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艰难拟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是一种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专性厌氧杆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艰难拟梭菌产生的毒素A和毒素B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毒素发挥毒性作用依赖其4个功能结构域:葡萄糖基转移酶结合域、半胱氨酸蛋白酶结合域、易位域和受体结合域。毒素的受体结合域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受体,介导毒素内吞并形成内体。经过自体催化切割,毒素将真正的毒性片段——葡萄糖基转移酶结合域释放到胞浆中,葡萄糖基转移酶能够失活宿主肠上皮细胞内的GTP酶导致细胞骨架解聚和坏死,进而引起腹泻和伪膜性结肠炎等临床症状。艰难拟梭菌毒素产生受致病基因座内及基因座外许多调控因子的调节。tcdR和tcdC基因位于致病基因座内,对毒素基因的表达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而基因座外如spo0A、codY等基因则通过抑制tcdR的表达从而间接影响毒素蛋白产生。本文将重点介绍艰难拟梭菌毒素的致病过程和影响毒素基因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期为开发针对毒素的治疗手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艰难梭菌Clostridioesdifficile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产芽孢、专性厌氧细菌,是医院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随着强毒株的出现(如核糖体027型),其流行性与致死率逐年上升,因此对艰难梭菌生理、生化特征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艰难梭菌生理、生化特征及致病机制研究又以建立其稳定、高效的基因编辑方法为必要前提。借助基因编辑工具,研究者可以扰动艰难梭菌核心生物学过程,在分子水平研究其分子致病机制。如Clos Tron技术在艰难梭菌毒素A (Toxin A)和毒素B (Toxin B)与其致病力关系的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文中以时间为主线综述了艰难梭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并对艰难梭菌基因编辑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泻患儿粪便中艰难梭菌毒素基因特征,并分析产毒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共123份,其中社区获得性腹泻患儿60例,医院获得性腹泻患儿63例。标本进行厌氧培养,采用实时荧光PCR鉴定艰难梭菌tpi基因,并检测tcd A、tcd B毒素基因。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毒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3例粪便标本共检出艰难梭菌tpi基因阳性35例(28.46%),毒素基因中tcd A+ B+为19例(15.45%),tcd A+B-为3例(2.44%),tcd A-B+为2例(1.63%),tcd A-B-为11例(8.94%)。社区获得性腹泻患儿中tcd A/B产毒艰难梭菌感染率为28.33%,高于医院获得性腹泻患儿的11.11%(P<0.05)。产毒艰难梭菌感染腹泻患儿与非产毒艰难梭菌感染腹泻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药理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种中药复方(参苓白术散和理中汤)对2株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A+B+和A-B+)体外培养下毒素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在A+B+艰难梭菌中,参苓白术散组对tcd A和tcd B基因的表达均有显著或是完全抑制,理中汤也有显著的抑制;而对于A-B+艰难梭菌,2种中药复方则完全抑制tcd B基因的表达。结论通过影响毒素基因的表达可能是中药复方治疗AAD的药理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及其毒素A/B的检出情况,为临床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崇州市人民医院疑似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163份,用艰难梭菌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艰难梭菌特异性抗原谷氨酸脱氢酶(GDH);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GDH阳性标本中艰难梭菌毒素A/B的产生情况。结果 163份粪便标本中GDH阳性为34份,阳性率为20.86%。34份GDH阳性标本中艰难梭菌毒素A/B阳性率为41.18%(14/34),可疑阳性率为17.65%(6/34),阴性率为41.18%(14/34)。结论疑似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住院患者艰难梭菌GDH检出率较高,毒素A/B阳性率也比较高,提示临床应重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尹业师  王欣 《生物磁学》2013,(26):5154-5158,5040
艰难梭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其感染占抗菌素相关腹泻的10.25%,占抗菌素相关肠炎的50.75%,占抗菌素相关伪膜炎的90.100%。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艰难梭菌的感染与其它疾病,如活性关节炎、婴儿突发性死亡、溶血性尿毒症、坏死性肠炎、希施斯普龙病等有关。更糟糕的是艰难梭菌存在着复发性感染,15—20%的病人在成功治愈后会复发。近年来,随着强毒株的出现,艰难梭菌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情也越来越严重,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死亡率也成倍增加。到目前为止,艰难梭菌发病率升高的原因及其致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艰难梭菌是一种孢子产生菌,对大部分抗菌素都有抗性,目前用于艰难梭菌防治的主要抗菌素甲硝唑和万古霉素的治疗效果也在不断下降,所以正确认识艰难梭菌的感染与流行,进一步了解其致病机制,寻找新的替代疗法已是迫在眉睫。本文对艰难梭菌感染和流行的病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其致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并探讨了艰难梭菌防治的最新策略和方法,将有利于更好的认识和研究艰难梭菌,为艰难梭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我室先前研究的基础上,以3株艰难梭菌的荚膜多糖提取物、全菌悬液以及全菌免疫血清分别在小鼠中进行半数致死量和保护试验等动物实验,以探讨艰难梭菌荚膜的致病作用。结果测得其中一株艰难梭菌的荚膜多糖对小鼠有致死毒性,其LD50为2.83mg,特异性抗血清保护试验证实艰难梭菌免疫血清对动物有保护作用。实验结果可能为进一步研究艰难梭菌荚膜的致病作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上海部分地区儿童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监测儿童腹泻中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发病情况,并对其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7年2月~9月111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毒素A检测及粪便厌氧菌培养,对所有患儿进行回顾性病史采集及分析,并对粪便培养所得的4株艰难梭菌菌株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111例患者中,艰难梭菌毒素A检测及艰难梭菌培养均为阳性者无,艰难梭菌毒素A阳性而艰难梭菌培养阴性者16例,艰难梭菌毒素A阴性而艰难梭菌培养阳性者4例,艰难梭菌毒素A及艰难梭菌培养均阴性者91例。比较院内、院外组3种不同病程腹泻CDAD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MLVA分析发现粪便培养得到的4株艰难梭菌菌株有部分同源性。结果提示,目前上海部分地区儿童CDAD发病情况为散发,但彼此之间有部分同源性;院内、外获得性腹泻的CDAD发病率无显著差异;艰难梭菌毒素A阳性或艰难梭菌培养阳性的病例在临床表现上与艰难梭菌毒素A阴性且艰难梭菌培养阴性的腹泻病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被发现于1935年,命名为艰难芽孢杆菌(Bacillus difficilis)。1938年由Prevot根据其厌氧性质,将其划入梭菌属,改为现名。发现该菌时就发现它能产生毒素,引起实验动物死亡,但长期未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是产芽胞革兰阳性厌氧菌,产毒素艰难梭菌可导致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产毒素艰难梭菌已被公认是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也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导致住院患者腹泻感染的原因之一。高毒力菌株导致全世界范围内CD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检测CD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多推荐两步法和三步法进行检测。艰难梭菌治疗的一线用药是甲硝唑、万古霉素以及非达霉素,应用粪便微生物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也可作为治疗轻度或严重复发CDI(recurrence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rCDI)的可选方法。艰难梭菌的芽胞能抵抗不良环境,但抗菌药物的使用,医院环境的复杂性和医务工作者的手等因素会导致艰难梭菌易于传播,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艰难梭菌的预防。本文主要对艰难梭菌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检测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ICU患者艰难梭菌的定植和感染情况,为预防艰难梭菌的流行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中139例住院时间7d的患者的粪便样本,对其进行选择性厌氧培养和质谱鉴定。对艰难梭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毒素基因(tcdA、tcdB、cdt A、cdtB)的PCR检测以及毒素A、B表型检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艰难梭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艰难梭菌检出率为17.27%(24/139)。其中,14株艰难梭菌的tcdA和tcdB基因检测阳性,占58.3%(14/24);10株为tcdA和tcdB基因检测阴性,占41.7%(10/24)。所有菌株二元毒素基因(ctdA/ctdB)均未检出。单因素分析提示,高龄、长时间住院、高淋巴细胞数、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艰难梭菌定植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艰难梭菌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81,P=0.039)。结论我院ICU可能存在艰难梭菌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对具有高龄、长期住院以及使用抗生素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进行艰难梭菌的监测,以防艰难梭菌的传播、感染和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实现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C.difficile)毒素A(toxin A, TcdA)的可溶性表达并鉴定其抗原特异性。方法 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TcdA受体结合域进行B细胞表位分析,选择优势抗原表位区段进行基因合成。将合成的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和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TcdA和pET-32a/TcdA,转化到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表达,并对诱导温度进行优化。采用镍柱纯化融合蛋白,然后用肠激酶酶切获得目的蛋白。最后使用艰难梭菌检测试剂盒检测蛋白的抗原性。结果 选择TcdA受体结合区域优势抗原表位区段2 231~2 708 aa进行表达。成功表达pET-28a/TcdA和pET-32a/Trx-TcdA重组蛋白。其中pET-28a/TcdA为包涵体形式。pET-32a/Trx-TcdA实现了部分可溶性表达,并且优化诱导温度(18℃)后,可溶性表达量进一步提高。表达的pET-32a/Trx-TcdA融合蛋白纯度较好,产量约为4.5 mg/L,经酶切后获得几乎没有冗余氨基酸的TcdA。经检测,TcdA蛋...  相似文献   

13.
艰难梭菌粘附的研究进展厦门大学生物系厦门361005王隽,苏文金“艰难梭菌(Clostridiumdifficile)是重要的肠道致病厌氧菌。它是抗生素疗法所引起的伪膜性结肠炎的致病菌,并且是引起抗生素相关的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同时还与一些非抗生...  相似文献   

14.
艰难梭菌感染可引起相关腹泻,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根据腹泻的程度不同,艰难梭菌相关腹泻可分为轻、中、重和暴发型4型,临床诊断除了血常规外,毒素鉴定与内镜诊断也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目前在临床治疗中仍以甲硝唑或万古霉素等抗生素进行药物治疗,可通过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实现艰难梭菌相关腹泻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的流行特点,揭示国内艰难梭菌感染的现况。方法通过细胞毒检测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6份临床粪便样品进行毒素检测。结果 206份粪便滤液经细胞毒检测有26份样品使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圆缩化,确认含有艰难梭菌毒素;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有28份为阳性,其中23份与细胞毒检测结果一致,与细胞毒试验的符合率为88.5%。结论兰州地区住院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率约为12.6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3种艰难梭菌实验室鉴定方法的快速性及准确性。方法 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收集136名ICU患者共248份标本进行24 h、48 h厌氧培养,并进行鉴定,同时对大便标本提取DNA进行tcd B毒素基因检测。以48 h培养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24小时培养法和PCR扩增tcd B基因法鉴定艰难梭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36名ICU发生腹泻的患者中,11名患者共有12份标本48 h培养为艰难梭菌阳性,艰难梭菌感染率为8.09%(11/136),标本阳性率为4.84%(12/248)。24小时培养法及PCR扩增tcd B基因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100%、100%、98.74%和83.33%、99.15%、83.33%、99.15%。结论提取大便DNA tcd B毒素基因是最快速、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方法;48小时培养法时间相对较长,但稳定可靠,并可以保留菌株进行后续试验;24小时培养法,时间短、简便但会漏诊某些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对3种检测粪便样本中艰难梭菌的方法进行临床应用评估,为艰难梭菌的实验室检测提供参考。采用艰难梭菌毒素A/B(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s A and B,CDAB)酶联免疫荧光检测法、环丝氨酸-头孢西丁-果糖琼脂(cycloserin-cefoxitin-fructose agar,CCFA)常规培养法和显色培养法(chromID~(TM))同步检测粪便样本中的艰难梭菌,并对培养所得菌株进行tcdB基因扩增以验证其产毒性。以艰难梭菌培养联合tcdB基因扩增为参考方法,分别计算上述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参数,分析其与参考方法的一致性。研究共收集临床粪便样本164份,参考方法检测结果为58份阳性,106份阴性。经统计分析,艰难梭菌毒素A/B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7%、95.3%、85.7%和78.3%,CCFA常规培养法分别为72.4%、98.1%、95.5%和86.7%,而艰难梭菌显色培养法分别为94.8%、92.5%、87.3%和97.0%。3种方法中,艰难梭菌显色培养法与参考方法的一致性最高(Kappa=0.856)。采用该方法检测粪便样本中的艰难梭菌操作简便,成本经济,结果判断直观、准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艰难梭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芽胞杆菌,可引起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导致一系列肠道感染症状和相关临床表现。近年来由于高致病株的出现、菌株耐药性的增加,艰难梭菌感染在全球呈蔓延趋势。本文就艰难梭菌的耐药机制、检测技术、防治及国内感染现状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艰难类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可产毒素的专性厌氧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芽胞是造成艰难类梭菌传播和感染复发的重要因素,其形成和萌发在感染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艰难类梭菌芽胞形成和萌发的具体机制被阐明。本文就近年来艰难类梭菌芽胞形成和萌发的相关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针对芽胞的有效治疗手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艰难梭菌A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兔单特异抗艰难梭菌A毒素IgG包被酶标板,以羊抗艰难梭菌A毒素IgG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第二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艰难梭菌A毒素,可检测出0.94ng的精制A毒素,对61株菌的培养液及65份健康人粪便标本检测发现此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用平行线定量法对几份典型产毒培养物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线性及平行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临床粪便标本中艰难梭菌A毒素的筛查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