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细胞固定化培养及银杏内酯的产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利用银杏 (GinkgobilobaL .)细胞固定化培养方法 ,大规模生产药用成分银杏内酯类化合物的可能性。考察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银杏固定化培养细胞生长及发酵液中银杏内酯类成分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 ,最优培养基生长调节剂配比为 2 ,4 D 8 0mg L KT 0 0 4mg L NAA 0 4mg L。优化培养后 ,固定化细胞最高生物量出现在第 1 2d ,为 0 4gDW 瓶。发酵液中银杏内酯含量 :GKA在 2 2d时最高 (2 0 0 μg L) ,GKB在 1 8d时最高 (1 2 2 μg L) ,GKC在 1 8d时最高 (5 0 9μg L)。  相似文献   

2.
光交联聚氨酯作载体的固定化细胞产生a-淀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可光交联的聚氨酯预聚物与枯草杆菌细胞悬浮液混匀后经紫外光照射交联,制得固定化细胞,用于产生a-淀粉酶。探讨了交联和固定化条件对裁体结构和固定化细胞产酶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这种固定化细胞的使用特性。结果表明:光交联聚氨酯能有效地固定枯草杆菌细胞,进行正常增殖和产酶,改变交联和固定化条件能调节载体的孔容、孔径和比表面,从而调节固定化细胞的产酶性能和其它使用特性;枯草杆菌经光交联聚氮酯载体固定化后对温度和pH的适应性提高,在同样条件下,这种固定化细胞的产酶能力比游离细胞提高约30%,亦高于用k-角叉菜胶作载体的固定化细胞.  相似文献   

3.
衣藻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以衣藻为材料,探讨其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衣藻经含0.25mol/L蔗糖溶液的TAP培养基预培养一天后,在玻璃化冷冻保护剂中脱水5分钟,直接投稿液氮,48小时后快速化冻,去保护剂并用含0.5mol/L蔗糖溶液的TAP培养基境培养一天,再转到ATP培养基暗培养一天,最后置光照条件下恢复培养,其存活率可达31.45%,恢复培养后衣藻细胞的生长规律与未冻存的衣藻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谷氨酰胺合成酶产生菌的固定化在酶法合成谷氨酰胺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首先从味精废水中筛选出谷氨酰胺合成酶高产菌株LNU018,然后分别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PVA)为载体对谷氨酰胺合成酶高产菌棒杆菌进行固定化。探讨了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小球结构、机械强度、弹性、稳定性和培养后菌体的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情况的影响,分析确定最佳的固定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5%的海藻酸钠、11%的聚乙烯醇形成的固定化菌球大小合适,有弹性,但5%的海藻酸钠能更好的保持酶活性,比11%聚乙烯醇高16%,其为最佳的固定化条件。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固定化细胞产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旨在筛选得到一株壳聚糖酶产生菌,并研究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条件。在培养基中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对土壤样品进行筛选,获得一株无花果沙雷氏菌(Serratia ficaria CH-0203),该菌可被壳聚糖诱导产生壳聚糖酶。固定化细胞产酶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玻璃可以有效吸附CH—0203菌细胞。在最适发酵条件下(pH6.5,培养基与载体的总体积48ml,载体与培养基的比例为1.5g/4.0ml,吸附时间是20h-26h),发酵液酶活达到4.5U/ml,比游离细胞发酵提高了16%。采用半连续发酵的方式,固定化的细胞可以稳定发酵产酶120h左右。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效率大大高于游离细胞。  相似文献   

6.
7.
8.
许多世纪以来,人们已广泛应用了源于植物的许多物质,已知大约3万种天然产物中80%以上取自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这些物质在临床、食品及化工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类天然产物大都具有较为复杂的化学结构,其中某些迄今仍无法人工合成。许多科学工作者对植物细胞培养进行的研究都证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totipotency)。所谓全能性,是指任何生活的有核实体细胞都具有完整的遗传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与细胞的来源无关。从培养的细胞不但有可能再生出完整的植株,也能产生原有的植物产物。  相似文献   

9.
丝状真菌是征税酶制剂,抗生素及甾体激素的重要微生物,随着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其细胞的固定比技术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从固定化细胞的方法、载体及生物反应器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植物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除了为人类提供生命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脂类以及蛋白质外,还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次生代谢物如生物碱、萜类、甾体、酚类以及醌类物质.据统计在三万种已知的天然产物中大约有80%是来自植物界,但是长期以来这些物质的供应仅能依靠整株植物的栽培或野生植物的采集来实现.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栽培受到气候、地理、季节以及政府禁令等的影响,使得这些物质的供应既不充分又不稳定,因此在植物细胞培养成功不久,人们就  相似文献   

11.
不是每一种有商业价值的生物产品都能由细菌或酵母系统来生产。事实上,哺乳动物细胞常常是哺乳动物蛋白质的唯一适宜的生产工厂:它们能正确地糖基化,形成合适的二硫键,并完成使蛋白质变成功能性分子的其他翻译后修饰。虽然有些微生物生理学家和分子遗传学家争论说,假定给时间,他们中意的有机体能够工程化,以生产至少和天然“宿主”一样的真正的哺乳动物蛋白质,但哺乳动物细胞生理学家则指出,以前为此而传出的代价说明这种努力并不值得。  相似文献   

12.
魔芋多糖固定化酿酒酵母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魔芋多糖载体固定化酿酒酵母的生理生化特性。批式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胞与自然细胞相比较,前者的糖利用速度和乙醇生成速度分别提高28.1%和32.2%,而细胞增殖速度减少了28.0%。前者细胞内大分子组成和某些酶活力分析结果说明,固定化细胞蛋白质(包括含氮量、粗蛋白)、去氧核糖核酸、细胞内聚多糖含量和EMP代谢途径的某些酶活性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酶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反复或连续使用,因而人们对它进行了十分广泛的研究。1965年以来,有关研究报告一直成指数关系迅速增加,专门性著作也相继问世。但迄今为止,实际用于工业生产的固定化酶仍屈指可数,主要原因是成本不易过关,酶的多次使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未能抵消并且超过由于  相似文献   

14.
双载体固定化细胞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壳聚糖球交联引入醛基,然后将交联的壳聚糖球浸泡在酵母细胞悬浮液中,制备了固定化酵母细胞壳聚糖球。以苯乙酮酸为底物,催化合成了D-扁桃酸。最优固定化条件是戊二醛的质量分数w(GA)=1%,酵母细胞与交联壳聚糖球的质量比m(Y):m(CB)0=0.5,交联时间为6h,固定化时间为18h,底物浓度为10mmol/L,在此条件下反应最大转化率和产物光学纯度分别高达67.86%和98.05?。固定化酵母壳聚糖球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和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固定化细胞合成酯类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海藻酸钠、聚乙烯醇为材料包埋固定化细胞。建立了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固定化方法,并与海藻酸钙凝胶剂进行了比较。该凝胶在产酯活性、机械强度、使用寿命、贮存稳定性等方面均优于后者。电镜观察也表明该凝胶适于包埋固定化细胞。  相似文献   

17.
衣藻细胞小,能游动,加碘液杀死细胞并染色,藻体颜色失真。而且只要碘液稍浓,或染色时间稍长,整个细胞变成蓝黑色,基本结构无法看清。用生活细胞观察结构效果较好,方法是;用吸管吸取培养液一滴于载玻片中央,加盖片。于盖片的某一侧加一滴透明胶水(商品),再用解剖针微微掀动同一侧盖片的边缘一次,透明胶水即向盖片下扩散,并形成浓度梯度。在各梯度中都有衣藻分布。盖片下无胶水的地方藻细胞游动迅速,胶水浓度稀的地方细胞游动减慢。随着胶水浓度的增高,细胞游动速度递减,最后被迫停止运动。在这个区域选择几个个体大,结构清楚的生活细胞,观察其基本结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细胞发酵酒精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化细胞发酵酒精研究的进展许苏葵,何秀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十九世纪初,人们发现某些微生物细胞具有一种吸附在固体物质表面的天然倾向和特殊功能,并以这种方式被束缚、固定起来。当时曾利用这种被吸附的微生物细胞,在滴滤式反应系统...  相似文献   

19.
固定化细胞成型机械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固定化细胞成型机械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括,提出目前研究的成型机械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滴落法固定;二是液流挤出法;三是分散成型法,并对各种成型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吸附固定在多孔聚酯载体上的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菌丝细胞,在摇瓶中以分批发酵方式合成核酸酶P_1.试验结果表明:在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条件下,培养液中葡萄糖和蛋白胨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0g/L和1g/L,摇瓶转速以180~200r/min为宜.固定化细胞经过48h的产酶周期,培养液中的核酸酶P_1活力可高达513.3U/ml,其产酶效率是游离菌丝的3.6倍,而葡萄糖和蛋白胨的用量仅为游离菌丝产酶的五分之一.在重复分批发酵试验中,固定化菌丝细胞形状稳定,连续28批(共56d)的产酶结果基本一致,每批的平均酶活力为507.4U/ml,在经济上和工艺上均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