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鲫鱼(Tilapia moreambica)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快、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和肉味鲜美等优点,近几年来,非洲鲫鱼作为新的养殖对象,由于容易饲养,苗种也容易培育,生产周期较短,饲料容易解决,所以其养殖数量正在日益扩大。长江以南有些地区饲养非洲鲫鱼已相当普遍,如福州地区引进的十几年来,发展很快,有些渔业社队的产量已占池塘养鱼总产量的50%以上。华东和北京等地区也正在普遍试养,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实践证明,放养非洲鲫鱼是提高养鱼单产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但非洲鲫鱼属热带鱼,不能耐低温,当水温下降12℃以下时会逐渐死亡。常常造成翌年的鱼种不能满足养殖的需要。因此,解决越冬问题成  相似文献   

2.
非洲鲫鱼是一种生长快、繁殖力强的优良热带鱼养殖品种。我场内塘盛鱼面积较大,水质肥沃,适宜混养非洲鲫鱼,以提高成鱼产量。但是非洲鲫鱼有不耐寒、不能在池塘越冬的缺点。这是各地在养殖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972年冬我们采用室内水缸加温的办法,进行越冬试验效果很好。此方法经济简便、成活率高,容易推广。3只水缸共放199尾鱼越冬,其中2只缸成活率100%,一只缸死亡6尾,成活率92%,平均成活率97%。在实践中我们初步摸索了非洲鲫鱼在本地越冬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非洲鲫鱼即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属广盐性鱼类,生长快、杂食性、抗病力强,是优良的养殖品种。自1957年移入我国后,已广泛在各地淡水池塘养殖,近年来在流水养鱼试验中又获得高产的成绩。从1976年以来,我们试验了非洲鲫鱼在不同盐度海水中的适应情况和在海水网箱中进行的密养试验,取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4.
非洲鲫鱼原产于热带,不耐冬季低温,在两广等地能自然越冬,北方能不能养,有没有生产意义?一直是个疑问。1969年,北京市朝阳区从广东引种非洲鲫鱼,现已渡过了五个严冬,经几年来试验、推广,具有较好的生产意义。生产队社员感到这种鱼好养,生长快,产量高,又能以活鱼供应市场;城市居民则认为这种鱼的肉味鲜美,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5.
非洲鲫鱼,原为热带鱼类,抗寒能力差,目前各地均采用人工保温越冬。但在越冬过程中,由于低温影响,其抗病能力也有所下降,致使病虫害大量侵入,对越冬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在越冬中必须重视病害的防治工作,确保安全过冬。 现把非洲鲫鱼越冬中常见的几种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引进优良鱼种是发展淡水鱼类养殖事业重要途径之一。非洲鲫(Tilapia mossambica Peters)属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原产于非洲东南部的莫三鼻给湾。由于它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力和抗病力强等特点,因而具有养殖价值。1957年开始引入我国,先后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省试养成功。并很快传播到其他省区,成为我国当前重要的养殖对象之一。费鸿年(1958)在报导“新移殖到我国饲养的非洲鲫鱼”时指出:这种鱼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幼鱼完全吃硅藻、单细胞绿藻和小甲壳类。较大的鱼摄食腐败的植物,特别爱吃丝状藻类、原球藻类、硅藻类,有时还能吃蚊的幼虫和虾类。广东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960)对非洲鲫研究结果也表明其食料以植  相似文献   

7.
福寿鱼原是台湾省养殖的罗非鱼杂交种。1977年我们从香港引进,经过几年试养,现已在广东普遍推广,成为群众喜爱养殖的新品种。 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日本召开水产增殖会议上正式把罗非鱼推荐给世界各国作为养殖对象。我国也先后引进过几种罗非鱼。最早是五十年代从泰国和越南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我们叫它“非洲鲫鱼”或“越南鱼”,台湾省  相似文献   

8.
解剖鲫鱼是脊椎动物的第一堂实验课,以往是用死体鱼做实验材料,观察效果很不理想。近年来,我们改用活体鲫鱼做解剖,实验结果比过去好得多。材料和用具 3寸长的活鲫色或活非洲鲫鱼,再大些更好。解剖剪、解剖刀、镊子、解剖盘、2寸长的纱布块(每组一块) 注意事项(向学生提出) 1.解剖器械很锋利,要注意安全; 2.解剖体腔时要用剪刀,剪体壁时剪刀与动物体  相似文献   

9.
我国江河、湖海众多,海岸线长,藻类植物种类繁多,产量丰富。淡水中也有一定数量的藻类植物生存。藻类植物与人类之间有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一)藻类植物与渔业的关系在各种水域中生长的藻类,都直接或间接是鱼类的饵料,其中尤以小型藻类为佳。所有的鱼苗都以藻类与浮游动物为食,当浮游动物缺乏时,它们就只吃藻类。某些杂食性鱼类也偏食藻类,如(?)鱼(PHoxinus)。非洲鲫鱼、遮目鱼也主要以藻类为食料。当人们对池塘中施加肥料时,藻类能够大量繁殖,如绿球藻目(纤维藻、栅藻、小球藻等  相似文献   

10.
孙蕾  房用 《生命世界》2002,(1):24-25
无花果属桑科无花果属。本属植物约有600种以上,其中只有无花果一种具有经济栽培价值。国外以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美国(加州)和叙利亚等国栽培较多,我国在汉朝引入栽种无花果,在新疆西部、山东、江苏、浙江和两广等地分布较多。山东省荣成市港西镇马格村,家家利用庭院栽植无花果,户均仅此一项收入近千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无花果村,该镇也已成为山东省无花果加工出口第一镇。无花果属喜光树种,适宜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对温度要求较严,-12℃时梢端受冻,-20℃至-22℃时,全株冻死。以年平均气温15℃,5…  相似文献   

11.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生物学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vobius azumai Tachikawa是松突圆蚧Hemiberlesla pitysophila Takagi的重要寄生蜂,1987-1989年从日本引入我国广东省。对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形态、发育、繁殖、成虫寿命和取食寄主行为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该蜂的雌性幼虫是松突圆蚧雌蚧的初级内寄生蜂,而雄性幼虫则是次级寄生蜂,重寄生在同种或它种膜翅目的老熟幼虫、预蛹和蛹上。雌雄两性的形态在所有发育阶段均不相同。交配过的雄蜂喜欢寄生产卵初期和盛期的雌成蚧,对巳寄生的寄主具有识别能力。在19.7℃一30.9℃变温条件下每头雌蜂平均产卵14.95粒,约60%的卵是在最初3天内产出。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雌性蜂在21℃,24℃,27℃和30℃时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平均历期分别为41.24,32.60,25.60和23.00天,发育起点温度10.1℃,有效积温448.3日度。该蜂在广东省一年发生。9-10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利用PCR方法筛选大鼠肌肉cDNA库并特异性扩增出乳酸脱氢酶A基因,经顺序测定表明和文献报道完全一致。为表达研究,我们再次利用PCR方法突变了基因N端,引入内切酶位点EcoRI和NdeI,修改后的基因在没有其他突变的情况下克隆入表达载体pKK223-3和pET3a。在pET3a载体中,分别在22℃和37℃进行了表达研究,表明22℃时活表达比37℃高。对性表达产物的纯化,利用本实验室合成的B  相似文献   

13.
针对以往生态动力学模型DYRESM-CAEDYM 在应用中, 多采用手动方法确定参数值时较为费时费力的缺点,引入蒙特卡洛随机抽样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自动率定。以广东省大沙河水库为例, 选择率定期为2011 年11 月至2012年2 月, 利用2012 年7 月至2012 年11 月实测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在率定阶段模型对水温的模拟结果非常好, 表层和底层温度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53 ℃和2.00 ℃, 相对误差(RE)值均小于0.15; 模型对溶氧的模拟结果良好, 表层和底层的RMSE 值分别为1.23 mg⋅L−1和1.85 mg⋅L−1, RE 值分别为0.08 和0.20。在验证阶段, 温度表层和底层的RMSE 分别为2.49 ℃和1.67 ℃, RE 值均小于0.1; 溶氧在表层和底层的RMSE 分别为2.15 mg⋅L−1和0.79 mg⋅L−1, RE分别为0.17 和0.11。因此, 经采用蒙特卡洛方法率定后得到的大沙河水库DYRESM-CAEDYM 模型参数值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4.
用雄性激素诱导罗非鱼雌鱼雄性化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常称非洲鲫鱼。是一种较好的养殖品种。其缺点是养成期繁殖率过高,致使养殖种群密度过大,个体小,尤其是雌鱼口腔含卵孵化时间较长,生长比雄鱼慢很多,故迫切要求获得罗非鱼单性(雄性)养殖的有效方法。近几年来,均用人工挑选雄鱼单养或与肉食性的红眼鳟、乌鳢等混养的方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椰心叶甲实验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16、20、2、28和32 ℃)条件下观察椰心叶甲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在32 ℃恒温下不能存活,在16~28 ℃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1.08 ℃,有效积温为966.22日·度,在海南省儋州市1年可发生4~5代.椰心叶甲世代存活率在28 ℃时最高,达92.5%.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及周限增长率均在28 ℃时最高,分别为54.1、0.0260和1.0263.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分别以20 ℃和28 ℃时最短,前者为123.1 d,后者为26.7 d.种群趋势指数以28 ℃时最高,为50.8,表明24~28 ℃为椰心叶甲种群生长的适合温度.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2008年4月对巴塘攀蜥Japalura batangensis冬眠进行初步研究. 发现在模拟自然环境的圈养条件下,巴塘攀蜥主要选择在石缝、枯枝落叶等场所越冬.冬眠时间为当年11月中旬至翌年3月初,冬眠时全身伏贴树枝或洞壁.当室温下降至16℃左右时,巴塘攀蜥开始进入冬眠,当室温降至14℃左右时,巴塘攀蜥完全进入冬眠.翌年2~3月当室温回升至14℃左右时,巴塘攀蜥开始出眠,出眠初期活动量较小;当气温升至17℃时,巴塘攀蜥完全苏醒,活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十一星瓢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宏祖  王兰  董红强 《昆虫学报》2007,50(3):259-263
组建了十一星瓢虫在16℃、20℃、24℃、28℃和32℃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各 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6℃下世代的发育历期最长(64.2天),而32℃时仅为16.4天,24℃和28℃时分别为27.1天和21.5天。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9℃,11.1℃,12.5℃和10.6℃,有效积温分别为40.9,110.3,39.7,359.4日·度。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16℃时最长,为34.7天,在32℃下最短,为14.1天; 单雌产卵量在24℃时最高,平均为463.8粒,32℃时最低,为96.4粒。在恒温24℃~28℃内, 十一星瓢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内禀增长力较高, 种群加倍时间较短。16℃时种群增长受到较大制约,种群趋势指数仅为24℃时的10.7%,种群加倍时间约22.3天,为24℃时的4.1倍。32℃时十一星瓢虫的发育历期缩短,存活率、繁殖力降低。  相似文献   

18.
虾池常见微藻的光照强度、温度和盐度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mith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虾池常见微藻种群(啮蚀隐藻、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在光照强度、温度和盐度资源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新月菱形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啮蚀隐藻和微绿球藻的生态位宽度值则相对较小.蛋白核小球藻和微绿球藻在光照强度、温度和盐度资源上的生态位重叠值均为最大,啮蚀隐藻在各资源与其他微藻的重叠值最小.新月菱形藻与蛋白核小球藻适应光照强度的范围较广.当水温达16.9℃,可定向培育新月菱形藻;当水温达25℃,可定向培育新月菱形藻和啮蚀隐藻;当水温达30℃时,可定向培育新月菱形藻、蛋白核小球藻和微绿球藻.养殖水体盐度处于9~26,可引入蛋白核小球藻与微绿球藻;处于9~17.5,应引入啮蚀隐藻;高盐水体,应引入新月菱形藻.蛋白核小球藻和微绿球藻在光照强度、温度和盐度资源上的生态位重叠值均为最大,因此微藻定向培育,不可同时引入蛋白核小球藻与微绿球藻.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温度对油松大蚜(Cinara formosana)发育历期及繁殖力的影响,在室内13、17、21、25和29℃恒温条件下用2年生油松苗单头饲养油松大蚜,每天检查油松大蚜的死亡、脱皮、产仔数,直至其死亡。结果表明:油松大蚜的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符合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在13~25℃,若蚜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3℃时油松大蚜若蚜期为24.0 d,25℃时为12.5 d,29℃时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发育历期延长。生命期及成虫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在13~29℃,生命期由59.7 d缩短到23.4 d,成蚜寿命由35.4 d到7.5 d。21℃时产仔最多,平均每雌产若蚜46.0头,25℃时每雌产17.6头,29℃时不产仔。温度对产仔前期无显著影响。在21℃时内禀增长率最大,为0.113,同时净增殖率也最大,为19.353,种群加倍时间最短,为6.1 d。由此可见,温度对油松大蚜的发育具有显著影响,21℃是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小麦切根虫Euxoa tritici(L.)在豫西山区栾川县境内经常发生为害小麦、油菜和多种春播作物,特别是春红薯与玉米受害最重。为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自1976年开始连续进行了八年的观察。此虫属偶发性的害虫,一年一代,以幼虫越冬。当成虫在11月中、下旬产卵后,幼虫卵孵化为害,并有较强的抗寒与耐饥能力。据室内观察,0℃时停止活动,升温至6℃时又恢复活动。在3℃时不吃食料可存活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