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齐口裂腹鱼消化道粘膜上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齐口裂腹鱼消化道粘膜上皮的扫描电镜观察方静,谢林,李逊,周毅(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关键词齐口裂腹鱼、微脊、微绒毛、杯状细胞、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ICSTUDYOFDIGESTIVETRACTOFSCH...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镉对齐口裂腹鱼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将受试鱼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水体Cd浓度为0 mg·L-1)、Cd处理低浓度组(0.05 mg·L-1Cd)、中浓度组(0.1 mg·L-1Cd)、高浓度组(0.25 mg·L-1Cd),并饲喂14 d,测定各组受试鱼肝胰脏、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和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肝胰脏中,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Cd处理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下降(P<0.05),低浓度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甘油三酯(TG)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中浓度组SOD、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和TG、一氧化氮(NO)、总胆固醇(TC)的含量显著增加,GSH-Px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高浓度组ALT、ACP的活性和NO、TC的含量显著增加,SOD、AST的活性和GSH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血清中,... 相似文献
4.
养殖齐口裂腹鱼外周血细胞显微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殖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外周血经瑞氏染色液染色,可鉴定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一些未成熟的红细胞和少量进行无丝分裂的红细胞,未观察到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还可观察到3个阶段的嗜中性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为圆形或近圆形,胞浆呈淡粉红色,量丰富,其中含有较多红色的细小颗粒,胞核呈肾形;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胞核较中性晚幼粒细胞的凹陷更强,呈S、C等形状;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多数,胞体近圆形,核至少分成两叶,多达五或六叶.血栓细胞呈圆形、近圆形、梨形、纺锤形、杆状等多种形态,一个或多个聚集在一起.外周血细胞中,血栓细胞体积最小、数量最多,单核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5.
生长抑素在齐口裂腹鱼消化道和脑中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链霉亲合素一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化法研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在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脑和消化道中的定位。在消化道中,口咽腔和食道为阴性反应;肠道有Som强阳性细胞,其中前肠密度最高,后肠最低。这些Som阳性细胞多分布于粘膜上皮,形态多样。肠道巨噬细胞呈Som强阳性反应。Som广泛分布于各脑区的神经元或神经纤维中,呈弱或强阳性反应,其中下丘脑下叶乳头体内Som阳性细胞密度最高,背嗅核、侧嗅核、原始纹体、视前核、内嗅沟旁、缰核下区、前丘脑核、前圆核、下丘脑中叶、下丘脑下叶、中脑室侧次之;小脑分子层和延脑VI、V核较少。端极和脑上腺有阳性神经纤维。这说明Som在肠道中的分布与该鱼食性、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Som在下丘脑中的分布特点为鱼类GH调控提供了形态学证据;Som在脑中广泛分布,提示可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发挥更为广泛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齐口裂腹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直接测序法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线粒体DNA控制区进行了测序,并对其序列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线粒体控制区碱基组成中碱基A和T的含A明显高于G和C的含量,所有类型碱基组成中碱基G的含量最低,这与其他硬骨鱼类控制区碱基组成一致.通过与哺乳类和鲤形目鱼类控制区序列进行对...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齐口裂腹鱼仔稚鱼耳石早期形态发育与生长特点、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轮纹沉积规律。结果表明: 在13.5-17.2℃孵化条件下,微耳石和矢耳石在出膜前形成,而星耳石于出膜后第12天出现。在仔稚鱼生长过程中,微耳石由近圆形发育成贻贝形,矢耳石经历近圆形、锲形后发育为箭矢状,星耳石形状由近圆形发育为星芒状。微耳石的前区、背区和腹区及矢耳石的背区和腹区生长呈幂函数关系,而微耳石的后区、矢耳石前区和后区生长以及两对耳石的前后区半径之和与全长均呈线性相关。在(18.50.5)℃和(15.61.1)℃条件下,50%矢耳石样本第一轮纹均在出膜后第 2 天形成(分别为出膜后18h和19h),以后每天形成一轮。微耳石和矢耳石轮纹数均与日龄呈线性相关,方程斜率均与1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对耳石的轮纹沉积均为日周期性。这些结果为研究齐口裂腹鱼野生种群繁殖期和早期生活史特征等生态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野生和养殖裂腹鱼血液学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的野生和养殖个体血液学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重口裂腹鱼野生组的红细胞长径和短径、红细胞核长径和短径、嗜中性粒细胞长径和短径、淋巴细胞长径和短径、总蛋白和甘油三酯与齐口裂腹鱼野生组相应指标差异显著;齐口裂腹鱼野生组的嗜中性粒细胞长径、嗜中性粒细胞短径、淋巴细胞长径、淋巴细胞短径和淋巴细胞核长径显著大于养殖组;重口裂腹鱼野生组的红细胞短径明显小于养殖组重口裂腹鱼;齐口裂腹鱼野生组血液中TP、GLU和TG显著低于齐口裂腹鱼养殖组;重口裂腹鱼野生组TG、T-CHO与养殖组重口裂腹鱼差异显著.这些差异说明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在生理适应方面存在差异,养殖活动对它们的生理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齐口裂腹鱼味苗及上皮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扫描电镜对齐口裂腹鱼的味蕾在须、口咽腔、食道的分布和表面形态的观察。结果表明在须、辰、颌、口腔顶壁 、咽、舌、食道均有味蕾分布,且在表面形态上呈现多态性。上皮细胞表面有微脊。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热应激及恢复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机体损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测定了热应激前(19℃,对照组)、热应激(27℃,0、2h、4h、8h、12h,实验组)及恢复适温6h后(19℃,恢复组)的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在应激0、4h、8h、12h后活性上升,应激0和12h与应激前差异极显著(P<0.01);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 oxidase,MPO)在热应激4h达到最大值;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的活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恢复6h后GOT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在应激0、4h、12h和恢复到适温6h后的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在热应激2h、4h和12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8h时显著高于应激前(P<0.05),应激12h MDA含量达到最大值,恢复6h后MDA含量恢复至应激前水平(P<0.05);补体3(Complement 3,C3)含量升高,在热应激12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6h C3含量下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持续27℃热应激不同时间后,各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处理4h时细胞凋亡率达到最高值(52.42%),恢复19℃ 6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持续27℃热应激改变了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导致鱼体出现炎症,损伤细胞,恢复到适温后,鱼体各项机能逐渐恢复。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齐口裂腹鱼高温适应调控机理提供基础数据,也为齐口裂腹鱼养殖、运输等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齐口裂腹鱼肠粘膜上皮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齐口裂腹鱼肠粘膜上的皮的超微结构,肠上皮共有五种细胞,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文中详细描述了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并对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14.
饲料蛋白水平对宝石鲈生长和体组成影响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选择体重一致、健康无病、初始体重104.13±0.46g宝石鲈10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重复,分别喂以蛋白水平为23.64%、28.45%、33.50%、3.04%和41.62%的等能颗粒饲料(以白鱼粉为蛋白源),在15口水泥池中控温养殖8周,研究饲料蛋白水平对宝石鲈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为33.50%时,宝石鲈的增重率最大,与饲料蛋白水平23.64%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5).试验不同组间鱼体肥满度、肝体指数、蛋白质净利用率和饵料系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增重率的折线法分析结果表明,宝石鲈获得最佳增重率的饲料蛋白需要量为33.94%.饲料蛋白水平对鱼体组成和肌肉成分研究表明,饲料蛋白水平为33.50%时鱼体蛋白含量最高,与蛋白水平23.64%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棉粕替代鱼粉蛋白对草鱼的生长、血液生理指标和鱼体组成的影响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初始体重(100.0±0.29)g的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棉粕替代鱼粉蛋白对草鱼的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理指标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设置7种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C)以鱼粉为唯一蛋白源,其余6组分别以棉粕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的20%(R20)、40%(R40)、60%(R60)、80%(R80)、90%(R90)、100%(R10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的升高,草鱼特定生长率呈下降的趋势,当替代比例达到6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效率、蛋白质贮积率和能量贮积率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通过折线法分析,在实验条件下,棉粕可以替代鱼粉蛋白的43.3%而不影响草鱼的生长。各组草鱼之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总胆固醇、高密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胆固醇呈现下降趋势,当替代水平达到4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棉粕替代鱼粉蛋白显著影响鱼体的水分含量(P0.05),当替代比例达到80%,鱼体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R20组的鱼体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100组的鱼体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不同蛋白、脂肪水平对春鲤生长、饲料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探讨洱海土著鱼类春鲤(Cyprinus longipectoralis)(初始体重0.55 g)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量。实验采用3×3双因子设计,蛋白水平为33%、39%和45%,脂肪水平为5%、8%和11%,共9组等能饲料。实验在水温为(28±2)℃的室内微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沉积率、鱼体灰分含量和能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特定生长率、蛋白沉积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下降,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摄食率、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以及能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当饲料中蛋脂比为7.30时,春鲤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研究结果表明,春鲤饲料中适宜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3%—34%和4%—5%。 相似文献
17.
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1龄团头鲂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采用3×3因子设计,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1龄团头鲂[均重:(50.37±1.27)g]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试验设3个蛋白质水平(25%、30%和35%)和3个脂肪水平(3%、6%和9%),共配制9组饲料。试验鱼饲养于网箱(规格为2 m×1 m×1 m)中,每天投喂3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脂肪之间无交互作用存在(P>0.05)。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显著受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影响(P<0.05)。其中,25%蛋白组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蛋白组(P<0.05),而6%脂肪组显著高于其他脂肪组(P<0.01)。尽管35%蛋白6%脂肪组的饵料系数最低,但与除了25%蛋白3%脂肪和25%蛋白9%脂肪这两组外的其他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白效率比和氮保留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此外,蛋白效率比显著受脂肪水平的影响(P<0.05),以6%组最高。能量保留率随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鱼体肥满度随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腹脂率和肝体比随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而受蛋白质水平的影响较小(P>0.05)。蛋白质水平对全鱼、胴体和肝脏的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水平对全鱼水分、脂肪和能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全鱼水分含量随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1),而脂肪和能量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胴体和肝脏水分、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全鱼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1龄团头鲂的适宜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0%和6%,适宜蛋能比为18.21 g/MJ。 相似文献
18.
19.
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必需氨基酸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晶体必需氨基酸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根据鱼体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设计了7种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4种饲料(45CP、40CP、35CP和30CP)的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5%、40%、35%和30%,另3种饲料(40AA、35AA和30AA)是在低蛋白质饲料(40CP、35CP和30CP)的基础上添加必需氨基酸,使它们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45CP(对照组)相一致。用上述饲料对初始体重为(10.13±0.01)g的大口黑鲈进行了89d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重复放养30尾鱼。方差分析显示:试验鱼的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成活率以及免疫指标均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添加必需氨基酸的35AA和30AA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保留率分别显著高于对应的未添加必需氨基酸的35CP和30CP组(P0.05),但仍显著低于45CP组(P0.05)。40AA的试验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补体活性与45CP组差异不显著(P0.05)。35AA和30AA组的头肾白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高于35CP和30CP组(P0.05)。30AA组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及肥满度显著高于30CP(P0.05)。各组试验鱼的水分和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晶体必需氨基酸对大口黑鲈幼鱼的生长、饲料效率和蛋白质保留率所产生的影响与其引起增加了的饲料蛋白质水平而不是饲料的必需氨基酸水平正相关。研究表明,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的晶体必需氨基酸对大口黑鲈的生长、体组成和免疫指标产生的有益作用不及等量的以蛋白质为来源的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