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虱跗(虫扇)的个体发生研究:生活史和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秀慧  贝亚维 《昆虫学报》1990,33(2):174-181
稻虱跗蝙Elenchinus japonicus Esaki et Hashimoto属(捻翅目)跗蝙科,在稻田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稻虱跗蝙在母体血腔中发育、孵化产生三爪蚴,三爪蚴通过生殖沟、生殖孔、育道和育道开口离开母体.三爪蚴离开母体在稻株上活动.一旦靠近寄主,用足抓住寄主,爬在它们身上.它通过节间膜进入寄主,变成蛆状蚴,开始取食.幼虫在寄主体内继续发育,达到足够大小,它们羽化成虫.雌成虫留在寄主体内,仅露出“帽子”(即头胸部),雄虫离开寄主,自由飞翔、雄成虫寿命很短(<12小时),它们积极寻找雌虫,进行交配,发现交配位置在育道口,支配时间约1—2秒钟.雄成虫体长1.33mm;展翅约2.25mm;雌成虫体长1.6—2.6mm,宽0.88—1.35mm;头胸部长0.2mm;育道口宽0.15mm,卵在雌成虫体内形成,而卵母细胞在雌幼虫体内发育.卵长75μm×宽40μm.第1期幼虫(三爪蚴):体长0.2mm;尾须为体长1/3.第Ⅱ期幼虫(蛆伏蚴)足和附肢都退化;第Ⅱ期幼虫分成4个龄期,具口和消化道,蛹属围蛹.卵历期7—8天,而三爪蚴历期仅1天.蛆状蚴(2—5龄)历期10—11天,蛹历期约3—4天,雌成虫历期7—8天.在实验室,每世代历期约20—23天.稻虱跗蝙的寄生作用较低,由于三爪蚴找不到稻虱很快死亡.在浙江1983—1986年调查,稻虱跗蝙对白背稻虱成、若虫寄生率5—7%,灰稻虱的寄生率为2%,褐稻虱为1%.有时白背稻虱的寄生率可达20—40%.  相似文献   

2.
稻虱跗蝙Elenchinus japonicus Esaki et Hashimoto属(捻翅目)跗蝙科,在稻田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稻虱跗蝙在母体血腔中发育、孵化产生三爪蚴,三爪蚴通过生殖沟、生殖孔、育道和育道开口离开母体。三爪蚴离开母体在稻株上活动。一旦靠近寄主,用足抓住寄主,爬在它们身上。它通过节间膜进入寄主,变成蛆状蚴,开始取食。幼虫在寄主体内继续发育,达到足够大小,它们羽化成虫。雌成虫留在寄主体内,仅露出“帽子”(即头胸部),雄虫离开寄主,自由飞翔、雄成虫寿命很短(<12小时),它们积极寻找雌虫,进行交配,发现交配位置在育道口,支配时间约1—2秒钟。雄成虫体长1.33mm;展翅约2.25mm;雌成虫体长1.6—2.6mm,宽0.88—1.35mm;头胸部长0.2mm;育道口宽0.15mm,卵在雌成虫体内形成,而卵母细胞在雌幼虫体内发育。卵长75μm×宽40μm。第1期幼虫(三爪蚴):体长0.2mm;尾须为体长1/3。第Ⅱ期幼虫(蛆伏蚴)足和附肢都退化;第Ⅱ期幼虫分成4个龄期,具口和消化道,蛹属围蛹。卵历期7—8天,而三爪蚴历期仅1天。蛆状蚴(2—5龄)历期10—11天,蛹历期约3—4天,雌成虫历期7—8天。在实验室,每世代历期约20—23天。稻虱跗蝙的寄生作用较低,由于三爪蚴找不到稻虱很快死亡。在浙江1983—1986年调查,稻虱跗蝙对白背稻虱成、若虫寄生  相似文献   

3.
分别在小菜蛾体内的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2龄幼虫亚致死剂量(=LC10)的阿维菌素和氟虫睛,研究上述杀虫剂处理对寄主体内菜蛾绒茧蜂结茧率和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LC1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的菜叶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分别下降26.6%,22.8%和5.8%,饲喂小菜蛾LC10剂量氟虫睛处理的菜叶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分别下降76.9%,42.5%和18.5%。上述阿维菌素处理对菜蛾绒茧蜂成虫羽化率影响不显著,但上述氟虫睛处理可显著抑制菜蛾绒茧蜂成虫羽化率,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LC10 剂量氟虫睛处理的菜叶可导致菜蛾绒茧蜂成虫羽化率分别下降53.1%,36.1%和47.8%。结果显示,即便是对寄主小菜蛾幼虫很低的剂量(LC10剂量)也会显著危害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菜蛾绒茧蜂的生长发育。此外,饲喂小菜蛾幼虫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与杀虫剂种类及蛾绒茧蜂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4.
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是许多双翅目实蝇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为繁育寄主,系统观测了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特征及其相应的发育历期。观察结果表明,前裂长管茧蜂整个生活史由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组成。其幼虫可划分为四个龄期,一龄幼虫具几质丁的坚硬头壳和镰刀状的颚,形态特征与行为习性与二、三、四龄幼虫完全不同。前裂长管茧蜂约需20天完成世代发育。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及四龄幼虫的历期依次为1.91、2.02、1.75、2.04和2.31d;蛹的历期介于8~10d,雌性个体发育时间长于雄性。前裂长管茧蜂通常比未被寄生的寄主迟3~5d羽化,雌、雄蜂在羽化后即能交配、产卵,被寄生的桔小实蝇幼虫体表上会留下明显的深褐色产卵孔,寄主化蛹后产卵孔仍保留在其蛹壳上。  相似文献   

5.
六盘山翠金小蜂Tritneptis sp.是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主要食叶害虫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 Hartig茧期的体外复寄生性天敌。对该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蜂在宁夏六盘山1年2代,以幼虫在寄主茧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取食,5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蜂从6月中旬开始羽化,每头虫茧平均出蜂6.14头,雌雄比1.79∶1,雌蜂6月下旬开始产卵,一只雌蜂一生可在12.2头寄主虫茧上产卵,第1代寄生蜂幼虫7月上旬开始孵化并吸食寄主营养发育,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上旬开始羽化并交尾、产卵寄生。该蜂体型较大,对寄主跟随性强,无重寄生天敌,自然寄生率7.3%~33.6%,是一种优良天敌寄生蜂。  相似文献   

6.
胡霞  刘强 《昆虫知识》2008,45(1):58-61,F0002
中华食蜂郭公虫Trichodes sinae Chevrolat是西鄂尔多斯地区重要传粉昆虫火红拟孔蜂Hoplitis pyrrhosoma Wu的寄生性天敌。文章报道中华食蜂郭公虫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幼虫和成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该虫在西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陆续羽化出巢,成虫取食植物补充营养后,开始交尾、产卵。1龄幼虫能够寻找并钻入火红拟孔蜂的巢室,取食火红拟孔蜂幼虫,直至结茧化蛹。室温条件下,卵期约6~8d,幼虫期约260~280d,蛹期约40~50d;雄虫寿命约28~30d,雌虫寿命约35~40d。  相似文献   

7.
胡萃 《昆虫学报》1964,(5):689-714
黑青小蜂系棉红铃虫的外寄生蜂。在杭州,年发生11代,少数12代。主要以幼虫在越冬红铃虫的茧内越冬。每雌平均寄生红铃虫10.67头,产子蜂100.47头。若寄主供应不充分,则子蜂数量显著减少。性比高,通常为80-90%。成虫寿命与温度关系密切,雌蜂一般长于雄蜂。喂以蜂蜜或给以寄主供其寄生,寿命均能显著延长。卵期2—5天;非越冬幼虫历期5—14天,越冬幼虫历期141—145天;非越冬蛹历期5—35天。 综合文献记载,已知寄主6目36科148种(包括亚种)。经室内试验,能顺利地寄生并育出子蜂的,尚有米淡墨虫、中国齿腿瘦姬蜂以及一种绒茧蜂。后二者均为红铃虫的寄生蜂。 此蜂易于饲养,采取一系列简易的办法,能顺利地进行大量繁殖。在二百余棉仓放蜂116万余头的结果,对活红铃虫的寄生率自33.61%提高至95.93%,增高1.85倍,红铃虫活虫率则自19.32%降至0.86%,抑低95.55%。 越冬红铃虫能在沙土中作茧;所结之茧,此蜂同样寄生、发育并羽化,可望通过这一途径,改进繁殖用寄主的采集方法,以节约劳力。幼虫于5℃上下、0—10℃范围内冷藏64天后表现仍正常,但长期冷藏则生活力大受影响,而繁殖一代后又显然有所恢复。各地蜂种比较结果,以运城的为最差,九江、杭州、永济表现良好,三者之间差异尚不显著。种内杂交有可能提高生活力,“杭州×永济”杂交第一代比母系,平均寄生能力提高40.71%,子代数增加25.34%,雌雄蜂寿命延长16.81%与60.32%;与父系相比,提高更多。此蜂既能原寄生,又可重寄生,既有益又有害,应用时应加注意,惟初步估计棉仓放蜂的弊害是不大的。  相似文献   

8.
夏诗洋  孟玲  李保平 《生态学报》2013,33(4):1118-1125
寄生蜂卵成熟动态影响其产卵决策行为,因而对于认识寄生蜂搜寻行为生态学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菜粉蝶(Pieris rapae)为模式生物,首先连续3周每隔24 h详细观察子代蜂幼期不同发育阶段的体型、卵巢管以及寄主蛹的外部形态,以此为基础观察了低温处理(模拟越冬温度)被寄生蛹对子代蜂成熟卵数量动态的影响。蝶蛹金小蜂胚后发育历时约2周,其中卵期1 d;幼虫历期约7 d。初孵幼虫体透明;胚后第3—6天体积快速增大,然后减缓,体色由绿变黄;胚后第8天进入预蛹,第9—12天蛹淡色,复眼由淡黄变为深红,第13—14天蛹暗黑色,并逐渐带有金属光泽。卵巢管在羽化当天即开始沉积卵黄,并在羽化后1—4 d连续增加直到出现卵吸收;羽化后5—6 d成熟卵数量增速不明显甚至略有减小。寄主蛹随子代蜂从卵发育至幼虫再到蛹体色从绿色变为灰褐色再到土黄色。低温处理被寄生的寄主蛹(寄生蜂处于老熟幼虫或蛹期)后,羽化成虫的卵巢管略细,成熟卵数量较少。成熟卵数量的变化不仅受低温处理的影响,而且受雌蜂体型大小和日龄的影响;低温处理明显减缓卵成熟速率,各日龄期成熟卵数量均明显减少;适温下成熟卵数量于羽化后第4天达到峰值,而低温处理下成熟卵数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延迟至第7天。研究表明,越冬低温对来年羽化的蝶蛹金小蜂卵成熟动态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橘小实蝇卵寄生蜂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卵、幼虫、蛹、雌成虫、雄成虫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8.8、8.5、8.7、8.7和9.3℃;有效积温分别为25.2.200.2、133.6、344.4、242.8和440.2日度。在19-31℃之间,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相似文献   

10.
管氏肿腿蜂对黄粉甲的寄生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凯  徐志强  代平礼 《昆虫学报》2006,49(3):454-460
在人工扩繁条件下观察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对中间寄主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的寄生行为,其过程可分为:搜寻-识别-螯刺-清理和取食-产卵-护幼。雌蜂在寄生黄粉甲蛹时上蜂速度和螯刺率变异大,上蜂前时间为1.4~7.0天, 螯刺率为8.7%~91.7%,影响两者的因素包括: 雌蜂的交配状况、寄主状况及繁育温度等。蜂毒螯入寄主后可使其组织不腐烂而适于被寄生,被螯刺后的蛹可表现为 “保鲜”状态,平均“保鲜”时间为12.6天。蜂在蛹体的平均产卵量为30粒,最多为91粒。蜂卵在蛹体上分布合理,有利于幼虫有效利用寄主营养并避免拥挤和取食竞争。母蜂对幼虫期的发育具保护行为,包括护卵和保护幼虫正常发育并能搬运老熟幼虫集中结茧化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