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被志是基于植被(或植物群落)调查资料, 全面记叙植被的外貌、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 以及地理分布和生境条件等特征, 并对同类植被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志书。《中国植被志》是第一部对中国植被进行全面记述的志书, 预计完成约48卷110册。在借鉴《中国植被》(1980)(简称“80方案”)植被分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中国植被志》将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高级分类单位(植被型组、植被型和植被亚型)进行归纳和总结, 对中级和低级分类单位(群系组、群系、亚群系, 群丛组、群丛)进行详细描述。植被高级分类单位的描述具有概括性质, 是在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级和低级分类单位描述的基础上, 对其在全球和中国境内的地理分布、自然环境、群落外貌、植被类型及多样性、优势种或共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以及资源现状等进行概述, 并对“80方案”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和拓展, 将提供对中国植被基本特征客观、准确的记述。在植被中级和低级分类单位中, 群系组描述的内容包括地理分布、自然环境、群落外貌、植被类型以及价值与保育等内容; 群系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理分布、自然环境、生态特征、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群丛组和群丛的分类与描述、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生物量与生产力、植被动态与演替以及价值与保育等方面。作为植被志研编的核心内容, 群丛组和群丛的分类与描述主要基于植被调查资料, 采用数量分类方法, 根据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的差异划分出不同的植被类型, 并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和归纳。其中, 群落的层片结构、特定植被分类单元的特征种或特征种组的筛选与甄别是植被类型划分的关键环节; 而群落外貌,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各类物种的生长习性、生境的偏适性等是群丛组和群丛描述与归纳的重点内容。该文提出了中国植被中级和低级分类单位的命名方案, 其特点在于植被类型的科学名称中同时体现了植被分类单元特征种或优势种的名称及其所属的高级植被分类单位(植被型组或植被型)的名称, 兼顾了植被名称的规范性与实用性。《中国植被志》的研编工作由文献整编、群落调查、数据分析与整理、文本撰写等环节组成。该文对植被样方的调查与收集, 文献收集与整编, 气候、土壤、地形等相关数据的来源及其整理方法, 植被分类方法, 植被命名, 植被分类单元描述的内容, 植被志章节编写大纲、体裁及撰写等多个规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或示例。  相似文献   

2.
前期编制的《中国植被志》研编技术规范为《中国植被志》的研编工作提供了标准和指南。但在后续研编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 该文主要就《中国植被志》研编中的“植被类型”及志书卷册划分、中低级植被分类单元群落数量特征的记述以及文献记载的群落类型的收录等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并对植被分类方法做了进一步说明。这些补充和修订内容与前期的技术规范共同成为《中国植被志》研编的依据和标准。  相似文献   

3.
4.
植被图是描绘植被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植被生态学专业图件,既是植被调查和研究的成果,也是进一步揭示植被资源、植被分布规律的重要基础资料,还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和农林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重要参考.本文概述了植被图编研的起源与发展,回顾了中国全国性及地方植被图的编制历史和部分成果.中国植被制图始于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5.
历经几代真菌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真菌志》目前已出版65卷,其中子囊菌类有35卷、担子菌类26卷、接合菌类1卷、卵菌1卷、黏菌2卷;上述卷册记录923属9 228种及种下分类群。编研涉及大型和小型的类群、腐生菌、食药用菌、菌根真菌、作物和林木病原菌、捕食性真菌、虫生菌、菌生真菌以及毒菌等。编研过程中发现并发表了大量新分类群,丰富了对菌物物种多样性的认知。归纳已有成果,已立项卷册应加快编研和出版进度;资源调查与分类学研究需进一步加强,按分类群(专科、专属)继续开展编研工作,注重拟参编类群的前期研究积累;以下分类群值得在后续工作中予以关注:水霉目等部分卵菌、壶菌类、座囊菌纲部分类群、盘菌纲和锤舌菌纲中尚未参编的主要类群、伞菌纲中具有小型子实体的类群等。由于分类系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已出版卷册中使用的部分名称和分类地位的处理需依据被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分类系统给予适时的订正。期待建设一支继往开来的菌物分类学研究队伍,不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编研成果,为我国菌物资源利用和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泛喜马拉雅地区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该区域包括中国及邻近的其他6个国家,各国的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紧密关联,然而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还很薄弱。近年来,这一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不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使生物多样性面临更加严重的威胁,如何协调区域内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和合理开发生物资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编研"项目的实施,将对泛喜马拉雅地区进行深入的本底调查,编研出高水平的《泛喜马拉雅植物志》,为我国及邻近其他6个国家的环境保护、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植被是某一地段内所有植物群落的集合。植被是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环境多样性与复杂性的指示者,是地球生命系统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植被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具有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功能,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  相似文献   

8.
<正>很高兴看到印刷精美的14卷本《海南植物图志》由科学出版社2015年正式出版发行。《海南植物图志》收录了海南有历史记录的维管植物6,036种(含亚种和变种),隶属243科1,895属。其中木本植物2,781种,草本植物2,773种,藤本植物482种;蕨类植物33科127属516种,裸子植物9科24属76种,被子植物201科1,744属5,444种;海南本地野生植物  相似文献   

9.
植被志(vegegraphy)是基于植被调查资料, 全面记叙植被的群落外貌、种类组成、结构和功能、生境条件, 以及地理分布等特征, 并对同类植被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志书。“植被志”的英文译为“vegegraphy”, 是本文的新造词, 它是由“vegetation”的词头“vege-”和英文后缀“-graphy” (记叙之意)组成的合成词。《中国植被志》的研编是一项时间紧迫、内容复杂、工作量浩繁的重大科学工程。它的完成将极大提升中国植被科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水平, 并为中国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本文首先简述了植被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外貌特征、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以及动态变化等)和国内外植被调查的进展情况, 简要回顾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研究历史, 并对以往的分类系统进行了若干修订。在此基础上, 着重讨论并提出了《中国植被志》卷册编排体系和用于《中国植被志》研编的植被类型划分方案。在对植被分类系统的修订方面, 主要对高级分类单位及相对应的英文名称进行了讨论和修订。按照本文修订的分类系统, 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及其对应的英文名称分别是: 植被型组(Vegetation Formation Group)、植被型(Vegetation Formation)和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formation)、群系组(Alliance Group)、群系(Alliance)和亚群系(Suballiance)、群丛组(Association Group)以及群丛(Association)。在植被型组中, 划分为9类: 森林、灌丛、草本植被、荒漠、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沼泽与水生植被、农业植被、城市植被及无植被地段。关于《中国植被志》的卷册编排和“植被类型”划分, 首先按高级分类单位——植被型划分相应的“卷”; 在此框架下, 模糊“植被亚型”、“群系组”和“群系”的概念, 确定“植被类型” (Vegetation type), 并将其作为植被志各卷中的“册”。这样处理不仅保证了研编工作的可操作性, 也保持了同一卷册中特定植被类型的完整性。《中国植被志》编排体系中的“植被类型”的划分很重要, 它是指具有相同建群种及相同优势类群(如种、属)的植被组合, 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植被分类单位。“植被类型”的划分遵循“优势类群及生活型的同一性, 生境条件的相对重要性, 植被特征及用途的差异性, 以及突出植被志的应用性”等原则。按该编排体系, 《中国植被志》将由48卷约110册组成。  相似文献   

10.
植被志(vegegraphy)是基于植被调查资料,全面记叙植被的群落外貌、种类组成、结构和功能、生境条件,以及地理分布等特征,并对同类植被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志书。植被志的英文译为vegegraphy,是本文的新造词,它是由vegetation的词头vege-和英文后缀-graphy(记叙之意)组成的合成词。《中国植被志》的研编是一项时间紧迫、内容复杂、工作量浩繁的重大科学工程。它的完成将极大提升中国植被科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水平,并为中国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本文首先简述了植被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外貌特征、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以及动态变化等)和国内外植被调查的进展情况,简要回顾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研究历史,并对以往的分类系统进行了若干修订。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并提出了《中国植被志》卷册编排体系和用于《中国植被志》研编的植被类型划分方案。在对植被分类系统的修订方面,主要对高级分类单位及相对应的英文名称进行了讨论和修订。按照本文修订的分类系统,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及其对应的英文名称分别是:植被型组(Vegetation Formation Group)、植被型(Vegetation Formation)和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formation)、群系组(Alliance Group)、群系(Alliance)和亚群系(Suballiance)、群丛组(Association Group)以及群丛(Association)。在植被型组中,划分为9类:森林、灌丛、草本植被、荒漠、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沼泽与水生植被、农业植被、城市植被及无植被地段。关于《中国植被志》的卷册编排和植被类型划分,首先按高级分类单位——植被型划分相应的卷;在此框架下,模糊植被亚型、群系组和群系的概念,确定植被类型(Vegetation type),并将其作为植被志各卷中的册。这样处理不仅保证了研编工作的可操作性,也保持了同一卷册中特定植被类型的完整性。《中国植被志》编排体系中的植被类型的划分很重要,它是指具有相同建群种及相同优势类群(如种、属)的植被组合,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植被分类单位。植被类型的划分遵循优势类群及生活型的同一性,生境条件的相对重要性,植被特征及用途的差异性,以及突出植被志的应用性等原则。按该编排体系,《中国植被志》将由48卷约110册组成。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国蝶类志》这部巨著是由我国著名昆虫分类学家周尧教授主编,组织全国各地(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蝶类研究工作者40多人参加编著而成,于1994年8月由深圳深海彩印公司精印,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共854页,约100万字,包括总论、各论和新种记述三部...  相似文献   

14.
木虱为昆虫纲半翅目(Insecta,Hemiptera)的一个重要 类群,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以取食多年生的林木果树等双 子叶植物,其食性高度专化,飞翔能力弱,扩散迁移能力 差,有些种类为农、林、牧业的重要害虫,造成一定的危害 和损失.木虱类昆虫由于体小、生活环境隐蔽等原因,不易 被人们注意,所以早期的分类进展十分缓慢,我国仅记录该 类群74种.因此,有关该类群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具有重要 的科学与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的《中国动物志》已经陆续出版。1978年出版了我国的第一卷动物志——《鸡形目》;以后又出版了《雁形目》、《淡水枝角类》和《淡水桡足类》。在海洋动物方面,《鲽形目》已于1980年完稿,《圆口纲、软骨鱼纲》、《鲈形目》(其中一卷)、《头  相似文献   

16.
17.
宋永昌 《生物多样性》2016,24(6):733-37
正主编:陈灵芝出版:科学出版社页数:580定价:268元本书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我国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既有寒温带植被,也有热带植被;既有水生植被,也有极端干旱植被,而且还有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植被,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多种衍生植被和栽培植被。如此丰富的类型是世界各国所少有。这与我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地貌和气候类  相似文献   

18.
<正>在周恩来总理关于抓革命、促生产,恢复科教工作的指示下,对游离于动植物志规划之外的以孢子为繁殖体的非维管束孢子植物藻类、苔类、藓类以及真菌界的真菌和地衣以其旧名称孢子植物启动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孢子植物志》的编前研究和在研究基础上的编写。在全国科教系统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个世纪,以取得的阶段性编研成果,在新世纪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从而促进了我国非维管束孢子植物学及菌物学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19.
<正>书号:978-7-04-041564-3出版时间:2014年12月定价:380.00元(全2册)内容简介本书在介绍植物群落调查和资料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西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分析了广西植被主要类型的外貌、结构、种类组成和演替的特点,用大量样方资料系统地刻画了各调查群丛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点,并阐述了这些群落类型的分布范围和适宜的生态条件以及群落动态变化规律。最后,对广西植被的总体分布和演替规律进行了说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通报》2013,(10):13-13
——历时25年为世界最大英文版植物志据9月23日召开的中国植物多样性与保护国际研讨会透露,由中国科学院主持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Floraof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前后历时25年的编撰,已于今年9月全部完成并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