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我国蚁粉蚧属一新种:杨凌蚁粉蚧Formicococcus yanglingensis sp.nov.,建立一新组合;天麻蚁粉蚧F.gasteris(Wang,1982)comb.nov.(移自簇粉蚧属Paraputo Liang),并将F.gastrodiae Tang(1992)作为该种的异名处理。此外,还编制了蚁粉蚧属中国种类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正> 大豆根绒粉蚧Eriococcus sp.属同翅目,蚧总科,绒粉蚧属,是寄生大豆根部的害虫。1977年在菏泽首次发现。鉴于国内尚无报道,故将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为害和寄生 大豆根绒粉蚧的幼虫及雌成虫为害大豆根部,被害主根呈灰黑色,木质部纵裂,受害严重的植株不能正常结荚,或荚果干缩卷曲,叶片失水干枯。此虫除为害大豆外,还为害小蓟Cephalanoplos segetum(Bunge)Kitam,第一代还寄生在小旋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的地下茎上。  相似文献   

3.
王子清 《昆虫学报》1982,(4):441-442
本文记述产自我国浙江省余杭县,为害毛竹的绒粉蚧属一新种,取名为皱绒粉蚧。新种的正模和副模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皱绒粉蚧Eriococcus rugosus新种(图1). 雌成虫 模式标本是老熟虫体,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近几年来,在我区桂西南部咖啡植区调查,发现为害小粒种咖啡(Coffea arbica)的蚧虫种类很多。经初步鉴定有:绿蚧(Coccus viridis Green)、绿绵蚧(Pulvi-naria psidii Mask)、褐盔蚧(Saisstia nigra Nietn)、土字盔蚧(Saisstiu oleae Bern)、吹绵蚧(Icerya sp)、粉蚧(Pseudococcus sp.)、咖啡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nus C.)等7种。它们主要寄生在咖啡的嫩梢、芽、叶背、果柄和根等部位。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害根部的根粉蚧,发生较普遍而严重,是一种带毁灭性的害虫。本文系作者1959—1960年对该虫调查和防治试  相似文献   

5.
我国各省茶区茶树品种和生长条件不一致,特别是近年来新建的茶区,有的将茶园营建在果园旁,有的则营建在荒山林地上,加之我国广大地区习惯于茶园内混种其他经济作物,这些作物的害虫就有可能逐渐适应茶树。因此有的地区迫切希望了解茶树粉蚧种类以及它和其他作物的关系。但是过去在鉴别种类方面常凭外形加以比较,这可能是造成混乱的原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茶树粉蚧按土名计算就有28种,现就采到的标本和主要文献作一简单说明: 我国广大南方地区在茶树上采到的所谓Pseudoco-ccus gahani Green,实际上是堆蜡粉蚧 Nipaecoccusvastator(Maskell)。有人把堆蜡粉蚧误认为日本神谷一男和松下传吾所列产自我国台湾省的三种茶树粉蚧  相似文献   

6.
我国柑桔新害虫——柑桔地粉蚧记述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从未报道过的一种地粉蚧——柑桔地粉蚧 Geococcus citrinus Kuwana 1960—1965 年在福建初次发现。它属于同翅目,蚧总科,粉蚧科。当年我们在资料交流时把它暂名为柑桔根粉蚧,果区群众称之为“小白虫”。这种国内柑桔上的新害虫在福建的一些果区严重发生为害,是引致柑桔树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群众迫切要求防治。根据生产上的需要,我们时柑桔地粉蚧的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过初步的考查,同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本文除了介绍这两方面的工作结果外,并就分布、奇主和形态特征作简要的记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北京口岸从泰国进口的红毛丹果实表皮中检出活体粉蚧的种类及其分类地位、分布、潜在入侵危害性等情况。【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技术对截获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粉蚧为多孔曼粉蚧Maconellicoccus multipori(Takahashi,1951),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粉蚧科Pseudococcidae蔓粉蚧属Maconellicoccus。同时详细介绍了该粉蚧的形态特征,以及我国口岸对曼粉蚧属的截获情况,讨论了多孔曼粉蚧的检疫意义。【结论】口岸应对该虫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针对该虫的检疫措施,严防该虫入侵我国。  相似文献   

8.
报道采自云南勐腊的根粉蚧属1新种:三裂根粉蚧Rhiwecus triarculus sp.nov.。新种在形态上与日本种Rh.avenoides Takagi &Kawai,1971相近,但新种腹脐3个,且缺管腺。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王子清  张晓菊 《昆虫学报》1990,33(4):450-452
本文记述葵粉蚧属一新种,取名为耕葵粉蚧。新种的正模和副模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该粉蚧发现于七十年代初,对此蚧虫的经济意义有一个初步认识过程。最早只知其寄生在高粱的根部。后来在玉蜀黍的根部,有时也在玉蜀黍近地面的叶鞘内发现寄生着密集的虫体。被寄生的植株,轻者生长发育缓慢,矮小细弱,减少产量;重者难以结实,甚至枯萎而死。该蚧虫或造成局部地区的玉蜀黍农田受害日趋明显,或在其分布区内大发生,此起彼伏,难以掌握,所以旧稿数易。根据这一害虫的发展情况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尽快进行对该蚧虫的观察研究工作,以便及时采取控制其猖獗的措施,确保粮食丰产。现将新种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子清 《昆虫学报》1982,(3):315-320
本文记述我国粉蚧科(Pseudococcidae)白粉蚧属2新种和阳腺刺粉蚧属一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