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PCR—SSCP快速鉴定结构分枝杆菌复合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的权象多态性(SSCP)技术分析结构分枝杆菌和非结构分枝杆菌临床株的16S rDNA基因。60例临床标本中,20例为阳性,与传统方法比较无差异。其中分型:18例为结核支杆菌,2例为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20例阴性标本中,PCR-SSCP又检查出5例阳性。20例对照标本中,3种传统方法与PCR-SSCP法均检测为阴性。全部试验3d执行结果。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212例住院及门诊病人其中肝病患者98例(慢性肝炎43例、肝炎后肝硬化4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8例)进行HCV-RNA检测。结果98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HCV-RNA-PCR阳性27例(27.6%),114例非肝病患者血清中HCV-RNA-PCR阳性9例(7.9%),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各种肝病患者的HCV-RNA-PCR阳性率均高于非肝病组。68例患者同时进行了HCV-RNA-PCR检测和抗-HCV检测,25例抗-HCV阳性的患者中HCV-RNA-PCR,21例阳性(84%),43例抗-HCV阴性的患者中HCV-RNA-PCR,9例阳性(20.1%)、有输血及血制品史者48例,其中HCV-RNA-PCR阳性16例(33.3%),164倒无输血史者中HCV-RNA-PCR阳性20例(12.2%),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表明:1.HCV感染与慢性肝病有密切联系,说明HC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致病因素;2.HCV-PCR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特点,弥补了抗-HCV检测的不足之处,是目前确定HCV感染的主要手段;3.HCV感染与输血关系密切,因此对献血员进行常规HCV检测对预防由输血所致HCV感染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地高辛标记探针(dig-probe)检测临床血沉标本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结果表明,人群血标本中HCMV-DNA携带率较高;PCR技术较dig-probe更敏感、快速、简便,二者检出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83.3%和60.3%;HCMV-DNA检出率、HCMV-IgM检出率与血沉值高低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单勤  汪富三 《生物技术》1995,5(4):23-26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nse Chian Reation,即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一年多来共检测了100例结核(肺、肾结核)患者的痰和尿液标本,结果PCR检出阳性率为81%,对照用储菌涂片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为58%,用常规培养法阳性率为20%。而对50例非结核患者的痰和尿液标本的检测,PCR法仍有6%的阳性率,而用涂片或常规培  相似文献   

5.
P53基因PCR-SSCP银染检查痰标本诊断肺癌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痰标本检测肺癌患者P53基因突变的可行性及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改良Saccomanno法浓缩及保存痰标本,部分涂片找癌细胞,其余标本进行痰细胞DNA提取及多聚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共检测22例病人,其中确诊肺癌病人15例(涂片或活检找到癌细胞)、临床高度怀疑肺癌病人5例(涂片或活检均阴性)、2例非肿瘤病人(1例为结节病,另1为左中叶肺炎),同  相似文献   

6.
应用循环逆转录PCR技术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燃  伍迪  唐榕  汪进  毛裕民 《病毒学报》2000,16(3):266-269
循环逆转录(circulatory reverse transcription,CRT)是线性增长逆转录cDNA产量的一种新技术。为了将该技术用于检测HCV RNA,通过改变CRT的循环次数,结合竞争PCR,作出标准曲线。采用16次CRT加34次循环PCR检测了136例HCV ELISA阳性、54例HCV ELISA阴性和108例临床可疑病人全血标本,并与逆转录PCR(RT-PCR)和巢式PCR(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212例住院及门诊病人其中肝病患者98例(慢性肝炎43例、肝炎后肝硬化4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8例)进行HCV-RNA检测。结果98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HCV-RNA-PCR阳性27例(27.6%),114例非肝病患者血清中HCV-RNA-PCR阳性9例(7.9%),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各种肝病患者的HCV-RNA-PCR阳性率均高于  相似文献   

8.
PCR方法检测淋巴结组织中结核菌L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改良抗酸染色(IKS)和结核菌抗体免疫组化染色(IHC)三种方法检测60例淋巴结组织中结核菌L型感染情况,以病理检查结果分为结核组(13例),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组(30例)和淋巴结对照组(17例)。各组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PCR84.6%(11/13),60%(18/30).23.5%(4/17).lKS76.3%(10/13),66.7%(20/30);17.6%(3/17);IHC84.6%(11/13),63.3%(19/30),11.8%(2/17)。三者均为阳性者为80%。结果表明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组感染率与结核组相似,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结核菌L型可能是引起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的致病因子之一,PCR技术在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的病原学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PCR—SSCP检测肺癌细胞p53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溴化乙锭(EB)染色的PCR-SSCP技术对10例非小细胞性肺癌组织标本p53基因外显子5 ̄8进行分析,其中1例在外显子5 ̄6;1例在外显子7;2例在外显子8发现异常电泳带。对1例经SSCP检测异常的p53基因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发现第280位密码子ACA,其编码的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半胱氨酸。结果证实:非小细胞性肺癌与p53基因突变有关;EB法PCR-SSCP技术是一种简便、可靠的点突变检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AgNOR技术对73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PC-NA、P53蛋白及AgNOR进行了检测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PCNA表达在良、恶性病变中有显著差异(P<0.01);②AgNOR颗粒均数及其形态在良、恶性病变中有较显著差异;③PCNA表达与AgNOR计数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④P53蛋白在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均呈阴性,只是在淋巴结转移灶内呈阳性表达。根据研究我们认为检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PCNA及AgNOR颗粒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预后及对临床治疗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