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城盐湖十种耐盐植物体内无机及有机溶质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张海燕  范哲峰 《生态学报》2002,22(3):352-358
运城盐湖的 1 0种耐盐植物体内的有机及无机溶质含量差异较大。总无机溶质含量在各种植物间的变化幅度小于总有机溶质 ,其中双子叶植物 (除二色补血草外 )地上部 K+ 含量及 K/Na比均低于单子叶植物 ,而双子叶植物地上部的Na+ 含量明显高于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除二色补血草外 )的 Na/Cl>1 ,而单子叶植物的 Na/Cl≈ 1。二色补血草的二价离子 Ca2 +和 Mg2 +含量较高。单子叶植物的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双子叶植物 (除枸杞外 ) ,碱莞、盐角草、盐地碱蓬、碱地肤、二色补血草的脯氨酸含量均较低 ( <7μmol/g FW) ,且脯氨酸占游离氨基酸的比例高于其它植物。另外还计算了各种溶质占 COP的百分比 ,并讨论了它们在植物渗透调节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芦笋盐敏感品种‘NJ97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Na Cl胁迫下芦笋幼苗生长及体内Na+、K+、Ca2+、Mg2+吸收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 Cl胁迫下,幼苗株高、鲜重、干重均显著降低,接种AMF可以有效缓解盐胁迫对芦笋幼苗生长的抑制;Na Cl处理的芦笋幼苗根系和地上部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K+、Ca2+、Mg2+的含量则显著减少;AMF+Na Cl处理的芦笋幼苗根系K+、Ca2+、Mg2+含量与Na Cl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76.9%、23.1%和22.5%,而Na+含量则减少了27.4%;AMF+Na Cl处理的芦笋幼苗地上部K+、Ca2+、Mg2+含量与Na Cl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58.4%、50.4%和76.0%,而Na+含量则减少了42.3%。与Na Cl处理相比,接种AMF可以降低盐胁迫下芦笋幼苗根系和地上部Na+/K+、Na+/Ca2+、Na+/Mg2+,提高根系选择吸收性ASK,Na、ASCa,Na、ASMg,Na和根系向地上部的选择运输性TSK,Na、TSCa,Na、TSMg,Na。由此表明,盐胁迫下接种AMF可以通过调节芦笋体内的离子平衡,从而缓解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淋洗与植物作用耦合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让云  曹靖  董放  董利苹  孔晓乐 《生态学报》2015,35(17):5686-5694
以甘肃秦王川引大灌区盐渍化土壤为背景,以当地5种耐盐植物为材料,采用根袋法盆栽试验动态研究了淋洗结合植物种植对盐渍化土壤改良的效应。结果表明:与种前相比,单纯的淋洗作用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而淋洗结合植物种植明显降低了土壤pH值,且根际土壤pH值小于非根际土壤的,5种耐盐植物中霸王根际土壤pH值降低幅度最大,达0.6个单位。K+、Ca2+、Na+、Mg2+、Cl-和SO2-4在5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富集程度因物种的不同而不同,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波动状态。5种供试植物和对照组土壤中的6种主要的可溶性盐分离子随淋洗次数和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培养120d后,单纯淋洗的土壤中K+、Ca2+、Na+、Mg2+、Cl-和SO2-4的含量相比种前平均分别降低了33.3%、26.1%、35.6%、32.5%、35.5%和36.3%,植物吸收带走的上述各离子的含量平均分别占种前的46.2%、8.1%、30.2%、7.2%和21.6%,其中霸王吸收带走的盐分离子最多,而淋洗结合种植植物的土壤中上述各离子的含量与种前相比平均分别降低了67.25%、63.73%、83.8%、67.5%、81.55%和78.46%,由此可见,淋洗结合植物种植的脱盐效果优于单纯淋洗,且土壤中主要的盐分离子Na+、Cl-和SO2-4的含量降低幅度最大,通过计算得出,在Cl-、SO2-4和Na+减少的总量中还有37.73%的Na+、38.22%的Cl-和35.14%的SO2-4的减少量是由植物根系的物理化学作用机制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以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试管苗为材料,通过组培方法研究其在0、0.2%、0.4%、0.6%、0.8%和1.0%NaCl和Na2SO4胁迫30d后的生长、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和无机渗透调节物质(Na+、K+和Ca2+)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耐盐性机制。结果显示:(1)随NaCl和Na2SO4胁迫浓度的增加,披针叶黄华试管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持续增加,且NaCl胁迫下脯氨酸上升的幅度均大于相同浓度Na2SO4胁迫下的增幅,而可溶性糖上升的幅度却小于相同浓度Na2SO4胁迫下的幅度;可溶性蛋白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随Na2SO4浓度的增加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随NaCl和Na2SO4浓度的增加,披针叶黄华试管苗Na+含量呈增加趋势且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Ca2+含量和叶片K+含量却呈逐渐减少趋势且各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而根系K+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Na2SO4胁迫下披针叶黄华试管苗叶片Na+含量上升幅度以及K+和Ca2+含量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相同浓度NaCl胁迫组;而Na+/K+和Na+/Ca2+比值随NaCl和Na2SO4浓度增加而升高;NaCl胁迫下,叶片Na+/K+和Na+/Ca2+高于相同浓度Na2SO4胁迫下的比值,而根系Na+/K+和Na+/Ca2+却低于相同浓度Na2SO4胁迫下的比值。研究表明,盐胁迫下,披针叶黄华试管苗通过抑制叶片中Na+积累并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根系中维持较高K+和Ca2+含量以及较低水平Na+/K+和Na+/Ca2+比,以降低披针叶黄华细胞渗透势来适应盐渍环境;披针叶黄华对NaCl胁迫的调节能力弱于Na2SO4。  相似文献   

5.
朱义  谭贵娥  何池全  崔心红  张群 《生态学报》2007,27(12):5447-5454
盐胁迫环境抑制植物的生长,影响植物组织的离子分布,不同的盐分组成对植物的抑制伤害存在差异,为了研究上海市临港新城滨海盐渍土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模拟该地区的盐分组成,进行了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幼苗的盐胁迫试验。高羊茅种子在非盐胁迫条件下萌发,出苗5d后,进行了不同浓度NaCl:0、50、100、150、200、300、400mmol/L处理,15d后测定生长情况、组织含水量和Na+、K+、Ca2+、Mg2+等离子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盐分对高羊茅幼苗的抑制作用随NaCl浓度增加而加剧,低盐胁迫环境下,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的鲜重、干重和含水量都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高盐环境严重影响了高羊茅幼苗的生长,而且对地上部分的抑制作用大于根部;盐胁迫影响植物组织的离子分布,Na+浓度持续增加,Ca2+和K+浓度下降,Mg2+含量的影响不大;各组织中K/Na、Ca/Na和Mg/Na随盐胁迫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水培条件下,研究了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不同器官中Na+、K+,Ca2+,Mg 2+和Cl-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各个部分Na+和Cl-含量、Na+/K+和Na+/Ca2+比值均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而迅速提高,Na+,K+和Cl-含量的变化幅度为根系>成熟叶叶鞘>生长叶>成熟叶叶片,玉米幼苗根系最易受外界离子浓度的影响,叶片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各器官中Ca2+、Mg2+对盐胁迫的响应不一致,NaCl胁迫使根系中Ca2+、Mg2+含量下降,成熟叶叶鞘中Mg2+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而NaCl胁迫下,成熟叶叶片中Ca2+、Mg2+含量增加;玉米幼苗具有拒Na+机制,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它的耐盐性是通过根和成熟叶叶鞘来实现的,Na+主要贮存在根系和成熟叶叶鞘中,而向成熟叶叶片和生长叶中运输较少;成熟叶叶鞘同时还具有拒Cl-能力.  相似文献   

7.
五种沙生植物根际土壤的盐分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从娟  马健  李彦 《生态学报》2009,29(9):4649-4655
以根袋模拟法,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5种常见沙生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Bge)、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 Bge)、刺沙蓬(Salsola Rathenica Iljin)、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inn)和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根际土壤的pH值和盐分状况,结果表明:5种植物根际土壤的pH值均小于非根际土壤,其中梭梭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差值最大,达0.3个单位;5种供试植物根际土壤的电导率均高于非根际土壤,除刺沙蓬外其它供试植物均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总盐含量在根际土壤中均出现了聚集的现象,主要是SO2-4、Ca2+和Mg2在根际的聚集,Cl-主要在骆驼刺根际中出现了聚集现象,在其他植物根际和非根际中没有显著变化;5种供试植物中骆驼刺根际土壤盐分聚集最为明显;从Cl- / SO2-4、Na+/ K+、Na+/ Ca2+和Na+/ Mg2+的值可以看出,沙生植物根际土壤主要是硫酸钙、镁盐的聚集,而非氯化钠的聚集.以上结果说明,沙生植物能够通过根际调节降低根际土壤的pH值,从而促进植物对土壤中养分以及水分的利用,同时沙生植物根际土壤中盐分聚集的现象为植物根际的"盐岛"效应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药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其生长特性、有效成分积累和离子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胁迫(0.1% NaCl)对药用蒲公英生长和菊苣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叶中N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K+含量及K+/Na+显著升高;高盐胁迫(≥0.2% NaCl)下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菊苣酸含量显著降低,类囊体膜结构随着盐胁迫加剧趋于紊乱,光合能力减弱,叶片Na+含量显著上升,而K+、Ca2+和Mg2+含量下降,K+/Na+、Ca2+/Na+和Mg2+/Na+显著降低。离子运输选择性系数(SCa,Na、SMg,Na、SK,Na)随着盐胁迫加剧呈先升后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盐胁迫下蒲公英叶片Na+含量与叶片生理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叶片Na+富集是药用蒲公英遭受盐害导致生长受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NaCl胁迫下沙枣幼苗生长和阳离子吸收、运输与分配特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耐盐性强,是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地区造林绿化的一个先锋树种。为探讨沙枣的盐适应机制,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100和200 mmol/L)胁迫30d对其水培幼苗生物量累积以及不同组织(根、茎、叶)K+、Na+、Ca2+和Mg2+吸收、运输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沙枣苗根系生长;100 mmol/L NaCl胁迫对幼苗生物量累积无明显影响,而200 mmol/L则显著抑制了生物量累积;盐胁迫幼苗根、茎、叶中Na+含量以及K+-Na+选择性运输系数(S K,Na)和Ca2+-Na+选择性运输系数(S Ca,Na)显著或大幅度增加,而K+、Ca2+、Mg2+含量以及K+/Na+、Ca2+/Na+和Mg2+/Na+比值则显著或大幅度下降;200 mmol/L NaCl胁迫沙枣根Na+含量和根Na+净累积量分别为22.15 mg/g干重和1.87 mg/株(是对照的16.20倍和20.06倍),根成为Na+净累积量增加幅度最大的组织和Na+含量最高的组织;200 mmol/L NaCl胁迫沙枣茎、叶中的Na+含量以及冠组织Na+净累积量分别高达5.15、7.71 mg/g干重和3.29 mg/株(是对照的7.22倍、9.58倍和5.45倍),但幼苗仍能正常生长。综合分析认为,沙枣的盐适应机制是根系拒盐和冠组织耐盐,主要通过根系的补偿生长效应、根系对Na+的聚积与限制作用以及冠组织对Na+的忍耐来实现的,同时也与根、茎和叶对K+、Ca2+选择性运输能力显著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NaCl胁迫对白刺试管苗渗透调节物质及离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西伯利亚白刺试管苗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法研究了其在0、25、50、100和200 mmol·L-1 NaCl 胁迫40 d后的生长指标、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Na+、K+、Ca2+、Mg2+离子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耐盐性.结果表明:(1)白刺试管苗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在50 mmol·L-1 NaCl胁迫下显著高于对照,而在100和200 mmol·L-1 NaCl胁迫下均显著低于对照.(2)随NaCl胁迫浓度增加,白刺试管苗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分别呈先升后降、先降后升的趋势,并在50 mmol·L-1 NaCl处理时分别达到最高值和最低值.(3)随着NaCl处理浓度增加,白刺试管苗Na+含量和根系K+含量呈增加趋势且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幼苗Ca2+含量和地上部K+含量却呈减少趋势,而Mg2+含量较稳定;同时其Na+/K+ 、Na+/Ca2+和Na+/Mg2+随NaCl处理浓度增加而升高.研究发现,在低盐浓度(≤50 mmol·L-1NaCl)胁迫下,白刺试管苗能积累Na+离子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在根系中维持较高水平的K+和Ca2+含量以及较低水平的Na+/K+和Na+/Ca2+比,以降低白刺细胞渗透势来适应盐渍环境,从而保持其较高的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11.
Wang QL  Wu LH  Dong LX  Chen ZM  Wang ZQ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5):1207-121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菇床废料对缓解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小白菜盐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渍化土壤添加菇床废料(0~30 g·kg-1)栽培60 d后,土壤pH趋于中性,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水溶性盐总量的增加幅度小于不加菇床废料的对照土壤;当菇床废料添加量为10 g·kg-1时,土壤盐分增加幅度最小,说明适量添加菇床废料可以减少设施栽培土壤的盐分积累.加入菇床废料后,小白菜的种子发芽率、株高、鲜质量、叶绿素SPAD值和维生素C含量均有所提高,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说明菇床废料能改善小白菜生长环境,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小白菜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线虫群落对抚顺煤矸石山周边土壤可溶性盐污染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东  吕莹  肖莹  王雪锋  尚艳芳 《生态学报》2012,32(8):2439-2446
于2006年5月对抚顺西露天矿西舍场煤矸石山周边的次生盐渍化样地进行可溶性盐含量和土壤线虫调查,经淘洗-过筛-离心漂浮法提取土壤线虫,应用线虫多样性指数和功能类群指数研究该区域土壤线虫群落的特征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抚顺西露天矿西舍场矸石山周围环境受到了煤矸石风化产生的以硫酸钠为主的可溶性盐污染, 但污染程度不高,土壤整体健康状况良好;共鉴定出线虫29属,其中AcrobeloidesCervidellusMesorhabtidis为优势属,随采样点距矸石山距离的增加线虫优势属也有所变化;研究区域中食细菌线虫和植物寄生线虫的绝对丰度高于食真菌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的绝对丰度;土壤pH、矿化度、HCO3-、Cl-、SO42-、NO3-与线虫生态指数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因此,通过开展线虫群落对土壤可溶性盐污染的响应研究,能为促进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东寿光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的酸化与盐渍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以山东寿光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为对象,研究并分析了土壤的酸化与盐渍化状况,结果表明:设施菜地土壤pH值平均为6.86,全盐含量为2.47g.kg-1,与露天菜地、自然土相比有较明显的酸化与盐渍化现象;设施菜地在连续种植0-12.7a间,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增加而降低,12.7a后则出现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土壤全盐含量则表现出与pH值相反的变化趋势,其发生变化的转折年限约为8.4a;设施土壤中的Na+,Mg2+,Cl-,SO24-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变化均表现出与土壤全盐量相同的趋势,且与种植年限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这4种离子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土壤全盐量随种植年限变化的重要原因;从土壤盐分离子组成来看,设施菜地土壤主要以SO42-、Cl-、Ca2+为主,分别占全盐量的62.4%、10.6%、9.3%,设施菜地中SO24-、Cl-、Mg2+、Na+含量与全盐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其中相关性程度最大的为SO24-(r=0.9291)和Mg2+(r=0.7224)。设施菜地中SO24-含量与pH值变化存在极显著相关(r=-0.5508),其大量累积可能是造成调查区域设施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黑河中游干旱绿洲土壤盐渍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陆干旱区黑河中游绿洲边缘区天然沙质草地及其转变的人工梭梭灌木林(21 a)、人工杨树林(28 a)、人工樟子松林(33 a)和农田(开垦27 a和100 a)为研究对象,对6种样地土壤盐渍化和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采用多变量排序、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及一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地覆被和管理措施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对土壤盐碱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缺乏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单纯改变土地覆被并不会显著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而在有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土地覆被变化与管理措施耦合可显著改变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土壤动物群落演变受到土壤pH、可溶性盐及Na+、Cl-、HCO3-、Mg2+浓度的共同影响,其中Na+和可溶性盐含量的贡献率最大,是关键影响因子.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丰富度与土壤中的Na+和可溶性盐含量呈显著负指数函数关系,与Mg2+和HCO3-含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研究区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丰富度在Mg2+和HCO3-含量达到生态阈值点(分别为38.7~39.4 mg·kg-1和324.9~335.3 mg·kg-1)时达到峰值(40~43只·m-2和13~14科·m-2).此后,随着Mg2+和HCO3-含量的增加, 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丰富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王博文  阎秀峰 《生态学报》2009,29(2):662-668
土壤质量退化指数是一种定量评价土壤质量的方法,以某一土壤类型为基准,计算其他土壤类型与基准土壤类型之间各土壤属性的差异,进而反应土壤质量退化或改善的程度.采用1999年的数据应用该方法评价土壤营养状况,计算土壤营养位,分析松嫩盐碱草地植被种群分布格局与土壤营养的关系,从而探讨应用土壤质量退化指数计算土壤营养位的可行性.应用土壤质量退化指数评价土壤营养位得到的结果与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一致,并且方法更为简便,更利于土壤营养位分析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将当年生构树幼苗置于含有不同浓度(04、1、2、3、4 g·kg-1)NaCl的土壤中,研究其生物量积累、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K+、Ca2+、Na+、Cl-等离子的吸收、分布及运输,并观察盐害症状.结果表明:构树幼苗的叶片质膜透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根冠比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大于3 g·kg-1的土壤盐胁迫对构树叶片的质膜透性及植株的生物量积累影响显著.构树幼苗各器官中Na+和Cl-含量随土壤NaCl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K+和Ca2+则随之降低,叶片各离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根和茎.说明盐胁迫影响根系对K+和Ca2+的吸收,并抑制了它们向地上部分的选择性运输,使叶和茎的K+和Ca2+含量下降.构树通过吸收积累Na+和Cl-抵御土壤盐分带来的渗透胁迫,但过量的Na+和Cl-积累会造成单盐毒害.作为抗盐性较高的非盐生植物,构树地上部分的拒盐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The growth of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Kitag. grown on different saline soil of a Northeast grassland of China was studied and the K+,Na+proline and citric acid accumulated in plants or their organs were determin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chinense had a strong adaptability to saline habitat and could grow on soil with a salt content of 0. 088%--1.63%,and pH ranging from 8.3 to 9.8. Sodium,proline and citric acid were accumulated by plants for osmotic adjustment when the salinity and Na+content of the soil increased. A. chinense absorbed Na+ rapidly from the soil and excluded K+ when the soil Na+ concentration was less than 20 μmol/g. Sodium was adsorbed slowly and K+ remained constant in plants when Na+ concentrations of soil were 20–80 μmol/g,and proline and citric acid contents were markedly increased. Sodium and K+ decreased slightly in plant tissue and organic solutes increased when Na+ concentrations exceeded 80 μmol/g in soil. Most K+ was distributed in young leaves which were metabolically active. The major sites of Na+ accumulation were in the roots and older mature leaves;whereas proline and citric acid accumulation occurred primarily in young leaves,mature leaves and stems. Tillering buds had strong ability to absord and accumulate K+,Na+ and Proline.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盐碱生境下,通过测定不同月份土壤和马蔺体内主要阳离子Na+、K+、Ca2+、Mg2+的含量,研究了主要阳离子的吸收、转运变化及其在马蔺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 不同月份马蔺体内阳离子含量变动很大.在6月以后,随着马蔺的生长, Na+、K+、Ca2+和Mg2+4种离子在植物体内累积量逐渐增加.其中,根中Ca2+、Na+含量峰值出现在7月,分别为2.30%和0.51%,K+、Mg2+的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9、10月,分别为0.27%和0.28%;叶片中Na+含量在7月达到最大值(0.57%);K+、Ca2+和Mg2+在8月分别达到1.30%、2.69%和0.47%.与Na+相比, 7、8月时马蔺对K+的选择吸收能力较低,但转运能力较强.马蔺对所测离子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各种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土壤背景值,且不同部位对离子的利用和累积能力不同,马蔺对各阳离子的累积主要集中在地上30 cm到地下40 cm范围内.马蔺地上部分平均单株K+、Na+、Ca2+和Mg2+含量分别是地下部分的9.11、4.07、0.98和2.27倍.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区青檀根际土壤肥力和真菌多样性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地区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国内7省(广西、安徽、河南、陕西、四川、山东和辽宁)1市(北京)8个样地野生青檀根际土壤的肥力指标(包括pH值、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比较,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根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肥力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土壤真菌科水平相对丰度前20位的操作分类单元(OTUs)与土壤肥力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8个样地青檀根际土壤的pH值为pH 6.06~pH 7.61,速效磷含量为0.49~3.27μg·g-1,速效钾含量为150.24~636.89μg·g-1.基于土壤真菌DNA测序结果,以有效序列相似度97%为阈值获得7143个OTUs,鉴定出6门32纲106目254科,其中,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3个优势门以及Incertae sedis(GenBank数据库中存在,但未准确分类的科)、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发菌科(Trichocomaceae)、丛赤壳科(Nectriaceae)和Archaeorhizomycetaceae 5个共有优势科;不同样地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差异明显,Chao1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041.37~1793.19、5.39~6.14和0.007~0.020,盖度为98.90%~99.8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真菌Chao1指数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其余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肥力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在相对丰度前20位的OTUs中,55%OTUs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并且,多数OTUs与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其中,OTU0(被孢霉科)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OTU1(丛赤壳科)和OTU4(伞型束梗孔菌科)(Agaricostilbaceae)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野生青檀根际土壤呈弱酸性至弱碱性,并具有富钾少磷的特点;青檀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有一定相关性,并且,被孢霉科、丛赤壳科和伞型束梗孔菌科与土壤肥力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山东滨海盐渍区植物群落与土壤化学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德洁  张洁  荆瑞  董丽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521-3529
在山东滨海盐渍区选取81个样方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对土壤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研究耐盐植物分布与土壤pH、可溶性盐总量、全氮、全磷、有机质、K+、Na+、Ca2+、Mg2+、Cl-、SO42-和HCO3-12个土壤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共记录耐盐植物30科67属85种,排名前三的优势科为菊科、禾本科、藜科.群落类型分为4类,分别是芦苇-白茅+茵陈蒿群落、盐地碱蓬+芦苇-茵陈蒿+地肤群落、芦苇-香蒲+罗布麻群落和芦苇-罗布麻群落.CCA排序表明,土壤可溶性盐总量和水溶性离子含量是影响该区域耐盐植被分布的关键土壤化学因子,其次是土壤全氮含量.优势种为芦苇,同时伴生白茅和茵陈蒿的群落在4个群落类型中具有较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所蕴含的耐盐植物资源丰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可溶性盐总量和水溶性盐离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高盐分土壤会降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影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