已成为棉花苗期的一种重要钻蛀性害虫。我所于1987~1988年对玉米螟在麦株上的产卵和幼虫为害习性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发生为害情况 玉米螟一年发生3代,麦套棉田主要以一  相似文献   

10.
棉田玉米螟的田间发生为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春  邵晓泉 《昆虫知识》1994,31(5):277-279
灯下所诱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üenée)雌蛾,二、三代分别为76.05%及59.91%,蛾峰后4~5天出现卵峰。主茎叶及棉株下部的卵量随产卵时间的推移,逐渐递减,而趋向棉株上部及外围。二代卵以下部2~3层为多,三代卵以2~4层果枝为多,内围多于外围;93%以上的卵产于绿叶反面;棉田卵寄生的高低与施药有关,且明显低于玉米田;二代5~10层蛀茎占总数的84.44%,三代4~8层蛀铃占59.79%。卵密度不同,蛀铃分布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昆仑—阿尔金山盆地兽类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仑—阿尔金山盆地位于新疆、西藏和青海三省、区的接壤地区,即北纬36°42′—38°30′、东径88°50′—90°40′。四周高山环绕,形成一闭塞形盆地,地势较高,盆底海拔3200—4500米,其北缘为阿尔金山脉,海拔5000—6000米,南缘为昆仑山脉,最高达7723米。本区景观较为复杂,即有深邃的沟壑、宽阔的谷地、起伏的沙丘,又有低洼湖泊和沼泽。高山坡上耐寒植物丰富,湖旁沼泽地带的莎草科、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生长茂密。  相似文献   

12.
甜玉米地亚洲玉米螟为害的生态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学难  梁广文  庞雄飞 《生态学报》2004,24(11):2573-2578
利用自然种群生命表方法 ,研究了甜玉米品种抗虫性差异 ,斯氏线虫、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种群系统的生态控制 ,根据不同卵量水平初步组建了第 5代亚洲玉米螟生态控制系统。结果得出 :亚洲玉米螟为害的生态控制系统由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和自然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要通过调控人工生态控制系统中的生态控制措施来达到生态控制目标。当甜玉米品种为穗甜 2号 ,卵密度为 18(块 / 10 0株 )时 ,不采取人为生态控制措施即可控制亚洲玉米螟的为害 ,即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 ,利用穗甜 2号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即可达到生态控制目标 ;当甜玉米品种为粤甜 1号 ,卵密度为 18或 35 (块 / 10 0株 )时 ,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或撒施线虫颗粒剂均可达到生态控制目标 ;当甜玉米品种为粤甜 1号 ,卵密度为 6 2 (块 / 10 0株 )时 ,则要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同时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和撒施线虫颗粒剂 ,才能达到生态控制目标。通过生态控制系统的建立 ,为甜玉米的无公害化生产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害虫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二代亚洲玉米螟发生量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本试验在田间采用人工密度梯度接卵法(0、20、50、100和200块·百株-1),模拟自然情况亚洲玉米螟发生量,研究辽宁地区二代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对玉米的经济阈值。结果表明:百株接卵量与虫孔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百株虫孔数与产量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方程分别为y=3.1999x+24.8416(R2=0.953,P0.01),y=0.0234x-1.6167(R2=0.988,P0.01),推导出百株接卵量与玉米产量损失率的方程为z=0.0749x-1.0354,即落卵量每增加1块,虫孔数增加约3.2个,产量损失率增加7.49%;隧道长度与雌穗长度、穗粗及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产量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玉米茎秆隧道长度每增加10 cm,玉米平均减产7.02 g,产量损失率平均增加4.38%;根据经济阈值定义,在产量8411 kg·hm~(-2)的玉米田,使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进行单次防治时,辽宁地区防治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经济阈值为百株玉米累计落卵量17.39块。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螟长距茧蜂发生高峰期比玉米螟成虫高峰期大约推迟6-9天,与春玉米抽雄期相一致。玉米抽雄开花时绝大部分玉米螟幼虫处在易被螟长距茧蜂寄生的Ⅲ、Ⅳ龄。玉米开花后雄穗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成分发生改变,致使幼虫下垂转移寻找更适宜的食物。螟长距茧蜂被取食玉米雄穗的玉米螟幼虫所吸引。其寄生与玉米螟幼虫的发育和玉米生育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桂西北喀斯特区域景观结构特征与石漠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CA),从景观类型和景观两个层次选取了16个景观格局指数来表征景观结构特征,分析了广西省环江县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结构与石漠化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旱地斑块面积、景观形状指数和聚集度指数与CCA排序的前两个排序轴相关性强,对区域石漠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区潜在石漠化主要与平均旱地斑块面积、平均旱地斑块分维数和平均灌木林地斑块分维数呈较强的正相关,与旱地斑块数呈负相关;轻度石漠化与分维数、平均未利用地斑块分维数和灌木林地斑块数的正相关性较强;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主要与平均未利用地斑块面积呈正相关、与平均灌木林地斑块分维数呈负相关,说明景观结构特征对土地石漠化程度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排序分析结果较清晰地解释了研究区石漠化程度沿景观结构特征梯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螟长距茧蜂发生高峰期比玉米螟成虫高峰期大约推迟6-9天,与春玉米抽雄期相一致。玉米抽雄开花时绝大部分玉米螟幼虫处在易被螟长距茧蜂寄生的Ⅲ、Ⅳ龄。玉米开花后雄穗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成分发生改变,致使幼虫下垂转移寻找更适宜的食物。螟长距茧蜂被取食玉米雄穗的玉米螟幼虫所吸引。其寄生与玉米螟幼虫的发育和玉米生育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一、为害情况 玉米铁甲虫,属鞘翅目,叶(虫甲)科,铁(虫甲)亚科(Hispi-nae),学名Dactylispa balyi(Gestro),土名命角(译音,懂文Meηzgok,即有角苍蝇之意)。去年发生地区颇广,广西僮族自治区西南部大新、天等、龙津三县去年早、中玉米播种面积共计61万6千亩,其中受害面积达428,574亩,占总面积69.57%。 玉米受害后,严重地造成减产失收。据不完全估计,1957年大新县桃城、榄圩、太平、福龙、荃茗和龙门六个区,仅在1,000余亩受害面积中,即损失早、中玉米  相似文献   

18.
螟长距茧峰,玉米螟与春玉米间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螟长距茧蜂发生主高峰期比玉米螟成虫高峰期大约推迟6-9天,与春玉米抽雄期相一致。玉米抽雄开花时绝大部分玉米螟幼虫处在易被螟长距茧蜂寄生的Ⅲ、Ⅳ龄。玉米开花后雄穗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成分发生改变,致使幼虫下垂转移寻找更适宜的食物。螟长距茧蜂被取食玉米雄穗的玉米螟幼虫所吸引,其寄生与玉米螟幼虫的发育和玉米生育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桃蛀螟为害玉米部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玉米面积的扩大,桃蛀螟Dichocrocispunctiferalis Guenee已上升为玉米的主要害虫,其发生量超过玉米螟和高粱条螟。为制订测报方法和防治对策,笔者于1989年固定3块春玉米田和7块夏玉米田,从抽雄开始,5天一次,每次每块田顺序调查50株,逐株检查玉米各个部位桃蛀螟的虫量,直到玉米成熟为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