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平顶山煤田植物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篇暂定名为“平顶山植物化石的初步研究”,因采集者盛金章同志曾答应继续采集大量材料以供研究。作者拟待此继续采集材料寄到时,再作较详细的报告。对於采集和研究河南中部二叠纪植物的愿望,在过去的十五年中曾不断地盘旋於作者的脑中。在这一带地区,潘钟祥同志曾在1937年描述过两种很有科学意义的植物化石,定名为Pseudorhipidopsis brevicaulis 及P.baieroides。这两种化石发表以后,曾引起古植物学家的注意。德国Gothan 教授在1938年的论文第385页中曾特别指出:“就是在华夏植物群中,也含有若干特别令人惊异的东西,我们可从潘钟祥1937年的论文看出来,他描述了几种从前曾被川崎繁太郎定名为“Rhipidopsis”brevicaulis 等化石。这些化石有一中轴,两旁着生分裂成手指形的  相似文献   

2.
正1997年,我北漂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从事《中国高等植物》的植物科学绘画工作。同年,经过前辈绘画家张春芳老师的介绍之后,有幸认识了王文采先生。当时,张春芳老师负责标本馆的后勤工作,由于我刚接触植物科学绘画,经常有问题向他请教,张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问题,对我帮助很大。一天上午,张老师要带我去认识一位权威人士,说有很多图需要绘制,希望我能够接受。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随他一起来到王先生办公室,王先生当时  相似文献   

3.
环境的pH影响不同电荷离子进入细胞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著植物生理简明教程(中译本上册267页)中,曾叙述到“酸度之加强能促进对陰离子的吸收,鹼度之加强能促进阳离子的吸收”。这个问题我们曾经讨论过很多次,也查阅过一些有关的资料,並请教过校外的同志们,均未得到明确的解答。但是每学期课程讲到这里或同学们看书时都会提出这一问题来,似乎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老问题。我曾在组内提出过一种解释,这种解释纯粹是从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特性,首先是它的两性上去推测,经过大家的讨论和补充,就暂时这样来解释。但当时並未在有关生理书籍中找到依据。去年暑假在北京讨论会中也提出了这一个老问题,並介绍过我们是如何来解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骨髓移植、HLA配型相合这些我们在很多媒体经常听到的名词曾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白血病真是不治之症吗?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进行骨髓移植吗?骨髓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回事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对于血液科医生来说,白血病已是司空见惯,在经年累月的斗争中他们已经找到了不少的利器对付这个顽疾。本期的这两篇文章将帮您解答这些疑问。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去年会担任东北林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在采用“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巳有中译本)一书的过程中,曾对其中两个实验发生若干疑问;一个是由于推理不正确引起的,另一个则是由于实验结果与原书不符而引起的。后来曾写信与该书编者之一——教授讨论,并得到他的答覆。现在该书在全国各大学广泛流传,很可能有不少教师和同学巳经碰到或即将碰到这两个问题。现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理学通讯编辑部: 《人民日报》于1980年8月30日曾发表新华社记者陆国元同志采访本人关于渤海二号事件的感想,其中省略了我有关赤霉素对某些植物有效的几句话,引起了若干误解。读者自9月5日起来访来函者不少,认为赤霉素既然无用,也就无须再进行试验,工厂也不必再行生  相似文献   

7.
与叶干先生相识,纯属偶然。在北京至武昌的特快列车硬坐车厢中,我们的坐位正好连号。也许是漫漫长夜难熬,开始了试探性的交谈。但一听说我是《植物杂志》的编辑,他就如同找到了知音。叶先生在中国地质大学工作,曾搞过古植物。但他的业余爱好却是观察身边活生生的植物世界。当今“集物”是一大热门,集邮、集火花、集旧钟表、集奇石、集蝴蝶标本……可这位地质大学的叶先生,却用自己的相机收集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植物照片,他称它们为“双胞连体”现象。出于职业的关系,听他一介绍自己的收藏,我就开始组稿。而他出于对我的信任,也出于探究事物原委的心理,不久就如约寄来了他10多年来所拍摄的“植物双胞连体”照片中的一些“精品”。  相似文献   

8.
我代表莫斯科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向您们致敬。这教研室是季米里亚捷夫创立的,他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四年,伟大的生物学家和思想家教导苏联的植物生理工作者要坚持唯物观点。我很高兴地看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许多学校中都县挂着他的肖像。我感到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中国植物生理学者面前讲话。我不预备谈个别问题,因为这样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物工程学家迫切希望对控制光合作用的基因和植物叶绿体中的其它基因进行操作。但目前在不将叶绿体致死的情况下,调整光合作用是困难的,并且将DNA嵌入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中,也同样困难。然而这些问题很快将会得到解决。Lee MacIntosh和他的同事在美国密执安州大学(东兰辛)根据蓝绿藻的一个株系,研制出了一种模式系统。该系统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南部五通群是以极其丰富的植物群而著名于世的。这些植物化石,曾经德国Gothan 和我国著名古植物学家斯行健、李星学两教授的详细研究与系统总结,发表在一系列的专著和论文内。本文所描述的材料系采自江苏省南京龙潭和苏州密陀山的五通群内。解放后,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每年在上述地方进行教学和生产实习。特别是1956年以来,我系师生在上述地方的五通群内进行了大量的植物化石采集工作,数达几百块之多。最近,作者在整理这些化石过程中,发现有若干保存甚好、但尚未被描述过的鳞木状植物标本。现将其中颇有兴趣的两种,先在这里加以报导,以补充我国东南部五通群的植物群资料。  相似文献   

11.
植物标本从很早的时候起,爱好花卉的人和植物学家就曾想怎样来长期保存开花的植物。在四百年前人们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简单而且很好的方法;将植物压干,再将它贴在纸上,这就是蜡叶标本的发明。这个保存植物的方法使得研究植物,交换植物和保存最稀少的植物成为可能。植物标本的采集者从遥远的地方带来了蜡叶标本,科学家便根据这些标本认识了地球上的植物界。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于1986年10月4日至6日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了第三次植物生理学教学研讨会。包括学会领导成员在内的17个单位的40名代表和南京农业大学部分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会上,朱培仁副理事长就植物生理学科研与教学中的若干概念的定义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张怡理事简要地介绍了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植物学和植物些理学教学研讨会的情况以及国家教委负责同志对教改的要求;高煜珠理事长报告了第七届国际光合作用会议的概况、会议专题内容和研究动态,以及他在今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先生谈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的一封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嘉槐教授: 去年11月你曾来信要我写点关于植物生理学和农业的东西送《植物生理学通讯》,当时我还没有什么可写的。后来读到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农史教研室周肇基教授在江西省南昌市的农史研讨会上一篇讲嫁接的论文,激发了我的兴趣,近来我一直在考虑这方面的问题。现在我有如下一些思考,谨向您报告。  相似文献   

14.
甘草和涼薯     
甘草和涼薯是两种大家很熟悉的植物,但是我们却也常遇到很多人问到关于这两种植物的—些问题:如它们是属于哪一种的?形态是如何的?我们利用的是那一部分等。学习生物的人以及中学的植物教师,恐怕也有一些人是不知道的。为了解答这一些问题,特将甘草和涼薯这两种常见植物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5.
正"我没有特别的野心,非要到达这些原始的山峰不可。然而,当我在日落时的粉红色霞光中凝视着它们,当闪电起伏着划过天空,伸入山谷,落到地平线以下的行星大放光芒,我有时就想,这些山峰的未来征服者是否会想起我,沿着我的路线,找到我的营地。"这是著名的植物猎人金顿·沃德(Francis Kingdon Ward,1885~1958)在其考察日记《神秘的滇藏河流》中说过的一段话。1911~1950年,他在东喜马拉雅及其周边地区长期开展植物标本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曾定之   《广西植物》1985,(3):191-209
<正> 笔者在《世界语词源结构略析》一文中,曾提到中国植物名称引入世界语的问题,将另作论述。本文就是笔者根据近年来对千余种植物名称,就英、日、俄、拉及世界语等语种,进行文献调研,挑选其中约二百个中国常见植物的名称反复考察,发现在大多数资源植物中,几乎有一半属于药用植物。而它们的名称,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成果的推广,已经按汉语拼音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另有部分植物名称早年已为国外引用,至今仍在使用的。尚有部分在学名中有中国或中国某地方名的音译。对于这些植物名称引入世界语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1953年年初我曾通过“集体农庄青年庄员”杂志向集体农庄的青年们请教,我希望农庄的实验工作者们能查明1%苏打溶液对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和我们实验室的同事们,研究动物体中物质代谢作用减弱的原因,已经有许多年了.这是一个很大也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使我们对“生命是怎样发生,怎样衰老,和怎样死亡”这些“宇宙之谜”认真地作出唯物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桑科的一些新分类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写中国植物志——桑科Moraceae的过程中,曾系统整理和鉴定了主要收藏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中国桑科植物标本,发现以下若干分类单位尚未经记载或鲜为人知,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许多年来,由於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需要,曾试图将植物细胞与其周围环境进行水分交换的关系作一个较系统的,但同时又要简明的处理。通过和多位同志的讨论,特别是王竹溪和薛应龙二先生,目前得到了一个较满意的结果,对我个人在这方面过去存在的困难已能有所解决。主要的结果是引用了一个新的概念和名词:水分交换本领(C),并将它与“吸水壓”(S)分开。这样,我们可以用简易的方式译出细胞的各种渗透现象(S,DPD,P,T等)间的相互关系,它们在水分交换本领(C)中所起的作用,及这些项目特别是目前所习用的“吸取力”(J)(或DPD)的生理意义的分析。本文将这个分析结果提出供同志们讨论和指正,同时也希望作为我个人关于这方面的一些工作的结束。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献已在过去工作中(汤与薛,1956),在植物生理学年评中(Walter,1956;Kramer,1956)和在叶乃器同志(1957)文中提及,并见许多书中(如Crafts等,1949),这里不再叙述。  相似文献   

20.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2016,24(9):1000-196
正受《生物多样性》主编之邀,我对洪德元先生(2016)的"生物多样性事业需要科学、可操作的物种概念"一文谈一点体会。鉴于在学术声望上我只能望洪先生之项背以及"可操作性的物种概念"之复杂性,我后悔轻率答应了撰文。但为了引起我国植物分类与系统植物学界关注这一重要问题的讨论,我不得不勉为其难。1三个目的我理解,洪先生撰写此文有三个非常明确的目的:第一,他以熟知的芍药属(Paeonia)植物为例,指出科学认识物种是有效保护我国珍稀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