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变态是动物学中一个较重要的专用名词,有关内容在中学课本也多处涉及到。现择要介绍一点动物变态的知识,供动物学教学参考。何谓动物的变态动物由于外在和内在的原因,个体形态发生变化,这叫变态。但动物学所讲的变态,是狭义地从发生学角度理解,即胚胎不直接转变为成体,而是在后期发育过程中,先形成形态、生理、生态方面特殊的幼体,行独立生活和生长,以后在某阶段发生急剧变化,转变为成体。青  相似文献   

2.
活的不可培养的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的不可培养微生物(VBNC)即一些微生物明显地丧失了可培养的特性,但是保留了自身原有的代谢活力,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回复到可培养的状态。从VBNC细菌的诱导条件、生物学特性和检测方法3个方面对VBNC细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一、真核细胞基因的基本结构 1.转录单位: 从已知的数十种基因的顺序,可得出一个具有功能的基因的共同规律,在基因5’端-25至-75区,有CCAAT和TATAAA区(后者又称ATA box或Hogness box),相当于促进子区(Promotor),为体外转录所必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是以理论和试验来说明音波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种子萌发所起的影响。在农业实践上音波所起的作用,据现在所知:有缩短植物成熟期,加速萌芽和增强植物的生长发育等。这一些非但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同时在今後把物理科学应用到农业科学中开辟了极广阔的前程。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由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吸附在细胞膜上的缩氨酸引起的膜的弹性形变,以及膜对缩氨酸的包裹行为,得到膜的平衡方程,用它可以来处理大尺度的形变,弯曲能量、吸附能量和弹性形变的相互竞争导致膜对缩氨酸发生从不吸附到部分吸附乃至完全包裹的结构转变.在膜的形变很小的时候,可以得到系统能量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7.
人是从那里来的? 回答这个问题,你也许会说这有什么困难——人是从古猿变来的;甚至你还会进一步说,在这个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这个现在看来比较明了的道理,恰是经历了多么漫长的认识过程才达到的呵!现在让我们首先来谈谈,远古的人们是怎样认识自己的起源的。最初的原始人可能还想不到自己的起源在人类诞生的最早时期,“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恩格斯:《反杜林论》),这些最初的原始人为艰苦  相似文献   

8.
分离的蚕豆细胞核的RNA聚合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riton X-100对叶绿体膜的作用,可快速地从蚕豆幼叶制备较纯净的细胞核,它具有较高的RNA聚合酶活力。比较了两种分离核的方法,证明利用匀浆法制备的核具有较高的活力。核活力与发育时期有关系,茎端和第1对幼叶的核活力显著高于第2和第3对叶片的核活力。此外,核活力明显地受反应液内锰离子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敲除pckA基因的结核杆菌引起的免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核杆菌pckA基因编码的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PEPCK)诱导机体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用敲除pckA基因的牛结核杆菌BCG和野生型BCG分别感染小鼠,取肝、肺、脾进行病理分析,并进行脾细胞培养,检测CD4 、CD4 /CD8 、细胞因子IFNI-γI、L-12和TNF等。用敲除pckA基因的BCG感染的小鼠比野生型BCG感染的小鼠体内产生的结核结节少且不典型,炎性程度低。野生型BCG感染的小鼠脾脏内的CD4 T细胞和CD4 /CD8 、细胞因子IFN-γ、IL-12、TNF均明显高于敲除pckA基因BCG感染的小鼠。pckA基因为结核杆菌生长所必需,其编码产物PEPCK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是一种很好的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0.
张海银 《生物学通报》1993,28(9):46-46,48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论文被重新发现3年后的1903年,萨顿(Sutton)和鲍维里(Boveri)根据各自的研究。认为孟德尔“遗传因子”与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具有平行性,同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这个从细胞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圆满地解释了孟德尔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11.
Li XF  Shen RJ  Liu PL  Tang ZC  He YK 《Cell research》2000,10(1):29-38
BepCAL,the homologous gene of CAL,was isolated from Chinese cabbage.Unlike BobCAL of cauliflower,BcpCAL did not hold the terninating mutation in the fifth exon.After crosses of cauliflower with Chinese cabbage,the resultant hybrids failed to form curd,which implicates the genetic complement of BcpCAL to the mutated BobCAL in the function of curd formation.One of CAL gene isolated from the hybrid apparently comes from the female parent(Chinese cabbage) even though there are a few of the bases substituted and deleted.The result offers the molecular and genetic evidences for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function of CAL in morphological genetics of curd.  相似文献   

12.
花椰菜和结球甘蓝是芸薹属甘蓝种的两个变种,前者的BobCAL基因发生提前终止突变而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而后者的BoCAL基因具有完整的编码区。在农杆菌的介导下,我们获得了BoCAL转基因花椰菜。T_2代的遗传研究表明,外源BoCAL基因转入后花椰菜转基因植株都没有形成花球,而是只形成松散的由花蕾组成的绿色花序。这一结果说明,花椰菜BobCAL被甘蓝BoCAL互补了,转基因花椰菜因此失去了形成花球的能力。这些转基因植株自交到T_3代时花序的形态特征与T_2代一致,为松散的绿色花序,但是花序出现的时间与T_1代相比提早了15天。将转基因花椰菜与野生型花椰菜杂交,结果发现杂交后代的植株形成夹杂有花蕾的花球,且花序出现的时间大大推迟,在播种后135天后才形成花球。  相似文献   

13.
外源BoCAL基因对花椰菜花球形态发生的调节及其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椰菜和结球甘蓝是芸薹属甘蓝种的两个变种,前者的BoCAL基因发生提前终止突变而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而后者的BoCAL基因具有完整的编码区。在农杆菌的介导下,我们获得了BoCAL转基因花椰菜。T2代的遗传研究表明,外源BoCAL基因转入后花椰菜转基因植株都没有形成花球,而是只形成松散的由花蕾组成的绿色花序。这一结果说明,花椰菜BobCAL被甘蓝BoCAL互补了,转基因花椰菜因此失去了形成花球的能力。这些转基因植株自交到T3代时花序的形态特征与T2代一致,为松散的绿色花序,但是花序出现的时间与T1代相比提早了15天。将转基因花椰菜与野生型花椰菜杂交,结果发现杂交后代的植株形成夹杂有花蕾的花球,且花序出现的时间大大推迟,在播种后135天后才形成花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解剖学方法研究花椰菜、青花菜、结球甘蓝和大白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顶端分生组织结构的变化及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它们的顶端分生组织结构都是由最初幼苗的原套-原体结构逐渐发育到过渡型分区结构、典型化五个分区结构,至开始进入生殖生长时期的四个分区结构(形成层状细胞区消失)。四种植物在进入生殖生长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行为不同:大白菜和甘蓝顶端亚外套两侧细胞分裂分化形成顶生叶原基,在顶生叶原基内侧的细胞将进行分裂产生花序侧枝原基。花椰菜和青花菜顶端亚外套两侧细胞分裂形成花序分生组织,花序分生组织增生即为花球体;内部解剖结构表现为分生组织不断分裂增多的过程。这些结果为研究花序表型发生的解剖学本质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分生组织发育方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与花球发生相关的BoCAL和BoAP1互作因子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L(CAULIFLOWER)基因与AP1(APETALA1)基因都是控制花分生组织发育的基因,二者都属于MADS-box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在拟南芥中,它们同时突变时会使花分生组织保持花序分生组织的无限分生特性,大量增生分生组织结构,形成花球表型。而花椰菜(Brasscia oleracea L.var.botrytis)中BobCAL基因单突变就能形成花球,显然两个物种中CAL的功能可能不同。为了研究芸苔属植物中CAL和AP1同源蛋白的功能,尤其是在花球形成方面的调控作用,我们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对拟南芥中结球甘蓝(B.oleracea vat capitata L.)BoCAL的互作因子进行了筛选。与BoCAL互作较强的四类蛋白,分别涉及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蛋白质的修饰、蛋白质的结合位点等,它们分别与转录调控途径及信号转导途径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因子的获得为BoCAL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线索。我们同时检测了部分BoCAL的互作因子和BoAP1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及部分已知的MADS盒转录因子分别与BoCAL和BoAP1的互作,结果表明BoCAL特异性地与SnRKβ2互作,BoCAL、BoAP1和拟南芥中同源蛋白都能与SVP互作,但与拟南芥中同源蛋白不同的是,BoCAL、BoAP1与FLM、SOC1(SUPPRESSOR OF CO OVEREXPRESSION 1)和AGL24(AGAMOUS-LIKE24)作用很弱或不能互作,暗示BoCAL和BoAP1与拟南芥中同源蛋白功能上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The evolution of plant morphologies during domestication events provides clues to the origin of crop species and the evolutionary genetics of structural diversification. The CAULIFLOWER gene, a floral regulatory locus,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cauliflower phenotype in both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Brassica oleracea. Molecular 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lleles carrying a nonsense mutation in exon 5 of the B. oleracea CAULIFLOWER (BoCAL) gene are segregating in both wild and domesticated B. oleracea subspecies. Alleles carrying this nonsense mutation are nearly fixed in B. oleracea ssp. botrytis (domestic cauliflower) and B. oleracea ssp. italica (broccoli), both of which show evolutionary modifications of inflorescence structures. Tests for selection indicate that the pattern of variation at this locus is consistent with positive selection at BoCAL in these two subspecies. This nonsense polymorphism, however, is also present in both B. oleracea ssp. acephala (kale) and B. oleracea ssp. oleracea (wild cabbag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pecific alleles of BoCAL were selected by early farmers during the domestication of modified inflorescence structures in B. oleracea.  相似文献   

18.
春化作用与甘蓝类蔬菜的生育障碍(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探讨结球甘蓝未熟抽薹和花椰菜花球劣变的发生与春化作用的内在联系,系统介绍结球甘蓝和花椰菜的春化特性及春化条件,详细分析其生育障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从而解决结球甘蓝和花椰菜生产栽培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十字花科蔬菜基因组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14种重要十字花科蔬菜为材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基因组合量.其中青苤蓝、乌塌菜、雪里蕻、芥蓝的基因组含量属首次报道.本试验数据与国外文献提供的相关数据对比,发现青萝卜、结球甘蓝、青花菜和根用芥菜的基因组含量与已报道数值基本吻合,而大白菜、花椰菜的基因组含量值与报道数据存在差异.造成同一物种基因组含量值差异的因为可能是品种的不同,也可能与生长环境或测定时参考标准选用等因素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