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肝炎患者多种自身抗体检出率的比较,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7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64例非AIH肝炎患者和7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抗肝肾微粒体-1抗体(LKM-1)、抗肝细胞胞质抗原-1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并对各检测指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AIH组患者ANA、AMA-M2、LKM-1、LC-1、SLA/L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0%、28.0%、9.3%、1.3%、10.7%均高于非AIH组患者的56.2%、3.1%、0.0%、0.0%、0.0%,且除LC-1外其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ANA、AMA-M2、LKM-1、LC-1及SLA/LP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外周血中辅助T细胞1(Th1)和辅助T细胞2(Th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2例AILD患者为实验组,1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和Th2细胞在淋巴细胞亚群中所占百分率,并检测患者肝功能,分析Th1、Th2细胞水平与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ILD组患者Th1细胞和Th2细胞百分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ILD活动期患者Th1和Th2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ILD缓解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Th1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降低,Th2细胞百分率较健康人群高,Th1/Th2比值明显降低。AILD患者Th1细胞百分率与血清中TBIL、DBIL、GG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28、0.472、0.511,P值分别为0.010、0.004、0.002)。Th1/Th2比值与血清中TBIL、DBIL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24、0.405,P值分别为0.011、0.016)。结论:AILD患者Th1细胞和Th2细胞百分率异常升高,且Th1细胞百分率及Th1/Th2比率与AILD患者肝功能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肝活检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病理分期,并对比血生化、自身抗体等指标进一步明确各期的生化特点,便于指导临床。方法所有患者采静脉血检查肝功,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所有患者进行肝脏活检,分析其肝脏病理分期。结果 43例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阳性为31例(72.1%)。27例(62.8%)ANA阳性,37例(86.1%)患者血清IgM水平升高。均有肝功能指标的明显异常,以GGT及ALP升高最明显。结论对胆酶增高而原因未明的肝病患者,早期自身免疫抗体及肝脏病理检查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段金楠  蔡群  王浩  盛吉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5):614-617, 封三
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其除了可调节钙磷代谢,参与骨骼生长外,还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和抗炎抗纤维化等参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一组肝脏炎症性病变,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AILD存在相关性,AILD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普遍降低,补充血清维生素D可降低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程度。因此,探究维生素D在AI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对维生素D在AIL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98例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按照肝功能分级的Child-Pugh评分将分为A组(Child A级,n=45例)、B组(Child B级,n=33例)、C组(Child C级,n=20例),同期选取本院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Cys C水平,比较各种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B组、C组、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Cys C及血清Cys C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清Cys C、血清Cys 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A组、B组,而B组高于对照组、A组(P0.05);血清Cys C阳性组与阴性组中含有Child A级、Child B级、Child C级患者的构成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阳性组中的Child C级患者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Cys C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P0.05);Child-Pugh评分、ALT、AST与患者血清Cys C阳性呈正相关(P0.05);而ALB则与其呈负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一定相关性,早期检测血清Cys C水平对于评估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骨创伤患者与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分析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住院骨创伤患者但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126例(骨创伤组)、DVT患者30例(DVT组)以及进行体检无创伤、心血管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健康者6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D-二聚体(D-D)含量检测采用散射比浊法,纤维蛋白原(FIB)测定采用PT导出法,抗心磷脂抗体(ACA,IgA,IgM,IgG)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C反应蛋白(CRP)含量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骨创伤组和DVT组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与骨创伤组相比,此三者平均含量均升高,其中C反应蛋白含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创伤组ACA阳性率与对照组ACA阳性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VT组ACA阳性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DVT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骨创伤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患者多部位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骨创伤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C反应蛋白升高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是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以及骨折情况越严重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危险性越大,溶栓治疗对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抗核抗体(ANA)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IF法对82例RA患者(RA组)、74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RA组)和5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NCA和ANA谱进行了检测分析,并用ELISA法进行抗丝氨酸蛋白酶3(PR3)、抗髓过氧化物酶(MPO)、ANA谱的定量检测。结果:RA组82例患者中,64例ANCA阳性,阳性率为78.08%,其中核周型(PANCA)37例,阳性率为45.1%,胞浆型(CANCA)27例,阳性率为32.9%;非RA组74例患者中有7例ANCA阳性率分别为9.4%;正常对照组50例中没有一例ANCA阳性。利用Elis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别能够特异的检测到PR3、MPO、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s-A等抗体、抗SS-A抗体、抗PM-SCL抗体的存在。结论:联合ANCA、ANA检测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心肌酶谱、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患儿及同期收治的85例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20名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幼儿为对照。比较三组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肌钙蛋白(hs-c Tn T)、肌酸激酶(CK)、同工酶(CL-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差异及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患儿外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轮状病毒感染(RV)组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皮疹、心肌损伤以及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RV组和细菌感染组组患儿的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RV组患儿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细菌感染组(P0.05);RV组患者肌钙蛋白(hs-c Tn T)、肌酸激酶(CK)、同工酶(CL-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患儿(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心肌酶谱、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与细菌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衣原体感染与血清中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120例衣原体感染不育男性(男性衣原体感染组)和55例正常生育男性(男性正常时照组)的血清中AsAb、ACA;检测142例衣原体感染不孕女性(女性衣原体感染组)和60例正常生育女性(女性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AsAb、ACA、EMAb.结果:男、女衣原体感染组AsAb、ACA检出率高于相应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女性衣原体感染组EMAb检出率高于女性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和与不孕不育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且AsAb、ACA、EmAb的产生与衣原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脑梗塞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0例脑梗塞患者血清中ACA含量进行检测,并与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塞组血清中AC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A分型中,脑梗塞组血清中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血清中ACA含量,可作为研究ACA与脑梗塞关系的一项可靠指标,对脑梗塞的病理机制研究以及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判断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SLA/LP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分型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组织学检查、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等综合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抗-SLA/LP阳性16例、抗-SLA/LP阴性66例,AIH-Ⅰ型51例、AIH-Ⅱ型15例、AIH-Ⅲ型16例。分析和比较抗-SLA/LP阴性和阳性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抗-SLA/LP诊断AIH-Ⅲ型的灵敏度,比较抗-SLA/LP不同强度患者的临床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抗-SLA/LP阴性和阳性患者的年龄、病程、ANA和AMA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抗-SLA/LP阳性患者的SMA检出率为0.00%,与抗-SLA/LP阴性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SLA/LP诊断AIH-Ⅲ型的灵敏度为100%,准确度为100%;抗-SLA/LP中高强度组患者的PTA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强度阳性组(P0.05),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SLA/LP对AIH-Ⅲ型患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且抗-SLA/LP阳性强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肝脏功能,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糖类抗原724(CA724)、胃泌素17(G-17)及幽门螺杆菌(HP-IgG)抗体联合检测在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行胃镜检查的1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50例),萎缩性胃炎组(76例),胃癌组(6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53、PCNA的表达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A724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G-17水平;采用胶体金法定性检测HP-IgG抗体表达。分析各指标对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鉴别的价值。结果胃癌组患者P53、PCNA阳性率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均P0.05)。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患者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胃癌组HP-IgG阳性率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均P0.05)。胃癌组患者血清CA72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患者血清G-17水平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均P0.05),同时萎缩性胃炎组血清G-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P-IgG抗体阳性患者P53、PCNA阳性率以及血清CA724、G-17水平均高于HP-IgG抗体阴性患者(均P0.05)。CA724预测胃癌的AUC为0.815,截断值为33.57 U/mL,灵敏度为70.00%,特异性为83.33%。G-17预测胃癌的AUC为0.847,截断值为15.36 U/mL,灵敏度为80.00%,特异性为85.71%。各指标联合检测胃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高于单指标检测。结论胃癌患者P53、PCNA、HP-IgG抗体阳性率较高,血清CA724、G-17水平升高,而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G-17水平降低,可作为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的鉴别指标。各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类风湿性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球蛋白(Ig)、补体(C3、C4)以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65例RA患者为RA组,其中RA活动期患者93例(RA活动组),RA缓解期患者72例(RA缓解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RF、IgM、IgG、IgA、C3、C4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CCP抗体,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白介素-6(IL-6)、化学发光法检测白介素-8(IL-8)。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比较不同组别各检测指标水平,并分析RA患者RF、ANA、CCP抗体、Ig、C3、C4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组、RA缓解组血清RF、ANA、CCP抗体、IgM、IgG、IgA、IL-6、IL-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RA活动组血清RF、ANA、CCP抗体、IgM、IgG、IgA、IL-6、IL-8水平高于RA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组、RA缓解组血清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且RA活动组血清C3、C4水平低于RA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RA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RF、ANA、CCP抗体、IgM、IgG、IgA与炎症因子IL-6、IL-8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C3、C4与炎症因子IL-6、IL-8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RA患者体内RF、ANA、CCP抗体、Ig及IL-6、IL-8水平明显较高,C3,C4水平明显较低,活动期RA患者更为显著,联合检测可早期辅助诊断RA及判断病情进展,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Ⅱb/Ⅲa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A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SLE-T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SLE血小板减少组35例、非血小板减少组27例、ITP组14例及健康对照组16例血清中抗GP Ⅱb/Ⅲa抗体及ACA的水平,分析其与SLE-TP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①SLE血小板减少组抗GP Ⅱb/Ⅲa抗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血小板减少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②抗GP Ⅱb/Ⅲa抗体在SLE血小板减少组与ITP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各组间AC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在SLE血小板减少组,抗GP Ⅱb/Ⅲa抗体与SLEDAI评分等级有显著关联(P<0.05),与血小板减少程度、皮疹、光过敏、脾大、关节炎、粒细胞减少、肾脏及神经系统受累等临床指标无相关性,与dsDNA、Sm、SS-A、C3、C4、Coombs实验及ACA无显著关联.结论:SLE-TP患者血清中抗GP Ⅱb/Ⅲa抗体高表达,且与疾病的活动呈正相关,可能在SLE-TP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SmD1抗体的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学方法分别检测SLE患者90例、非SLE病例对照组患者100例及健康对照组患者70例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抗SmD1抗体的检测用ELISA方法;抗Sm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检测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SLE组患者血清中抗SmD1抗体阳性率为75.6%;抗ANuA抗体阳性率为56.7%;抗Sm抗体的阳性率为24.4%;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47.8%。SmD1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ANuA抗体、Sm抗体及dsDNA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抗SmD1抗体的特异性为98.2%。结论与传统的检测指标比较,抗SmD1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SLE的一项重要的特异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因子分型(IgG、IgM、IgA)与丙型肝炎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类风湿因子(RF)自身免疫抗体的分型(IgG、IgM、IgA)与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出现的规律及与肝功能损坏情况的相关性.采用定量双抗原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抗-HCV阴性、ALT<40U的C组RF总阳性率为5%;抗-HCV阳性、ALT<40U的A组为56%:抗-HCV阳性,ALT≥40U的B组为89%,C组与A、B组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A组lgM-RF阳性率为4%;B组为56%;A组与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抗-HCV阳性者血清中各型RF总阳性率比正常对照的C组有明显的增高;B组的IgM-RF比A组明显地增高.研究结果提示:IgM-RF的增高与丙肝患者肝功能损坏的发生与否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标记物(HBV-M)与乙肝病毒脱氧核苷酸(HBV-DNA)载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104例乙肝患者HBs Ag、HBe Ag、HBc Ab、HBs Ab、HBe Ab5种HBV-M;用PCR法检测HBV-DNA含量;同时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等肝功能指标,对三者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HBs Ag、HBc Ab、HBe 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及载量均大于其余组(P0.05);HBe Ag含量、ALT浓度与HBV-DNA载量均呈正相关(r=0.48,P0.05)、(r=0.36,P0.05);AST、CHE与HBV-DNA含量无明显相关性,但在无病毒载量与有病毒载量组之间AS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M、HBV-DNA与肝功能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HBe Ag阴转不代表病毒复制停止,HBV-DNA也不能完全反应肝损害程度,临床应加大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家系患者发病时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的特征,分析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别用临床生化分析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和微阵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对收集的31个家系129例一级亲属进行生化指标、自身抗体和HLAⅡ基因分型的相关检测。结果:5个家系出现免疫异常,表现在抗核抗体(ANA)阳性,但仅有一个家系的一个成员出现抗线粒体抗体(AMA)M2型阳性,可诊断为PBC。其中,发现免疫异常的5个家系中2例一级亲属出现肝功能异常,两个家系发现HLAⅡ-DRB1(*08)基因型,另外两个家系共同存在HLAⅡ-DRB1(*07)基因型。结论:PBC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其发病可能与HLAⅡ-DRB1(*08)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患者在健康宣教、运动指导、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肠黏膜屏障功能、氢呼气试验等指标,观察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肠屏障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D-乳酸、二胺氧化酶、血清内毒素水平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氢呼气试验阳性率(20.00%)较治疗前(53.33%)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常规治疗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抑制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血糖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20.
廖永强  彭可君  夏洪娇  刘剑荣  孟芳 《生物磁学》2011,(13):2535-2537,2534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抗核抗体(ANA)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IF法对82例RA患者(RA组)、74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RA组)和5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NCA和ANA谱进行了检测分析,并用ELISA法进行抗丝氨酸蛋白酶3(PR3)、抗髓过氧化物酶(MPO)、ANA谱的定量检测。结果:RA组82例患者中,64例ANCA阳性,阳性率为78.08%,其中核周型(PANCA)37例,阳性率为45.1%,胞浆型(CANCA)27例,阳性率为32.9%;非RA组74例患者中有7例ANCA阳性率分别为9.4%;正常对照组50例中没有一例ANCA阳性。利用Elis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别能够特异的检测到PR3、MPO、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S—A等抗体、抗ss—A抗体、抗PM—SCL抗体的存在。结论:联合ANCA、ANA检测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