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地一牡丹     
正"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牡丹为我国特有植物,自唐朝以来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她在我国古代人民心中的地位有如长江、黄河,可仅用一个"花"字来代表。"牡丹"既特指栽培供观赏的各种品种,又泛指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L.)牡丹组(sect.?Moutan?Stern)的所有物种。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牡丹栽培始于武则天,不同野生牡丹物  相似文献   

2.
宣晶 《生命世界》2014,(4):94-95
正自汉唐以来,牡丹一直名动天下,自古便有"花王""国色"的美誉。人们对其中的一些著名品种津津乐道、耳熟能详,不仅栽花、赏花,而且咏花、赞花。关于牡丹的奇趣故事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牡丹在分类学上属于芍药科芍药属,根据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  相似文献   

3.
《植物杂志》2011,(5):94-95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Paeonia)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因其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全国各地广泛栽培,尤以洛阳、菏泽牡丹最富盛名。  相似文献   

4.
封面说明     
《广西植物》2023,(2):197-198
<正>我国是芍药科(Paeoniaceae)植物分布、起源和栽培中心之一。其中,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 Sect. Moutan)是我国的特有植物,栽培和应用历史已超1 600 a。唐宋时期牡丹被尊称为“国花”,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象征。牡丹有“国色天香、花大色艳”的优点,亦有“养花一年,看花十日”之遗憾。常见的牡丹品种1个花枝仅有1朵花(即单花),单株花期5~7 d。近年来,国内育成了1个当年生花枝上可以开2朵或2朵花以上的新品种,即有侧花牡丹品种,该品种每株花期为15~20 d,有效延长了花期。有侧花牡丹的培育丰富了我国牡丹的品种类型,对解决牡丹花期短而集中的问题以及创造更多的观赏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查阅标本和文献比对,对秦岭地区芍药属(Paeonia)植物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修订。结果表明,秦岭地区分布有芍药属8个野生种及1个栽培种,可分为牡丹组(Section Mouton DC.)和芍药组(Sect. Paeonia)。地理分布格局研究表明:芍药组内4个种:草芍药(P. obovata)、美丽芍药(P. mairei)、芍药(P. lactiflora)、川赤芍(P. anomala subsp. veitchii)和牡丹组中的牡丹(P. suffruticosa Andrews)、紫斑牡丹(P. rockii)为秦岭广布种,卵叶牡丹(P. qiui)和杨山牡丹(P. ostii)为秦岭中东部分布种,矮牡丹(P.jishanensis)为秦岭东部分布种。根据修订,给出了秦岭地区芍药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生命世界》2011,(5):94-95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Paeonia)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因其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  相似文献   

7.
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h)作为一种著名的水生观赏植物已有很长的栽培历史。近年来,适宜盆栽的小型品种一碗莲尤为人们喜爱,已培育了众多的优良品种。荷花是典型的虫媒异花授粉植物,雌蕊较雄蕊早成熟一天。大部分品种为自然或人工杂种,一般依靠无性繁殖——地下茎的分株繁殖。这种方式的繁殖系数很低,有些品种每年只能分2~3株。因而,人们尝试开辟有性繁殖的途径。本文以白碗莲为材料,观察了有性过程中雌雄配子体及胚的发育情况,初步分析了影响结实率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8.
芍药科化学和系统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栽培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它们是芍药甙I,苯甲酰芍 药甙Ⅱ,羟基芍药甙Ⅲ,丹皮酚Ⅳ,丹皮酚甙Ⅴ,丹皮酚原甙Ⅵ和丹皮酚新甙Ⅶ。 用薄层 扫描仪测定了23种芍药科植物(包括19个种和6个变种)根中这7个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 芍药甙在芍药科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作为本科的特征性成分; 丹皮酚类成分只存在于木 本类型的牡丹组,在草本类型的芍药组中缺乏。 从化学上比较芍药科和可能相关的15个科,结果表明,芍药科与毛茛目内各科及木兰目 均不相似,而与五桠果科、茶科、蔷薇科相近; 因此建议把它提升为芍药目。这些结果与近来的解剖学、孢粉学、胚胎学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濒危植物矮牡丹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矮牡丹 (PaenoniasuffruticosaAndr .var .spontaneaRehd .)属毛茛科 (Ranunculaceae)芍药属植物[1] ,为我国特有种 ,仅分布于山西稷山马家沟、永济水峪口 ,陕西延安万花山、华阴二仙桥等地 ,其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根作“丹皮”入药 ,既是宝贵的花卉种质资源 ,又是优良的药材资源 ;且为栽培牡丹的原始种之一[2 ] 。由于自然植被的破坏和 2 0世纪 60年代的大量采掘 ,致使矮牡丹分布范围日益缩小。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生态位的概念自Grinell的“生物在栖息地所占…  相似文献   

10.
嫁接技术在植物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我国是全世界公认的最早发明嫁接技术的国家。其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周秦时代,距今2300年以上。随着嫁接技术的不断发展,早已突破其传统的繁殖意义,而广泛应用于植物栽培生产、育种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1嫁接技术在植物栽培生产中的应用1.1作为植物无性繁...  相似文献   

11.
无性繁殖就 是不通过性细胞 而用植物的营养 器官进行的繁殖。很多植物其营养器官具有再生能力,例如扦插枝条能生根、插很能长枝、叶子能再生新根新茎;将一种植物和另一种植物嫁接起来形成新的植株,也是一种无性繁殖;分株、分根都是营养器宫的繁殖。一般来说,无性繁殖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特性,但是,通过人工的手段可以发挥和利用这种特性,作为一种繁殖的方法,形成生产上需要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2.
绚丽多彩亟待保护——野生牡丹觅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牡丹为原产于中国的世界名花,自古以来,牡丹就以其丰富多彩的花色,变幻无穷的花型,雍容华贵的仪态,不畏强权的气节而著称于世,被誉为“花王”,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由野生到栽培,由药用栽培到观赏栽培,几经兴衰,目前全国各地栽培牡丹品种已近上千个。 然而,对于栽培牡丹的祖先——野生牡丹原种,至今却鲜为人知。其实,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该组植物原产于中国,野生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我们与陈德忠等同志近年来对野生牡丹原产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浩浩巴(Simmondsia chinensis)为多年生的常绿灌木,其种子含有45—50%的液态蜡,可代替鲸蜡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世界各地许多国家都积极引种栽培,但浩浩巴是雌雄异株植物。播种繁殖往往雄株偏多,而且苗期性别难以区别。因此要发展浩浩巴植物,就需要改进繁殖和培育方法,利用浩浩巴的成年优株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可按比例的种植雌雄株和加速优良植株的繁殖,为此,我们进行了浩浩巴成年植株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牡丹为芍药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是名贵的花卉。国内栽培以菏泽、洛阳为盛。农民有句农谚:“谷雨三朝看牡丹”,每年谷雨过后,各色牡丹竞相开放,艳若蒸霞。 1993年9月,笔者在“曹州牡丹园”内观察到“盛开的牡丹”数株。这几株牡丹,花色以白中透紫红为主,花朵直径约10厘米,其鲜艳程度远不如春季,其叶为浅紫红色。  相似文献   

15.
繁殖是植物种群更新与维持的重要环节。包括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内的受威胁物种, 其濒危原因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自身繁育力的衰退、生活力的下降等内在因素和人类的过度采挖和生境的破坏等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进行高效的人工繁殖, 能扩大种群数量并应用于迁地保护、自然回归和满足商品市场的需求, 有利于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了保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采用种子繁殖育苗是有效的方法, 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技术等无性繁殖方法则可用于对难以用种子繁殖的种类进行快速繁殖。本文对14种中国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繁殖特性和已有的人工繁殖方法进行了综述, 并简要介绍在其种苗繁殖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其中利用播种繁殖成功的物种有12种, 共繁殖230,000株种苗; 利用扦插繁殖成功的物种有5种, 共繁殖33,100株种苗; 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河北梨(Pyrus hopeiensis)和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采用嫁接繁殖出了2,415株种苗; 9个物种的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成功, 共繁殖了24,850株种苗。这些种苗有些已应用于迁地保护和自然回归。上述研究结果为这14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也能为其他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杜鹃花属植物种子育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杜鹃花引种栽培、嫁接时繁殖砧木及新品种培育时仍需以种子育苗为主。从杜鹃花种子的采收、贮藏、播种时期、播种基质、所需温度、光照及播种期和幼苗期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对杜鹃花种子育苗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期促进中国野生杜鹃花资源的引种驯化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芍药属丹皮酚类化合物的化学分类学意义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芍药属Paeonia 3个组14种及2亚种植物根皮中丹皮酚类和芍药苷类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这些成分在牡丹组sect. Moutan、芍药组sect. Paeonia 和北美芍药组sect. Onaepia中的存在和含量情况。sect. Moutan中, 丹皮酚类化合物是所有种类的高含量成分; sect. Paeonia有4个类群即芍药P. lactiflora、川赤芍P. anomala ssp. veitchii、美丽芍药P. mairei和块根芍药P. intermedia检测出微量的丹皮酚类成分, 北美芍药组中不含有丹皮酚类成分。丹皮酚是结构简单和在植物中比较常见的化合物, 该化合物的减少和缺失可能是进化的结果。可推测芍药属三个组的关系为木本类型的牡丹组最为原始, 最先从芍药属的祖先类型中衍生出来, 而草本类型为次生类群。在草本类型中, 与牡丹组关系较近的是芍药组。在牡丹组中, 肉质花盘亚组subsect.Vaginatae的种类较革质花盘亚组subsect. Delavayanae种类的丹皮酚类成分为少, 表现出较后者更进化一些。牡丹组中, 含微量丹皮酚类成分的几个类群除美丽芍药外均是分布于中国的二倍体种, 特别是芍药和川赤芍形态上属于芍药属的原始类群, 而芍药组中形态特化的种类均未发现含有丹皮酚类。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物学“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通常以洋葱、大葱或大蒜根尖为实验材料。我们在高中开设的“细胞遗传学实验技能训练”选修课教学中,选用牡丹的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以其雄蕊的花药组织细胞,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取得十分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现将选用牡丹雄蕊花药组织作为实验材料的依据、取材要求、制片方法等介绍如下:1选材依据牡丹(PsuffrUt。saAndr)花单生茎顶,雄蕊多数,在花托上呈螺旋状排列,离心发育,花药纵裂。在北京城区庭院栽培的牡丹,大约在2月底开始现蕾。此时,在雄蕊原基…  相似文献   

19.
田昊  廖万金 《生物多样性》2018,26(5):468-185
克隆植物与其传粉者的相互作用是植物繁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植物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通常相伴进行, 往往产生较大的花展示与复杂的克隆空间结构, 通过传粉过程对有性繁殖过程产生影响, 共同决定植物的适合度。本文回顾了克隆生长对被子植物传粉过程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从植物克隆大小、花资源空间配置、克隆构型与种群遗传结构四个方面讨论了克隆生长对传粉过程的影响及其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意义。早期研究预期, 随着克隆增大, 同株异花授粉水平增加, 因而通过增大自交率或花粉阻塞效应降低植物的适合度。但是, 后来的一些模拟与野外实验研究发现, 传粉者在同一克隆内访问的花数量并不会随克隆增大而一直增加, 访花行为也主要发生在分株内; 而且分子标记的自交率组分分析也表明自交主要发生在分株内。另一方面, 人工模型模拟以及传粉者访问行为研究表明, 当花朵数量相同时, 与所有花集中生长在同一分株上相比, 将花朵分散在多个分株上的克隆生长方式不会增加, 反而降低了同株异花授粉的发生水平。如果花序内花雌雄同熟, 花朵同时提供与接收花粉, 克隆生长会使植物接收到更高比例的异交花粉, 在提高后代质量的同时不增加同株异花授粉概率。这是从传粉生物学角度对植物克隆生长习性进化的一个全新的解释。今后, 克隆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需要针对传粉者与克隆生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理论模型, 探究克隆大小、克隆构型、花资源空间配置模式对传粉者访问频率和行为、花粉散布、交配格局的影响。同时, 需要在自然种群中, 尤其是克隆与非克隆的近缘类群、同一物种克隆与非克隆种群开展比较研究, 利用更高效的分子标记来研究克隆生长的生态与进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山蓼不同海拔居群的繁殖分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具有克隆繁殖和雌雄异株繁育特性的中华山蓼Oxyria sinensis Hemsl.在5个不同海拔居群的繁殖分配.结果表明:(1)雄株高度和茎叶总生物量仪在海拔2780 m的居群显著高于雌株,在另外4个居群与雌株高度和茎叶总生物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雄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在海拔较高的3个届群显著高于雌株的地上部分总生物量;雄株的花生物量和繁殖分配在海拔1978 m的居群与雌株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另外4个居群均显著高于雌株,表明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中华山蓼增加了对雄性植株的资源配置,可能是对海拔较高地区不可预见性降雨和降低昆虫访花频率的适应.(2)雌雄株高度、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茎叶生物量以及雌株的花生物量和繁殖分配随海拔升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但雄花的生物量和繁殖分配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进一步证明中华山蓼在海拔较高地区的居群增加了对雄性资源的投资.(3)雄雌株繁殖分配受个体大小制约(个体大小依赖性),但并不支持"植物开始繁殖必须达到一定的大小(阈值)"的观点.这可能因为中华山蓼具有较强的无性繁殖能力,而同一植株上不同分株间能通过地下根状茎达到资源共享,因此中华山蓼分株的开花繁殖不需要达到一定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