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伊贝母组织培养形态发生过程中几种糖类含量及淀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3.
研究了蔗糖脂肪酸脂(SFE)对离体和活体大豆蔗糖酶活力和构象的影响。当SFE的浓度大于1.0mmol/L后,开始激活离体蔗糖酶的活力。在大豆的开花期和结荚期,SFE可以增加蔗糖酶的活力。荧光实验结果表明,在小于2mmol/L时,SFE不改变蔗糖酶的荧光最大发射峰峰位和峰高。施用SFE后,大豆叶片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酶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70%±10%,190%±10%,和260%±20%;而蔗糖的含量几乎不变。对蔗糖酶 的SDS-凝胶电泳图进行扫描分析的结果表明,经SFE处理后的蔗糖酶含量比对照高两倍左右。这些结果说明SFE可以显著增加活体蔗糖酶的活力,但活力的增加既不是因为蔗糖酶构象的改变,也不是蔗糖(作为底物)诱导所致,而是SFE增加了大豆叶片中蔗糖酶的含量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等六碳糖是在蔗糖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催化产物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碳源和能源。蔗糖酶还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信号传导、及对各种胁迫的响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用吸附交联技术共固定化蔗糖酶和葡萄糖氧化酶(GOD)的方法,考查了共固定化酶的动力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与溶液酶相比较,固定化蔗糖酶和GOD的响应滞迟期分别为3分钟和2分钟,4态响应时间增加6分钟和4分钟,Km值增大,pH─活力曲线变宽,最适pH值分别增大0.7和0.64,最适温度则降低7.3℃和16℃。以活性氧化铝作载体,戊二醛作交联剂制备的共固定化蔗糖酶和GOD,其蛋白质固定化率为92.9%,分解葡萄糖的总速度为441.6IU,当蔗糖浓度在0.2%以内时其反应速度与蔗糖浓度呈正相关(r=0.996),使用半衰期1623次,在4℃下保存120天活力残存为83.7%。  相似文献   

6.
抗病品种猕猴桃的枝条和叶片中蔗糖酶活性始终低于感病品种.自然发病后,感、抗病品种枝条与叶片中蔗糖酶活性都呈上升趋势,但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酶活性上升得更快,增幅较大,抗病品种蔗糖酶活性增幅不明显.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与蔗糖酶一致.抗感病品种均有3条α-淀粉酶同工酶谱带.自然感病后,抗病品种枝条及叶片的酶带增加不明显,仅多1条极弱的酶带;感病品种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麦红吸浆虫滞育发生和解除过程中保护酶活力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护酶活性测试盒分别测定了麦红吸浆虫滞育前、滞育期及滞育解除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3种保护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幼虫从老熟到进入滞育的初期,3种保护酶的活力均呈下降趋势.滞育年周期中,SOD和CAT活力对环境温度的反应相同,即低温促进其活力升高,高温导致其活力下降;POD活力与环境温度和滞育发育有关;整个滞育期间,裸露幼虫和结茧幼虫3种保护酶的活力随季节变化趋势相同,但同期的裸露幼虫活力略高于结茧幼虫;不同滞育年限幼虫3种保护酶的活力差异不显著.滞育解除后,3种保护酶的活力均随生长发育进程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盐酸水解法处理尼龙丝表面,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将蔗糖酶固定在尼龙丝上,制成酶丝,进而制成酶管.该酶管可用于蔗糖的测定,蔗糖通过酶管分解成葡萄糖,再用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测糖.酶管的最适 pH 为5—6,最适温度范围:30—40℃.溶液的流速对酶管的转化效率有显著影响.流速为1.3ml/min 时,蔗糖浓度在0—5mmol/L 范围内,酶管的转化效率基本恒定,约为28.5%.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重复实验,酶管的重复性很好,CV<1%。酶管活力至少稳定8d(天)以上.  相似文献   

9.
伊贝母黄化茎段培养在含有NAA 0.5 mg/1 6BA 0.2 mg/l的MS培养基上。鳞茎发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带逐渐增加。AMD和CHM都抑制鳞茎的发生,茎段培养后最初12 h对AMD最为敏感,以后敏感程度逐渐减弱,茎段对CHM的敏感程度更强,敏感时期亦更长。茎段培养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的出现和增加受到CHM的抑制,而不受AMD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烟草叶组织培养中糖类及淀粉含量的变化基本上可分为四个阶段:1、在细胞脱分化期间,各种糖类的含量均下降,淀粉含量也较低;2、细胞分化阶段,糖类含量显著升高,特别是淀粉含量随着芽原基的形成和芽的生长而急剧上升;3、在芽分化完成后,糖类及淀扮含量趋于稳定;4、在根形成之前,各种糖的含量又有回升的趋势。在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过程中,蔗糖转化酶活性较高,特别是酸性转化酶活性比碱性转化酶活性平均高10倍。淀粉水解酶的活性变化也很明显,其中β—淀粉酶的活性在大多数情况下较α—淀粉酶高,而且变化幅度也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激素对伊贝母组织培养中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伊贝母鳞茎培养在附加2,4—D、IAA、NAA和2,4—D+KT、IAA+KT、NAA+KT的MS培养基上(2,4—D、IAA、NAA1毫克/升,KT0.1毫克/升),研究了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的变异及愈伤组织的分化和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结果表明,2,4—D能有效地引起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当和KT结合使用时,可诱导高频率的多倍化细胞。IAA的作用次之,NAA较小。各种激素均能程度不同地引起各种类型的有丝分裂异常及染色体结构变异,其效应与对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影响呈现明显的一致性。研究还得出,染色体的整倍性是愈伤组织得以分化的重要因素,所以再生植株主要是二倍体,也有少量的四倍体,混倍体仅占少数。根据实验结果,对染色体变异的原因以及染色体数目变异与愈伤组织分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伊贝母组织培养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组织培养和细胞液印迹直接荧光观察法相结合,建立了伊贝母组织培养生物合成高含量贝母碱的技术,并通过薄层层析和薄层扫描对贝母生物碱的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组织培养物还是栽培贝母中都含有母碱的主要成分-西贝素。但根中贝母碱的成分要比其它组织或器官中更为复杂,含量和活性也较高。继代培养8代的不定芽和不定根中贝母碱的含量分别高于栽培5年贝母根的0.01%和0.02%。  相似文献   

13.
不同蛋白含量饲料对南方鲇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营养、饲料与鱼类消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蛋白含量分别为44.8%、29.1%和13.3%的饲料饲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并在第0d、15d、25d和50d对胰脏、胃黏膜、前肠黏膜和后肠黏膜的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1)饲料中蛋白含量为29.1%—44.8%时南方鲇的生长速度显快于低蛋白含量饲料(13.3%);2)在实验后期(25d后),中等蛋白含量饲料组南方鲇的生长速度比其他两组快,此阶段该组鱼胃黏膜的胃蛋白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而另两组该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低蛋白饲料组前肠黏膜和后肠黏膜的淀粉酶活性在实验后期急剧下降,与该组鱼的生长最慢相关联;3)在实验的50d内,不同蛋白含量饲料对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影响不大。实验期间,南方鲇消化器官中这两种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对南方鲇胃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合成、分泌和活性大小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4月初,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形成层带细胞开始增大,未成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增多,下旬出现成熟的木质部细胞。5月以后,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形成速度加快,6月初进入晚材形成期。8月初停止产生木质部,9月中旬停止产生韧皮部。多糖颗粒的消长与形成层活动有较强的相关性,恢复活动前后颗粒含量持续增长,6月进入晚材形成期才持续减少,至翌年1月初完全消失,3月又重新积累,并迅速达到高峰。淀粉酶同工酶在活动期只有一条酶带,形成层停止产生木质部后出现了3条特异酶带,12月初又出现了2条特异酶带,这5条酶带都一直存在到形成层恢复活动。  相似文献   

15.
几丁质及壳聚糖固定淀粉酶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洗净干燥捣碎后过筛(20目)的蟹壳经稀盐酸常温处理脱钙盐,稀碱保温处理脱蛋白,制得几丁质。几丁质再经浓碱保温处理数小时脱乙酰基,制得壳聚糖。分别以几丁质和壳聚糖为载体,各自与三种交联剂——戊二醛、环氧氯丙烷、一氯醋酸分别作用后用于淀粉酶的固定化。固定化淀粉酶活力测定表明,作为载体壳聚糖优于几丁质;作为交联剂,戊二醛最好,环氧氯丙烷次之,一氯醋酸较差。  相似文献   

16.
嗜盐碱性淀粉酶产生条件和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察汗淖碱湖分离到一株能产胞外嗜盐碱性淀粉酶的极端嗜盐嗜碱杆菌(Natronobacterium sp.)C-212,该菌产酶的最适pH和NaCl浓度分别为9.5和20%,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复合蛋白胨.酶反应最适温度为50℃,pH为8.5,NaCl浓度为2.6mol/L,该酶在pH9.5最稳定,NaCl可增加酶的热稳定性,酶降解可溶性淀粉的主要产物为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及其他寡糖.  相似文献   

17.
槐树试管正常苗与超度含水态苗茎叶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槐树(Sophora japonica L.)子叶经培养获得了大量的试管苗,依其形态正常与否可将其分为正常苗、超度含水态苗和介于二者之间的过度含水态苗。其自由水含量明显不同,正常苗低于50%,超度含水态苗高于79%,而过度含水态苗约为70%。以扫描电镜对其茎、叶的形态学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苗茎、叶表皮结构基本类似于实生苗,而过度及超度含水态苗的茎、叶表皮层结构变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其表面凹凸不平,表皮层外稀有或无蜡质存在,表皮细胞形状及排列不规则,叶片近、远轴两面气孔器密度、大小及开度均较正常苗显著增大;保卫细胞形态、结构异常。上述特征,均显示出槐树试管过度及超度含水态苗易失水干化,这可能是其在移栽过程中难以成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秦美猕猴桃于常温下采用限气贮藏时与对照相比,果实总淀粉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降低,淀粉含量和非水溶性果胶含量的下降减缓,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变慢。因此,限气贮藏的猕猴桃果实能保持较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19.
光质对一品红叶离体培养中形态发生及生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德祥  冯文煦  张丕方  王凯基   《广西植物》1987,(4):339-345+360
本文讨论了将光质应用于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大规模细胞繁殖及形态发生调控的可行性,并测定了一些形态及生化指标作为这种调控的参数。 以一品红试管苗的叶片作为外植体,置于MS培养基中并分别培养于白(W)、红(R)、黄(Y)、蓝(B)、绿(G)色光及黑暗(D)下,一个月后进行测定。蓝光和黄光明显促进出苗。而愈伤组织形成的情况则正相反,红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黄光效果最差。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力及蛋白质、RNA、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愈伤组织形成有较为一致的关系,但与分化不直接相关。 实验中还测定了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白光与蓝光均能促进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但蓝光中chl b/chl a的比率较高。此外,本文尚涉及暗处理中的晶质化现象(vitrification)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0.
蛇床幼茎离体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形成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蛇床幼茎外植体经诱导产生了愈伤组织。在MS+2,4-D,0.2mg/L+ZT0.4mg/L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转变成胚性愈伤组织。转入MS+NAA0.2mg/L+ZT0.8mg/L培养基以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体细胞胚胎。体细胞胚胎在MS+NAA0.5mg/L培养基中可直接发育成为完整植析。显微观察表明,体细胞胚胎产生于愈伤组织的表层细胞或内部细胞。在鱼雷胚期已有螺纹导管的分化。子叶期的维管组织从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