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生紫斑牡丹和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生牡丹种子一般较小,而且不同产地之间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其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相比也有较大差异:萌发期长达半年以上,且萌发温度在10~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四个不同分布地的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率较一致,均在60~77%之间。三个不同产地的紫斑牡丹种子萌发率则相差甚远,分布于甘肃文县的萌发率达76%,而分布于陕西略阳和湖北神农架的萌发率则分别只有12%和4.4%,出苗率则更低。本文认为紫斑牡丹的种子特性是其在自然界处于濒危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4种野生牡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与栽培牡丹相比,野生矮牡丹、四川牡丹和紫斑牡丹的种子一般罗小,但野生黄牡丹种子则明显大于栽培牡丹。这4种濒危的野生牡丹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一栽培牡丹的有明显差异;萌发生根期需半年以上,但通过胚培养可使之减至2周;萌发温度以10-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打契上胚轴休眠需要严格的低温;野生牡丹种子的萌发率及打破上胚轴休眠后的出苗率也大大低于栽培牡丹,而且在不同分布地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3.
4种野生牡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栽培牡丹相比,野生矮牡丹、四川牡丹和紫斑牡丹的种子一般较小,但野生黄牡丹种子则明显大于栽培牡丹。这4 种濒危的野生牡丹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的有明显差异:萌发生根期需半年以上,但通过胚培养可使之减至2 周;萌发温度以10~15℃为宜, 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 打破上胚轴休眠需要严格的低温;野生牡丹种子的萌发率及打破上胚轴休眠后的出苗率也大大低于栽培牡丹,而且在不同分布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实验证明:在自然状态下野生牡丹缺乏充分的传粉,特别是居群间的传粉不足,导致其种子质量低下;而野生牡丹种子特殊的萌发特性,特别是严格的上胚轴休眠,则是导致其出苗率极低及自然状态下幼苗和种群稀少的重要内因。生化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温打破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过程中,子叶中的萌发促进剂GA3 含量明显升高,抑制剂ABA 含量显著下降;而胚乳中的各种激素含量则变化不大,胚轴中的激素变化无明显规律,因此认为子叶是控制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4.
栽培牡丹的种子萌发和贮藏特性(简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栽培牡丹种子萌发生根前约有2个月的后熟期,去除种皮及各种化学或物理处理对其打破休眠,提高萌发率无明显效果,其上胚轴休眠只有在种子胚根长足3cm时,用10mg/GA3处理1d或在5℃条件下处理1 ̄2周才可以打破,否则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矮牡丹致濒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峰 《生态学报》2003,23(7):1436-1441
矮牡丹是我国特有种,为国家3级濒危保护植物。仅分布于山西南部(稷山和永济)和陕西中北部(华山、铜川和延安)。矮牡丹分布区的生态环境特征是:热量条件较好,降水量较少,立地条件较差。在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灌丛中,矮牡丹往往多为伴生成分。偶尔可成为灌木层的优势种。矮牡丹濒危的主要原因有:(1)开花和结实率较低,产生的种子较少;(2)种子的特殊休眠特性导致萌发率较低;(3)生长发育缓慢;(4)竞争能力较弱和(5)人为干扰严重。此外。针对矮牡丹的濒危现状和原因,还提出了科学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紫斑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100、300、500 mg/L)赤霉素(GA3)浸种和不同温度温水浸种(25、30、40和50℃)处理,考察各处理种子生根率的变化,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生根发育时期种子种胚超微结构,探究赤霉素和温水浸种处理解除紫斑牡丹种子休眠进程中种胚超微结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休眠解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GA3和温水浸种均明显提前了紫斑牡丹种子生根时间,并以300 mg/L GA3和40℃温水处理的生根效果最好,分别较对照提前14.7 d和16.0 d,生根率分别达62.33%和67.00%。(2)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GA3、温水浸种处理较对照组紫斑牡丹种胚子叶的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及排列方式无明显影响,但其厚度均变薄,维管束结构明显,以300 mg/L GA3和40℃温水浸种处理生根效果最佳。(3)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各GA3浸种和温水浸种处理下,紫斑牡丹种子萌发前期,种胚子叶脂类物质出现降解现象,脂体呈大小不一的圆形或块状分布在细胞壁周边,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明显,核仁清晰,出现少量线粒体,细胞质内开始有蛋白质积累,在液泡的周围形成蛋白质沉积物;在种子萌发后期,种胚子叶细胞内物质稠密,脂体已降解融合成较大块状,细胞中储存的营养物质基本降解完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出现,结构更加完整,表明此时细胞内物质代谢活动加强,种子休眠解除,且300 mg/L GA3、40℃温水浸种处理种子种胚子叶结构变化最为明显。研究发现,300 mg/L GA3浸种和40℃温水浸种均可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且40℃温水浸种的效果更好,在实际生产中建议使用温水浸种法。  相似文献   

7.
紫斑牡丹小孢子形成过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对紫斑牡丹栽培品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细胞学观察发现约33%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对该品种花粉进行人工萌发试验 粉萌发率约为65.4%。统计该品种的结实率发现,其有效结实率仅为23.5%,认为该紫斑牡丹品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异常是形成败育花粉的关键原因,但它仅仅是导致该品种结实7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紫斑牡丹胚乳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斑牡丹 (Paeoniarockii)属于毛茛科 (Ranun culaceae)芍药属 (Paeonia) ,分布于四川北部、甘肃南部、陕西秦岭中段以西 ,属于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1 ] 。种子粒大 ,但胚相对较小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 ,胚发育所需的营养全部由胚乳提供。为了解牡丹种子发育时物质代谢的变化 ,我们以剥胚培养所剩余的胚乳为材料 ,对胚乳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紫斑牡丹种子于 1 999年 1 1月采自陕西省佛坪县 ,去皮剥胚后 ,剩余胚乳部分烘干、粉碎 ,用于各个项目的测定。还原糖、淀粉、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参照文献 2方法 ;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参照…  相似文献   

9.
以紫斑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_3)处理对种子生根以及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酶活性和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为探讨紫斑牡丹种子萌发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GA_3处理能够促进种子生根,并以300 mg/L GA_3处理对种子生根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可提前14.67 d生根,生根率可达71.00%。(2)与对照相比,GA_3处理可以在0~15 d时促进种子淀粉水解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并加速可溶性蛋白的消耗,在0~30 d促进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提高,从而促进种子萌发生根。(3)在种子沙藏生根过程中,种子脱落酸(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GA_3处理可使种子GA、ZR和IAA的含量在沙藏前期明显上升,以解除种子休眠。研究发现,外源GA_3处理可以调控紫斑牡丹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和POD活性的变化,促进营养物质转化,从而提前解除种子休眠使其萌发。  相似文献   

10.
张双羽  唐红  何丽霞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12):2187-2196
以紫斑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考察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处理下种子生根情况,同时对其种皮纹饰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并对胚乳结构进行了荧光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TEM)观察,以揭示GA_3对紫斑牡丹种子下胚轴解除休眠过程中种子种皮、胚乳结构变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GA_3处理能够促进紫斑牡丹种子生根,以300 mg/L GA_3处理的种子生根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可提前14.66 d生根,生根率可达62.33%。(2)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紫斑牡丹种皮表面含有蜡质,种子萌发进程中蜡质明显不断增加,种皮表面网眼逐渐消失,种皮皱缩明显。(3)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GA_3处理的紫斑牡丹种子胚乳细胞中含有较多淀粉体和蛋白体,并随着种子萌发进程逐渐积累,可为种子萌发提供足够的养分。(4)透射电镜观察发现,GA_3处理的紫斑牡丹种子胚乳细胞内大分子营养物质不断降解,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相继出现,种子下胚轴休眠解除,细胞壁较薄后期消融,利于营养物质传送。研究认为,适宜浓度GA_3处理可有效加快紫斑牡丹种皮结构的改变和胚乳细胞内物质代谢进程,促进种子萌发,且300 mg/L GA_3处理紫斑牡丹种子24 h可以获得最好的生根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将‘凤丹白’牡丹胚萌发形成的无菌苗接种于含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MS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凤丹白’牡丹不定芽的诱导及生根率的影响.试验证明,在MS+6-BA 0.5 mg/L+NAA 0.1 mg/L+蔗糖3%(W/V)+琼脂0.65%(W/V),pH5.8培养基上,‘凤丹白’牡丹胚萌发率可达100%.‘凤丹白’牡丹胚萌发2周后转接于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MS+6-BA 0.2 mg/L+GA3 0.02 mg/L+IBA 0.5 mg/L+NAA 0.2 mg/L+蔗糖3%(W/V)+琼脂0.6%(W/V),pH5.8上,不定芽诱导的频率最高为50%.培养30 d后,将其转接于生根培养基1/2MS+2Ca2++6-BA 0.1 mg/L+IBA 0.5 mg/L+NAA 0.2 mg/L+硫酸锌0.005%(W/V)+硫酸锰0.005%(W/V)+蔗糖2.5%(W/V)+琼脂0.56%(W/V),pH5.8上,生根率达60%.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种源地四川牡丹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种源地四川牡丹种子质量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并对其种子质量进行等级评定。结果表明:(1)除种子长宽比和种皮厚度外,四川牡丹种长、种宽、种子净度、千粒重、种子生活力、种子活力和种子含水量差异在不同种源地间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种源地间的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就种子形态而言,种皮厚度变异系数最大(>10%),种宽变异系数最小(<10%);就种子品质而言,种子活力和种子生活力变异系数较大(>10%),种子净度、种子千粒重和种子含水量变异系数较小(<10%)。(2)不同种源地四川牡丹种子质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种长与种宽、种子长宽比、种子生活力显著相关;种宽与种子含水量、种子长宽比、千粒重、种子生活力关系显著;种子净度与含水量、千粒重关系显著;千粒重与种子含水量、种子生活力显著相关;种子生活力与种子含水量显著相关。(3)纬度、海拔、年均降雨量和年均气温是影响四川牡丹种子质量的主要环境因子。(4)主成分分析显示,种宽、种子含水量、种子生活力、种皮厚度和种子千粒重可作为种子质量等级评定的主要指标。聚类分析显示,参试的6个种源地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一测多评(QAMS)和指纹图谱建立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质量评价方法,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评价。采用Agilent DB-FATWAX柱(0.25 mm×30 m,0.25μm),载气为高纯氮气,程序升温,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油酸甲酯为内参,所建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t检验计算出QAMS与外标法所测含量结果的P值均大于0.05;不同产地大花黄牡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9;表明QAMS、指纹图谱可用于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大花黄牡丹与牡丹样品数据点可区分为2类。通过DPPH和Fe^(3+)还原法对比分析发现,大花黄牡丹种皮的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要高于牡丹品种,而籽油的抗氧化能力则与牡丹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测定分析方法准确、简便、可行。将一测多评结合指纹图谱可以有效评价不同产地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质量。大花黄牡丹种皮和种仁的抗氧化效果明显,可以用作食品、化妆品等新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14.
自然条件下,牡丹种子不易萌发或萌发缓慢。笔者通过实验发现一种可促进牡丹种子快速萌发的简易方法,具体做法如下。选一状态良好的市售洋葱,放在大小适合并装满清水的玻璃瓶上,很快即可发出须根,并长满瓶子,一般3天左右换一次水。与此同时,将发育良好的牡丹种子埋于苗圃中,用洋葱换下的水浇于该土壤上,一般两周左右牡丹种子便可萌发,而且出芽率良好。整个实验在室温下进行。实验还表明,该水还能迅速解除橡皮树等植物的休眠状态,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促进牡丹种子萌发的简易方法@申志英$黑龙江省鸡西煤炭医专药学系!158100…  相似文献   

15.
矮牡丹与紫斑牡丹RAPD分析初报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用10个任意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作为引物,将采自陕西、山西、甘肃等地矮牡丹与紫斑牡丹基因组DNA,在毛细管气浴式PCR热循环仪上随机扩增。在对所有引物扩增条件严格标准化的条件下,这些引物可产生清楚的、可重复的与扩增产物相应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带。这10个有效扩增的引物在矮牡丹平均每一个体中扩增出71条带,其中多态的带16条(22.5%),在紫斑牡丹平均每一个体中扩增出76条带,其中多态的带2l条(27.6%)。对每两个个体,每条多态带进行成对比较,累加后求分子标记差异的平均值。在矮牡丹3个居群间的平均差异是7.9,在紫斑牡丹4个居群间的平均差异是8.7,在矮牡丹与紫斑牡丹2个种间的平均差异是10.3。显然,若用来扩增的植物个体数目和引物数目增加,将会得到更满意的结果。初步结果表明濒危植物矮牡丹与紫斑牡丹种内低水平的DNA多态性。RAPD技术用于检测野生牡丹居群内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是有用的与可行的;用于研究种间的进化和亲缘关系也有潜力。  相似文献   

16.
皂荚天然群体间种实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位于湖北京山、湖南城步、贵州兴义、重庆秀山、四川成都、广西桂林、山东费县和甘肃天水的8个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天然群体间果实和种子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率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种子特性与萌发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皂荚群体间荚果的长度、宽度、厚度和质量以及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和百粒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O.01);在低纬度、高降雨量和干扰程度相对大的区域产生的荚果及种子均较大。在不同温度(昼/夜温度35℃/20℃、30℃/15℃、25℃/10oC和15℃/5℃)条件下,8个皂荚群体间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萌发率为7.70%;种皮经人为损伤后种子萌发率总体上有所提高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差异显著,其中在昼/夜温度15℃/5℃的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于其他处理温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和百粒质量与萌发率均呈正相关,但总体上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皂荚群体的荚果和种子特性变异较大,且在降雨量高的地区其果实和种子较大;低温对皂荚种子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种皮损伤处理可解除皂荚种子的物理性休眠,但皂荚种子还可能存在生理休眠现象;一定程度的种子复合休眠可能是皂荚群体适应不同生境的重要生存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7.
部分引进牡丹品种的形态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牡丹品种的形态多样性可为合理利用牡丹种质资源、培育牡丹新品种提供依据.作者以21个有代表性的中国牡丹品种作为对照,对引自美国、法国和日本的68个品种的41个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牡丹品种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其变异系数介于14.30-158.99%之间,平均为44.49%.通过主成分分析将...  相似文献   

18.
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花朵大而艳丽,富贵吉祥,深受人们喜爱。但牡丹正常花期多集中在4—5月,未免美中不足。因此通过冬季催花,使其在春节期间盛开,则不仅为佳节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同时也扩大了牡丹的观赏期,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催花的牡丹应选择开花早、花色艳(多选大红色)的3—4年生植株,例如,大胡红、小胡红、首案红、洛阳红等。催花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控制十分重要。在北方,牡丹入大棚之前已经过光周期诱导,故光照长短已不再影响牡丹花芽分化。但是光照越长越强,开花就越早,花色越艳;反之,则…  相似文献   

19.
外来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与贮藏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外来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种子在不同温度下贮藏后的发芽力变化。结果表明,光照和变温不是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在15~30℃恒温条件下萌发率均达到80%以上,35℃恒温显著抑制其萌发且发芽的种子不能正常发育;零下低温(-10℃)和零上低温(4℃)贮藏6个月的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率(分别为95%和94.7%)与贮藏前的萌发率(97.7%)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室温下贮藏6个月的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萌发率逐渐下降,6个月后不仅萌发率急剧下降到16%、萌发时间延长至10d,而且发芽的种子亦不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20.
杭州石荠苎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滢  常杰 《植物生态学报》1998,22(2):171-177
本文研究了我国特有的、分布区极狭窄的1年生草本植物-杭州石荠苎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杭州石荠苎种子冬天休眠,早春开始萌发;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0 ̄35℃,20℃时萌发率最高,因此其萌发的季节仅限于春季;变温处理的萌发率不高于恒温处理;全日照和黑暗条件使萌发率比最适条件的萌发率降低36%;水选上层种子的萌发率仅为7%,水选下层种子萌发率可达60%,但水选下层种子在全部种子中仅占3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