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并鉴定一组抗曲霉不同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烟曲霉细胞壁抗原成分、分泌抗原和灭活分生孢子,分别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鉴定单克隆抗体与曲霉属和念珠菌属抗原的交叉反应。结果获得29株稳定分泌抗曲霉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用烟曲霉细胞壁抗原成分免疫获得11株,用分泌抗原免疫获得13株,用孢子免疫获得5株;Ig亚类鉴定,11个克隆株为IgG1亚类,3个克隆株为IgG3,15个克隆株为IgM。免疫荧光法鉴定29株单抗特异性识别烟曲霉细胞壁抗原,与其他曲霉抗原有交叉反应。结论29株单克隆抗体,对于建立侵袭性曲霉感染早期诊断方法、筛选曲霉保护性抗体以及研究抗体保护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技术进展终于使很多研究者和商业公司的实验室,迫切地要求发展廉阶、快速和定量的方法检测各种抗原特异性和亚类抗体。筛选杂交瘤的一种方法是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已叙述了大量的抗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从用单克隆抗体对这些抗原的研究中看出,一些抗原对肺瘤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潜力是很清楚的,这些抗原有癌胚抗原(CEA)、CA19—9,Sialyl Lewis x-i,CA125,Du-PAN-2和甲胎蛋白。虽然已从不同类型肿瘤病人的血清或腹水以及培养细胞系中分离出这些抗原,除了用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分离相应抗原物质外,还未见报道分步提取抗原性物质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单克隆抗体因其与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强亲和力,已成为抗体药物研发的主要类型。但随着天然单克隆抗体的深入研究,它的诸多缺陷也浮出水面,如与抗原结合次数有限、带来非预期的抗体清除效应和抗原累积效应。人们不再局限于天然抗体的筛选,而是想通过改造提升抗体药物的药效。近年来,一类新型再循环抗体的问世,很好地解决了天然单克隆抗体发展的瓶颈。再循环抗体可以在胞外结合抗原,在细胞内与抗原解离,使抗体结合抗原次数最大化,减少抗原介导的抗体清除效应和抗体介导的抗原累积效应,并且再循环抗体可以通过进一步的Fc改造来加强与Fc受体的亲和力。文中综述了再循环抗体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特点、改造方法及展望。  相似文献   

5.
着重阐述了单克隆抗体在畜禽病毒性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单克隆抗体在病毒抗原结构与抗原表位研究、以及在畜禽病毒性传染病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方面的应用,对当前单克隆抗体研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研究方向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新型隐球菌荚膜相关蛋白CAP10为靶抗原,制备并鉴定特异性抗CAP10的单克隆抗体。方法:用纯化的重组CAP10免疫BALB/c小鼠,血清抗体效价达到适当水平时进行细胞融合;经多次亚克隆筛选出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株,制备单抗腹水并进行抗体效价测定及亚类鉴定。结果:获得11株能稳定分泌抗新型隐球菌荚膜相关蛋白CAP10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抗体效价高且抗原特异性强。结论:获得了针对新型隐球菌荚膜相关蛋白CAP10的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CAP10蛋白的功能,以及临床新型隐球菌的检测和血清型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人上皮癌细胞系A 431细胞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七株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这些杂交瘤经三次亚克隆后仍能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对其中四株杂交瘤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了鉴定。免疫沉淀放射自显影结果示单克隆抗体3、101和176均可识别A 431细胞膜抗原MW为170000的蛋白质即EGF受体。单克隆抗体59可以识别低分化鼻咽癌细胞膜上EGF受体。单抗3、176和59等可抑制EGF与受体的特异结合,而101和94则不能抑制EGF与受体的结合。 用Protein-A Sepharose CL4B纯化了单抗,纯化的单抗主要为IgG_1亚类。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纯化的单抗进行了纯度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并分析抗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基因。方法:从分泌抗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中提取总RNA,根据小鼠IgG恒定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5’RACE法扩增其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序并分析其可变区序列。结果:3株抗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全长均为423bp,编码141个氨基酸残基;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全长均为393bp,编码131个氨基酸残基;在GenBank中对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均符合小鼠IgG可变区基因的特征;根据Kabat法则对3株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确定了3个抗原互补决定区、4个框架区和前导肽。结论:通过5'RACE法得到了3株抗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轻链与重链可变区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抗体三维结构、人源化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结核分枝杆菌ESAT-6抗原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抗原鼠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2株针对结核分枝杆菌ESAT-6抗原的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的5株进行了小鼠腹水的制备及相关鉴定.结果:5株单克隆抗体的腹水效价达到1:512 000~1:1 024 000,纯化后纯度高于90%,抗体亚类(型)均为Ig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多种抗猪鼻支原体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于该病原体的检测。方法用猪鼻支原体CVCC361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筛选出抗该病原体的单克隆抗体;运用免疫双向扩散试验、Western blotting确定I异G亚类及针对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筛选出配对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的检测方法,并评价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共筛选出17株单克隆抗体,抗体亚类分别为IgG1、IgG2a、IgG2b、IgG3,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单抗ZB1、ZB2及ZB16与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3的抗原有特异性结合,而ZB3和ZBIO与相对分子质量为70×10^3的抗原有特异性结合。确定了2个配对抗体(ZB1-ZB1-HRP和ZB1-ZB2-HRP),可检出最小抗原量为30ns/mL,检出猪鼻支原体活菌8.34×10^2CFU/mL,与人呼吸道常见的致病菌及支原体均无非特异性反应。结论筛选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可用于猪鼻支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对线粒体蛋白质组的鉴定和分析有助于理解线粒体的功能和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包括能量代谢、凋亡、自由基产生、产热作用、钙离子信号通路等. 本实验旨在鉴定人类肝脏线粒体蛋白质组中的抗原优势蛋白. 用线粒体蛋白质作为免疫原, 经过细胞融合、筛选和克隆, 制备了240多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 单克隆抗体识别的线粒体蛋白抗原通过人类肝脏cDNA表达文库筛选方法鉴定, 相应的线粒体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免疫组化证实. 发现了肝脏线粒体中6个抗原优势蛋白, 分别被至少两种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 这6个蛋白分别是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线粒体3-酮酯酰辅酶A硫解酶)2、醛脱氢酶1家族A1、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二氢硫辛酰胺S乙酰转移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E2组分)、烯酰辅酶A水合酶1和羟基类固醇(11β)脱氢酶1. 这些单克隆抗体有望应用于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的相关研究, 如去除优势蛋白、蛋白与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和验证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抗胆汁螺杆菌单克隆抗体(McAbs)。方法用胆汁螺杆菌B2m株皮下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进行融合。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筛选抗胆汁螺杆菌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并初步鉴定其特异性;免疫印迹试验测定单抗所结合的抗原表位;免疫双向扩散试验确定IgG亚类;腹腔接种法、辛酸-硫酸铵盐析法大量制备、纯化单克隆抗体。结果经过ELISA筛选获得11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其效价最高达1:4×10^5以上,并与实验动物常见的15种病原菌呈阴性反应;IgG亚类为IgG2a和IgG2b;免疫印迹试验显示,6株(A-F)与胆汁螺杆菌大约相对分子质量(172、0、21、30、52、66)×10^3的抗原特异结合,5株(G-K)皆与胆汁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等三种螺杆菌大约相对分子质量(52、82)×10^3的抗原呈阳性反应,表明A-F株针对的是胆汁螺杆菌特异性抗原,G-K株可能具有属特异性。结论筛选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所结合的抗原为胆汁螺杆菌或螺杆菌的免疫优势抗原,为进一步的种、属生物学特性研究、菌株分型及血清学检测方法建立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应用单抗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淋球菌的表面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10株抗淋球菌脂寡糖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分子表达的特点,定量地显示了这些抗原分子表达的稳定性和数量的多少,评价了单克隆抗体与不同血清型淋球菌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4.
<正>通过细胞融合技术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对分析复合抗原性的混合物来说是高度特异的工具。本文概述了抗细胞外和细胞内原生动物寄生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繁衍及测定条件。虽然,我们详细地描述了抗非洲锥虫(细胞外)和抗泰累尔氏梨虫(细胞内)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包膜20KD或/和130KD结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建立了4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夹心法,共对44人份临床尿标本进行HCMV抗原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可高达10.3—32.8ng HCMV抗原/ml尿,与尿标本中的HSV-Ⅰ、HSV-Ⅱ和EBV抗原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良好,与病毒分离比较,敏感性和特异性在71—83%和88—100%之间;与核酸杂交比较,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可分别高达60—100%和83.3—100%。混合使用多种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会得到较好的技术参数。上述结果提示运用单克隆抗体ELISA将有助于一般临床实验室对HCMV感染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小鼠抗衣原体属脂多糖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实验结果表明,3株单抗均为IgM类,特异性强,识别相似抗原位点,为今后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1、被动细胞毒抗体疗法 细胞毒单克隆抗体被动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将“免疫监视”的原则用于描述宿主的抗肿瘤防御系统和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概念。即使在自然发生的恶性肿瘤中很难证明肿瘤特异性抗原,但仍有相当的证据说明宿主生物防御系统这一概念,此系统在战胜癌症方面可能很重要。为了提供有选择针对性的抗癌治疗,无数种可鉴定肿瘤相关抗原和非常特异的鼠单克隆抗体已经制出,单克隆抗体可  相似文献   

18.
前文分别报道了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侏(RMVsh)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根据它们在不同免疫反应中的特性,将它们分为两组,分别识别性质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本文采用修改的Friguet方法测定了各组内各单克隆抗体之间的增值反应(Additivity Reaction)特性,并分析了它们识别抗原决定簇的特性。村料与方法一、病毒及单克隆抗体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及其单克隆抗体1H2、7H1、10H1、11H2、12H3、17H6、29H1来源、制备和特性见前文报道。二、抗原饱和曲线的测定抗原饱和曲线测定采用间接ELISA办法,抗原浓度为2μg/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抗人凝血因子Ⅶ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性。方法:应用杂交瘤融合技术,以重组人凝血因子Ⅶ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融合细胞有限稀释法克隆、克隆化杂交瘤细胞株的亚类鉴定等方法筛选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用杂交瘤细胞株诱生小鼠腹水,应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进行单抗的纯化。结果:获得了3株可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3E8、3D2和1C5,诱生的腹水效价分别为1:1×10^7、1:1×10^6和1:1×10^6;亚类鉴定表明388为IgG2a,其余2株均为IgGl;特异性鉴定显示它们与多种血浆蛋白均无交叉反应,表明单抗是特异的;经过亲和层析,获得了纯化的单抗。结论:获得了特异性的人凝血因子Ⅶ单克隆抗体,为建立人凝血因子Ⅶ检测及纯化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I类分子主要递呈来自于细胞内的内源性抗原,而其递呈外源性抗原称为MHC I类分子交叉递呈。MHC I类分子交叉递呈的发现,为研究外源性抗原的递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MHC I类分子抗原交叉递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身又包括两种不同的途径,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d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TAP)依赖性途径和TAP非依赖性途径,并涉及到许多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分子伴侣之间的相互作用。现就MHC I类分子对抗原的交叉递呈的途径、与交叉递呈相关的细胞系以及一些影响交叉递呈途径的因素进行综述,展望了交叉递呈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