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波形蛋白、核纤层蛋白与排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织红细胞与K562细胞融合形成的胞质体杂种细胞K-RRneo为研究为象,对Vim-entin、Lamin蛋白与K-RRneo细胞分化排核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RRneo细胞的分化,Vimentin mRNA、Lam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我们整装电镜观察及Western印迹分析所得到的结论相一致,证实了薛社普提出的Vimentin、Lamin蛋白在红系细胞分化排核中所起的作用,为  相似文献   

2.
核纤层蛋白(lamin)是中间纤维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其多聚体组成的网格状结构紧贴于核膜内侧,在维持细胞核的正常及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编码核纤层蛋白的基因尤其是lamin A编码基因(LMNA)突变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即核纤层病(lami-nopathy)。该文就核纤层蛋白和核纤层病的关系进行综述,有助于读者了解核纤层蛋白的重要性,也为核纤层病的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核纤层蛋白与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纤层蛋白与细胞增殖周剑涛(黄冈卫生学校,湖北黄冈436100)关键词核基质核纤层蛋白细胞增殖最近几年,人们逐渐认识到核基质与细胞生物功能的关系,也发现核基质中某些蛋白质与细胞分化和增殖之间有一定联系,为区分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与非增殖细胞提...  相似文献   

4.
核纤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纤层是高等动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核结构。它由一至多种核纤层蛋白构成。根据蛋白质序列与生化性质分析,核纤层蛋白分为两类:A类和B类。这两类蛋自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它们具有共同的一级结构:  相似文献   

5.
李岩  李建远 《生物磁学》2013,(3):561-563
核纤层普遍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向外与内层核膜上的蛋白结合,向内与染色质的特定区段结合,其主要成分是核纤层蛋白。核纤层蛋白主要参与细胞核的形状和大小的维持、核膜的组织、DNA的复制及有丝分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核纤层蛋白与许多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目前,核纤层蛋白在人类的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已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并且呈组织特异性及发育时序性表达。本文将就核纤层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选择性系列抽提的方法结合整装细胞电技术和DGD包埋-去包埋超薄切片技术,在电镜下清晰地显示了PtK细胞的核骨架-核纤层-中间纤维绵精细结构。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经抽提后看到,染色体残3余与中间纤维仍然保持一定的联系。用免疫荧光技术对提提后的PtK2细胞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间纤维能同时与AE1和AE3反应;能一LaminB反应的单抗可以特异地定位于其核周,而LaminA(C)的单抗除了与其核纤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洲爪蟾卵提取物非细胞体系,以外源Lambda DNA诱导细胞核的体外组装,以此实验模式为基础,研究了细胞核体外组装过程中核纤层的组装,结果表明核纤层蛋白参与细胞核的体外组装过程,核内骨架的组装与核纤层的组装在时间上是有序的,核内骨架的组装可能为核纤层的装配提供了先决条件.在非洲爪蟾卵提取物非细胞体系中加入抗核纤层蛋白抗体,抑制核纤层的正常装配过程,核膜组装发生异常.结果提示核纤层的组装与核膜的组装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A型核纤层蛋白由LMNA基因编码,为核纤层的主要成分,呈动态网状结构,位于核膜下层,起重要的机械支持作用,直接或间接与染色质相互作用,在维持染色质结构、转录、DNA复制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LMN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lamin A/C异常能引起一组人类遗传病,称为核纤层蛋白病.为深入了解A型核纤层蛋白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在相关核纤层蛋白病中的作用,本文就A型核纤层蛋白的结构分类、修饰组装、动力学、相互作用蛋白及相关核纤层蛋白病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选择性系列抽提的方法结合整装细胞电镜技术和DGD包埋-去包埋超薄切片技术,在电镜下清晰地显示了PtK 2细胞的核骨架-核纤层-中间纤维体系的精细结构。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经抽提后可以看到,染色体残余与中间纤维仍然保持一定的联系。用免疫荧光技术对抽提后的PtK 2细胞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间纤维能同时与AE1和AE3反应;能与Lamin B反应的单抗可以特异地定位于其核周,而Lamin A(C)的单抗除了与其核纤层蛋白有很强的反应外还与中间纤维有交叉反应。此外,在分裂期细胞中可以看到Lamin A(C)可能与染色体能特异结合;与HeLa细胞不一样。PtK 2细胞的核骨架成份不能与280kD的核骨架蛋白单抗反应。双向电泳结果显示出PtK 2细胞的核骨架-核纤层-中间纤维体系的组成成份与HeLa细胞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主要反映在核骨架组份上,TdR的处理也能导致其组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植物核纤层的精细结构及其体外装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杏精子细胞为材料 ,用高分辨率的低压扫描电镜对精子细胞核纤层的精细结构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其核纤层是由 1 0nm纤维构成的精细网络 .用胡萝卜悬浮培养细胞分离纯化得到的核纤层蛋白进行体外装配分析 .观察到装配好的植物核纤层蛋白纤维较长 ,单丝直径为 8~ 1 2nm .有些纤维清晰可辨是由亚纤维构成 .免疫印迹反应证明装配好的纤维含有 6 6和 84ku的核纤层蛋白多肽 .说明植物细胞核纤层蛋白可在体外自组装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豚鼠抗小牛晶状体波形纤维蛋白的血清抗体,对经细胞松驰素B(CB)和秋水仙素等药物处理后再离心去核的CHO细胞及其核体、胞质体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并对核体做了电镜观察。CB处理后离心的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去核过程中核的后方始终伴有强烈的荧光,核体上也有强荧光斑。在核体的电镜材料中同样观察到了中等纤维。经CB和秋水仙素合并处理后离心的细胞,去核效果比仅用CB处理有明显的增强,免疫荧光染色表明,核后的荧光并不因秋水仙素处理而消失。实验结果表明:1.微丝对维持细胞表面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CB能破坏微丝故有利于离心去核。2.中等纤维与核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这种联系在核膜的某些区域比较集中、牢固,不易为离心力所破坏。3.微管对核固着作用有重要意义,细胞核可能通过中等纤维与微管相连而抛锚在胞质中,故秋水仙素可增强去核作用。微管对维持细胞表面强度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研究波形蛋白在大鼠牙胚成釉细胞中的分布状况,探讨其在牙釉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取生后1,3,6,9d大鼠下颌切牙牙胚,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其成釉细胞中的波形蛋白,并进行观察。结果:在1,3,6d的标本的成釉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波形蛋白的阳性反应产物沉积。结论:在成釉细胞分泌形成牙釉质的过程中,有波形蛋白的存在,它们与成釉细胞的分化和牙釉质基质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水稻淀粉胚乳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去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品种中籼8836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化发育阶段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和同期籽粒灌浆速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开花受精后约在第3天胚乳完成细胞化,花后第5天少数淀粉胚乳细胞启动去核发育过程。核消亡是淀粉胚乳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第一步。同一籽粒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进程是不同步的。花后第13天所有淀粉胚乳细胞都已完成去核过程。在去核过程中,胚乳核的形态变化特征既有动植物PCD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伴随核降解过程,一部分线粒体解体,表明去核化与线粒体解体有一定联系。在去核化发育阶段,与PCD有关的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非常高;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类,如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酶)、淀粉分支酶(或Q酶)也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去核化发育阶段籽粒灌浆速率最高,籽粒增重亦最快。淀粉胚乳细胞去核之后,细胞并未立即死亡,这些无核的细胞仍维持正常有序的代谢活动,继续进行淀粉和贮藏蛋白的合成与积累,但上述酶类的活性明显降低,灌浆速率也明显趋缓。淀粉胚乳细胞最终被贮藏物质充满时成为死细胞,完成其程序性死亡过程。Evan’s blue染色鉴定表明淀粉胚乳细胞死亡不同步,细胞死亡在淀粉胚乳组织中是随机发生的。  相似文献   

14.
检测乳腺癌 V im entin与 P-糖蛋白的表达 ,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 ,同时与其它病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 P法 )对 6 1例浸润性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检测。Vim entin阳性 2 2例 (36 .1% ) ,P-糖蛋白阳性 18例(2 9.5 % ) ,在 P-糖蛋白阳性或阴性表达组中 ,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6 .7% (12 / 18)和 2 3.3% (10 / 43) ,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 (P<0 .0 5 ) ;同时 ,Vimentin的表达在高病理分级病例中为 5 7.1% ,亦呈显著的正相关 (P<0 .0 5 ) ,而与淋巴结转移和 PCNA指数均无明显的相关性 (P>0 .0 5 )。在乳腺癌中 V im entin的表达可能是多药耐药性的一个表型 ,且表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 ;所以 Vimentin的表达提示病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报道了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大针茅(Stipa grandis),猪毛菜(Salsoaa collina)和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动态模型X(t)/X(O)=e^-(at-bΣT-cΣp).其中t表示时间,X(t)是t时凋落物残留量,ΣT是累计气温,ΣP是累计降水量。气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Theaxolotlprovidesavaluablemodelsystemforstudyingmuscledevelopmentandfunction.Electronmicroscopyrevealsthataxolo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肾脏纤维化中波形蛋白表达在上皮-间充质转分化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行单侧输尿管梗阻术。造模后14天处死大鼠,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对梗阻侧肾组织波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作定性和定量检测。并通过体外实验用TGF-β1刺激诱导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分化。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E-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进行染色,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并用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HK-2细胞波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萎缩和扩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波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肾组织中波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正常的HK-2细胞,细胞形态为不规则圆形,TGF-β1刺激后细胞伸展成长梭形;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体内实验研究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将波形蛋白作为间充质细胞标志物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而体外研究中,其标志作用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8.
植物多糖的凹形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与结构 ,讨论了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与结构的关系 ,提出了凹形结构是多糖产生生物活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Nineteen alkyl iodides have been tested as fumigants against the grain weevil, Calandragranaria , using the technique previously described. Relative toxicities, and also the toxicities of mixtures of selected pairs of iodides, were determined.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somers were in general less toxic than the primary,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the toxicity was measured by molar LD 50' or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ve saturation (Pt/pB) values. Despite differences in LD 50', isomeric primary iodides often acted at about the samep,/p, valu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se observations provide evidence that, although chemical reactivity appears to be the principal factor determining the values of LD so's in the iodide series, such physical factors as phase distribution also play their part, and their effect becomes noticeable for the primary isomers, for which the chemical reactivities may be nearly the same.
The deaths of individual grain weevils which had been exposed to iodides were more or less delayed. The change of the kill with time was, under standard conditions, the same when all except methyl and the tertiary iodides were used, which suggests that with these possible exceptions, all the iodides have the same type of chemical action on the organisms. The toxicities of mixtures of selected iodides tended to confirm this, for they varied from about 1.0 to 1.25 times the value predicted from the toxicities of the single iodides using the similar action equation. Despite the apparent similarity in mode of action the LD 50's and pt / p8 values varied widely, as did the ratios of the LD 50's of successive homologues in different isomeric series. This suggests that neither the magnitude of the pt / p8 value, nor the way in which it changes from member to member in a series, gives always a useful indication of the type of action shown by a compound or group of compounds.  相似文献   

20.
海南种子植物科属与邻近地区科属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蕴璋   《广西植物》1989,9(3):211-219
<正> 一、前言 本文以海南野生种子植物的科属与越南、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广东(雷州半岛)等地的植物科属统计数字和属相似性,试图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似关系,对今后引种驯化和研究华南植物区系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