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BG11培养基研究了营养、温度、pH值、光照强度和光周期等对地木耳(Nostoc commune)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Ca、N和P缺失会显著降低地木耳细胞的生长速率,明显抑制胞外多糖的分泌和蛋白质的合成,定期通入体积分数为0.3%的CO2有利于细胞增殖和蛋白质的合成;(2)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地木耳细胞的生长速率、胞外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先增加然后降低,并于25℃时达最大值;(3)过酸或过碱的培养环境均不利于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速率和蛋白质含量于pH为7.5时最大,而胞外多糖含量于pH为8.0时最大;(4)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细胞的生长速率和蛋白质的合成先增加然后降低,并在2000 lx时达最大值,但胞外多糖分泌量持续增加;随着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胞外多糖含量持续上升、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12 h光照/12 h黑暗光周期最有利于细胞的生长。结果表明,25℃、pH 7.5、光照强度为2000 lx、光周期为12 h光照/12 h黑暗是人工培养地木耳细胞比较适宜的环境条件,而Ca、N和P是地木耳细胞必需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2.
该文探讨了对少量贴壁培养细胞较易操作且能保存较好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样品包埋的方法。将Hela细胞分为三组:(1)不使用环氧丙烷,将树脂胶囊直接倒扣包埋于塑料培养皿;(2)不使用环氧丙烷,将细胞爬片倒扣包埋于胶囊;(3)使用环氧丙烷并将细胞爬片倒扣包埋于胶囊。将三组带有细胞的树脂胶囊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后发现,第一种方法包埋简便,超薄切片上无细胞缺失孔洞,且超微结构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猪细小病毒不同接毒方式的增殖规律及在不同细胞的病毒含量差异。本实验利用PK-15细胞对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分离株进行适应性培养。针对PPV的NS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PPV分离株同步和分步接毒的病毒含量,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同时检测PPV在HeLa、MDBK、PK-15、ST、F81、BHK-21和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特性。结果显示,PPV分离株盲传至12代产生CPE,继续传代培养10代仍能产生稳定的细胞病变,成功培育出PK-15细胞适应株。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分步接毒的病毒含量高于同步接毒,而增殖周期短于同步接毒;PPV在不同细胞的增殖结果显示,各细胞开始出现CPE的时间依次为PK-15、ST、HeLa和MDBK,病毒含量高低依次是ST、PK-15、MDBK和HeLa,而不能在F81、BHK-21和Marc-145细胞上增殖。本实验首次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成功分析PPV不同接毒方式的增殖规律及不同细胞的增殖特性,为PPV基础研究和疫苗生产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加人珠状微载体到一个基质灌注细胞培养系统中,可使具有固着依赖性的人胞皮纤继细胞生长;而这种细胞是不能单独地生长在这样的装置中的。着者通过人月千扰素的诱生验证了这一系统的使用,并描述了人白细胞干扰素通过  相似文献   

5.
CHO工程细胞 (11G-S) 悬浮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悬浮适应的表达重组尿激酶原 (Pro-urokinase,pro-UK) CHO工程细胞系11G-S为对象,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设计支持CHO工程细胞 (11G-S) 悬浮生长的无血清培养基。以细胞密度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对影响细胞生长的培养基添加成分进行考察,确定了3种对细胞生长明显促进作用的培养基添加成分:胰岛素、转铁蛋白及腐胺。继而利用响应面法分析了这3种添加成分的最佳水平范围,设计了一种适用于CHO工程细胞 (11G-S) 悬浮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SFM-CHO-S。11G-S细胞在SFM-CHO-S批次悬浮培养的细胞最大生长密度达到4.12×106 cells/mL,pro-UK的最大累积活性达到5 614 IU/mL,培养效果优于商品化的同类无血清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已有许多文献报道采用适当的固定化技术制成固定化活细胞,不仅其中的细胞存活,而且能够生长繁殖。它的优点是:(1) 适用多酶体系产品的生产,如乙醇、谷氨酸等;(2) 由于细胞的固定化增加了细胞密度,加快了反应速度;(3) 简化了培养液的组成成份,如固定化.Bacillus sp.活细胞连续产杆菌肽过  相似文献   

7.
<正> 据美国哈佛大学和国立卫生研究所的科学家报告,他们发现了病毒基因。认为这种基因可能改变人类细胞从而引起大量的多种多样的生物效应,譬如象癌症和后天免疫缺乏综合症。他们用新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理论解释一组HTLV病毒C或人T-细胞淋巴病毒)是如何改变被感染细胞的机器,使病毒有效地增殖和改变细胞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
酿酒酵母的同步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步培养是指通过一定的化学或物理方法使培养的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处于比较一致的生理状态,生长发育在同一阶段的培养方法。它不同于分批培养,在分批培养中,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生理状态与代谢活动都不一样。显然,分批培养中的群体表现行为不能代表单个细胞的生理生化特性。而利用同步化技术,可以使同步生长群体与个体行为基本一致,这样就能用研究群体行为的方法来研究细胞水平的问题。需要指出,细胞的同步化既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又可以经人为处理得到。前者称为自然同步化,后者称为人工同步化,本文主要讨论人工同步化的…  相似文献   

9.
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心肌细胞的体外三维固定化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心肌细胞体外培养形成三维(3D)组织结构的能力和过程及心肌细胞在模拟微重力状态下的3D固定化培养效果。应用酶消化法从新生的乳鼠心室肌组织获取心肌细胞,以Cytodex3为心肌细胞的3D固定化培养载体,将心肌细胞固定化培养于Spinnerflask中,用扫描电镜观察心肌细胞体外培养形成的3D组织结构;以心肌细胞的代谢效率和细胞搏动强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心肌细胞在Spinnerflask及HARV(highaspectratevessel)生物反应器中3D固定化培养的差异。结果显示,心肌细胞不仅能贴附于Cytodex3上生长,且形成了具有同步自律收缩的3D组织样结构;心肌细胞在两种不同培养体系中的细胞接种效率和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差异,培养于HARV中的心肌细胞的代谢效率和细胞搏动强度均明显高于Spinnerflask培养体系。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具有形成同步自律收缩的3D组织结构的能力;模拟微重力的培养环境有利于改善心肌细胞3D组织样培养物的代谢和功能 。  相似文献   

10.
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分化、生长、衰老、死亡等一系列变化,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而在当前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针对独立、单个知识点的实验设计仍占多数,这不利于学生系统、有机地理解生命现象。该研究以U-937细胞分化过程为对象,设计了3个相互联系的实验,分别为:(1)分化对细胞形态影响的观察;(2)分化对细胞周期影响的观察;(3)分化对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观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学生发现分化后,(1)细胞由悬浮生长转变为贴壁生长,细胞形态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多边形,并伸出伪足;(2)细胞周期则会发生G1/S期阻滞,停留在G1期;(3)分化后的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明显增强。该教学设计巧妙地将3个知识点有机整合在一起,旨在通过细胞分化这一生命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形态学、分裂增殖及吞噬功能的变化,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生命活动是动态发展这一本质,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全面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对教学实验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HEK293细胞在悬浮培养体系中下具有聚集成团的体外培养特性,在250ml的spinner flask搅拌式细胞培养瓶中以悬浮细胞团的形式实施HEK293细胞的无载体固定化培养,以细胞密度、细胞活力、细胞团粒径分布和葡萄糖比消耗率 (qglc)、乳酸比产率 (qlac)、乳酸转化率 (Ylac/glc)、氨基酸消耗为观察指标,同时设置静止培养体系作为参照,考察无载体固定化培养模式下的HEK293细胞生长和代谢特征。观察结果表明,HEK293细胞在搅拌式细胞培养瓶中无载体固定化培养和在组织培养瓶中静止贴壁培养表现为基本相同的细胞生长和代谢特征,平均粒径小于300μm的细胞团中的物质传递能够满足HEK293细胞维持正常生长和代谢的基本需要。HEK293细胞的无载体固定化培养便于实施灌注操作、提高生物反应器单位体积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旋转生物反应器(RCCS)和微载体培养体系尝试建立一种实现批量培养干细胞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RCCS和微载体培养体系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定期收集细胞样品,镜下观察mESCs在RCCS生长的形态特征,并定量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利用MATLAB软件计算细胞生长参数并对照平面培养体系,利用H&E染色、免疫荧光及RT-PCR技术对RCCS内培养的mESCs的细胞形态,未分化标志蛋白(SSEA-1)和标志基因(oct-4)的表达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结果 mESCs可在RCCS内以贴附于微载体表面的形式实现三维生长,其生长增殖状态良好,且伴随培养时间的延长,SSEA-1蛋白及oct-4 基因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这表明RCCS内培养扩增的mESCs逐渐走向分化,该分化进程同步于平面对照培养体系.结论 RCCS可以为mESCs的体外规模化扩增培养提供良好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 Nova药品公司研制出一种低成本生长培养基。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从奶中衍生的一种新生长因子。据Nova药品公司的Bill Sbakelford讲,培养基中应用2.5%的生长因子来培养杂交瘤,就可以使培养基中的血清浓度减少1~10%,但仍可以保持相同的细胞生长曲线。Bill Shakelford以前使用的是预选的血清,每升价值190美元。使用生长因子就可以节省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择测定生物加工工程所需的植物细胞生长动力学的最佳方法,加利福尼亚大学的D.D.Y.Ruy及其同事比较了测定植物悬浮细胞生长率的几种方法.他们比较了利用细胞鲜重、细胞干重、细胞计数、细胞沉降容积、细胞充填容积、蛋白含量、核酸含量、细胞浓度和导电性,测定西洋梨(Pyrus communis)培养细胞生长率的方法, 上述研究者报道,除核酸测定外,试验的各种方法得到的比生长值相同.但他们认为导电性测定法最佳,原因是:(1)无害、无需取样或湿性化学分析;(2)能进行连续的原位或在线监测;(3)测定所需时间短;(4)经济有效;(5)不受培养中问题如细胞增殖、生长形态学或生长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疫苗     
<正>一种抗原蛋白,命名为蛋白A,呈现于链球菌突变体的细胞壁上或培基中,并从其他抗原蛋白中分离出来制备成抗原制剂。该制剂有可能用做疫苗,或用于使产生抗体,防止龋齿。链球菌突变株Ingbritt生长于已知化学成份的培基(  相似文献   

16.
班剑娇  冯佳  王志强  谢树莲 《生态学报》2015,35(10):3349-3356
以高脂微藻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 NY025)为实验材料,探讨了利用光密度法和尼罗红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生长和细胞中性脂含量的可行性,进而研究了温度、光强及培养基中N、P、Si含量对藻细胞生长和中性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谷皮菱形藻在675nm处存在最大吸收峰,细胞密度与OD675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光密度法和尼罗红荧光染色法表征谷皮菱形藻生物量和中性脂含量操作简单,适用于高通量样品的测定;(2)谷皮菱形藻在20℃,光强160μmol m-2s-1时生长最快,在20℃,光强200μmol m-2s-1时,有利于中性脂积累;(3)培养基中N、P、Si浓度分别为80、120、100 mg/L时,有利于谷皮菱形藻细胞生长,其中,N元素影响最大,其次是P、Si,且N、P、Si三因子以及交互作用N×P与P×Si对藻株生长作用均为显著。培养基中N、P、Si浓度分别为80、120、50 mg/L时,利于中性脂积累,其中,N元素影响最大,其次是Si、P,且因子N、Si及交互作用N×P、N×Si作用均为显著;(4)可采用两步培养法,先使谷皮菱形藻细胞大量增殖,而后适当改变培养条件,以增加脂质合成。  相似文献   

17.
852438用鼠胸腺细胞生产口L一2:小鼠细胞并在细胞及分子水平进行分析〔会,英万Ca-p lan,B.了J.Cell.Bioehem.一1984,Suppl.(sA)一107〔译自DBA,1954,3(15),84一07063〕 对小鼠胸腺细胞生产T淋巴细胞生长因子—间白细胞素一2(IL一2)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将Phorbol酉旨以及TPA的共同刺激作为以分裂素诱发胸腺细胞生长IL一2的一项重要参数。在TPA的存在下,胸腺细胞生产IL一2是相对不依赖吸附辅助细胞的。令人惊奇的是胸腺细胞IL一2的生产并不局限于小的分裂后细胞群,事实上亦富含于大的增殖淋巴细胞群中。鼠胸腺细胞生产IL一2的情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因病毒侵害人类每年都要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犬肾细胞MDCK以其具有的培养容易、增殖快、流感病毒感染效率高等特点,成为适用于流感病毒疫苗生产的重要细胞系之一。以MDCK细胞为研究对象,在自制无血清培养基中成功实现了MDCK细胞从有血清培养到无血清培养的驯化;并通过单细胞悬浮培养驯化过程实现了MDCK细胞的无血清单细胞悬浮培养,获得了适于无血清单细胞悬浮生长的ssf-MDCK细胞株,无血清单细胞悬浮批培养最大活细胞密度可达3.81×106 cells/mL,最大比生长速率可达0.056 h?  相似文献   

19.
二维 (Two-dimensional,2D) 细胞实验模型是目前研究人类疾病的细胞过程和药物筛选的主流方法。然而,生物细胞的生长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2D细胞培养在精确再现三维组织内细胞的功能方面存在一些障碍。与2D细胞培养相比,三维 (Three-dimensional,3D) 细胞培养体系注重细胞间的接触及细胞-基质间的接触,更接近于生物体的生长环境,更适合于药物筛选、细胞培植等研究。文中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制备了不同结构微米阵列聚合物薄膜,并将其应用于293T细胞的培养,通过调节薄膜表面结构、表面接触角成功实现了对生物细胞生长形貌的调控。利用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比了聚合物薄膜不同微结构、不同表面润湿性对细胞生长形貌的影响,重点关注细胞团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细胞在亲水性10 μm柱形阵列薄膜上呈现三维生长状态,这种薄膜可能更适用于制备生物细胞3D培养基;疏水性3 μm柱形阵列薄膜适用于体积小、表皮硬的组织细胞的3D培养,对于体积较大的细胞效果差。另外,对于疏水性较强的薄膜,细胞倾向于球状生长,而亲水性较强的薄膜则易贴壁生长。研究结果为微结构薄膜在生物细胞3D培养方面的应用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李慧  费东亮  胡影  马鸣潇 《昆虫学报》2015,58(12):1362-1367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蜜蜂源的细胞培养方法,为蜜蜂源细胞培养和蜂病毒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比较在Grace和WH2两种昆虫细胞培养基中培养的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cerana 幼虫原代细胞状况,筛选出适用于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并通过细胞活力比较,确定用于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的适宜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浓度。在此基础上,用该原代细胞接种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bee disease, CSBV),并通过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病毒复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相对于WH2培养基,在Grace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胞大而圆,透明,边缘整齐,无颗粒物,活力明显高于WH2培养,且含15% FBS的Grace培养基更适合于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CSBV接种在该原代细胞,能够复制增殖,同时伴随宿主细胞快速分裂。【结论】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基在含15%FBS的Grace中能够良好生长,并且CSBV可以在该原代细胞中进行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