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李金荣  蓝海  黄晓军  陈远辉  吴卯斌 《蛇志》2007,19(3):202-205
长期以来,人们仅把具有沟牙和管牙的蛇视为毒蛇,然而,近年来发现游蛇科中的虎斑颈槽蛇、红脖颈槽蛇、颈棱蛇、赤链蛇等既无管牙,也无沟牙,却频频发生这类蛇咬伤人后引起中毒的事例,甚至出现被咬伤致严重出血休克死亡的事件。经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些蛇虽没有沟牙和管牙,但却具有产生毒性分泌物的毒腺—杜氏腺(Duvernoy′s gland)及皮下腺,且不同的毒腺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可表现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等。这类蛇与毒腺的导管有联系的上颌牙明显粗大,上颌牙与上颌骨、横骨连接牢固,毒腺里的毒液可顺着粗大的上颌牙流入伤口,因此,应视为"后毒牙类毒蛇"。  相似文献   

2.
208例毒蛇咬伤肾损害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道宜 《蛇志》2000,12(4):37-39
被血循毒及混合毒的毒蛇 (如蝮蛇 )咬伤后 ,大多会引起功能性损害 ,如能渡过危险阶段 ,多数患者肾功能可以恢复。若不能及时纠正 ,则可能发生肾小管坏死 ,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现将我院1 990~ 1 999年对具有肾损害表现的 2 0 8例毒蛇咬伤患者的防治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8例中男性 1 2 6例 ,女性 82例 ,年龄 3~ 72岁 (平均 38.2岁 ) ,1 4岁以下儿童5例 ;蝮蛇咬伤 1 89例 (90 .9% ) ,五步蛇咬伤 1 6例 ,银环蛇咬伤 3例 ;导致少尿 (含无尿 )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1 3例 (6.3% ) ,年龄为 8~ 53岁 (平均 30 .2岁 ) ;蝮…  相似文献   

3.
我们进行眼镜蛇科与蝰蛇科蝰亚科的两种毒蛇:即中华眼镜蛇与罗氏蝰蛇的毒腺组织化学的酶的研究,发现γ-GT存在于大体标本及冰冻切片的腺体上皮层内,中华眼镜蛇腺体γ-GT酶染色强于蝰蛇。  相似文献   

4.
防治毒蛇咬伤后伤口溃烂坏死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小波 《蛇志》2003,15(3):37-39
从 1 999年 4月至 2 0 0 2年 1 1月 ,我院收治各类毒蛇咬伤患者中 ,血循毒蛇咬伤 67例 ,混合毒蛇咬伤 2 4例 ,造成肢体溃烂坏死 1 6例 ,占1 7.5 %。对肢体溃烂坏死病例统计 ,其中被咬伤后就诊时间超过 2 4 h以上 8例 ,在 1 2~ 2 4 h以内 4例 ,在 4~ 1 2 h以内 3例 ,在 4h以内 1例。损伤坏死程度 :2 4 h以上就诊 8例 ,其中截肢小腿上段 2例 ,截指 3例 ,截趾 2例 ,以面积 1 4× 6cm2 皮下肌肉组织溃烂至骨外露 1例。 1 2~ 2 4 h以内就诊 4例 ,其中截指 2例 ,皮下肌肉溃烂坏死、肌腱外露范围分别为 6× 4cm2 和 5× 3.5 cm2 。4~ 1 2 h以内…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魟类螫伤机理,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光魟的毒棘腹外侧纵沟内的毒腺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光魟的毒腺为复层上皮。从基底面到游离面依次为基底层、棘细胞层和嗜酸性细胞层。基底层细胞和棘层的细胞嗜碱性,棘细胞间有少量、散在分布的嗜酸性细胞;棘细胞的外层至腺上皮的游离面的嗜酸性细胞密集排列。电镜下可见基底细胞有丰富的核糖体。棘细胞内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较丰富。嗜酸性细胞内有电子密度低的膜包分泌颗粒;接近表面的细胞内颗粒部分融合;表层细胞核消失,胞质充满融合的颗粒,游离面侧的胞膜呈角质样增厚。腺上皮内还可见到黑色素细胞、郎格罕细胞和梅克尔细胞。提示毒腺组织内有两种类型的细胞,一类为毒液形成细胞,另一类为非毒液形成细胞。嗜酸性细胞内的电子密度低的膜包分泌颗粒成分可能是造成螫伤剧痛及全身症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侧切排毒法防治毒蛇咬伤引起指端坏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程祖耀 《蛇志》2003,15(1):20-21
手指末端结构特殊 ,是一个封闭的其中有许多纤维间隔的结构 ,毒蛇咬伤毒液注入密闭的空间 ,易出现高张、剧烈疼痛、血循环不良、缺血坏死。用传统的“+”字切开法 ,局部减压不充分 ,易出现胬肉外翻 ,且愈后留有疤痕影响手指的触觉功能。笔者根据化脓性指头炎的治疗方法 ,从 1 997年起改在指根麻醉下 ,行侧切排毒 ,充分减压 ,治疗1 2例手指末端毒蛇咬伤病例 ,收到了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例中 ,蝮蛇咬伤 1 0例 ,竹叶青蛇咬伤 2例1.2 治疗方法 常规用碘酒、酒精或碘伏消毒患肢 ,用 1 %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蛇毒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从天然蛇毒中提取分离蛇毒有效成分受到蛇毒资源和质量的限制。为开发蛇毒有效成分的基因工程产品, 本研究构建了蛇毒腺的c D N A 文库, 为进一步筛选、克隆和表达蛇毒有关基因做准备。 方法 从眼镜蛇( Naja naja atra )毒腺中提取m R N A,经反转录合成c D N A后, 以λgt10 噬菌体为载体, 构建非表达的c D N A 文库。 结果 蛇毒腺c D N A 非表达文库库容量为2×106pfu/μg 重组子, 经大肠杆菌 C600 hlf 菌株平皿测定, 重组率为 70% 。 结论 经平板鉴定和 P C R 快速鉴定表明, 所构 c D N A 文库达到建库要求, 能够用于目的基因筛选和克隆表达。  相似文献   

8.
杨道之 《蛇志》2004,16(3):19-20
毒蛇咬伤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作者应用自制“万应蛇药丸”治疗毒蛇咬伤56例,疗效显著,现就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康晖  李敏 《生命科学研究》2000,4(4):328-330
从 2 5只虎纹捕鸟蛛 (Selenocosmia huwena)中得到约 0 .6g左右的毒腺 ,从中提取出5μg m RNA.以此 m RNA为模板 ,经反转录合成双链 c DNA.再经包装成 c DNA文库 .文库的滴度达到 3.2× 1 0 7pfu/m L  相似文献   

10.
刘晓萍  张克凌等 《动物学报》2001,47(2):221-225,T001,T002
为探讨Hong类螯伤机理,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光Hong的毒棘腹外侧纵沟内的毒腺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光Hong的毒腺为鱼层上皮,从基底面到游离而依次为基底层,棘细胞层和嗜酸性细胞层,基底层细胞和棘层的细胞嗜碱性,棘细胞间有少量,散在分布的嗜酸性细胞;棘细胞的外层至腺上皮的游离面的嗜酸性细胞密集排列。电镜下可见基底细胞有丰富的核糖体,棘细胞内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较丰富,嗜酸性细胞内有电子密度低的膜包分泌颗粒;接近表面的细胞内颗粒部分融合;表层细胞核消失,胞质充满融合的颗粒,游离面侧的胞膜呈角质样增厚,腺上皮内还可见到黑色素细胞,郎格罕细胞和梅克尔细胞,提示毒腺组织内有两种类型的细胞,一类为毒液形成细胞,另一类为非毒液形成细胞,嗜酸性细胞内的电子密度低的膜包分泌颗粒成分可能是赞成螯伤剧痛及全身症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蜘蛛目中几个科的代表种的毒腺形态特征及其位置进行了解剖观察。并在测量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的基础上,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不同种类蜘蛛毒腺的解剖方法。结果表明:蜘蛛毒腺的位置和形态与蜘蛛的进化、生活方式和蛛体形态有一定关系,即低等及地下穴居种类(如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等)的蜘蛛毒腺多前位(型)于螯基内;其余的多后位(型)于头胸部前段内。蜘蛛毒腺的重量与其体重之间为正相关,如大腹园蛛Araneus ventricosus的相关系数rAl=0.9846(P<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38 0.1829x;蜘蛛毒腺的长度与其头胸长之间为正相关,如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的相关系数rc3=0.9858(P<0.01),方程式为:y^=-0.1641 0.5325x;蜘蛛毒腺的宽度与其头胸宽之间为负相关,如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的相关系数rD3:=-0.9704(P<0.01),方程式为:y^=0.2498—0.0072x。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亚钳蝎蝎毒腺形态结构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相林  李纪标 《动物学报》1994,40(2):202-203
  相似文献   

13.
40例儿童毒蛇咬伤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永安  庞卫国 《蛇志》2000,12(3):51-52
1995~ 1 999年 ,我院共收治毒蛇咬伤病人 42 9例 ,其中 1 4岁以下儿童 4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7.5%。现将 40例儿童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为野外无意被毒蛇咬伤。年龄最大 1 4岁 ,最小 3岁 ,平均 9.7岁 ;6岁以上 (包括 6岁 )学龄儿童 34例 ,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 6例 ,比例为 5.67:1。就诊时间 :4h以内2 9例 ,4h以上 (包括 4h) 1 1例 ,比例为 2 .64:1。致伤蛇种 :竹叶青蛇咬伤 2 3例 (57.5% ) ,银环蛇咬伤 6例 (1 5% ) ,烙铁头蛇咬伤 5例 (1 2 .5% ) ,眼镜蛇咬伤 3例 (7.5% ) ,蝮蛇咬伤 3例 (7…  相似文献   

14.
日本鬼鲉毒腺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海洋生物日本鬼鲉毒腺为材料,应用SMARTTM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技术,构建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为基础的日本鬼鲉毒腺cDNA表达文库.通过对文库克隆的序列测定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94个日本鬼鲉毒腺新表达序列标签(ESTs),其中已确定全长cDNA的克隆有35个,包括溶细胞素基因、类短链神经毒素蛋白、C型凝集素、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致病相关基因等,这些基因在日本鬼鲉中绝大多数为首次发现.日本鬼鲉毒腺cDNA表达文库的成功构建,为深入研究日本鬼鲉毒腺的组分及其分子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取自人工饲养的成年雌蝎50只,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其腺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其结果证实:蝎毒腺为单管泡状腺,腺上皮为单层柱状,主要由暗细胞和明细胞组成。暗细胞内充满了大量的分泌小泡和分泌颗粒,而明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样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吴锦华  凌霄 《蛇志》1994,6(4):17-19
毒蛇咬伤的心电图改变吴锦华,凌霄,刘林,罗素梅,陈国琮,张碧蓬广西桂林市中医院541002为了探讨毒蛇咬伤病人的心电图改变,现将我院107例毒蛇咬伤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患者系我院自1982年至91年期间收治住院的毒蛇咬伤722例中有完整心...  相似文献   

17.
李铁文  汤湘君 《蛇志》1991,3(4):20-22
蛇伤是农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症,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常可致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文介绍1985年以来,我院收治蛇伤2424例,蛇伤后的主要抢救方法,重点介绍蛇伤后的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一.临床资料本组2424例中,男性1523例,女性901例,3~15岁424例,16~40岁1124例,41~72岁876例。发病季节:4~11月,以6至9月发病最高.就诊时间:在1~12小时以内就诊者92例25~48小时者1043例,49~144小时者436例,其中最长21例为288小时。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8.
19.
毒蛇咬伤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景新  林天辅 《蛇志》1998,10(3):6-7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根据32年共收治各类型毒蛇咬伤患者60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期毒蛇咬伤的动态变化。结果毒蛇的种类、毒蛇咬伤的多发季节、受伤人群的分布数量和死亡率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动向和规律。结论毒蛇咬伤的种类和患者不断增多,多发季节明显改变,死亡率明显下降,受伤人群形成了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20.
毒蛇咬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小飞 《蛇志》1999,11(2):35-36
我院自1994年4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毒蛇咬伤病人305例。由于医护密切合作,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5例蛇伤病人中,就诊时间:<1h75例,1~5h120例,5~12h83例,>12h27例;按蛇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