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科学研究》2015,(4):368-371
作为农林生态系统中首要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的蜘蛛,只有单眼和听毛,并没有复眼和听器。因而在一定的距离之外,蜘蛛要高效、成功寻觅其理想的猎物,仅仅凭视觉、触觉、听觉均无法实现和完成这一功能。因此,蜘蛛的嗅觉即化学通信于蜘蛛种间和种内的信息联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已有大量的研究用行为学的方法证明蜘蛛与猎物之间,蜘蛛与蜘蛛之间能够通过信息化学物质进行信息联系,但蜘蛛的嗅觉即化学信息素的释放与接收机制以及信息素的结构成份等方面的研究甚少,有待进一步深人。对蜘蛛与猎物之间,蜘蛛与蜘蛛之间的信息化学联系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昆虫性信息素性信息素(sexpheromone)是由一种昆虫产生和释放出来,引诱或激起同种异性昆虫交配的化学物质。昆虫性信息素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挥发性性信息素,有远距离的引诱效果,它广泛存在于鳞翅目昆虫及其它种类的昆虫中;另一种是非挥发性性信息素,须由接受的一性与释放的一性接触才能起作用,称之为性识  相似文献   

3.
用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棉铃虫雌蛾分泌性信息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光周期对棉铃虫雌蛾分泌性信息素各组分的含量影响较为明显。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性信息素各组分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温度越低,光周期越短,各组分的含量越高。温度对性信息素各组分的相对比例影响较小,而光周期对性信息素各组分的相对比例影响明显,不同光周期下性信息素各组分的相对比例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郑凯迪  杜永均 《昆虫学报》2012,55(9):1093-1102
蛾类昆虫性信息素受体首先从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和家蚕Bombyx mori中鉴定出来, 到目前为止已经克隆得到了19种蛾类昆虫的几十种性信息素受体基因, 并且这些基因在系统发育树中聚成一个亚群。性信息素受体从蛾类蛹期开始表达, 主要表达在雄性触角的毛形感器中, 少部分受体在雌性触角、 雄性触角其他感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中也有表达。大部分蛾类性信息素受体的配体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能够对多种性信息素组分有反应, 部分性信息素受体还能够识别性信息素以外的其他物质, 还有一部分性信息素受体的识别配体目前尚不清楚。另外发现在雌性蛾类触角中也存在一些嗅觉受体能够识别雄性分泌的性信息素。在蛾类性信息素受体与性信息素识别的过程中, 性信息素结合蛋白不仅能够特异性地运送配体到嗅觉神经元树状突上, 还能够提高性信息素与性信息素受体之间的结合效率。另外, OrCo类受体与性信息素受体共表达在嗅觉神经元中, 在蛾类性信息素受体与配体的识别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蛾类信息素对神经元刺激的终止并非由性信息素受体控制, 而是由细胞中的气味降解酶等其他因子调控。蛾类性信息素受体研究中还有很多疑问需要解答, 其过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蛾类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韦卫  赵莉蔺  孙江华 《昆虫学报》2006,49(5):850-858
蛾类是昆虫性信息素中研究较多的类群,已有565种的性信息素成份被鉴定,其相关研究在害虫监测和防治上得到实际应用的同时,已涉及到生态、生化、遗传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物种多样性的化学表达及物种的生殖隔离现象的分子水平的表达上,提供了研究的典范。本文将介绍蛾类性信息素的多样性、性信息素化学结构鉴定、微量成分的作用、合成性信息素的利用、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酶、性信息素生产的调节机制及性信息素的感受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昌本  李文谷 《昆虫学报》1992,35(3):279-284
本文采用单个活雌蛾腺体的性信息素气体收集技术,对不同世代及实验室人工饲养的CZ品系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性信息素释放速率作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类虫源的性信息素释放速率具有明显差异;而棉红铃虫性信息素中两种组分顺,顺-7,11-十六碳二烯醇醋酸酯和顺,反-7,11-十六碳二烯醇醋酸酯的比例保持在54.8±1.2:45.2±1.2的范围;取食相同的同一代棉红铃虫的雌蛹重与其成虫的性信息素释放速率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鳞翅目性信息素性诱剂名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丽虹  金传玲 《昆虫知识》1998,35(4):225-227
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是国际性检疫害虫,原产北美,1979年在我国丹东地区首次发现,1990年被林业部列为中国7大森林病虫害之一。目前在我国已蔓延至辽宁、陕西、山东、河北、上海、天津,辽宁省有11个市相继不同程度发生。为探索美国白蛾监测、检疫及防治的新途径,增加封锁扑灭工作的科技含量,辽宁省森防检疫站于1994年起与林业部森防总站合作在辽宁省疫区进行了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应用技术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可应用于成虫发生期监测,种群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0.
张力  陈元光 《昆虫知识》1990,27(3):169-171
<正> 昆虫性信息素在自然条件下极易挥发和降解,故应用于生产实践时需将它放入某种载体内,并加入合适的稳定剂制成剂型,才能使它较长期地、以适当的生理浓度缓缓挥发,并减少降解。但即使以模拟虫体内性信息素的组成比和量,制成诱芯或迷向用剂型等,由于剂型与活体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故在自然条件下,剂型是否按天然的比例和生理需求量释放,往往需经理论计算确定大致的范围,再由释放率  相似文献   

11.
白蚁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信息素防治白蚁这种世界性害虫是当前白蚁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从化学和生物两个方面总结了几十年来国内外白蚁信息素及其类似物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信息素活性的几个因素。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情况,对今后的信息素及其类似物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白蚁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冬保 《昆虫学报》2013,56(4):419-426
白蚁是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 其社会性的维持需要信息素的相互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白蚁信息素研究的最新进展, 内容涉及白蚁踪迹信息素、 性信息素、 告警信息素和促食信息素的功能、 化学成分及产生信息素的外分泌腺。白蚁分泌信息素的腺体主要有背板腺、 腹板腺、 后腹板腺、 额腺和唾腺。绝大多数白蚁信息素是挥发性物质。白蚁在化学通讯上存在节俭策略, 即同一种化合物由不同的白蚁种类的不同外分泌腺分泌, 可具有不同的功能。总结了各类信息素在白蚁物种间、 同一物种的品级间和性别间的异同和作用方式, 强调了白蚁信息素的反应阈值、 最佳浓度、 有效期和物种特异性对其功能的影响。目前对白蚁信息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其研究成果对等翅目系统发育研究和白蚁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最后展望了白蚁信息素在白蚁防治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性的重大害虫,2019年1月入侵我国并迅速扩散到20多个省市。性诱剂是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监测和诱杀的有效手段,但是其作用识别机制仍不清楚,限制了高效性诱剂的研发和应用。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BPs)在鳞翅目昆虫包括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草地贪夜蛾中克隆了4个编码PBPs的cDNA序列,命名为SfruPBP1-SfruPBP4。4个SfruPBPs均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所编码的蛋白具有性信息素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N-端有信号肽、具有保守的6个半胱氨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fruPBPs与斜纹夜蛾和海灰翅夜蛾PBPs的亲缘关系最近,且4个SfruPBPs被聚在不同的进化分支。4个SfruPBPs基因均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插入位点高度保守。此外,4个SfruPBPs在草地贪夜蛾基因组上呈串联排列。SfruPBP1、SfruPBP2和SfruPBP3在成虫触角中特异性表达,其中SfruPBP1和SfruPBP2在雄成虫触角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雌虫,而SfruPBP3在雌雄触角中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SfruPBP4特异性表达于雄成虫腹部。本研究结果为揭示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识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在甘肃、宁夏、黑龙江3地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性信息素缓释剂(购自澳大利亚Bioglobal公司;性信息素含量为0.16g/根)对苹果蠹蛾的迷向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了不同生态区设置不同缓释剂密度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结果表明,在低虫口密度下,在不同生态区每公顷悬挂660、990和1320根性信息素迷向丝,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越冬代活动前处理,基本上可以控制整个生长期苹果蠹蛾对果实的为害。在新侵入的低密度果园,通过诱蛾监测、调查蛀果和树干绑诱虫带等验证方法,初步证明使用该性信息素缓释剂处理1年可以达到铲除的效果。依据本研究结果,结合防治成本,在苹果蠹蛾发生地区,采用660根/hm2的悬挂密度使用进口性信息素缓释剂处理果园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木蠹蛾性信息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桐  孟宪佐 《生命科学》2002,14(4):229-231
综述了木蠹蛾性信息素研究及在综合防治措施中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评述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与化学结构。至今有4种木蠹蛾的性信息素被鉴定,另外还筛选出2种木蠹蛾的性诱剂。在我国,对木蠹蛾的防治,应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使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或性诱剂诱捕法和迷向法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金龟甲类昆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孟英 《昆虫知识》1997,34(6):356-359
金龟甲类是重要农林害虫,在地下害虫中居首位,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为开拓金龟甲类地下害虫防治的新途径,金龟甲类性信息素的研究近年来受到重视。国内外关于金龟甲类害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从70年代初开始有些报道。但从数量上来说,比鳞翅目的数目少得多,说明有一定的难度。70年代初首先报道的是新西兰肋翅鳃金龟[1]的雌成虫分泌的性信息素,其次为70年代后期的日本金龟[2]和80年代中期的红铜丽金龟[3]。近年来在金龟甲类性信息素的研究方面进展较快,主要是日本蚕业及昆虫研究所的W.S.Leal等[4]的工作。先后鉴定10种金龟甲类性信息…  相似文献   

17.
粘虫性信息素分泌腺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雅玲  汪新文 《动物学报》1996,42(2):119-122
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结构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粘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部末端第8-9节节间膜腹面。求偶时,伸出节间膜,为一白色的囊泡。腺体表面分布着饱满的锥状体。羽化后5天未交尾雌蛾,腺体细胞呈单层排列,中央细胞为柱状,细胞核为椭圆形。细胞与细胞间有明显的胞连接,细胞基底膜基褶较高,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并与内表皮连接,内表皮之上含有多层几丁质,外角质层染色较深。细胞质中含有空泡,线粒体、脂质粒、糖原及粗面内质网。了解粘虫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形态结构,对了解性信息素合成和释放的时辰节律,改进性信息素的提取、分离、鉴定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蚜虫性信息素的田间引诱蚜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报道蚜虫的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是(+)-(4aS,7S,7aR)-荆芥内醌(1)和(+)-(1R,4aS,7S,7aR)=荆芥醇(Ⅱ)。应用这两种物质进行引诱雄性蚜的田间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获得了应用于田间的合适的配比及使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灰翅夜蛾属昆虫的性信息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雌蛾性信息素组分鉴定、雄蛾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和性信息素的应用3个方面,综述了灰翅夜蛾属昆虫性信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此属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雄性棉铃虫和烟青虫对雌性信息素的触角电生理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触角电位图(Electroantennogram,EAG)技术,比较研究了二近缘种棉铃虫、烟青虫对其性信息素主要成分Z—11—16:Ald、Z—9—16:Ald的触角电生理反应。剂量反应曲线表明,对Z—11—16:Ald,棉铃虫和烟青虫均有明显的EAG反应,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棉铃虫比烟青虫的反应较强;对Z—9—16:Ald,烟青虫有很强的EAG反应,棉铃虫的反应则很弱;对Z—11—16:Ald和Z—9—16:Ald以97:3和7:93比例形成的混合物,棉铃虫、烟青虫均有EAG反应,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动物学报49(6):795~799,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