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素减轻肝肺综合征大鼠肺组织炎性损伤的作用。方法: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肝肺综合征组(n=11)和丹参素干预组(n=9)。采用HE染色观察肝及肺组织病理改变,计数肺组织巨噬细胞;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以及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及肺组织匀浆中TNF-α、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肺综合征组动物肺泡腔变小、间隔增厚、肺泡腔内和间隔内有大量巨噬细胞聚集,且体积明显增大。与肝肺综合征组相比,丹参素干预组肺组织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肝肺综合征组大鼠血浆ALT的活性和内毒素、TNF-α、Hcy的浓度以及肺组织中TNF-α、NO和MDA含量以及iNOS的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使用丹参素干预后各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丹参素可能通过降低肠源性内毒素,减轻肺组织的炎性反应,延缓肝肺综合征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肺心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治疗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大鼠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以及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模型组(Model)和肺心通组(Feixintong)。模型组和肺心通组大鼠腹腔注射野百合碱建立CPHD模型,肺心通组CPHD大鼠通过灌胃给药肺心通进行治疗3周。治疗3周后,测量三组大鼠0.3秒呼出量(FEV0.3)、呼出肺功能量(FVC)、肺动脉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室间隔厚度 (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blood oxygen,PO2)、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以及舒张压(pulmonary artery diastolic pressure,PADP)以及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肺心通组大鼠活动量、饮食饮水量以及体重均显著增高,呼吸和舌色等症状均改善。肺心通治疗3周后,CPHD大鼠肺功能指标FEV0.3、FVC和FEV0.3/FVC均显著升高(P<0.05),心脏功能结构指标LVEF、LVEDD、IVST和LVPWT均显著升高(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PASP、PADP和mPAP均显著降低(P<0.05),以及肺血管重构指标MA、WT和WA均显著降低(P<0.05),而肺血管重构指标NMA却显著升高(P<0.05)。结论:肺心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大鼠肺动脉高压,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有助于重构肺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油酸(OA)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时,P-选择素(Ps)、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核因子-κB(NF-KB)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及褪黑素(MT)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组(Control)、油酸组(OA)、MT+OA组,SB203580+OA组。采用尾静脉注射油酸的方法建立大鼠Au的模型,测定肺系数,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肺组织中Ps、ICAM-1和NF-κB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OA组大鼠肺系数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损伤严重,肺泡间隔明显增宽,肺泡腔及肺间质弥漫性炎细胞浸润;Ps、ICAM-1和NF-κB的阳性表达信号明显增强(P〈0.05);应用MT和SB203580均显著缓解上述变化(P〈0.05)。结论:MT对ALI时的肺组织起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Ps、ICAM-1和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iRNA沉默过度内质网应激(ERS)下C.Jun氨基末端激酶(州K)通路在缺血/再灌注肺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57BIM6J小鼠左侧肺原位缺血/再灌注(IVR)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7组(/7,=10),包括假手术组(Sham组),缺.tk/再灌注组(I/R组),PBS+Lipofectamine2000TM转染试剂组(VR+PBS+Lipo组),阴性对照组(VR+SCR组),JNK-siRNA~g(VR+siRNAJNl(1组、I/R+siRNAJ眦组、I/R+si时忱JNl。组)。各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留取左肺,分别检测肺湿干重比(W/D)和总肺水含量(TLW);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估(IQA);RT-PCR、检测JNK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基因表达;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JNK(p-JNK)和GRP78的蛋白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肺细胞凋亡指数(AU。结果:与Sham组相比,I/R+PBS+Lipo组和SCR组各组W/D、’ILw、IQA、JNK与GRP78mRNA和p-JNK、GRP78蛋白质表达量及AJ均明显升高(P〈0.01),光镜显示肺组织结构出现明显损伤性变化,且各组两两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与I/R+PBS+Lipo组和SCR组相比,JNK-siRNA各组GRP78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余各指标均降低(P〈0.05,P〈0.01)且肺组织损伤减轻。结论:I/R引起肺组织细胞发生过度的ERS,并通过JNK通路引起细胞凋亡,损伤肺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LK在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理分型、肿瘤分化、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肺组织中整合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K在53/76(70%)的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其中鳞状细胞癌阳性率75%(33/44),腺癌阳性率62.5%(20/32),其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的分化呈负相关(P〈0.01),与临床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1)呈正相关;与肺腺癌的临床分期(P〈0.01)和淋巴结转移(P〈0.01)正相关,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同时,其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组织类型等因素无关。Western Blot法进一步证实ILK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其表达与肺癌的分化(P〈0.01)显著负相关。结论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中,ILK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ILK可作为判断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肝肺综合征(HP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IS大鼠血浆和肝组织、肺组织匀浆中NO的水平。结果(1)HIS大鼠血浆和肝组织、肺组织匀浆中NO水平动态升高。(2)各阶段血浆和肝组织、肺组织匀浆中NO水平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出现腹水者血浆和肝组织、肺组织匀浆中NO水平高于未出现腹水者。结论在HIS形成过程中,血浆和肝组织、肺组织匀浆中NO水平持续升高,与肝功能受损状态和腹水形成有关,提示扩血管物质NO可能参与HI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非粒细胞减少患者肺曲霉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非粒细胞减少患者肺曲霉病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随诊其转归。结果22例肺曲霉病(PA)患者,男性1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6.3±21.4)岁。确诊、临床诊断各8例,拟诊6例。侵袭性肺曲霉病(IPA)11例,单纯性曲霉球6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CNPA)5例。常见基础疾病为继发型肺结核(8/22)、糖尿病或类固醇性糖尿病(6/22)、高血压病(5/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2),4例系原发社区感染。常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18/22)、咯血(11/22)、气促(7/22)。影像学表现为肺部渗出或实变病灶9例、空洞改变及典型曲霉球12例,结节或肿块1例。首选药物治疗依次为伏立康唑(10/22)、卡泊芬净(4/22)、伊曲康唑(3/22)。结论非粒细胞减少伴IPA好发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亦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单纯曲霉球多继发或并发于肺结核。应注意鉴别CNPA与单纯曲霉球。IPA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影像改变未见典型晕征及空气半月征,肺外播散少见,药物治疗首选伏立康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小鼠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分子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复制在体左肺原位I/R损伤模型。随机将40只小鼠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I/R损伤组(I/R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右美托咪定干预缺血/再灌注组(DEX组)。DEX组在夹闭小鼠左肺门30 min前经腹腔注射DEX 25 μg/kg,NS组为用同DEX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替代DEX,其余操作同DEX组。3 h肺再灌注结束后,留取左肺。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及总肺含水量(TLW),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对肺组织进行损伤评估(IQ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Caspase-1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I/R组和NS组肺W/D、TLW、IQA、AI均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形态结构破坏明显,Caspase-12、grp78蛋白和mRNA表达量增加(P<0.01);I/R组与NS组相比,两组Caspase-12、grp78蛋白和m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DEX组与I/R组比,W/D、TLW、IQA和AI均有下降(P<0.01或P<0.05),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减轻,Caspase-12和grp78蛋白和mRNA表达量下降(P<0.01)。结论:DEX可有效缓解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对抗ERS中Caspase-12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红花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环氧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红花(safflor injection,SI)抗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红花注射液组(SI组)。实验结束时,自颈动脉抽血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活力。取肺组织测湿干重比(W/D),计算肺泡损伤率(IAR),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COX-1、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 组织原位杂交法检测肺组织COX-1mRNA、COX-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I/R组血清MDA、XO均显著高于S组,SOD明显低于S组(P〈0.01) I/R组和SI组的W/D与IAR均高于S组(均P〈0.05和P〈0.01),SI组显著低于I/R组(P〈0.01) I/R组肺组织的超微结构损伤严重,SI组损伤程度明显较轻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发现I/R组肺组织COX-2蛋白和COX-2mRNA表达皆显著高于SI组(均P〈0.01),肺组织COX-1蛋白和COX-1mRNA表达三组间无明显变化。结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肺组织COX-2的表达,SI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和下调肺组织COX-2蛋白及其基因的表达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糖皮质激素对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VILI)的干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机械通气组、地塞米松(DXM)干预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iNOS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iNOS蛋白表达,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肺组织和血浆NO含量。结果机械通气组和DXM干预组大鼠肺组织iN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血浆和肺组织NO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XM干预组上述指标与机械通气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肺组织iNOS的表达,减少NO的生成,对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对大鼠再灌注损伤肺组织Toll样受体素4(TLR4)表达的调控,并分析其对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左侧肺缺血/再灌注(I/R)模型,50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阿替美唑组(Atip组)、右美托咪定+阿替美唑组(Dex+Atip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留取左肺,检测肺湿干重比(W/D)和总肺水含量(TLW);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PCR检测肺组织TLR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TLR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其余各组W/D和TLW明显升高(P<0.05,P<0.01),TLR4 mRNA和蛋白表达量上升(P<0.01),光镜显示肺组织结构出现明显损伤性变化;与I/R组相比,Dex组W/D和TLW下降(P<0.05,P<0.01),TLR4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光镜下肺组织损伤减轻;与Dex组比较,Dex+Atip组W/D和TLW明显升高(P<0.05,P<0.01),TLR4 mRNA和蛋白表达量上升(P<0.01),光镜肺组织结构损伤严重;I/R组、Atip组、Dex+Atip组两两比较,以上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I/R可引起大鼠肺组织TLR4表达上调和肺组织损伤;右美托咪啶可减轻肺I/R损伤,抑制TLR4表达,这种作用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杏提取物(EGB)对大鼠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离体大鼠肺灌流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I/R组和EGB组,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分别测定肺组织匀浆及灌流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醇(SOD)、丙二醛(MDA)的含量、肺湿干重比(W/D)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结果:HE染色显示EGB组肺损伤明显减轻、肺组织湿/干重比和MPAP显著低于I/R组:EGB组肺脏灌流液和组织匀浆中SOD的活性显著高于I/R组,MDA含量则显著低于I/R组。结论:EGB对大鼠肺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CNPA)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3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经病理证实的18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CNPA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18例(100.0%),咯血9例(50.0%),咳血痰1例(5.6%),发热7例(38.9%),气促5例(27.8%),盗汗3例(16.7%),胸痛3例(16.7%),消瘦3例(16.7%),疲乏无力2例(11.1%)。右肺病变5例(27.8%),左肺病变11例(61.1%),双肺受累2例(11.1%)。病灶位于下肺6例(33.3%),上中肺9例(50.0%),双肺弥漫病变1例(5.6%),双肺多发空洞1例(5.6%),左侧毁损肺1例(5.6%),不常见的胸膜(腔)受累共4例。“空气新月征”有提示诊断意义,在本组中发现8例(44.4%)。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经支气管肺组织活检确诊7例。结论CNP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而诊断需要病理依据。存在肺部基础疾病,出现发热、血痰及空气新月征三联征时,应高度警惕CNPA。系统抗真菌治疗无效、合并大咯血或肺部阴影与肿瘤不能鉴别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缺血后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聃)是否通过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活化来减轻再灌注损伤肺细胞的凋亡。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n=8),即对照组(C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肺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组(IPO组)、缺血后处理+溶剂对照组(D组)、缺血后处理+SB203580组(SB组)。各组分别于再灌注2h留取左肺组织,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总肺含水量(TLW);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结构改变并进行肺组织损伤定量评估(IQA);原住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RT-PCR和免疫组化法测定Bax、Bc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I/R组W/D、TLW、IQA和AI均显著升高(P〈0.05,P〈0.01),肺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损伤;Bcl-2、Bcl-2/Bax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IPO组、D组、SB组与I/R组相比,w/D、TLW、IQA和AI均显著降低(P〈0.05,P〈0.01),肺组织结构损伤情况有所改善;Bcl-2、Bcl-2/Bax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ax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D组与IPO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SB组与IPO组相比,肺组织W/D、TLW、IQA和AI均显著降低(P〈0.05,P〈0.01),肺组织结构未见明显损伤;Bcl-2、Bcl-2/Bax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ax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I/R通过激活P38MAPK导致大鼠肺泡结构严重破坏,肺内细胞大量凋亡;IPO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的激活而减轻L/R损伤。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甜橙黄酮通过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大鼠肺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甜橙黄酮低剂量组(14 mg/kg)、甜橙黄酮中剂量组(28 mg/kg)、甜橙黄酮高剂量组(56 mg/kg)、甜橙黄酮高剂量+AICAR组(56 mg/kg+500 mg/kg的AMPK激活剂AICAR),计算大鼠肺指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测定肺组织RSV病毒载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测定肺组织病理,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AMPK/m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存在炎性浸润,排列松散,肺指数、肺组织RSV病毒载量、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炎症评分、p-AMPK/AMPK、mTORC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甜橙黄酮低剂量组、甜橙黄酮中剂量组、甜橙黄酮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损伤减轻,大鼠肺指数、肺组织RSV病毒载量、肺泡灌洗液IL-1β、IL-6、TNF-α水平、炎症评分、p-AMPK/AMPK、mTORC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甜橙黄酮高剂量组相比,甜橙黄酮高剂量+AICAR组大鼠肺组织损伤加重,肺指数、肺组织RSV病毒载量、肺泡灌洗液IL-1β、IL-6、TNF-α水平、炎症评分、p-AMPK/AMPK、MTORC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甜橙黄酮可能通过抑制AMPK/mTOR信号通路发挥对RSV诱导的大鼠抗炎、抗病毒、抗肺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Yang XH  Zhang LY  Sun SX  Dong SY  Men XL  Jing YL  Zhang YB 《生理学报》2002,54(3):234-238
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损伤模型上,观察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氨基胍(AG)及一氧化氮(NO)合成前体物质L-精氨酸(L-Arg)对大鼠骨骼肌和肺组织的NOS活性、NO含量、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湿/干重(W/D)值的影响以及肺磷脂酰胆碱(PC)的改变,并观察了肺组织在光镜下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IR组骨骼肌和肺组织NOS活性均增强,MDA值、MPO活性增加,W/D值增大,肺PC含量降低;光镜下,肺间质多形核粒细胞(PMN)聚集和浸润,肺间隔面密度值增加。给予AG后,与LIR组相比NOS活性降低,NO产生下降,而MPO活性、W/D比值增加,肺PC含量进一步降低;镜下PMN聚集和浸润增加,肺间隔面密度值增大。而给予L-Arg后能 减轻LIR引起的上述变化。上述结果提示,LIR后2h时,骨骼肌和肺组织NOS活性增加,NO产生增多;内源性NO可能在LIR所诱发的早期急性肺损伤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HHPH)时大鼠肺组织内硫化氢(H2S)体系变化的改变及相关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低O2高CO2组(HH组)(n=10)。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光镜观察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比值(WA/TA),测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P)比值。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测肺细小动脉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检测肺细小动脉Bcl-2、Bax蛋白表达。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浆H2S含量及肺组织匀浆胱硫醚-γ-裂解酶(CSE)活性变化。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CSE基因表达。结果:HH组肺平均动脉压(mPAP)、WA/TA、RV/LV+SP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与C组相比,HH组AI显著下降(P〈0.01),Bcl-2表达加强,Bax减弱,Bax/Bcl-2比值上升(均P〈0.01)。血浆H2S含量、肺组织匀浆CSE活性、肺组织CSE基因表达水平HH组明显低于C组(P〈0.01)。血浆H2S、肺组织CSE活性、肺组织CSE mRNA相对含量与mPAP,Bcl-2/Bax比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与A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2S/CSE体系与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关系密切,HHPH时H2S/CSE体系的明显受抑,可使Bcl-2/Bax比值升高,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减少,促进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200-25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胆红素干预组。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组织中PDGF-B和IGF-I的表达。结果(1)肺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胆红素干预组肺病变局限且程度减轻;(2)COPD模型组PDGF-B(1.58±0.72)和IGF-I含量(2.23±0.63)与正常对照组(0.65±0.35,1.34±0.65)比较显著升高(均P〈0.05);(3)胆红素干预组PDGF-B(1.20±0.56)和IGF-I含量(1.64±0.56)比模型组明显减低(均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较高(均P〈0.05)。结论PDGF-B和IGF-I在COPD显著增加,胆红素可以抑制PDGF-B和IGF-I的表达,可能是其对抗COP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间断性减压低氧大鼠出、入肺血血浆、肺组织匀浆和体循环动脉匀浆中内皮素-1(ET-1)的含量变化,以及出、入肺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及其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建立间断性减压低氧模型,采用插管法分别测定左侧颈总动脉压力(CAP)、右心室平均压分别代表体循环压力和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ET-1含量,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VEGF含量。结果:①低氧2周组(H2)、低氧3周组(H3)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肥厚指数(RV/LV+S)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各组平均颈动脉压力之间无明显变化(P〉0.05)。②对照组大鼠出肺血中ET含量比入肺血中低(P〈0.05)。H2、H3组大鼠出、入肺血中ET-1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且H2、H3组大鼠出肺血中ET-1含量均高于入肺血中ET-1含量(P〈0.05),刚好与对照组相反。H2、H3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ET—1含量与对照组肺组织和低氧组体循环动脉组织匀浆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而各组体循环动脉组织匀浆中ET-1含量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对照组大鼠出、入肺血中VEGF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H2、H3组大鼠出肺血血清中VEG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慢性低氧可使肺组织产生ET-1和VEGF增多,这可能是慢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肺动脉局部缩血管物质ET-1增高,而体循环动脉局部ET-1不增高。可能是长期慢性低氧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却不发生高血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小鼠模型。方法将30只4日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氧气组置于氧箱(FiO20.6),空气组置于空气中(FiO20.21),分别于暴露7 d、14 d、21 d时每组随机选取5只,称重后处死,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放射状肺泡计数(radical alveolar counts,RAC)及肺胶原含量变化。结果氧气组各时间点体重较空气组均明显降低(P〈0.001);实验21 d时氧气组肺组织HE染色下见正常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隔增厚,肺泡融合;氧气组RAC较空气组显著降低(P〈0.001);肺胶原天狼猩红特殊染色见Ⅰ型、Ⅲ型胶原增生,较空气组显著增加(P〈0.001)。结论中等浓度氧(FiO20.6)暴露21 d可致小鼠肺发生类似人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