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变 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2 年9 月至2013 年9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 例单纯高血压和40 例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分别 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检测两组血清Hcy、SUA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空腹血 糖、餐后2h 血糖、血清Hcy、SUA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Hcy、SUA为(25.0± 5.0)umol/L 和 (390.0± 65.0)mmol/L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患者(17.0± 4.0)umol/L 和(330.0± 55.0)mmol/L,血管并发症患者FBG、餐后2h 血 糖与无血管并发症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SUA异常升高,且存在慢性血 管并发症患者两者水平更高,血清Hcy、SUA是老年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脉康颗粒联合氯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为(1.02±0.99)mmol/L,(2.76±1.28)mmol/L,(0.62±0.23)%,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36.58±9.88)mmHg和(82.25±6.66)mmHg,对照组与之相应的值分别为(0.14±1.15)mmol/L,(0.52±1.19)mmol/L,(0.22±0.17)%,(152.20±7.75)mmHg和(92.85±5.68)mmHg,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脉康颗粒联合应用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的控制效果要优于单纯应用氯沙坦,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氯沙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综合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前往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9人)、对照组(49人)。对干预组人群开展为期6个月的膳食指导和符合营养制剂补充的综合营养干预,对照组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同基线数据相比干预组人群体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有降低,对照组分别增加0.1±2.6kg、0.1±0.9mmol/L、0.5±3.3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0.5h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值分别为-0.5±2.5、-0.8±3.1、-0.7±4.1、-0.5±4.7mmol/L,对照组分别为0.2±1.9、1.2±2.8、0.5±3.4、-0.7±4.0mmol/L。结论:综合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效果,并分析疾病与血清 Hcy、CysC及vWF水平相关性,以期为糖尿病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以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 TCD)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TCD与CT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ystatin,CysC)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进行检测,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TCD对血管重度狭窄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Kappa值最高,阳性似然比为74.52>10,表明TCD 对于糖尿病合并重度脑血管狭窄的检测与CTA的一致性最好。Hcy、CysC及vW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研究组Hcy水平为24.28±4.01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31±1.45 μmol/L,研究组CysC水平为1.45±0.21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0±0.16 mg/L,研究组vWF水平为 152.88±15.7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31±16.21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cy、CysC及vWF均可作为独立预测指标,与患者疾病程度显著相关,对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超声在糖尿病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重要的诊断意义,Hcy、CysC及vWF均可作为糖尿病脑血管病的独立预测指标,与患者疾病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汉民族H型高血压血清Hcy浓度差异。方法: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587例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资料收集包括民族、高血压分级、血清Hcy。共收集汉族305例(男:203例;女102例),其中高血压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76例、85例、44例;收集维族282例(男:187例;女:95例),其中高血压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57例、71例、54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分别以维、汉民族间性别及高血压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维族男性血清Hcy水平(16.30±9.97μmol/L)明显高于汉族男性(13.12±7.43μmol/L)(P0.05),维族女性血清Hcy水平(14.91±9.62μmol/L)明显高于汉族女性(11.12±8.43μmol/L)(P0.05);维族高血压Ⅰ级血清Hcy水平(11.40±5.97μmol/L)与汉族高血压Ⅰ级血清Hcy水平(11.36±4.27μmol/L)相当(P0.05),维族高血压Ⅱ、Ⅲ级血清Hcy水平(16.55±6.69、28.87±9.12μmol/L)均高于汉族高血压Ⅱ、Ⅲ级血清Hcy水平(14.45±5.61、22.36±10.15μmol/L)(P0.05)。结论:维、汉民族H型高血压血清Hcy浓度可能有一定差异,且维族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外周血各细胞因子水平检测的意义 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H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42例,归为H组,非H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42例,归为非H组。随机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未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50例未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45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EMMPRIN、MMPs、ADMA、Hcy、Treg、Th17细胞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H组、非H组、冠心病组、高血压组患者外周血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Hcy、Th17细胞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reg细胞含量与Treg/Th17的比值低于对照组(P?< 0.05)。H组患者血浆ADMA[(11.01±2.67)μmol/L]、Hcy含量[(17.78±3.32)μmol/L]高于非H组[(7.34±1.34)μmol/L、(6.26±2.17)μmol/L]、冠心病组[(9.11±2.28)μmol/?L、(7.39±3.09)μmol/L]、高血压组[(8.89±1.89)μmol/L、(6.89±2.3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3.360,8.961,P?< 0.05)。而H组、非H组、冠心病组、高血压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的EMMPRIN表达量、MMPs、Treg细胞、Th17细胞含量与Treg/Th17的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H?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EMMPRIN、MMPs、ADMA、Hcy水平升高,Treg/?Th17比值降低,其中ADMA的升高与H型高血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强化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血糖控制方法,将9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分为强化血糖控制组50例(血糖控制在4.4-6.1mol/L)和对照组46例(血糖控制在6.1~11.1mol/L)。监测患者术后1、3、7天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定量(FINS)、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分析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天,强化血糖控制组FBG、lnHOMA-IR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两组间FIN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7天,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血糖控制组术后发热时间、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血糖控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血糖控制可改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减轻术后的炎性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肾功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5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组)87例和单纯T2DM组(T2DM组)8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7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水平、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液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尿免疫球蛋白G/肌酐(IGU/CR)、尿转铁蛋白/肌酐(TRU/CR)、尿α1-微量球蛋白/肌酐(α1/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左侧、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积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Hcy水平与肾功能指标、IMT、Crouse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T2DM组血清Hcy、Scr、CR、ACR、IGU/CR、TRU/CR、α1/CR水平及左侧IMT、右侧IMT、Crouse积分高于对照组,且合并组以上指标高于T2DM组(P<0.05);合并组、T2DM组eGFR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合并组低于T2DM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与Scr、CR、ACR、IGU/CR、TRU/CR、α1/CR水平及左侧IMT、右侧IMT、Crouse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异常升高,其与患者肾功能损伤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对性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痛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状况、遵医态度、实际需求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护理3个月后观察患者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评定表(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后2hPG、FPG、HbAlc分别为(9.3±1.4)mmol/L、(6.9±2.1)mmol/L、(5.1±1.3)%,低于对照组的(11.3±1.8)mmol/L、(8.4±2.6)mmoUL、(6.9±1.5)%(P〈0.05);观察组完全从医率为65.00%,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1);观察组护理后总体健康评分为(92.84+7.19)分,高于对照组的(84.62±6.91)分(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从医性,提高血糖控制效率,改善患者的身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中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842例进行糖尿病筛查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研究对象HbA1c(糖化血红蛋白)、GA(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分析HbA1c、GA和糖尿病的关系。结果:参加研究的受检者BMI为(24.32+3.61)kg/m^2,收缩压为(128.11±18.25)mmHg,舒张压为(82.41±11.07)mmHg,空腹血糖(6.05±1.5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97±4.3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7±1.13)%,糖化血清白蛋白(17.82±4.53)%。NGT组、IGR组和DM组三组HbA1c、GA比较不全相等(P〈0.05),且各组间两两比较也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显示,研究对象HbA1c、GA、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小时血糖)这四个指标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bA1c和GA联合检测在糖尿病筛查中有应用价值,值得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吴凯  高音  陈晓平  李龙兴  万里艳  陈小妮 《生物磁学》2011,(6):1124-1127,1148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中老年居民血清尿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提供策略支持。方法:利用2007代谢综合征研究调查资料(共1061人),把人群依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增高组(男性〉420umol/L,女性〉357umol/L)及正常组(男性≤420umol/L,女性≤357umol/L),分析两组人群的多个代谢性指标的分布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与尿酸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①两个分组间年龄、收缩压、男性比重、高血压家族史、人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肾功能等指标尿酸增高组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舒张压则是尿酸增高组明显低于尿酸正常组。②血脂各成分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尿酸增高组高于正常组,其余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③尿酸增高组其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腹型肥胖、血脂异常等患病率皆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酸与你男性性别、年龄、收缩压、BMI、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女性性别及舒张压呈负相关。结论:成都地区尿酸与代谢性指标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关系密切,可能可以通过减少尿酸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肾脏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水平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82例患者,分为以下3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另外,随机选择单纯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和UA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类型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⑴冠心病组的血清Hcy和U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⑵AMI组的血清Hcy和UA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⑶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AMl组中血清Hcy和UA水平呈高度正相关(P0.01);⑷Logistic风险回归显示:血清Hcy和血清UA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Hcy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Hcy与高UA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联合监测二者对预防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了解降糖治疗的疗效,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确定其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地位。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行予常规的指尖血糖监测,观察组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大波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清糖化白蛋白及餐后2h血糖等与治疗前相比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大波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清糖化白蛋白及餐后2h血糖等与治疗前相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用于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疗效优于常规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14.
刘勇  陈锐  王娓娓  岳凡  宋静 《生物磁学》2014,(1):96-98,61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MT)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8例,按照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糖尿病伴脑梗死组(105例)和单纯糖尿病组(11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三组血清Hcy、APN、hs—CRP和IMT的水平变化。结果:糖尿病伴脑梗死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的血清Hcy、hs—CRP和IMT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糖尿病伴脑梗死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而糖尿病伴脑梗死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的血清APN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糖尿病伴脑梗死组血清APN的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Hcy和hs—CRP水平随着1MT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0.01),而APN水平随着IMT严重程度升高而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伴脑梗死的患者大血管病变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颈动脉IMT与Hcy和hs—cRP呈正相关,而与APN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华烨  梁汝庆  丁新生 《生物磁学》2009,(15):2850-285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关系,并对高Hcy血症成因作初步分析。方法:测定225例缺血性脑卒中和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及85例同龄健康受试者的血浆Hcy水平以及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将缺血性卒中按照TOAST分型分为不同临床亚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心源性脑栓塞组以及其他或不明原因脑梗死组,并分别与健康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患者为(16.19±4.35)μmol/L,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16.89±6.41)μmol/L,心源性脑栓塞组为(18.23±4.83)μmol/L,其他或不明原因脑梗死患者为(17.31±2.56)μmol/L,脑出血组患者为(14.91±4.54)μmol/L,均高于对照组(7.20±7.91)μmol/L,P〈0.05;各缺血性卒中组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缺血性卒中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出血性卒中组(P〈0.05)。卒中各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不同类型卒中中均升高,高血浆Hcy水平可能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和VitB12缺乏可能是导致高Hcy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早时相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用药安全性观察。方法:符合入选的患者,完成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根据血糖水平及胰岛素释放结果给予单独瑞格列奈口服治疗12周。结果:与基础值比较,瑞格列奈治疗12周后患者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腹血糖(FBG)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无明显升高,P〉0.05;Ins30、Ins60明显升高,P〈0.05;而且Ins120、Ins180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I30/△G30比值明显升高,P〈0.05,AUCINS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甘油三酯(TG)水平下降,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所下降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略有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中只有1例患者在早餐与午餐间出现轻微的低血糖的症状,当时测指尖血糖为3.3mmol/L,进食后症状缓解。应用瑞格列奈治疗后患者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的异常,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可部分恢复老年T2DM早期时相胰岛素分泌,是一种有效的并且耐受性好的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慢性高原病(CMS)以红细胞过度增生、肺动脉高压和低氧血症为特征,但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以CMS患者和高原世居藏族健康人为研究对象,探讨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在CM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海拔4380m地区的CMS患者35例(CMS组)和高原世居藏族健康人13名(世居组)为研究对象,西宁地区(海拔2260m)世居健康人17名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血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浓度,同时测定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比积(Hct)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血清bFGF浓度CMS组(107.26±7.86)ng/L与世居组(37.01±9.16)ng/L和对照组(40.58±5.34)ng/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PDGF浓度CMS组(630.18±9.89)ng/L与世居组(292.16±6.88)ng/L和对照组(287.68±8.33)ng/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VEGF浓度CMS组(543.74±6.76)ng/L与世居组(125.51±7.26)ng/L和对照组(76.26±4.60)ng/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世居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CMS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与其血清bFGF、PDGF和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血清bFGF、PDGF、VEGF之间亦呈正相关(P〈0.01)。结论:CMS患者血清bFGF、PDGF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居住在同一个海拔高度的健康人和居住在西宁地区的健康人,提示CMS患者血管生成因子过度表达,血管新生可能是CMS病理生理的重要方面;血清VEGF水平高原健康人高于西宁地区健康人,提示VEGF高表达可能是高原健康人对高原环境适应机制的组成部分;CMS患者Hb浓度与其血清bFGF、PDGF和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提示在CMS患者中,bFGF、PDGF和VEGF可能与红细胞生成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68例疑似冠心病(CHD)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198例和非冠心病组70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80例,双支病变组56例,三支病变组62例。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尿酸含量,同时记录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尿酸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血尿酸与已知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95.35±84.40)μmol/L,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282.20±66.68)μmol/L(P<0.05)。单支病变组(338.48±77.36)μmol/L、双支病变组(399.62±84.36)μmol/L、三支病变组(445.16±92.20)μmol/L,血尿酸水平呈递增趋势,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尿酸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降尿酸治疗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