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13头云豹血液生理指标的测试,可知云豹液生理指标与人的基本接近,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云豹经过人工饲养,血液指标无明显变动。  相似文献   

2.
物种的分布变化是衡量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也是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根据对四川省东南地区6县14个乡镇的访问调查,分析了四川省东南部云豹(Neofelis nebulosa)分布区的变化趋势,并对近10年潜在有无云豹分布的区域在1988年和2017年的景观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四川东南地区云豹分布区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1)40年前云豹曾在调查区域广泛分布,近40年来云豹分布范围呈现逐渐缩减的趋势,到近10年潜在有云豹分布的仅3个县3个乡镇;(2)天然阔叶林是云豹适宜的生境,潜在有云豹分布地区阔叶林在近30年里均是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30年间增加了18.13%。潜在无云豹分布地区阔叶林在30年前占比为13.67%,30年间减少了39.29%,其主要景观类型在30年间由农业用地转换为竹林类型;(3)30年间,潜在有无云豹分布地区阔叶林破碎化程度均加剧,而潜在无云豹分布地区的破碎化程度较潜在有云豹分布地区严重;(4)潜在有无云豹分布区域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均不强烈,在潜在无云豹分布区域的保护意识和意愿稍高;(5)本研究认为,早在40年前由于人为捕杀和土地开垦,就导致云豹种群在研究区域内衰退,近30年虽然农业用地大幅转换为竹林使森林总面积增加,但并未对云豹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阔叶林的生境退变则使前期已经衰退的云豹种群分布区持续缩减,以致难觅踪迹。  相似文献   

3.
云豹Neofelis nebulosa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习性隐秘且树栖性强,我国对其野外生存状况鲜有研究。四川省宜宾市是云豹的历史分布区,自2007年发现云豹实体后再无记录报道。2018—2019年,采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陷阱法对宜宾市可能有云豹分布的3个县(长宁县、兴文县和珙县)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显示:(1)未发现云豹的活动痕迹或实体;(2)共记录到云豹潜在猎物13种:哺乳动物7种、鸟类6种。(3)适宜云豹生存的阔叶林面积较小,仅有172.37 k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6.77%;潜在适宜栖息地面积515.95 km~2,占50.21%,但潜在栖息地被道路切割严重,最大斑块面积为230.39 km~2,最小斑块面积为48.85 km~2。研究表明,云豹现有潜在栖息地破碎化严重,其偏好的阔叶林面积小、猎物资源匮乏,较难持续维持云豹种群的稳定发展。建议开展长期的红外相机监测工作;同时加强生境恢复和保护,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种群。  相似文献   

4.
云豹(Neofelis nebulosa)是中国大型猫科动物中对森林生态系统依赖性最高的物种。中国作为云豹的主要分布区,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深入研究和有效保护, 在盗猎、森林采伐、土地利用变化等威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云豹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近数十年来均大幅缩减, 其分布现状亟需全面评估。本研究系统检索和查阅了国内1950年以来的云豹标本、野外调查记录、地方志、新闻报道等直接证据, 整理了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内云豹记录存在的年代; 基于2010-2020年国内55个地区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 结合同期研究文献中记录的中国云豹确认分布位点, 校准了已发表的云豹栖息地适合度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保护地和行政区划图层, 根据2010-2020年间森林覆盖率的减量评估云豹栖息地适合度的变化, 以识别我国的云豹关键栖息地和保护优先区。结果显示, 1950-2009年, 我国的云南、西藏、四川、陕西、甘肃、重庆、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以及台湾共17个省级行政区有云豹分布, 但其中12个迄今已超过20年无确凿记录, 且目前仅在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仍有云豹记录延续。当前我国大陆地区云豹潜在栖息地总面积64,093 km2, 分别位于9个连续的栖息地斑块中, 其中3个为跨境斑块。2010-2020年间, 我国境内共在5个自然保护区的10个样区记录到云豹, 全部位于西藏东南部以及云南西部和南部的2个跨境栖息地斑块(即“喜马拉雅-横断山脉西侧-若开山脉”和“无量山南麓-安南山脉”)的边缘。2010-2020年间, 这两个斑块在中国境内区域的年均森林覆盖率减量(0.84%)小于境外(1.57%)。从本研究的结果推断, 中国目前确认分布的云豹种群极有可能维持在跨境分布的生境中, 面临内部和跨境的双重挑战。相关保护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反盗猎执法, 并开展栖息地恢复工作以提升云豹栖息地质量与斑块连通性, 同时与周边分布区国家开展跨境保护合作, 为现有云豹种群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扩增方法,测定了虎、豹和雪豹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6990,16964和16773bp.每个线粒体基因组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2个rRNA,一个非编码的控制区(D-loop)以及一个轻链复制起点(OLR),其基因组结构与家猫、美洲狮和云豹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基于两组线粒体合并序列和线粒体全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法(Bayesian)推测豹属的分子系统关系.结果显示,豹属(Panthera)由虎、豹、雪豹、美洲虎、狮和云豹组成,云豹并归于豹属.属内物种间的系统关系为:云豹(虎(美洲虎(豹(狮,雪豹)))).基于ML最优树的枝长和4个可靠的分歧时间校正点进行了分歧时间的估算,豹属约在11.3百万年前(MYA)从猫科动物中分化出来;云豹、虎、雪豹和豹的分化时间分别为8.66,6.55,4.63和4.35MYA,比化石时间略早.尤其是雪豹这一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其分歧事件、演化过程、物种形成和分布模式与发生在8,3.6,2.5和1.7MYA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地质构造事件及气候重大转型期呈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探讨豹属分子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豹属Panthera物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测定了虎Panthera tigris、豹Panthera pardus和雪豹Panthera uncia的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结合其它5种猫科动物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重建了豹属物种的分子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豹属除由传统的物种狮Panthera leo、虎P.tigris、豹P.pardus、及美洲虎P.onca组成外,雪豹P.uncia应并归于豹属,不支持将雪豹另立为雪豹属Uncia的观点;云豹Neofelis nebulosa与豹属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而构成其姊妹群物种;云豹与豹属Panthera各物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为:云豹(豹(虎(狮(美洲豹、雪豹))))。  相似文献   

7.
朱小林 《蛇志》1995,7(4):12-13
回顾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7l例发病48小时内首次心电图(ECG)的QT间期离散度(QTd)及JT间期离散度(JTd)进行测定。结果显示:AMI早期原发性室颤患者QTd及JTd显著高于非室颤组(QTdl05.75±34.76ms,47.92±16.83ms,P<0.0l。JTdl08.31±31.91ms,51.94±18.71ms,P<0.01)。提示:QTd或JTd增加,发生室颤可能性增大。QTd和(或)JTd可作为早期评估老年AMI的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豹属(Panthera)物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测定了虎(Panthera agm)、豹(Panthera pardus)和雪豹(Panthera uncia)的线粒体ND2和ND4编码基因序列,结合来自Ganebank的其他7种猫科动物的同源序列进行合并分析(2 417 bp).在2 417 bp比对位点中,其中有948个变异位点,632个简约信息位点.以犬为外群,分别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贝叶斯推论法(Bayesian In-ference,Bl)重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豹属除包括传统的虎、豹、狮、美洲豹(Panthera onca)和雪豹外,云豹(Neofetis nebulosa)应并归于豹属,不支持将云豹另立为云豹属的观点;豹属各物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总结为:云豹(虎(美洲豹(豹(狮、雪豹))))  相似文献   

9.
于1997年10月到1999年10月在泰国KhaoYai国家公园对两种同域分布的物种(即豹猫和云豹)进行了研究。使用带诱饵的陷阱捕捉了这些动物,进行麻醉,确定了性别、年龄,并戴上了无线电项圈,对6只雌性豹猫和4只雄性豹猫进行了1—18个月的无线电追踪。豹猫在干旱季节的利用区域大于雨季,雄性利用的区域大于雌性。在夜间和晨昏时节,豹猫活动增加,但是并没有节律性活动。所有豹猫个体在旱季和雨季的活动都相似,但雄性个体的白天活动多于雌性。豹猫的行走距离有性别差异但是没有季节差异;其食物以鼠类为主。分别对1只雌性云豹和1只雄性云豹进行了17个月和7个月的无线电追踪,雌性个体的活动面积为39.4km^2,而雄性个体活动面积为42.2km^2,核心区都是2.9km2。云豹对半绿林的使用大于其它类型的植被,在晨昏和夜间的活动增加,其活动无节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速路网不断扩大和加密,动物适宜的生存空间也不断被阻隔。动物通道作为缓解高速公路负面影响的重要手段,通道位置是其发挥效用的关键。以泉三高速公路为对象,以云豹(Neofelis nebulosa)为目标物种,构建了生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相对权重,利用GIS对其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水文分析,以水流方向类比动物倾向活动路线,由此确定获得云豹的3处理想高速公路通道位置。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模拟并确定动物运动的轨迹,可为建立合适的动物通道、有效缓解公路的阻隔效应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德成  胡新波 《兽类学报》1993,13(4):256-259
本文通过对健康的东北虎、云豹和金猫红细胞上C_(3b)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检测,证实这三种动物的红细胞,除了具有免疫粘附,形成免疫复合物的花环(其花环率分别为7.00、6.50和5.67)外,还可通过其膜上的C_(3b)受体结合免疫复合物,形成C_(3b)受体的花环,其花环率分别为11.50、11.88和11.83。表明东北虎、云豹和金猫的红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王琦  韩成贵 《菌物系统》1999,18(4):436-439
根据资料报导设计引物,扩增Polymyxa betae的基因组片段,钭其克隆在PGEM-3Zf(+)质粒载体上,并通过双酶切、PCR扩增和部分序列测定,证明克隆片段为P.betae基因组片段。用扩增P.betae基因组片段的引物 P.graminis侵染小麦和O.trassicae侵染豇豆根系抽提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均未获得任何DNA产物,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对移人病士2、3.5天的甜菜苗  相似文献   

13.
郝莉  顾正龙  戴灼华 《遗传学报》2000,27(4):298-303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的分离变相因子「Segregation Distorter(SD)」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具有减数分裂驱动性质的特殊遗传因子,SD在世界不同地区的黑腹果蝇群体中广泛存在,通过杂交的方法测得其频率在1%-5%范围之内。首次在中国北京,青岛采集大量野生黑腹果蝇样本,对SD进行频率测定,发现SD在中国野生黑腹果蝇群体中也广泛存在,且频率与世界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4.
杨丽娥  张建平 《兽类学报》1993,13(2):151-151,97
当前有关大型猛兽的血清蛋白和同工酶的分析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金钱豹(Panthera pardus)、云豹(Neofelisnebulosa)3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和LDH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开展对这3种动物研究工作提供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龙敬伦  方勇 《蛇志》1996,8(3):39-39
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肿瘤病人治疗前后心电图观察龙敬伦方勇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心电图室南宁530027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IntravascularLowLevelLaserIrradiationTherapy简称IL-LLI),是一项新的治疗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采自海南省细须螨科,1913、细须螨属,1875的种,儋县细须螨,新种Tenuipalpus danxianensis sp.nov.和三亚细须螨,新种Tenuipalpus sanyaensis sp。nov。进行详细功述,并与近种进行了比较,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  相似文献   

17.
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改进   总被引:130,自引:2,他引:130  
自从Jenkinson和Powlson[1]创造熏蒸培养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发展到用多种方法来测定土壤微生物量,如土壤ATP含量分析方法[2],基质诱导呼吸法[3],精氨酸氨化法[4],熏蒸浸提法[5],脂肪酸、DNA、RNA等微生物细胞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欧洲杨(Populus tremloides Michx.)和榛子(Corylus cornuta Marsh.)的叶片,短叶松(Pinuis banksiana Lamb.)和黑云杉(Picea mariana(Mill)BSP)树枝气体交换日变化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以便于了解在北部气候条件下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理。气体交换采用便携式气体交换系统定时从旱晨到下午进行测定。在阳光充足的晴天,欧  相似文献   

19.
《基因数量测定》(GeneQuantification)由FrancoisFerr啨编著,1998年BrikhuserBoston出版,375页。本书对基因数量测定的方法和技术作了最新最完整的概括研究。我们正看到基因数量测定方法学的迅速发展和精华。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允许最快和健全的数量测定,本书还介绍了新的范例:如不用标准的而用PCR方法进行精确数量测定的概念。书中大多数方法的主要挑战所谈到的是微量原料核酸的数量测定,因此,全部基因数量测定方法描述的共同主题,是数量测定需求放大,或者控制基因扩增,或者控制信号扩增…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Pseudoschwagerinauddeni,P.vulgaris,P.fusiformis,P.bedei和P.parabeedei的123个标本的薄片和照片,对这5个种及其所含亚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度量,并采用多元判别分析方法对各种、亚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对比。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P.uddenirusiensis和P.vulgarisashensis,P.vulgarisaktjubensis以及P.fusiformiscrasa,P.fusiformisplicata等亚种定义中的主要形态特征实际上仅仅反映了P.uddeni,P.vulgaris,P.fusiformis种内的个体变异,P.bedeiuralensis和P.parabedei与P.bedei的形态特征在统计上非常相似。建议废除P.uddeni,P.vulgaris,P.fusiformis和P.bedei种内的亚种名称,并将P.parabedei视为P.bedei的晚出同义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