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着器(holdfast)或附着盘(attached disc)是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固着器的两个称谓,用于吸附固着在泥砂质海底或其他动物体上。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固着器与茎连在一起,但其形态构造,特别是功能作用和茎不一样,应作区别于茎的独立器官。贵州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化石十分丰富,大部分属种具有固着器。可分为长茎小固着器及短茎大固着器两种类型。前者包括凯里生物群中的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及杷榔动物群中俞氏贵州始海百合(Guizhoueocrinus yui),后者以球形球状始海百合(Globoeocrinus glob-ulus)为代表。少数球形球状始海百合固着器与围岩之间存在过渡带,证实寒武纪早期始海百通过固着器分泌胶质固着在基质上的推论。贵州寒武纪始海百合类固着器幼年期大,可能是为了固着器帮助其稳定,成年期相对变小。固着的基质为软泥沙和生物化石腕足类、三叶虫、软舌螺的骨骼碎屑。贵州寒武系始海百合类固着器是棘皮动物海百合亚门的最原始的固着器官,它的特征及固着基质为棘皮动物海百合亚门的固着器及固着方式、固着基质的变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固着器(holdfast)或附着盘(attached disc)是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固着器的两个称谓,用于吸附固着在泥砂质海底或其他动物体上。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固着器与茎连在一起,但其形态构造,特别是功能作用和茎不一样,应作区别于茎的独立器官。贵州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化石十分丰富,大部分属种具有固着器。可分为长茎小固着器及短茎大固着器两种类型。前者包括凯里生物群中的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及杷榔动物群中俞氏贵州始海百合(Guizhoueocrinus yui),后者以球形球状始海百合(Globoeocrinus glob-ulus)为代表。少数球形球状始海百合固着器与围岩之间存在过渡带,证实寒武纪早期始海百通过固着器分泌胶质固着在基质上的推论。贵州寒武纪始海百合类固着器幼年期大,可能是为了固着器帮助其稳定,成年期相对变小。固着的基质为软泥沙和生物化石腕足类、三叶虫、软舌螺的骨骼碎屑。贵州寒武系始海百合类固着器是棘皮动物海百合亚门的最原始的固着器官,它的特征及固着基质为棘皮动物海百合亚门的固着器及固着方式、固着基质的变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报道在滇东南寒武系田蓬组中发现的保存完整的始海百合类棘皮动物化石,经鉴定为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 Zhao,Huang and Gong。该棘皮动物与三叶虫化石Kaotaia magna(Lu),Oryctocephalus indicus(Reed)等共生,其时代应属于寒武系第三统第五阶底部,与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相当。田蓬组始海百合化石保存有完好的柄、萼、腕等构造,属于典型的特异埋藏。滇东南寒武系始海百合的发现对探讨该类动物的早期演化、古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以及在滇东南地区寻找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报道在滇东南寒武系田蓬组中发现的保存完整的始海百合类棘皮动物化石,经鉴定为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 Zhao,Huang and Gong。该棘皮动物与三叶虫化石Kaotaia magna(Lu),Oryctocephalus indicus(Reed)等共生,其时代应属于寒武系第三统第五阶底部,与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相当。田蓬组始海百合化石保存有完好的柄、萼、腕等构造,属于典型的特异埋藏。滇东南寒武系始海百合的发现对探讨该类动物的早期演化、古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以及在滇东南地区寻找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贵州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及三叶虫动物群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详细记述了贵州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及所含三叶虫动物群,提出了在过渡区划分下、中寒武统界线新定义:即从三叶虫Lancastria向Oryctocephalus(或Oryctocephalina)的连续演化系列中,以Oryctocephalus(或Oryctocephalina)的首次出现作为中寒武纪的开始。在描述的28属(亚属)36种(未定种)三叶虫中,共有7新属(亚属)17新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上寒武统凤山组头足类化石27种,分属于13属、3科、3目、3亚纲。其中2新目、2新科、10新属、26新种,并讨论了分布、起源及演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迪  刘煜  赵婷  陈红  侯先光 《古生物学报》2017,56(4):504-515
关山生物群是继澄江生物群之后云南寒武纪早期地层中发现的又一个特异埋藏的化石宝库。现已报道10多个门类的化石动物,对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后生动物起源及演化、寒武纪早期生态系统的复原等重大学术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始海百合属于棘皮动物门海蕾亚门,于寒武纪早期出现,志留纪灭绝。笔者将荧光显微镜等先进成像方式与传统的研究手段相结合,对新采集到的关山生物群始海百合化石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古生物学研究,对其精细形态学构造和生活习性获得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认识寒武纪早期的生物多样性和棘皮动物的演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北完县中、晚寒武世无铰纲腕足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仕龙 《古生物学报》1993,32(4):400-417
研究了河北完县清醒剖面中寒武统张夏组至上寒武统凤山组酸解法所获得的无铰纲腕足类化石5500多件,详细描述了乳孔贝科2新属、16新种、3未定种,圆货贝科1新属、2新种.自张夏组至凤山组建立了8个无铰纲腕足类化石组合.对乳孔贝亚科的幼壳形态进行了分类,并研究幼壳的演化趋向.  相似文献   

9.
安徽淮南老鹰山下、中寒武统界线及三叶虫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金良  李越 《古生物学报》1999,38(4):407-422
详细记述安徽淮南老鹰山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及所咕叶虫动物群,提出在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台区划分下,中寒武统界线新定义。即三叶虫Pagetia(Sinopagetia)的首次出现作为中寒武世的开始;描述5科22属(亚属)34种及未定种,包括2新属16新种。  相似文献   

10.
记述内蒙古清水河刘家窑上寒武统崮山组中下部灰色中一薄层含鲕粒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中的三叶虫化石10种,其中3新种(包括1新亚种),分属于7属4科。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发现于广西靖西果乐寒武系芙蓉统果乐组的始海百合化石,确定其为始海百合纲Ridersiidae科一新属:Jingxieocrinus gen.nov.。新属特征如下:个体较小,锥形萼。萼板15块,排列规则,其中五边形底板5块,六边形侧板5块,五边形辐板5块,无萼孔及缝孔。茎长,始端粗,向末端迅速变尖。始端茎板矮,大小茎板交互重叠,向末端茎板变高,大小茎板趋于一致。腕羽5枝,细长不分叉,双列小板,生于口缘辐板相间处。偶见盖板,横椭圆形,上覆放射状纹饰。模式种Jingxieocrinus guoleensis gen.et.sp.nov.的茎细且长,末端变尖,没有固着器,可能以茎末端附着于其它物体上营假浮游或寄生漂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陕西,鄂西下寒武统西蒿坪段“瓶状微化石”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展示了陕西西乡和湖北房县下寒武统西蒿坪段中的三块棘状集合体标本,论证了西蒿坪段中的所谓瓶状微化石不是原生动物,而一类接近于开腔骨类Chancelloriids的多骨片后生动物化石。将过去在西蒿坪段中描述的14属38种“瓶状微化石”合并成1属1种,即Cambrothyra ampulliformis Qian et Zhang,1983和C.truncata (Duan),1986。  相似文献   

13.
王耀 《古生物学报》1996,35(6):702-713
描述了豆海百合类2属7种,它们是:Pisocrinus(P.)pilula,P.(G.)kosovensis,P.(G.)bohemicus,Pampisocrinusollula,P.Sphericus,以及Pisocrinus(G.)brevissp.nov.和Parapisocrinuspateriformissp.nov.;并首次发现了P.(G.)bohemicus萼杯内腔的内部钙质骨胳构造。同时,还就波希米亚豆海百合种内变异和豆海百合类的对称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辽东上寒武统长山阶新三叶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生 《古生物学报》1999,38(1):106-113
报道产于中国辽东上寒武统长山阶三叶虫的4新属、种。其中Yingziaspis产于本溪营子北沟二道沟Changshania带,其余3新属均产于大连地区,新属Lashushania产于Kaolishania带上亚带K.pustulosa亚带,新属Guohongjunia产于Chuangia带中部;新属Wafangdiania产于Kaolishania下亚K.granulosa亚带。  相似文献   

15.
描述的海百合化石,采自广西桂林螺蛳山早石炭世地层中,它们是1新属、2新种。即G uilinocrinusbellusgen.etsp.nov.和G。ramosissimusgen.etsp.nov.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陕西镇巴下寒武统水井沱组中的小壳化石3新属5新种。样品采自镇巴小洋坝曾家坡,共生化石有三叶虫、古介形虫、海绵骨针和大量软舌螺等。化石组合面貌表明其地质时代属筇竹寺期。另外,在峡东水井沱组中发现了微网虫(Microdictyonsp.)化石骨片(图版I,图18,19),可与云南筇竹寺组及陕南水井沱组对比,说明Microdictyon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台区。  相似文献   

17.
王德智  彭进 《古生物学报》2018,57(4):429-443
始海百合类是贵州寒武纪杷榔动物群和凯里生物群代表性化石类群。产出杷榔动物群和凯里生物群的杷榔组和凯里组主要由灰绿色、灰色的泥、页岩组成,始海百合类化石保存在2个组中上部的泥、页岩中,化石保存好,丰度高,是陆棚斜坡较深水环境生态类群的典型代表。本文基于来自杷榔组的36块Guizhoueocrinus yui,29块Protogloboeocrinus yini标本,和凯里组的20块Sinoeocrinus lui,20块Globoeocrinus globulus标本,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和传统形态测量方法,对每块标本萼部选定了4个界标点(landmark),进行数理统计和几何形态的定量分析。发现寒武纪始海百合类的萼部尺寸上差异较小,在形态上,杷榔组的Protogloboeocrinus yini和Guizhoueocrinus yui萼形相似,均偏细长形,而凯里组的Sinoeocrinus lui和Globoeocrinus globulus萼形差异较大,口部区域宽度均出现增大,萼茎连接处宽度则出现变大和变小两种趋势。结果说明:同一生态环境下寒武纪早期的Guizhoueocrinus yui,和中期的Sinoeocrinus lui的萼在演化上具连续性,细长的萼与长茎能够让始海百合个体更有效捕食上部水域的食物,而寒武纪早期的Protogloboeocrinus yini和中期的Globoeocrinus globulus的萼在形态上具有演化上的连续性。球状的萼配合粗短的茎,可以增强始海百合个体的稳定性,以适应更强的水动力环境,表明出现了生态位的扩张。  相似文献   

18.
描述陕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阶软舌螺化石6属8种,其中有5新属(Ningqiangethus gen.nov.,Bilgulitheca gen.nov.,Xixiangethes gen.nov.,Paranicrocornus gen.no.,Inflatatheca gen.nov.),新种,1相似种,1未定种。从组织结构和面貌上论述筇竹寺阶软舌螺和梅树村阶软舌螺匠区别,筇笔直寺阶的软舌螺不仅个体增大、背腹分异、口唇发育、壳体与口盖常共存,而且属种分异度大,为进一步研究软舌螺动物的早期演化和解决下寒武统生物地层划分为对比提供重要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19.
钱逸  蒋志文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17(4):353-361,T003,T004
该文的标本采自云南昆明、晋宁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龙陵上寒武统核桃坪组、柳水组和江苏江宁上奥陶统顶部“新开岭层”。文中描述了软舌螺化石4属5种,1未定种。其中3新属3新种,再次丰富了早古生代碎屑岩地层中的软舌螺化石,对探讨软舌在演化进程,确定时代,进行地层对比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鹤峰白果坪剖面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底部黑色燧石的岩石薄片中,发现有丰富的保存完好的微化石,包括球形藻、刺球藻、丝状藻类及一些分类不明的微化石。经初步研究计有6属9种类型。其中包括1新属Spiciformagen.nov.和2个新种Spiciformaagglomeratagen,etsp.nov.和?Retinaritesspiralissp.nov.。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早寒武世早期硅质岩相地层的微体化石资料,为相关地层的对比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古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