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陆倩 《蛇志》2017,(2):218-220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接诊救治行溶栓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诊救治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急救时间和转运入院时间、护理干预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善幅度以及患者院前急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救治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时间和转运入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善幅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降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损伤控制在促进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恢复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入住我院治疗的多发伤患者60例,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组采取损伤控制的疗法,对照组采取一期确定治疗手术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高体温、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改善状况(以PT和APTT恢复正常时间为标准)、血液碱剩余(BE)恢复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乳酸清除时间、PT、APTT和BE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降低或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及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方法,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应用于急诊外科多发伤可促进患者恢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机械通气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效果及对远期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急诊收治的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损伤后立即给予机械通气,并采取常规液体复苏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损伤后立即给予机械通气,并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急救治疗前与急救治疗后1 h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急救治疗前与急救治疗后1 d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乳酸、肌酸激酶(CK)相关生化指标表达水平,最后分别在患者苏醒时、术后3 d、6 d、10 d检测两组患者S100B蛋白与褪黑素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说话时间、总输液量以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SpO2水平降低,观察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PaCO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乳酸、CK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K水平升高,观察组无明显变化,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BUN、Scr、乳酸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S100B 蛋白、褪黑素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6 d、10 d S100B 蛋白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3 d、6 d、10 d褪黑素明显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机械通气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提升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且能够及时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相关血气指标水平,减轻对患者心功能、肾功能带来的损伤,同时能够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的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将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给予6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时间、急诊室到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肌梗死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急诊室到球囊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可为进一步诊治赢得时间,并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2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病情大致相同的多发伤患者90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以损伤控制技术抢救进行救治,对照组以传统方式进行抢救,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系统恢复时间,出血量,凝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无显著差异,患者在体温恢复时间、凝血系统恢复时间、出血量、凝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率上,实验组即接受损伤控制技术救治的患者显然有很大的优点。两组差异具有显著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技术在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疗效好,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有很大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规范化急救护理措施在骨科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进行急救的骨科多发伤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护理,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进行急救的骨科多发伤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规范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救护车到达时间和接受手术时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多发伤患者进行规范化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梁富球 《蛇志》2017,(2):144-145
目的探讨复方醋酸林格氏液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电解质、血糖和乳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应用复方醋酸林格氏液,对照组应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动脉血pH、血清K+、Na+、Ca2+离子、血糖和乳酸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动脉血pH和血糖水平高于术前,乳酸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动脉血pH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动脉血pH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和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醋酸林格氏液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糖和乳酸的影响较小,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血乳酸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86例,根据患者的最终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在病情平稳后转出重症监护室的作为存活组(106例),死亡的患者作为死亡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12h、入院后24h的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血乳酸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CRP及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二聚体、CRP水平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血乳酸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的D-二聚体、CRP、血乳酸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及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564、0.676、0.506,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CRP及血乳酸水平与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临床上可对其进行检测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贝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胰腺炎近期疗效及对炎症因子、D-乳酸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实验组采用加贝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腹部体征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血清CRP、TNF-α、IL-6、D-乳酸水平及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组总有效率为75.00%(30/40),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腹部体征消失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RP、TNF-α、IL-6、D-乳酸水平及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RP、TNF-α、IL-6、D-乳酸水平及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假性囊肿已经胰周感染,其试验组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发生率为17.5%(7/4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贝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胰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肠粘膜功能,更利于快速控制病情,从而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我院EICU的多发伤伴失血休克患者78例,根据抢救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9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进行抢救,对照组39例患者实施积极液体复苏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液体输入量、术前复苏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8.2%和12.8%,均低于对照组的61.5%和28.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积极性液体复苏抢救,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能更好改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缩短术前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宣教对HIV/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治疗的140例HIV/AIDS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出院后跟踪随访督促。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病情控制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强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HAART服药依从性,从而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9,(4)
目的观察早期程序化急救处理对毒蛇咬伤的救治有效性。方法将2018年1月作为早期程序化急救处理方案的时间分界点,选择实施前后毒蛇咬伤的住院病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前行常规急救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将实施后早期程序化急救处理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急救处理方案的有效性(痊愈、好转、无效)及症状好转时间(伤口肿痛、呼吸困难、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眼花)。结果实施前的急救有效率为86.67%,实施后升至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的伤口肿痛、呼吸困难、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眼花症状好转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毒蛇咬伤实施早期程序化急救处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疗的9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为7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氯吡格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治疗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诊的96例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行确定性手术,观察组行损伤控制性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中实施损伤控制手术效果显著,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脏病进展过程中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水平变化及应用药物干预其变化后产生的对糖尿病肾脏病的影响。方法:选择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肾脏病患者88例,DKDⅢ期43例,DKDⅣ期45例。分别检测各期患者血PAI-1水平,观察其变化趋势。针对DKDⅢ期患者分为对照组(DKDⅢ-C组)和观察组(DKDⅢ-O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保护肾脏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PAI-1水平、24 h尿白蛋白量、血肌酐、空腹血糖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DKDⅣ期患者血PAI-1水平明显高于DKDⅢ期患者(P<0.001)。DKDⅢ-O组患者治疗后血PAI-1水平下降(P<0.01),且尿白蛋白减少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糖、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DKDⅢ-C组治疗前、后血PAI-1、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糖尿病肾脏病进展,血PAI-1水平呈上升趋势,应用药物降低其水平后可减少早期DKD患者尿白蛋白量,对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进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症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外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重症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内步行距离、6个月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6 min内步行距离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率以及死亡率较对照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重症护理措施,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20,(3)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银环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银环蛇咬伤患者6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毒蛇咬伤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急救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处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对预见性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肺部感染与意外拔管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急诊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入院处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在预见性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肺部感染与意外拔管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银环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在严重胸外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7例患者采用早期全面治疗(ETC组),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患者采用DCS理论救治(DCS组)。比较两组相关生理指标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ETC组比较,DCS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和APT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DCS组腹腔感染、ARDS、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ET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严重胸外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救治中应用DCS理论可明显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CP)的护理干预对十二指肠溃疡(DU)合并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4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2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实施基于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疼痛缓解时间、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疼痛缓解时间、患者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能有效控制出血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疼痛缓解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奥曲肽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闭锁小带蛋白1(ZO-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1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使用血必净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HMGB1、ZO-1、D-乳酸、内霉素、二胺氧化酶水平、乳果糖/甘露醇排除比值的变化及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血清TNF-α、HMGB1、D-乳酸、内霉素、二胺氧化酶、乳果糖/甘露醇排除比值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ZO-1水平有所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3.1%)较高,血清TNF-α、HMGB1、D-乳酸、内霉素、二胺氧化酶水平、乳果糖/甘露醇排除比值较低,血清ZO-1蛋白表达较高,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短,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TNF-α、HMGB1水平,提高血清Z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