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构建携带人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WPI。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二氢叶酸还原酶cDNA全长,与EZ-T克隆载体连接,HindIII及BamHI-HF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回收的PCR片段并补平其缺口。慢病毒系统载体使用pWPI系统,采用PmeI酶切载体后回收片段,将其磷酸化,T4酶连接载体与目的基因。表达载体鉴定均采用核苷酸序列测定,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293T包装细胞后获得包装的病毒颗粒。结果:成功扩增二氢叶酸还原酶全长并连接入pWPI载体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DHFR-pWPI,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与DHFR基因的同源性达100%,按标准生产程序转染293T后有DHFR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采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了二氢叶酸还原酶重组慢病毒转基因,为探讨DHFR在肿瘤多药耐药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昆虫抗药性中的酯酶基因扩增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唐振华 《昆虫知识》1993,30(1):53-56
<正> 基因扩增是基因组数量上呈现的不固定性,是通过改变基因组中某些基因的数量而使其产物增加的过程。 自Alt等发现哺乳动物培养细胞对药物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产生抗性是由于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基因扩增所致以后,在各种动物的抗  相似文献   

3.
利用血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建立细胞株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某些白血病,特别是病毒诱发的白血病,利用组织培养方法有可能建成悬浮式生长的细胞株。然而,这种细胞往往是不成熟的细胞。615小鼠白血病模型(L615)是我国建立的一株网织细胞型白血病实验模型(用津638病毒诱发产生的)。我们用这个材料体外培养14个月,细胞传代120代,建成了一个静置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网织型细胞株。它除了包含有白血病615小鼠原Bj标记染色体之外翻,在第1对染色体中的一条丢失了一段,第6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形成一个亚中着丝点染色体。我们将这株培养细胞定名为L615细胞株。  相似文献   

4.
将人淋巴毒素(HuLT)基因插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质粒p91023,经磷酸钙-DNA共沉淀法转入中国仓鼠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CHO-DHFRˉ)细胞,获得了DIIFR 细胞克隆。RNA点渍杂交分析和MTT染料还原测定淋巴毒素的生物活性,均证明HuLT基因在DHFR 细胞里巳被转录和转译,并被分泌到细胞外。其杀伤靶细胞——L929细胞的生物活性不低于每毫升培养液200单位。  相似文献   

5.
孙淑娜  桂永浩  蒋璆  钱林溪  宋后燕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18(2):127-130,I0006,I0007
目的观察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功能阻抑斑马鱼胚胎的颅脑部发育情况,初步探讨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在斑马鱼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显微注射吗啡啉修饰的反义核苷酸(MO)的方法进行DHFR表达阻抑。胚胎发育至受精后48hpf观察胚胎的颅部发育情况,在60hpf时经石蜡切片进一步观察胚胎的脑发育状况。利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因子ngn1和huc的表达情况。结果显微注射MO可成功的进行DHFR表达阻抑。DHFR表达阻抑组胚胎存在颅脑部发育明显异常和ngn1、huc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且与显微注射的MO剂量呈正相关。结论DHFR在斑马鱼颅脑发育中有重要作用;其功能阻抑可导致胚胎颅脑部发育异常,其机理与ngn1和huc的的表达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6.
李玲  王明钰  徐海 《微生物学报》2021,61(12):4097-4105
【目的】分析新型甲氧苄啶获得性耐药蛋白DfrB7的生化性质,探究其与B家族代表性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对甲氧苄啶获得性耐药的生化基础。【方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B家族DHFRs与新型DfrB7的进化关系。将dfr基因分别构建到pACYC184和pET15b(+)载体并转化到相应大肠杆菌中。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克隆菌株对甲氧苄啶的耐药性。测定DHFRs使用NADPH作为质子供体催化二氢叶酸还原的酶活反应参数。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甲氧苄啶的解离常数。【结果】克隆到大肠杆菌中的新型dfrB7基因表现出对甲氧苄啶的高耐药表型。系统进化树确定了dfrB7编码B家族的DHFRs。检测并比较DfrB7和代表性DHFRs的酶活性质、抑制剂的亲和力,与染色体上DHFR相比,DfrB7与DfrB1均表现出显著降低的催化活性,通过生化实验证实B家族二氢叶酸还原酶对甲氧苄啶结合力极差。【结论】新型dfrB7基因编码的DfrB7具有B家族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普遍特征。B家族二氢叶酸还原酶赋予宿主菌对甲氧苄啶的获得性耐药与该酶对甲氧苄啶的低亲和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叶酸缺乏可导致胚胎先天性发育异常,二氢叶酸还原酶是叶酸生物学作用通路中的关键因子,其功能阻抑将抑制叶酸生物学作用的发挥.咽弓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头面部结构、心脏流出道等的共同前体.在模式生物斑马鱼中,利用基因表达阻抑以及过表达技术,探讨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在斑马鱼咽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石蜡切片以及软骨染色结果显示,DHFR表达阻抑导致斑马鱼咽弓以及腭发育明显异常,而DHFR过表达可部分挽救上述发育异常表型.TBX1和HAND2在咽弓发育中有重要作用.通过胚胎整体原位杂交以及Real-timePCR技术检测TBX1和HAND2表达水平.DHFR表达阻抑后TBX1和HAND2的表达降低,DHFR过表达可使TBX1和HAND2的表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DHFR在斑马鱼咽弓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DHFR通过影响TBX1和HAND2的表达而调控咽弓的形成和分化.  相似文献   

8.
人IFNβ基因编码序列与pSC_7-dhfr~-载体重组构建的由SV_(40)早期启动子控制的组成性表达cDNA克隆,转染CHO-dhfr~-细胞,用氨甲喋呤(MTX)逐渐加压,观察其表达情况。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有一特性,其基因拷贝数可在MTX的选择压力下扩增,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选择基因启动子上游无增强子(cnhancer)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合突变体FrGGI真核表达质粒pZLFrGGI。将pZLFrGGI酶切线性化,采用大剂量DNA电击介导法,转染dhfr基因缺陷型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dhfr~-)。用氨甲喋呤(MTX)筛选转染细胞。混合加压后,挑选克隆,在1×10~(-7)mol/L MTX压力下,得到了表达水平达1500~2500IU/10~6细胞·24小时的细胞株。此细胞株表达水平稳定,形态良好,倍增时间为36小时,且有进一步提高表达水平的潜能,有望发展为工程细胞株。  相似文献   

10.
其它药剂     
含一个前导序列的人血管生成素墓因组入到表达质粒pMTFIX中,形成质拉pMTAG(十7)(从 7开始转录)和质粒pMTAG( 64)(从十64开始)。这肇质粒都含有一个鼠金属硫因启动子、一个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鳃'因及一个SV叩后启动子。用质粒  相似文献   

11.
用氨甲喋呤 (MTX)对稳定转染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基因的CHOˉ(DHFR缺陷型 )细胞株进行梯度加压 ,并使用α -MEM培养基进行培养 ,使DHFR基因在CHOˉ细胞中大量扩增 ,从而使EPO的表达量提高。经检测分析EPO的表达量 ,筛选出EPO高效表达的细胞株。结果表明 ,用MTX加压到 16× 10 - 7mol l和 6 4× 10 - 7mol l浓度时 ,收集的细胞培养液经 (NH4 ) 2 SO4 盐析、透析等处理得到EPO抽提液 ,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检测出与标准品相对应的一条带 ,WesternBlot证明该带确为EPO。  相似文献   

12.
王晓鸣  吴淑华 《遗传学报》1989,16(4):312-317
含有人成纤维细胞干扰素(IFNβ)基因编码序列的HindⅡ片段,去掉了IFNβ基因5′全部侧翼调控序列,与SV40早期区RNA起始部位下游60个bp处连接,与可选择标记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一道共转化dhfr缺陷的中国地鼠卵(CHO)细胞,经过初步筛选,在未经病毒等诱导条件下,在转化细胞株中测到构成性表达水平为852U/2×10~6细胞·ml·48小时的IFNβ干扰素活性。  相似文献   

13.
胡彦民 《微生物学报》1993,33(3):219-226
对临床分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了三甲氧苄二氨嘧啶(TMP)耐药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5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对TMP的耐药率为76%,其中7株菌对TMP高度耐药。7株耐药菌中有4株含有不同的质粒,TMP耐药质粒可以在种内和种间转移,而且8%的。SDS可以有效地消除R质粒。比较不同TMP耐药菌和对照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活力和特性得出,鼠伤寒沙门氏菌TMP耐药机制为:无质粒菌的TMP耐药是由于染色体编码的DHFR过量产生所致,TMP对该酶的产生起诱导作用含质粒菌是由于R质粒编码产生了Ia型抗TMP的DHFR和R质粒编码产生了另一种新型的抗TMP的DHFR,后者目前尚无报道。此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致病菌的耐药性发展和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DH5α中获取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folA。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与PstI将该片段插入到克隆载体pUC18上,DNA测序鉴定目的基因。而后再将该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TrcHisC上,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在非变性条件下,用TALON金属亲和层析树脂纯化含组氨酸标记的重组DHFR。纯化产物在热诱导条件下行SDSPAGE分析,除23000大小的单体外,还出现了交联的二聚体和多聚体;而当反应体系中含有还原剂β-巯基乙醇时,二聚体和多聚体都被减弱。推断蛋白质在热诱导条件下二级结构发生改变而产生交联,并且有二硫键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带有His-tag的仓鼠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和在DB序列增强下T7启动子调控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高效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带有His-tag的仓鼠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含量可占大肠杆菌细胞总蛋白质含量的46%.该酶的纯化可用常规的金属络合树脂一步纯化至SDS-PAGE一条带,经凝血酶切去His-tag的仓鼠二氢叶酸还原酶与用等电聚焦法获得的无His-tag的酶有相同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比较Ni~(2+)-NTA磁珠和羧基磁珠固定结核分枝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 dihydrofolate reductase,Mt DHFR),探索适合小分子配体混合物库筛选的Mt DHFR固定化方法。重组表达带6×His标签Mt DHFR,纯化后表征酶学性质,比较用Ni~(2+)-NTA磁珠和羧基磁珠固定化时相应固定化容量、保留活性、稳定性及对抑制剂响应。结果表明,Ni~(2+)-NTA磁珠对Mt DHFR固定化容量为(93±12)mg/g磁珠(n=3),但酶比活保留不超过32%,Ni~(2+)明显抑制酶活性,EDTA与Ni~(2+)呈协同抑制效应,Fe~(3+)无显著干扰。羧基磁珠活化固定Mt DHFR的容量(8.6±0.6) mg/g磁珠(n=3),固定化酶比活保留(87±4)%(n=3)。在含50 mmol/L KCl的100 mmol/L HEPES (pH 7.0)中,游离和固定化Mt DHFR在0℃保存16 h活性都无显著改变,但在25℃保存16 h,游离酶活性下降近60%而羧基磁珠固定化Mt DHFR活性下降仅35%。甲氨喋呤对游离Mt DHFR和固定化Mt DHFR的IC50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Ni~(2+)-NTA磁珠不适合固定化Mt DHFR;羧基磁珠固定化Mt DHFR能保留活性、热稳定性及对抑制剂的响应,该固定化方法有望用于快速筛选其配体混合物库。  相似文献   

17.
应用染色体分带方法,发现L615小鼠白血病细胞存在着标记染色体——Bj染色体。Bj染色体的特征为:在第19对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独特的异染色质区域。Bj染色体的出现频率:接种白血病细胞后第五天约为44%,而第三天仅为8%。它表明L615小鼠在白血病癌变过程中确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个发现对于肿瘤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和筛选抗癌药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于芳  李朝  周晓巍  黄培堂 《生物技术通讯》2005,16(3):278-279,286
利用携带有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的pCI载体,实现tPA突变体(FrGGI)在CHO-dhfr^-细胞中的高效表达,获得高表达细胞株。采用分子克隆常规技术,将去除3’端非蛋白编码区的tPA突变体cDNA与pCI载体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I—tPA;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HO-dhfr^-胞。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所构建的质粒正确,转染CHO—dhfr细胞后,经过MTX加压筛选,得到了10株表达水平较高的细胞株,其活性可达每106细胞4000U/24h。以上结果为进行tPA突变体工程细胞株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苏玲  滕智平 《病毒学报》1995,11(2):114-118
应用染色原位杂交、PCR扩增、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方面,分析了CNE1和NE3细胞株中的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基因。CNE1是来自我国东北的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3是来自广西的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CNE1细胞中的LMP1基因存在于细胞核内,整合在第一号染色体上,CNE3中LMP12基因则随机存在于细胞核内及多条染色体上。用PCR方法分别从CNE1及CNE3中扩增到  相似文献   

20.
应用染色体原位杂交、PCR扩增、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了CNE1和CNE3细胞株中的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基因。CNE1是来自我国东北的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3是来自广西的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CNE1细胞中LMP1基因存在于细胞核内,整合在第一号染色体上,CNE3中LMP1基因则随机存在于细胞核内及多条染色体上。用PCR方法分别从CNE1及CNE3中扩增得到了LMP1基因片段(外显子3),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来自CNE1的LMP1与来自B95-8细胞的LMP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极高,达99.5%,而CNE3的LMP1基因与B95-8的LMP1基因同源性为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