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针对院外心血管病患者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包括便携式监护终端和医院监护中心。其特点在于可对身处院外、自由活动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远程、实时、连续的监护,同时获得被监护患者的地理位置信息。已完成的整体调试结果表明,本系统不仅能及时发现异常心电图并进行干预,而且还可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对突发急病的患者进行快速救治。该系统是院内监护系统功能的延伸,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邓上勤 《蛇志》2013,25(1):32-34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室→各专科病房或ICU)一体化救治模式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出诊收治的166例昏迷患者由急诊急救人员于院前采用呼吸与循环管理、镇静、脱水降颅压、途中转运及监护等措施急救,并与院内急诊、ICU或各专科急救的无缝衔接等急救措施。结果 166例患者抢救成功137例,抢救成功率82.53%。结论昏迷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明显缩短就诊时间;院内积极配合开通绿色通道,各病区急救无缝衔接,可显著提高院内的抢救成功率。规范院前处置、途中转运、监护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一体化救治是提高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P波离散度(P Wave Dispwersion,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中的P波最大(长)时限(Pmax)与P波最短时限(Pmin)的差值.是近年提出的一种预测房扑及房颤患者的无创性心电检查方法.它可以预测房扑及房颤的发生.也可以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1月于医院接受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常规12导联及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①24 h动态心电图对心室过感知、心房感知不良、心室感知不良检出率均高于12导联心电图(P0.05)。②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总检出率明显高于12导联心电图(P0.05)。③24 h动态心电图HRV时域指标24 h内所有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相邻正常R-R间期之差均方根值(RMSDD)、全程每5 min时间段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均高于12导联心电图(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功能异常、感知功能异常及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且对心率变异性诊断相对敏感,对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12导联心电图更高。  相似文献   

5.
心脏性猝死是一个严重的公共问题.如果能对其进行早期救治,抢救的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经过心血管医生的多年来的探索,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以日趋成熟.本文阐述通过心电图的一些新指标对心脏性猝死进行预测.而将心电图分为静息心电图,信号平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虽然静息心电图能为预测心脏性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但由于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目前常用动态心电图的相应指标.动态心电图可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信息,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预测指标和参数,例如心率变异性、窦性心律震荡、T波电交替及心率减速力等.心率减速力的能对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进行定量评估,是预测心脏性猝死一种动态心电新指标.现在仍没有任何单一指标能够准确预测SCD的发生.研究表明心电图可以提供有价值信息,我们已经在心电图预测SCD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目前仍然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问题恰恰给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DS—880型遥测心电监护仪是我厂引进日本福田电子株式会社散件组装、具有八十年代先进水平的产品。该机既可监视患者的心电波形,又可进行一般心电图的检查,采用遥测监护方式。轻巧的发射机ST—17便于佩带在患者身上,把患者的心电信号及时发送给主机,患者可以方便地活动。医务人员通过主机屏幕可以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电波形、心率数、HR和VPC的趋势图及VPC发生的次数和时间。同时该机有全导联导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在严重胸外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7例患者采用早期全面治疗(ETC组),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患者采用DCS理论救治(DCS组)。比较两组相关生理指标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ETC组比较,DCS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和APT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DCS组腹腔感染、ARDS、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ET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严重胸外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救治中应用DCS理论可明显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于信息管理系统的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死亡率及生存时间。方法:2011年9月至2014年10月,一共400个患者完成了胸腔镜辅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对手术前后的患者的并发症,死亡率,成功率和中位生存时间进行评价。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范围4-61月)。所有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都得到明显缓解。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患者对这一手术的耐受性良好,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院内死亡率为2%,胸膜固定的成功率为85%。较差的KS评分及胸腔积液诊断到完成胸膜固定术之间的时间延误与院内死亡的发生明显相关。乳腺癌的生存情况最好,其次为卵巢癌,淋巴瘤和胸膜间皮瘤。结论: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操作,胸膜固定的成功率较高,呼吸困难会能够得到长期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治疗效果,为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院前急救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接诊后且未入院前给予现场急救措施,;院前未处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接诊后直接转运至院内接受治疗,现场并不进行任何急救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及抢救成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院前急救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为13.33%、抢救成功率为86.67%、未死亡患者中致残率为15.38%,均明显优于院前未处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为33.33%、抢救成功率为66.67%、未死亡患者中致残率为35.00%,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现场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与致残率,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通过对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快速血型定型及交叉配血结果的分析,探讨其对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抢救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腹部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者均实施快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记录血型定型结果与交叉配血结果,对血型定型正反不一致,交叉配血结果不相合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56例入组患者实施快速血型定型显示有40例存在正反定型不一致,占比为25.64 %(40/156),其中男性21例,占比52.50 %(21/40),女性19例,占比47.50 %(19/40),年龄分布10岁以下占比15.00 %,10~30岁占比37.50 %,31~60岁占比35.00 %,61岁及以上占比12.50 %,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分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8例,检出率为5.13 %,其中男性2例占比25.00 %,女性6例占比75.00 %,有输血史7例占比87.50 %,无输血史1例占比12.50 %,比较显示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有输血史高于无输血史(P<0.05);进行卡式交叉配血87例,其中有主侧相合而次侧不合2例,主侧不合次侧相合2例,在抢救用血过程中均采用配合性输血原则。156例患者经过快速血型定型及交叉配血,救治成功的有137例,成功率为87.82 %。结论:及时准确的血型定型及交叉配血对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为创伤患者的输血救治提供有力保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角膜表面处理方式在全飞秒SMILE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来我院择期行全飞秒SMILE手术的患者50例,根据先右后左手术原则,观察眼与对照眼没有固定左右眼,观察眼25例选择右眼,25例选择左眼,对照眼反之选择另一眼,观察眼使用开睑器开睑后用三角海绵擦拭清洁角膜表。对照眼眼自净(眨眼)后使用开睑器开眼睑。对比观察眼与对照眼的角膜光密度、角膜表面颗粒物质计数、角膜表面湿度、术中负压吸引完成时间、失吸比例、OBL发生率,分析50例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眼的角膜光密度为16.33±2.12,对照组为16.85±2.58,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1.101,P=0.274)。对照眼的表面颗粒物质计数明显较观察眼低,角膜表面湿度明显较观察眼高(P<0.05)。对照眼与观察组术中负压吸引完成时间、失吸比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眼中OBL发生率为6.00 %,对照眼中OBL发生率为2.00 %,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617>0.05)。50例患者中对三角海绵擦拭角膜感觉恐惧者占比32.00%(16/50),三角海绵擦拭角膜后对注视绿点存在影响者占比20.00 %(10/50),手术中选择三角海绵擦拭角膜者20例,占比40.00 %(20/50),选择眼自净(眨眼)者30例,占比60.00 %(30/50)。结论:眼自净(眨眼)可以代替三角海绵擦拭角膜,用于全飞秒SMILE手术,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心肌病类型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作为A组,选取同期治疗的5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B组,采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瓣膜反流及心脏形态变化情况。结果 A组每搏量、左心室射血时间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均较B组低,右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期内径、主动脉内径、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距离、R_(v6)/R_(max)和R_(v6)/R_(mv)均较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弥漫性管壁运动障碍与左心室呈球状占比较B组高(P0.05),B组管壁矛盾运动、管壁节段性运动障碍、左心室呈拱门状和左心室心尖圆薄占比均较A组高(P0.05)。A组与B组主动脉瓣膜反流、肺动脉瓣膜反流及三尖瓣膜反流占比分别为60%、68%、80%和30%、3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病类型鉴别诊断中应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清楚显示心肌病类型,提高了心肌病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1988年8月至1991年6月在我院婴儿室及儿科病房发生和收治鼠伤寒沙门氏菌病153例,其中108例占64.1%为医院内感染。发病率龄以12个月以内婴幼儿为主占85.6%。连续两年于8月份在婴儿室呈爆发流行共48例占44.4%。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以8~10月为发病高峰。医院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为院外感染的散发病例收住院的患者及陪住家属的带菌者。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是引起传播的重要因素。该病原菌耐药性强,尤其院内感染菌株。院内感染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因此医院内感染必须引起重视,急待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学和耐药性,为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住院患者5665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238)和非感染组(n=5427),分析院内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病原菌和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共23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培养出病原菌294株。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显著升高,身体体重指数显著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显著降低,深静脉置管显著增加,APPACHEⅡ评分≥5分显著增加,住院时间及长期卧床率显著增加(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深静脉置管、住院时间延长和长期卧床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占62.93%。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占13.61%。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0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均为100%,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青霉素和阿莫西林/棒酸耐药率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头孢曲松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00.00%、70.00%和65.00%。结论:我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深静脉置管、住院时间延长和长期卧床,以革兰阴性菌常见,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血清肌钙蛋白-T升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与梗死严重程度、梗死部位和预后的关系。方法:2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住院的第一天内完成12导联心电图及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检查。以0.5ng/ml为界,将患者分为cTnT水平升高组和cTnT水平正常组。结果:26例(10.5%)血清cTnT水平升高。与cTnT水平正常组相比,cTnT水平升高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更严重,岛叶受累的发生率更高,预后较差,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高。结论:血清cTnT水平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更严重,预后较差,这些患者大多岛叶受累和ECG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利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阿司匹林抵抗情况的原因。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当中选出117例患者,对患者均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进行治疗,并且连续服用两周。在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血小板的凝聚情况进行检验和分析,了解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当中共有6例患者发生了阿司匹林抵抗情况,占比5.13%;共有32例患者发生了阿司匹林半抵抗情况,占比27.35%;共有79例患者发生了阿司匹林敏感情况,占比67.52%。其中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史等因素能够影响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结论: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是否患有高血压、是否患有糖尿病等的患者要进行个体化治疗,根据其实际情况为其应用抗血小板凝结药物,预防阿司匹林抵抗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急诊抢救的556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2.88%;其余患者均经紧急抢救及行必要实验室检查,病情稳定,好转率达97.12%。平均抢救时间为(1.37±1.05)h。结论强化多发伤的急诊科早期救治,树立创伤急救"黄金1 h"观念,是提高多发伤患者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伟兰 《蛇志》2014,(1):59-61
目的观察快捷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外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以后采用快捷护理程序救治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12年10月以前采用传统抢救流程救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存活率为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死亡率4.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观察组平均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快捷护理程序可明显缩短救治时间,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同时也规范了护理操作,尤其是对低年资护士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全面了解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App运营情况,探索进一步完善微信运营的有效措施。方法 应用文本分析法以及深度访谈法,以上海市40家三级甲等医院为调查样本,对其App应用软件的开通率、患者使用率以及功能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全市40家三级甲等医院中,App软件开通率为35%;在91助手、应用宝、乐商店等下载平台上,瑞金医院下载量最高,其余下载量均较低;在功能设置情况方面,领取报告、医院导航等互动功能开设率达85%,医院介绍、科室介绍等静态信息发布功能设置率仅为15%。结论 移动App正在不断深化服务内涵,提供细节服务,并汲取多方资源优势,采取互助共赢的合作模式。然而仍需通过院内院外、线上线下合作的方式加大推广力度,并进一步挖掘多方资源合作潜力,进一步探索细节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的术后中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的72例患者,术后随访3至6年,获得患者术后十二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结果,并且记录术后药物应用、相关并发症、心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是否改善等情况。根据心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与非窦性心律组,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相关因素是否有差异。结果:截止至随访终点,有效随访的68例患者中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3.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房颤病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是否合并三尖瓣成形或置换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房颤病程、合并三尖瓣成形或置换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的中晚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能够有效防止血栓栓塞,术前房颤病程长、合并三尖瓣成形或置换的患者术后中远期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