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传染病时空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宫鹏  徐冰  梁松 《中国科学C辑》2006,36(2):184-192
和其他物种迁移或生物入侵过程类似, 传染病的时空传播与流行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全球化而加剧. 以血吸虫病时空传播流行定量模拟为例, 提出一种对已知传染源→媒介→宿主传播关系前提下的疾病传播的时空动态概念模型. 用西昌郊区血吸虫病流行区为例, 证明这类概念模型的可行性. 展示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这类模型中具体的应用方法. 利用建立的模型, 模拟给不同村居民服药所达到的不同效果, 证明这类模型在传染病防治和控制中可以起到空间决策支持的作用. 本文介绍的模拟方法对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莱姆病等传染病有直接借鉴意义;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其他有关的传染病, 甚至生物入侵过程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通报》2004,39(9):9-9
为准确掌握当前血吸虫病流行形势和发展趋势,尽快遏制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势头,卫生部即将启动第3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目前,血吸虫病流行于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估计目前有6.52亿人口受威胁,1.93亿感染者,有症状病例1.2亿。卫生部曾于1989年和1995年开展了两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为我国制定“八五”、“九五”防治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第2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距今已有9年,期间 血吸虫病控制模式、疫情发展态势及影响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已发生了较大变化。据了解,此次调查的范围是目前…  相似文献   

3.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有很久的历史。据1971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和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男尸查到的血吸虫卵来看,血吸虫病在我国至少有2100多年的历史。但用现代医学方法证实血吸虫病的存在是1905年由罗根(Logan)在湖南常德的一例患者粪便中查到虫卵。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钉螺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是传播血吸虫病的媒介,钉螺分布与血吸虫病流行有着密切关系,凡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都有钉螺分布。世界上钉螺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并以我国为主,此外,尚分布于日本及菲律宾;但在1959年也曾在巴西发现钉螺(巴西钉螺 Oncomelania brasiliensis Rey)。我国钉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除贵州省以外的13个省、市、自治区内。  相似文献   

5.
第三节祖国在防治疾病上的伟大成就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传染病的基本知識的基础上来进行講授的,首先在教材里提出以血吸虫病、天花、瘧疾、黑热病、痳疯等传染病說明了新旧社会的对比;同时也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我們的党和政府对于人民健康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并且对于各种疾病的积极防治工作加强了党的领导,及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和措施;建立了专业防治机构,培养了专业干部;結合生产发动了广大羣众来参加防治。因此在防治各种传染病的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相似文献   

6.
中国裂体科血吸虫和稻田皮肤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言 解放后的新中国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危害人民的血吸虫病基本消灭。在考察我国血吸虫病的自然疫源和家畜疫源的同时,有关动物血吸虫的问题也得到了注意。这些血吸虫虽然不是人类正常的寄生虫,但其尾蚴却能侵入人体肌肤及内脏,产生称为稻田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此类病例,引起了我国和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为此,我国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钉螺的形态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广泛的流行在长江沿岸及其以南各省,共有一千万人感染了此病,一亿人口以上经常受到威胁、这不仅严重的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农业生产和国家建设,党提出七年内消灭日本血吸虫病,这是一个庄严的号召,也是卫生工作者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栋  张俊华  焦耿军  赵自胜 《生态学报》2013,33(21):6762-6773
全球气候变化已影响到传染病发生、传播与变化的各个环节,从病原体及其携带者、传播途径和人体自身抵抗力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病趋势,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加强对气候变化与传染病间关系、预测预报研究,对进一步认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物种的地理分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改变了生物物种的地理分布范围,增加了某些物种的潜在分布区域,并造成生物物侯期的改变;同时,极端气候事件成为导致种群数量波动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它使得传染病发病率增加、传染病分布范围扩大、人群对疾病易感性增强。文章重点评述了气候变化对疟疾、登革热、霍乱、流行性乙型脑炎、流感、SARS、肠道传染病、鼠疫、血吸虫病等常见传染病流行机制和传播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评述了传染病和气象因子关系分析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传统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方法较单一;目前,利用流行病学资料与同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主成分回归分析、逐步判别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法、RS和GIS等方法近年来逐渐得到应用;数学建模、实验室生物学仿真实验方法是今后需强化的方向。提出了该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普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曾国艳 《蛇志》2012,24(2):185-186
新发传染病是一类病原体种类繁杂,传播途径各异,感染方式复杂多变,容易造成跨国界、跨洲界甚至全球性传播的传染病[1],可在短时间内在全球较大范围内传播。我国卫生部将这些突发传染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在中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其致病机制是由于血吸虫卵沉积于宿主肝内,形成虫卵肉芽肿,导致肝纤维化。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免疫过程中,肝星状细胞、T细胞、B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现就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寄生虫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都必需坚持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根本方针,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医学寄生虫方面,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就是针对危害农业人口最严重的寄生虫病防治的有关理论和技术问题。而血吸虫病又是最重要、危害最平重的寄生虫病之一。今将其最近进展及奋斗目标综述如下。 1.“F”型药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F—30066是我国首创的不含锑的治疗血吸虫病的新药。其化学名称为β-(5硝基-2呋喃)丙烯酸异丙胺。对实验血吸虫病有很强的杀虫作用,小白鼠自感染尾蚴当天起,每天口服400毫克/公斤的药量,连服14天,减虫率高达99.5%;口服较大剂量(600—800毫克/公斤),连服3天,减虫率亦可达90%。在临床上对血吸虫病有显著的退热和改善症状的作用。曾对42例急性血吸虫病息者用双盲试验法分别给予F-30066及安慰剂。结果证明,用F-30066的22例在服药前3天最高体温平均  相似文献   

13.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不断报道有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且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有增高的趋势。2008年,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防治法》丙类传染病管理。本文对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及诊断、预防、治疗措施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2014年在西非国家流行的埃博拉疫情,分析突发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主要原因和应急防控中面临的主要挑战,进一步从复杂系统的视角提出传染病防控体系框架,以及我国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把容易感染血吸虫病的地方称为易感地带.易感地带的特点:一是人、多种牲畜作为终宿主参与了血吸虫病的传播,终宿主的种群数 m 大于2;二是各终宿主的平均虫体负荷较大.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全球有大量的新发传染病出现,仅有重要影响的新发传染病就达45种以上,其中有至少3个团队因相关病原体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期间,不论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还是处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总有一批科学家战斗在新发传染病应对的第一线。特别是那些在中国新发传染病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们,他们努力跟踪国内外传染病疫情进展,进行着新发传染病及其病原体的证实工作。本文借祝贺《微生物学通报》创刊40周年之际,对这些科学家在此期间的开创性工作进行初步整理,并加以简要评述;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为我国的医学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也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微生物学和医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病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分布范围广,广泛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的贫困偏远地区,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仅次于疟疾,该病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残疾和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血吸虫病专家委员会1984年统计,全球感染血吸虫人口已达2亿。血吸虫种类繁多,寄生于人体的有6类,其中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是主要的致病种类。血吸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寄生于宿主组织中的虫卵使宿主发生免疫病理反应,导致泌尿生殖系统(埃及血吸虫)炎症和梗阻性疾病、肠道疾病、肝脾炎症和肝纤维化(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发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早期血吸虫病发展到晚期,可引起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膀胱鳞状细胞癌(埃及血吸虫)和不孕不育症在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对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并发症、致病机制及其免疫病理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前,血吸虫病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在我国,血吸虫病区范围大,距全部消灭此病的目的尚有艰巨的路程。因此,现代血吸虫学工作者不仅要有血吸虫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来进行医疗、诊断、免疫和预防等方面的工作。周述龙、林建银二位同志多年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一些血吸虫生物学与医学基础理论相结合的新知识,并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在湖北医学院领导的积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可溶性虫卵抗原(SEA)鸡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Y,IgY)用于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以纯化的鸡抗SEA卵黄抗体为捕捉抗体,以酶标抗SEA单克隆抗体NP28-5B进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S-ELISA)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并与常规检测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EA-ELISA)法做比较。结果:S-ELISA法测得SEA浓度(y)与A450值(x)呈明显的正相关(r=0.9481,y=459.22x-108.14)。S-ELISA法检测急性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的阳性率为100%,慢性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的阳性率为84.40%,健康人的特异性为96%。两种方法对血吸虫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LISA可用于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  相似文献   

20.
湖北钉螺两个亚种核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血吸虫病的传播过程中,钉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研究了湖北钉螺指名亚种和丘陵亚种的核型,结果2n均为34,本文还探讨了钉螺核型在其分类学和血吸虫病流行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