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摩根摩根菌临床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和临床分布,研究摩氏摩根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类型分布。方法用K—B法对67株摩氏摩根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PCR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PCR结果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摩氏摩根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均已产生较高的耐药率;而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西丁100%敏感。基因型分析显示有5株携带CTX-M基因,其中3株摩根摩根菌基因型为CTX—M-14型,2株为CTX—M-15型。结论摩氏摩根菌ESBLs检出率仍较低;5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摩氏摩根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其基因型为CTX—M-15或者CTX—M-14;需加强对不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肠杆菌脂蛋白信号肽基因为探针探测分析在亲缘关系上离大肠杆菌最远的摩氏摩根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脂蛋白信号肽基因并与其他肠杆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肠杆菌脂蛋白信号肽在结构上有共同特征,这些结构特征是信号肽功能所必需。摩根菌脂蛋白前体在分泌过程中亦为甘油修饰,信号肽被切掉成为成熟的脂蛋白组装于细菌的外膜。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廉价、高效的普瑞巴林关键手性中间体生产工艺,经单因素优化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摩氏摩根菌CCTCC M 2011175最佳产酯酶培养基,组成(g/L)为葡萄糖15.0,牛肉膏7.0,Na2HPO41.0,Fe2(SO4)30.1,吐温-8010.0。优化后酯酶比酶活达到1 071.0 U/L,为出发培养基的2.5倍。以培养基优化后获得的摩氏摩根菌菌体为催化剂,立体选择性拆分外消旋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乙酯水解,转化率达到45%,对映体过量值(e.e.)大于94%,为酶法生产普瑞巴林关键手性中间体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聚集在人体肠道的菌群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失调会导致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及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粪菌移植是将健康供者肠道内的功能菌群转移到患病个体的肠道内,重建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研究发现,粪菌移植在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治愈率,同时对炎症性肠病有积极的疗效。益生菌是一类能发挥健康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当机体摄入足够数量的益生菌,益生菌能在宿主肠道内定植,可以恢复并维持宿主肠道菌群的平衡。益生菌可作为预防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辅助治疗,同时在缓解炎症性肠病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养殖美洲黑石斑(Centropristis striata)发生以“内脏白点”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暴发性死亡, 为明确美洲黑石斑患病原因, 对患病鱼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以期为防治美洲黑石斑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患病的美洲黑石斑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鳃和内脏组织如脾脏及肾脏上布满白点。从患病鱼的病灶处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致病菌株(ZS201807), 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测序等综合分析, 鉴定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人工感染实验证实此菌株可引起健康美洲黑石斑发病并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利用组织切片和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患病美洲黑石斑鱼的肝脏、脾脏、鳃丝等6种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组织病理结果显示, 脾和肾是感染较严重的主要靶器官, 脾脏组织内大量红细胞浸润, 出现严重瘀血; 鳃丝毛细血管扩张; 肾小管管腔狭窄, 肾小球肿大, 上皮细胞肿胀, 细胞空泡化。超微病理显示, 病鱼脾脏和头肾组织有大量杆状细菌积聚。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环丙沙星(5 μg/片)、四环素(30 μg/片)、恩诺沙星(5 μg/片)等14种药物敏感; 对青霉素(10 U/片)、阿奇霉素(15 μg/片)、丁胺卡那(30 μg/片)等13种药物耐受。证实此次养殖美洲黑石斑发病死亡的病原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6.
铃木氏果蝇不同地理种群中Wolbachia的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毅  王静  陶云荔  国栋  褚栋 《昆虫学报》2013,56(3):323-328
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是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果树害虫, 近年来传入北美和欧洲等地区造成严重的危害。本研究利用Wolbachia的16S rDNA和wsp基因特异引物(分别为16S-F/16S-R和81F/691R)对铃木氏果蝇7个地理种群(中国的5个种群、 韩国的1个种群和美国的1个种群)的Wolbachia进行了PCR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对感染个体体内Wolbachia的16S rDNA基因片段进行测序, 确定了我国铃木氏果蝇体内Wolbachia的分类地位。基于Wolbachia的16S rDNA基因特异引物检测结果发现, 我国5个铃木氏果蝇种群广泛感染Wolbachia(感染率36.7%~80.0%), 而韩国和美国2个种群均未检测到该菌的感染。而利用wsp基因特异引物无法检测到该菌。基于Wolbachia的16S rDNA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 我国铃木氏果蝇种群感染的Wolbachia全部属于A组。这些结果为研究Wolbachia感染对铃木氏果蝇生物学及生态学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2013年3—4月,采用扫描取样法及目标动物取样法对混合圈养下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马来穿山甲的个体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结果表明:混合圈养下的马来穿山甲主要有取食(摄食,饮水)、运动(攀爬,爬行,踱步)、社会(相互爬背,相互追逐)、隐藏(箱内未知活动)和其他行为(暂停,挖掘,排遗排泄,洗澡等)。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摄食行为(18.56%)、爬行行为(16.11%)、攀爬行为(11.51%)以及社会行为(11.51%)。挖掘行为(0.92%)发生较少,踱步行为占4.40%。从傍晚19:00一直延续到次日06:00均有活动发生,高峰为20:00—23:00。该时段的摄食行为、爬行行为、社会行为发生频率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摄食行为与社会行为的时间分配(R2=0.920,P0.001)、爬行行为(R2=0.796,P0.001)呈极显著相关。我们认为,圈养马来穿山甲的活动规律可能与食物提供的时间以及取食行为发生的时间有关。长时间圈养的动物会表现出刻板行为,而混合圈养下的社会行为有助于削弱这种趋势。因此,为避免饲养条件下马来穿山甲行为多样性的减低,在丰富圈养环境的同时,可适当进行混合圈养。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草鱼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从患病草鱼中新分离到一株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对其进行了病毒纯化与电镜观察、基因组RT-PCR分型以及病毒量定量分析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一种新的病毒人工感染方法。取病鱼肌肉组织进行病毒纯化与电镜观察,观察到大量病毒粒子,直径在70-80 nm。病毒基因组RT-PCR扩增结果表明,该草鱼呼肠孤病毒新分离株属基因型Ⅱ型GCRV;通过绝对定量的方法,对病毒悬液的浓度进行了测定,为2.97×103 copy/μL。通过灌胃法,对3个组别的实验鱼分别感染不同浓度的病毒液,同时设置灌胃PBS的组别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3个实验组死亡率均在80%左右,而对照组仅出现一例死亡个体。实验组死亡个体体表发黑,腹部、鳍条基部以及鳃盖处均有明显的出血症状,为草鱼出血病的典型症状。随机选取死亡的个体进行RT-PCR检测,均能检测出Ⅱ型GCRV的条带。以上结果说明,灌胃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法,用于草鱼的GCRV人工感染实验。  相似文献   

9.
【背景】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是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之一,也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近年来,粪肠球菌引起人和动物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目的】探明引起某养鸡场雏鸡发病死亡的病原及其致病性和有效治疗药物。【方法】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开展病原菌分离、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致病性试验、耐药分析和对患病鸡群的药物治疗。【结果】患病鸡有昏睡、瘫痪或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肝、脾肿大,肝脏发黄、少量出血点、质脆易碎,肠道粘膜增厚、出血,脑轻微水肿;从肝脏组织分离得到一株革兰氏阳性球菌,经纯化培养后命名为CJ517;依据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粪肠球菌;致病性试验显示CJ517菌株能致死小鼠,致死率为66.67%;该菌对头孢噻肟、磷霉素、丁胺卡那等药物敏感,对多西环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耐药;经用敏感药物和提高免疫力结合治疗后,鸡群病情得到控制。【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动物粪肠球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工饲养或易地保护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 其水体中常含有病原菌且易引起江豚发病, 探讨长江江豚的细菌性疾病诊疗方法十分必要。文章利用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结合血液检测结果, 对安庆西江围网内一头患病江豚进行了病原确诊, 结果发现患病江豚的致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魔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依据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综合患病江豚的整体状况制定了治疗方案并对其进行系统治疗, 结果预后良好。研究的成功开展为江豚、海豚等鲸类动物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1.
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为极度濒危物种,已报导该物种的怀孕期长度差异较大,需要更多的直接观察案例来确定其怀孕期长短。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穿山甲人工救护与繁育基地通过室内圈养方式驯养穿山甲,记录了14例马来穿山甲产仔情况:其中圈养前野外受孕、场内产仔9例;野外受孕、圈养死亡的母体1例;不确定受孕情况母兽产仔1例;圈养条件下交配怀孕并产仔3例,其中2例是母兽进场后第2次产仔。根据初步观察结果,估计马来穿山甲孕期为5~6个月。  相似文献   

12.
患病大鲵中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方法】从大鲵肝脏中分离细菌,通过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纯培养的细菌进行鉴定,再用大鲵和鲫鱼分别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同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患病大鲵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JZ01,经人工感染健康大鲵,可复制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且从人工感染病鲵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该致病菌对健康鲫鱼也有致病性。经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鉴定,以及进一步的16S rD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都表明,此致病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氨曲南、头孢三嗪、先锋噻肟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结论】弗氏柠檬酸杆菌是大鲵的一种致病菌。本文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该菌对大鲵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黄喉拟水龟摩氏摩根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俗称石龟、石金钱龟、黄板龟等,为龟科拟水龟属,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福建以及越南、日本等。黄喉拟水龟具有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近年来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人工养殖发展迅速。细菌性病原感染是黄喉拟水龟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目前已报道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1]、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2]、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mom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果蝇乳酸菌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ellas paramesenteroides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黑腹果蝇成虫肠道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菌株。通过统计从卵至蛹化和羽化的时间检测果蝇发育历期,并以幼虫体表面积为指标检测果蝇生长速率。利用qPCR检测产卵后不同时间生长激素信号通路基因(dib,E74B和PTTH)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基因(DILP2,DILP3和InR)的表达。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3龄幼虫血淋巴中的葡萄糖水平。【结果】从黑腹果蝇成虫肠道内分离到类肠膜魏斯氏菌,并可以在果蝇肠道内有效定殖。类肠膜魏斯氏菌通过提高果蝇生长速率缩短果蝇卵至蛹化和羽化的时间。qPCR结果显示,类肠膜魏斯氏菌增加了dib,E74B和PTTH的表达量,同时增加了DILP2和DILP3的表达量,降低了InR表达量和幼虫血淋巴中的葡萄糖水平。【结论】类肠膜魏斯氏菌是黑腹果蝇的一种共生菌,通过激活蜕皮激素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正> 志贺氏菌感染的致病作用 60年代的研究提示,痢疾杆菌致病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步骤是感染结肠上皮细胞,目前对志贺氏菌属的研究就是基于这些观察之上。当进肠腔的志贺氏菌侵袭肠粘膜后,在细胞内生长的细菌引起溃疡、炎症,并出现临床腹泻症状。丧失了侵犯粘膜能力的突变株不能引起疾病。  相似文献   

16.
"裂头病"是黄颡鱼养殖业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鮰爱德华氏菌或迟钝爱德华氏菌。以GenBank所收录鮰爱德华氏菌与迟钝爱德华氏菌16S rRNA基因为模板,优化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经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及特异性与敏感性检测,建立了检测鮰爱德华氏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阳性对照样品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同时检测到鮰爱德华氏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470 bp及268 bp,灵敏度为1.38 ng/μL。此法用于检测江西南昌地区多个养殖场所患"裂头病"黄颡鱼脑部DNA,11份患病黄颡鱼的脑部组织均检出鮰爱德华氏菌,表明该地区黄颡鱼所患"裂头病"的病原菌为鮰爱德华氏菌,此结果与常规细菌分离鉴定的检测结果一致。所建二重PCR检测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成本低,对黄颡鱼"裂头病"的快速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斑马鱼的模型,以提供疾病模型用于病理学、药理学和药物学研究。【方法】通过不同途径对斑马鱼进行人工感染,模拟自然感染状态,并研究迟缓爱德华氏菌对斑马鱼的致病机理,包括死亡率、行为变化、生化指标和病鱼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比较3种感染途径,显示腹腔注射的致病力最强。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后,斑马鱼表现出眼球突出、肛门出血、溃疡和腹水等症状。病理检查显示,感染后的斑马鱼发生急性炎症,可见肝细胞广泛坏死脱落,肝小叶萎缩,周围见吞噬细胞聚集。从患病斑马鱼体内分离出TX菌株,并通过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确定该菌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3.65×102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 CFU)尾。与对照组相比,注射感染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力降低22.26%,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显著升高16倍,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CP)活性和碱性磷酸...  相似文献   

18.
凡纳滨对虾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批患病的凡纳滨对虾分离细菌性病原,共分离纯化了50株细菌,随机选择形态差异的11株进行16S rDNA基因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这11株菌主要分布在节杆菌属、弧菌属、芽胞杆菌属、微小杆菌属和希瓦氏菌属。对其中2株弧菌进行16S rDNA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1株A1-1可能为Vibrio parahaemolyticus(副溶血性弧菌),而另外1株菌A2-3可能为Vibrio rotiferianus(半滑舌鳎病原菌轮虫弧菌)。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表明A1-1符合副溶血性弧菌的基本特征,可能是副溶血性弧菌中的一个型。人工感染实验表明A1-1对金鲫鱼具有明显的致病性,1×10~6 CFU感染剂量时能使80%金鲫鱼死亡。耐药性分析表明A1-1对土霉素、红霉素有较强的抗药性,而对链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和氟本尼考均表现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泌尿生殖道淋病奈氏菌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涂片、培养及生化反应,对116例患者泌尿生殖道琳病奈氏菌进行检测,用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结果表明,116例患者中,淋病奈氏菌感染者占67.24%,淋病奈氏菌与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占23.08%,揭示在性传播疾病的诊治中,应注意混合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20.
腹泻便中克吕沃尔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自腹泻便分离到的18株克吕沃尔氏菌的生化鉴定。分子遗传学检测,药物敏感试验及致病性研究结果。18株菌中有11株为抗坏血酸克吕沃尔氏菌,7株栖冷克吕沃尔氏菌。其中溶血试验阳性率38.9%;乳鼠灌胃阳性率33。3%;Helo-2细胞病变22.2%;兔肠袢结扎阳性5.6%。豚鼠角膜侵袭试验及Vero细胞病变均呈阴性。以此证明,克吕沃尔氏菌中有部分菌株可致生物模型病变,与人腹泻有密切关系。该组细菌的抗药性已很广,临床可用药物不多,一旦发生感染,治疗将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