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秀梅  赵强  邱兴晨  郭健 《生态科学》2015,34(1):168-171
以济南市泉城公园为例, 探讨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在评估免收门票旅游资源游憩价值中的适用性。泉城公园客源集中、游客重游率高, 具有采用个人旅行费用法的条件, 但研究表明游客的旅游次数和旅游成本不相关, 个人旅行费用法不适合评价泉城公园的游憩价值。条件价值法既可用于评估资源的使用价值, 也可用于评估非使用价值,适用范围广。采用条件价值法获得了泉城公园合理的旅游支付意愿值, 2009 年的人均支付意愿是82.6 元, 2012 的人均支付意愿是90.3 元。泉城公园2009 年的游憩价值为1.9 亿元, 2012 年的游憩价值为2.3 亿元。  相似文献   

2.
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章锦河 《生态学报》2008,28(6):2764-2764~2773
从旅游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的特点出发,提出旅游废弃物的概念,构建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模型,并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九寨沟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总量为46960.5678hm2,是黄山总量22331.4490hm2的2.1倍,人均0.024560966hm2是黄山人均0.01394088 hm2的1.76倍.(2)显性生态因子的废水、粪便、固体垃圾、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生态足迹很小,4类合计仅占总量的0.16%(九寨沟)与0.3%(黄山),而隐性生态因子CO2排放的生态足迹则占总量的99.84%(九寨沟)与99.70%(黄山).(3)2004年九寨沟与黄山旅游业的CO2排放量分别高达309455.66t与146947.84t,游客人均CO2排放量分别为161.85kg、91.74kg,旅游业的CO2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影响的特征明显.(4)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中游客占1%,居民占0.26%,而相关企业(交通、饭店)占98.74%.(5)旅游废弃物对九寨沟风景区、成都-九寨沟沿途区域、成都—九寨沟沿途区域以外地区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影响分别为1.26%、34.8%、63.94%;对黄山风景区、黄山市区域、黄山市区域以外地区的生态影响分别为14.6%、31.97%、53.43%.(6)2004年九寨沟、黄山旅游业的生态效率分别为2.53kgCO2-e/US$、1.67kgCO2-e/US$,生态效率值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深远.(7)由于风景区规模、性质、游客构成以及游客选择交通工具的差异,旅游废弃物对不同旅游地生态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不同,而降低游客规模、缩短旅行距离、减少飞机旅行方式等是降低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我国的特有种,青海湖地区是其唯一的分布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普氏原羚的有效保护、社区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的协调,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了解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对普氏原羚的保护态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维持当地生态和平发展提供保障。基于问卷调查法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牧民和居民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1)受访者认为草场质量退化(n=92,65.25%)和草场围栏设置(n=80,56.74%)是威胁普氏原羚的主要因素;在以保护普氏原羚和给予生态补偿为前提下,牧民拆除围栏的意愿有所提高(由20.78%分别提高至34.21%和40.79%);(2)管理部门的宣教活动(79.43%)、手机(31.91%)和电视(28.37%)等媒体报道是受访者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主要渠道,可以增进受访者对政策法规的了解,积极影响受访者对普氏原羚的认知(P < 0.01)、保护态度(P < 0.01)和保护意愿(P < 0.01);(3)受访者一致认为自然保护区的严格管理与保护(牧民94.81%,居民96.87%)、当地牧民对普氏原羚的包容与保护(牧民97.40%,居民87.50%)是普氏原羚能够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生存的主要原因;(4)受访者对普氏原羚的保护态度和意愿均较高,且愿意参与宣传教育(92.91%)和社区共管(87.94%)工作;(5)除了受访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宗教信仰和家庭年收入的影响,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及拆除围栏认同度是影响受访者对普氏原羚保护态度和意愿的关键因素(P < 0.01)。因此,建议自然保护区以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加强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科学研究,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进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升社区共管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无锡市五里湖综合治理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府环境审计项目中,政府审计机关面临着对环境改善效益进行评估的需要。由于环境资源不具有市场价值,目前条件价值评估方法是唯一能对环境物品进行评估的技术方法。首先对条件价值评估方法及其步骤进行了分析,然后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审计案例,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案例研究把江苏省无锡市五里湖作为假想市场,以元锡市当地居民和来此旅游的游客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方式针对五里湖环境改善前后公众的满意度、受访者的旅游支付意愿以及对综合整治工程的资助意愿进行调查分析。对452位受访者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于五里湖环境改善后的满意度确有显著提高;在环境改善后受访者的旅游支付意愿为89.1元(总支付金额22275万元),与改善前的支付意愿22.6元(总支付金额5650万元)相比有较大提高;对综合整治工程的资助意愿为平均每人140.2元(总支付金额62063万元);然后从受访者不同的社会经济属性及对自然生态的认识与态度等各种因素,对受访者的支付意愿进行分析显示,对公众满意度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家庭年收入和职业,对五里湖综合整治工程的资助意愿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家庭年收入和教育程度,而所在地域、性别、年龄及是否参加环保社团对支付意愿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旅游生态足迹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辉  陈秋华 《生态学报》2007,27(11):4686-4695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分析了城市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内涵、测算依据和计算方法。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子模型,并对1996年、2001年和2006年福建省福州市的旅游生态足迹分别进行了测评,计算出1996年、2001年和2006年福州市的人均均衡旅游生态足迹分别为0.053550、0.039537hm2和0.042167hm2。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与游客量并不一定呈正相关关系;(2)影响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总体变化的关键因子主要有旅游流的数量与方式、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和结构、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和旅游目的地(景区)的利用与经营发展水平等因素;(3)旅游饭店的能源生态消费实际上比建筑生态消费大,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对高星级饭店需求的增加,这种规律有弱化的趋势;(4)旅游交通生态足迹一直是各年旅游生态占用中最大的部分,并且有逐步增大的趋势,倡导交通工具的合理选择与安排,是减少旅游生态占用,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5)2006年福州市旅游者人均均衡旅游生态足迹是当地人均生态足迹的10.59倍,超过当地生态承载力的26.41倍,城市旅游活动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需求和消耗较高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基于公众科学理论框架,采用模型模拟方法、实地问卷调查、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居民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自我感知、满意程度、参与意愿,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了居民参与城市生态文明意愿的可行路径,分析了居民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与其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揭示了居民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居民自我感知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参与意愿呈显著正相关,满意程度与参与意愿呈显著负相关;(2)45.3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愿意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3)居民主体意识和支持度占比分别为72.92%、72.04%,生态认知、生态关注及参与信心占比分别为43.08%、64.33%和55.14%;(4)受访者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状况满意度的平均偏效应为2.32,各项满意度均值情况为:城市绿化状况(2.51)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程度(2.41)城市空气状况(2.35)城市垃圾处理与分类状况(1.99)。研究成果以期为建立和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价值评估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 也是管理决策制定与生态补偿的重要依据。利用条件价值法(CVM),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景东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WTP)进行调查, 评估西黑冠长臂猿的非使用价值。结果表明: 85.52%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对该物种进行保护, 86.43%的受访者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来保护该物种。利用中位值法和平均值法得出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为51.86—54.04元·a-1, 推测得西黑冠长臂猿的非使用价值为421.87—439.60亿元·a-1。Logit和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支付意愿与受访者学历、个人收入以及对西黑冠长臂猿的了解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 与性别、民族等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保利  李永宏 《生态学报》2007,27(11):4777-478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游览等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以西安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4年西安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西安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194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198hm2,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0.0996hm2,反映出西安市的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才能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鹏  李乐  李楠  高志强  何友均  谢和生 《生态学报》2024,44(10):4217-4230
探明不同利益主体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的价值认知,对于实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基于建立的CES评价指标体系,通过1073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探明居民、管理人员、游客等多元核心利益主体对CES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熵值法与综合模糊评价法对国家公园CES重要性与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居民和管理人员都对生态改善服务的价值认知最高,具有一定趋同性;而游客则对保健服务认知程度最高(2.44),这与其旅行目的相关。居民、管理人员与游客认知程度最低的CES分别是系统治理(1.89)、民俗文化普及(2.12)、精神崇拜(1.86)服务。(2)在重要性方面,3类主体均认为人文关怀服务 > 自然体验服务 > 社会服务,在具体指标层面,居民最看重民俗文化普及服务(0.1355)、管理人员和游客最看重精神崇拜服务。(3)3类主体对CES认知评价排序为管理人员(4.24) > 游客(4.11) > 居民(3.99),管理人员与居民分别作为重要的政策制定执行者与利益获得者,体现了不同政策参与主体利益需求对CES认知评价的驱动作用。(4)CES认知的权衡关系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居民与游客的CES认知为协同关系。协同性最强的CES是管理人员对于生态改善和艺术灵感服务的认知、权衡性最强的是荒野保护与科普教育服务之间的认知。CES认知与不同主体的内在利益需求和自身认知难易程度有关,研究结果将为国家公园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王凤珍  周志翔  郑忠明 《生态学报》2010,30(12):3261-3269
城市湖泊湿地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评价,不仅可为建立区域生态账户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促进政府加大城市湖泊湿地保护与治理投资力度。以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为研究对象,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城市湖泊湿地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计量。结果表明,88.2%受访者认为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非使用价值很重要,但41.2%受访者对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不了解:受访者认为湖泊湿地非使用价值3种组分的重要性程度顺序为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受访者对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严东湖、东湖、紫阳湖的支付意愿率分别为70.8%、70.1%、56.9%,人均支付意愿值分别为48.4元·a-1、49.6元·a-1、44.0元·a-1,非使用价值分别为2.84×108元·a-1、2.88×108元·a-1、2.07×108元·a-1,呈现出半自然湖泊自然湖泊人工湖泊的趋势。受访者年龄、年收入、文化程度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性别、职业、职称对支付意愿无显著影响;受访者年收入、文化程度、职称对支付值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职业对支付值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庐山风景区碳源、碳汇的测度及均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年兴  黄震方  梁艳艳 《生态学报》2013,33(13):4134-4145
旅游目的地系统碳源、碳汇的计算与分析,不仅是旅游业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也是旅游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的一个新的科学命题.以庐山风景区为例,计算并分析了2010年的碳源及碳汇.结果表明:(1)2010年庐山风景区包括本地居民和旅游者的总碳排放为108 697 t.其中,本地居民占碳排放总量的19.52%,旅游者占碳排放总量的80.48%.在旅游者碳排放中,旅游交通碳排放占50.24%,旅游住宿碳排放占38.04%,旅游食物消费碳排放占10.65%,旅游活动碳排放仅占1.07%;(2)2010年庐山风景区内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为9447 t;(3)从碳源、碳汇均衡角度看,庐山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量吸收了区内碳排放的23.47%.但由于旅游者的区际流动和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性强,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仅占区内和区外碳排放总量的8.69%,旅游业使庐山成为一个显著的碳源.  相似文献   

12.
野生物种资源的价值评估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物种保护、生态补偿以及TEEB行动计划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运用条件价值法(CVM)对珍稀濒危鸟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进行非使用价值评估。研究共回收有效样本503份,其中70.97%有支付意愿,通过平均值法和中位值法估算得出我国城镇人口对褐马鸡的人均支付意愿为28.39—36.88元/a,由此得到褐马鸡的非使用价值在21.89×10~9—28.44×10~9元/a之间。通过建立Logit计量经济模型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得到受访者对褐马鸡的了解程度、见过褐马鸡次数、受教育程度及收入水平等因素对支付意愿具有正的影响,其中了解程度的影响最大,而年龄对支付意愿具有负的影响。除此以外,评估的范围、支付意愿的单位以及总样本的设定也会直接影响物种价值评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方琰  张怡琳  张旖旎  唐承财 《生态学报》2024,44(10):4105-4116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深入研究中国旅游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对科学制定减排政策,发展低碳旅游,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使用2003-2019年除港澳台和西藏之外的30个省市面板数据,从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视角,结合面板单位根、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探究东、中、西部旅游业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入境旅游对碳排放不存在显著影响,国内旅游对碳排放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东、中、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和碳排放关系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每提高1%将导致其碳排放总量分别增加2.313%和7.531%,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提高1%将导致其碳排放总量减少1.306%。  相似文献   

14.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睿  戎良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0):2301-2307
综合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旅游心理容量5个因素,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其旅游环境容量为4145~6450人次.d-1.本研究首次将人鸟间的合理距离应用于湿地生态容量的确定,有效地解决了在充分保证鸟类活动与栖息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湿地旅游的问题.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旅游心理容量的估算较客观地反映了旅游区(点)在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满足旅游者需求的程度.这种基于人鸟距离和游客满意度的综合测算方法对于湿地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具有较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兴凯湖旅游区植被影响评价与旅游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金豹  王丽梅  马建章 《生态学报》2010,30(10):2715-2721
采用样方法与踏查法对兴凯湖当壁镇旅游区植被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旅游相关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游客的旅游活动强度与植被破坏程度呈正相关,而游客的集中程度和频度是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旅游环境管理措施:对游客密集区采取分流措施,增加旅游区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对旅游者及管理者自身的环境保护教育并加强其行为规范管理,减少非生态环保型的商业活动,建立生态风险监测及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琴  敖长林  陈红光  佟锐 《生态学报》2014,34(7):1851-1859
在WTP距离衰减性研究基础上,将菲什拜因理论与条件价值法相结合,假设个人对于物品的认知在空间上并不是均衡分布的,不同空间内的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存在差异,以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为应用对象,将样本分为核心区、辐射区、外围区,采用双边界二分式CVM,探讨受访者对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水平及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建立基于居民生态认知的支付意愿空间分异模型。计算得到核心区、辐射区、外围区居民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142.23元人-1a-1、105.01元人-1a-1、77.62元/人,总体呈递减趋势,验证了距离、认知和WTP之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空间视角将居民的认知程度纳入支付意愿的计算,能提高CVM在环境价值评估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研究结论将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苗赫萌  元媛  李天奇  朱悦悦  焦文献 《生态学报》2021,41(22):9084-9094
评估城市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城市生态调查的重要内容。以北方水城——开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评估法评估受访者对城市水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然后构建包含环境感知变量的Logistic模型,探究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73.17%的受访者对开封城市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正支付意愿,支付意愿率较高。其中男性支付率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其支付率越高,居住于水域附近的本地居民支付率高于外地游客,曾有过捐款经历可以提高支付率。②对零支付样本区分,计算保留真实性零支付样本后受访者的平均支付意愿,结果为59.77元 户-1-1。③受访者的性别、家庭月收入、生态行为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建议加强环保教育,为公众搭建参与城市生态建设的平台,提升公众生态行为,有利于提高城市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丰富了城市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案例,可以为政府部门合理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雨晴  游巍斌  林雪儿  何东进  文惠 《生态学报》2022,42(10):4011-4022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连接,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参与式制图是感知与保护热点文化服务地区的有效方法。采用参与式制图与访谈、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游客和居民2类群体对武夷山市CES的感知情况;利用空间分析、热点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比较分析了游客和居民CES的感知差异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除了居民月收入对感知有影响外,游客和居民对武夷山市CES认知基本不受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影响(P>0.05);(2)居民的CES价值人均支付保护意愿较游客高。文化遗产、游憩与生态旅游、教育、美学价值是游客和居民都重视的4类子文化服务。游客对文化遗产价值服务的支付意愿最高,而居民则对教育价值服务支付意愿最高。(3)居民对CES价值感知分布空间范围较广,几乎涵盖了武夷山市大部分乡镇;而游客则相对集中,主要位于旅游点密集区域,对其他地区的感知程度较低。CES价值冷热感知程度与旅游点分布呈现相同的空间分布格局,游客和居民对CES价值热点区的感知强度从南向北逐渐降低。(4)从不同文化服务类型权衡/协同关系上看,除了“精神与宗教价值”和“游憩...  相似文献   

19.
孟晨  肖燚  沈钰仟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2023,43(19):8219-8228
乡村生态旅游价值作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评估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必由之路,同时能为找准乡村振兴着力点,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将北京市密云区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对象分为民宿酒店、观光园与农家饭店三类,应用旅行费用法(TCM)进行区域旅游价值评估。结果表明:密云区游客客源以北京市为主,导致TCM的分区旅行费用法(ZTCM)中各分区样本量差异过大,而费用分区法(TCIA)克服了此问题,同时与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相比受个体偏差的影响较小,所以评估结果更合理;TCIA法评估的密云区乡村生态旅游的总价值为42.45亿元,其中费用成本为11.24亿元,时间成本为15.17亿元,剩余价值为16.04亿元。  相似文献   

20.
邴振华  高峻 《生态学报》2016,36(14):4298-4306
九寨沟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在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最大化地满足人类游憩服务需求的挑战。学者已经采用CVM、TCM等不同方法的测算九寨沟游憩价值,并针对测算结果的有效性和信度进行探讨,但以往的研究方法无法测算不同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贡献。以景观服务为视角,通过景观游憩服务识别的方法,进行不同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同类旅游资源因位置不同、个人偏好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贡献,以参与式制图的方法进行不同游憩服务点的感知评价,实现游憩价值的空间分异研究。采用参与式制图与条件价值法(CVM)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游客对游憩服务点的感知评价和位置制图,并完成游客对游憩服务的支付意愿调研,实现价值空间分异研究,共调研730人,有效样本614。分析发现,2012年九寨沟游憩支付意愿率为72.95%,取旅游者意愿支付平均值354.98元,测算九寨沟自然保护区2012年的游憩价值为9.4亿元,其中价值最高是高山湖泊、瀑布、滩流等观赏水体,为2.9亿元,最低的是观赏植物,为0.47亿元。从空间位置来看,单位价值高的游憩服务点主要集中在几条沟谷两侧,特别是已开发的树正沟、日则沟和则查洼沟。游憩价值的空间分异研究注重不同位置旅游资源价值贡献的强弱对比,以期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具体监控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