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仲细胞悬浮培养生产桃叶珊瑚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亚琴  朱媛   《广西植物》2007,27(2):236-239
对杜仲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桃叶珊瑚甙的产生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种理化因子对细胞生长及桃叶珊瑚甙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悬浮培养生产桃叶珊瑚甙中,第18天桃叶珊瑚甙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培养基为MS、pH为5.8时有利于桃叶珊瑚甙的合成,此时含量高达40.56mg/L。2.0mg/L的2,4-D、NAA及浓度低于1.0mg/L的6-BA均能促使桃叶珊瑚甙的合成,但KT却抑制桃叶珊瑚甙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叶青华  王亚琴  朱媛 《广西植物》2009,29(3):400-403
研究了外源激素2,4-D、NAA、6-BA、KT的不同组合以及营养添加物水解酪蛋白、酵母提取物对杜仲悬浮细胞生产桃叶珊瑚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mg/L2,4-D的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mg/LNAA、0.5mg/L6-BA、0.5mg/LKT可提高桃叶珊瑚甙含量;在培养基中添加水解酪蛋白和酵母提取物均能促进桃叶珊瑚甙的合成,以添加100mg/L水解酪蛋白和15mg/L酵母提取物时其含量最大。初步得出桃叶珊瑚甙合成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添加2.0mg/L2,4-D+1.0mg/LNAA+0.5mg/L6-BA+0.5mg/LKT+100mg/L水解酪蛋白+15mg/L酵母提取物的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在初级糖尿病脑病中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与认知能力相关.在本研究中,研究桃叶珊瑚苷在初级糖尿病脑病大鼠中的神经保护机制.实验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STZ诱导糖尿病组及STZ诱导糖尿病桃叶珊瑚苷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以外,所有大鼠接受60mg/kg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桃叶珊瑚苷治疗组的大鼠在第65天开始连续腹腔注射5mg/kg的桃叶珊瑚苷,共注射15天,利用Y迷宫检测动物行为学变化.在第87天进行脑组织的组织学检测,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细胞计数,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A1区神经元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和凋亡细胞数量计数.为了弄清桃叶珊瑚苷的神经保护机制,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对Bcl-2和Bax两种凋亡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桃叶珊瑚苷抑制了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并起到降低血糖浓度、增加体重、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学习状况,最终使Bcl-2和Bax两种凋亡蛋白的表达比例得到了平衡.结果暗示桃叶珊瑚苷抑制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可能是通过调控Bcl-2和Bax两种凋亡蛋白的表达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不同部位绿原酸及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杜仲各部位绿原酸含量:叶>内皮>栓皮>枝;杜仲各部位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内皮>栓皮>枝>叶.杜仲各部位绿原酸含量、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采收期连翘叶中连翘苷、连翘酯苷和芦丁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的连翘叶中连翘苷、连翘酯苷和芦丁的含量,综合比较各指标用以评价连翘叶的质量及其最佳的采收期。结果显示:连翘苷以5月份含量最高;连翘酯苷和芦丁以6月份含量最高,连翘叶以5、6月份采收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杜仲雄花中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雄株不同花期雄花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对杜仲雄花次生代谢的生理基础及不同花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雄花在不同花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均有差异.总黄酮含量在花蕾期最高(4.010%),始花期最低(2.422%),从盛花期到末花期逐渐上升;桃叶珊瑚苷和绿原酸含量均在花蕾期最高(分别为2.351%和1.075%),盛花期最低(分别为1.463%和0.503%),至末花期含量上升;京尼平苷酸含量在始花期最低(0.217%),从盛花期开始逐渐升高,至末花期高达1.403%;次生代谢产物总量也以花蕾期为最高(7.420%).杜仲雄花的花蕾期和盛花期是兼顾质量和产量的最佳采摘期.  相似文献   

7.
日本桃叶珊瑚的冷驯化及抗寒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冷驯化能大大提高植物的抗寒性。研究测定了引进日本桃叶珊瑚(Auccuba japonica Thunb.cv.Variegata)苗木在不同越冬条件下的抗寒性指标及在低温锻炼前后的半致死温度,并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与抗寒性有关的特异蛋白。结果表明,日本桃叶珊瑚能安全地越冬(最低气温为-18℃),日本桃叶珊瑚叶片抗冻的细胞结构特征在于其叶肉细胞排列疏松,间隙大,有利于防止细胞内结冰;经过4℃冷驯化的植株低温半致死温度为-21℃,而未经冷驯化的植株低温半致死温度为-7.5℃;双向电泳分析发现至少有3个常温下存在而低温下消失的蛋白多肽,分子量分别为A15kD、B14kD、C56kD、D26kD。依据分子量和等电点初步分析,A与组蛋白H2A相似,B与组蛋白H2B相似;另B与Rubisco小亚基分子量相近,C与Rubisco大亚基分子量相近,前一种情况可能与有关抗寒基因的表达有关,后一种情况可能与低温下的光合作用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8.
黄芪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测定黄芪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寻找提取黄芪甲苷的新药源。方法 :本实验以黄芪甲苷为标准品 ,采用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叶中的黄芪甲苷含量是根中的 2 .8倍。结论 :黄芪叶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并分析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中不同部位中两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该研究采用超声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根、茎、叶、花、混合样等部位中桃叶珊瑚苷和梓醇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桃叶珊瑚苷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内均有分布,含量均以根中最高,其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内的含量表现分别为根>叶>混合样>茎>花、根>混合样>茎>花>叶,栽培化血丹不同部位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均高于野生化血丹。(2)梓醇在栽培化血丹的茎中未检出,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其他部位均有分布,含量均以叶中最高,其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内的含量分别表现为叶>花>混合样>根、叶>混合样>茎>花>根,野生化血丹不同部位中梓醇的含量均高于栽培化血丹。(3)桃叶珊瑚苷和梓醇在栽培和野生化血丹植株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栽培与野生同一部位间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为该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药用部位选择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杜仲叶中桃叶珊瑚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建立了由高分子化合物聚乙二醇(PEG4000)与葡聚糖40000(D40)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杜仲叶中桃叶珊瑚甙的新方法.考察了萃取体系相图,研究了PEG4000/D40质量分数、样品溶液加入量、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双水相成相及桃叶珊瑚甙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EG4000的质量分数为11%,D40质量分数为8%、样品溶液加入量为8 g,温度为60℃,溶液pH为7时,双水相体系对桃叶珊瑚甙有较高的萃取率,重复三次可达到66.32%,而且萃取得到的桃叶珊瑚甙产品的纯度达到48.67%,远远高于粗提物中的8.750%.  相似文献   

12.
建立新疆阿魏中不同部位阿魏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LATISIL ODS(250 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35∶ 6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测得阿魏酸进样量在0.440~5.396μg/mL(r=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达97.8%,RSD为1.79%(n=9).新疆阿魏胶、根、茎和叶中的阿魏酸含量分别为0.2600、0.0362、0.0225和0.0275 mg/g,胶中阿魏酸的含量远高于根、茎和叶.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新疆阿魏中不同部位阿魏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After the girdled trunk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 was locally damaged usually no bark was regenerated at the injured area. However, abnormal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in the newly-formed bark in the adjacent region. Similar results also occurred in simulated experiments. After girdling, a strip about 10×2 cm2 and 1 mm in depth was scraped in the exposed area ensuring no bark regeneration in this artificially ruined area. Hence one month after the treatment it was seen that new vascular cambium developed in the regenerated bark around the destroyed area. However, the newly-formed bark above the harmed area was about two-fold thicker than that below the area. The differentiation of cambium and starch distribution were quite different on both sides.  相似文献   

14.
杜仲叶及提取物营养价值和药用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产地和不同收获季节的杜仲叶常规营养成分、杜仲叶及其提取物中药用成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收获季节的杜仲叶营养有差异 ,杜仲叶及其提取物中含有较高的绿原酸和单宁。生产实践中 ,可利用秋末落叶作为很好的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对杜仲种质资源果实进行评价及描述,丰富数量化、规范化的杜仲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本研究以331份杜仲种质资源为材料,对杜仲果实1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显示:杜仲果实数量性状变异较为丰富,硬脂酸变异系数最大,为17.88%,其次是种仁大小指数(17.17%),亚麻酸变异系数最小,为4.64%。经K-S检验,除种仁横径和种仁大小指数Sig值小于0.05外,其余性状均大于0.05,符合正态分布。种仁横径和种仁大小指数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8S)、(X-0.5246S)、(X+0.5246S)、(X+1.2818S)4个点分为5级,使1~5级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概率分级指标体系,对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评价、利用及良种选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为我国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化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杜仲(Eucommia ulmoides)雄花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和营养价值。为了揭示杜仲雄蕊原基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为杜仲雄花芽发育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以杜仲良种"华仲11号"( "Huazhong No.11" )为材料,采用l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苞叶原基分化期和雄蕊原基分化期的花芽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对2个发育时期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与雄花芽形态发育相关的差异基因。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0.48 Gb过滤数据,各样品的clean reads与杜仲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比对效率为90.56%~93.01%。在2个发育时期筛选出58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雄蕊原基发育期上调基因315个,下调基因267个。差异基因GO和KEGG功能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富集在与生长发育、光周期途径、激素合成和信号传导、碳代谢等相关的生物过程和代谢通路。结果显示光周期途径是杜仲成花诱导的重要途径,同时雄花芽在形态分化过程中受碳水化合物、植物激素和其他代谢物质调控。此外,MADS-box家族成员FLCSOC1、AGL3和AGL8参与杜仲雄蕊器官发育。本研究为杜仲花发育基因调控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雄花用杜仲的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杜仲雌雄株细胞学,顶芽及叶含胶量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为严格的雌雄异株植物,其雌雄株的比例近似于1:1,说明其性别可能由性染色体决定。但在形态上看不到特异的性染色体,雄株花粉母细胞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是正常的。偶尔可发现个别细胞有染色体桥和环状或链状四价体。从1993年和1994年的12月到翌年4月芽完全展开前对顶芽的测量说明,雄株顶芽的长度和最大直径都明显大于雌株的(P<0.01),而整个生长季节中雌株叶子的杜仲胶含量却明显高于雄株的(P<0.01)。不管雄株还是雌株,其叶的含胶量都随季节变化和叶子的长大而降低。实践证明可用芽的大小鉴别杜仲幼株的性别。  相似文献   

18.
杜仲含胶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变性处理、整体透明及离析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可见杜仲体内含胶细胞是一种细长、两端膨大的单细胞,含胶细胞的分枝比较常见,大多为二叉状分枝,罕见三叉状分枝。整体透明后可见含胶细胞在叶片和果皮中的分布状况,同时对含胶细胞的形态学指标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