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江苏省19所三级综合医院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监测,并对置管后的维护进行全过程管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CRBSI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CRBSI的发病密度为3.82/1000导管日,调查时间段中后三个季度CRBSI的发生率分别为2.55%、3.30%和2.99%.明显低于监测开始的4.73%,综合ICU CRBSI的发生率为3.50%,高于专科ICU的1.74%,导管留置天数和置管地点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有助于降低CRBSI发病率,注重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维护和操作时的最大无菌屏障是降低CRBSI发生率的重要措施,缩短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可以减少CRBSI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ICU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分布特点、高危因素,并和国际权威数据进行比较,了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CRBSI发生状况,为进一步防治CRBSI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美国国家院内感染监测(NNIS)规定的关于CRBSI的定义、诊断标准和评估参数等统一标准系统,对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人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综合性ICU病房内的所有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得到符合纳入研究条件的患者174例,累计行中心静脉导管日为1913日;发生CRBSI为23例次,感染率为13.2%,感染密度为12.0/1000,导管使用率为72.8%。其中以肠杆菌和假单胞菌为主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9例;以屎肠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细菌感染7例;真菌感染7例,均为假丝酵母菌属。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RBSI发生前抗生素应用个数≥3(OR=6.335)和中心静脉置管个数〉1(OR=5.981)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院CRBSI发生率高,感染密度大,多个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抗生素应用频繁可以增加CRBSI的发生率,必须进一步加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高危因素及预后,为制定合适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采用美国国家院内感染监测(NNIS)规定的统一标准系统,对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人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综合性ICU的所有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调查。结果CRBSI感染率为13.2%(23例次/174),感染密度为12.0/1000导管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的个数、CRBSI发生前抗生素应用个数、导管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RBSI发生前抗生素应用个数≥3(OR=6.335)和中心静脉置管个数〉1(OR=5.981)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RBSI组的病患粗死亡率、呼吸机日、住院总费用、药费、ICU内住院日、总住院日和平均日花费均高于非CRBSI的病患(P〈0.05)。结论该院CRBSI发生率高,感染密度大,多个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抗生素应用频繁是CRBSI的高危因素。CRBSI者的预后及医疗费用的经济负担明显高于非CRBSI者。必须进一步加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PICC置管患者,总结归纳导管给药和置管护理后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规范导管护理,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结果 PICC置管后有6例发生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致拔管。结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在各项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手卫生,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防止交叉感染,减少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杭州市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CRBSI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5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3.95%,革兰阳性球菌占40.13%,真菌占5.92%。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利福平、阿米卡星、呋喃妥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 加强CRBSI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CRBSI的早期诊治和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特点,为临床预防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ICU住院的CRBSI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培养,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用K-B纸片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4软件对耐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10株,革兰阴性杆菌占50.97%,前四位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占比分别为14.19%、12.26%、9.35%和7.10%;革兰阳性球菌占41.61%,前三位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占比分别为18.06%、7.42%和6.77%;真菌占7.42%,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呋喃妥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结论 CRBSI的中心静脉导管培养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广泛,部分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医护人员应规范操作,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外科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外科ICU 2010年1月~2011年8月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例,根据血培养和导管培养结果分为CRBSI组和非CRBSI组,统计CRBSI的发病率、致病菌;比较CRBSI组与非CRBSI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249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例,CRBSI发病率为8.41例次/千导管日,病原菌分布为G+菌4例,G-菌9例,真菌8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管留置时间(OR 3.298,95%CI 1.070~10.168,P=0.038)、APACHEII评分(OR 1.137,95%CI 1.067~1.213,P=0.000)、完全胃肠外营养(OR 1.117,95%CI 1.023~1.219,P=0.014)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管留置时间、APACHEII评分、完全胃肠外营养是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感染的护理方法,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11月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50)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n=50)采取强化型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PICC相关性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发生率为6%;试验组发生感染1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3年感染菌种没有太大的变化,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有所下降,其他菌种没有明显减弱的趋势。结论 强化型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PICC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杭州市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CRBSI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情况。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5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3.95%,革兰阳性球菌占40.13%,真菌占5.92%。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利福平、阿米卡星、呋喃妥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加强CRBSI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CRBSI的早期诊治和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外科ICU(S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SICU住院的CRBSI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培养,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用K-B纸片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4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9株(53.03%),前四位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174株(42.13%),前三位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真菌20株(4.8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呋喃妥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本院SICU内CRBSI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加强消毒隔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和降低CRBSI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邓玉珍 《蛇志》2011,23(4):365-366
目的探讨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的有效皮肤消毒剂。方法将我院ICU中心静脉置管的21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105例和B组105例,每48-72h对中心静脉置管处周围皮肤进行消毒,A组给予2%氯己定消毒皮肤;B组给予10%碘酊消毒皮肤,酒精脱碘。观察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结果A组的感染发生率较B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使用氯己定消毒皮肤能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尤其是导管相关性感染基线数据,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12月人住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侵入性操作使用率与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共监测2741例ICU患者,发生感染198例、307例次,感染率为7.22%、例次感染率为11.20%;同期ICU住院总日数9666 d,日感染率为20.48‰,例次日感染率为31.76‰;经ASIS调整后的日感染率为6.86‰,日感染例次率为10.64‰;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及呼吸机的使用率分别为96.39%、58.66%和50.77%,使用导管所致相关泌尿道、血流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别为3.11‰、5.47‰和20.58‰.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较高,必须制定相应感染控制预防措施,使其相应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为血液疾病患者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尖端定位,探讨该方法对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置管全程中的良莠影响及护理对策。将100例血液病进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进行PICC尖端定位;试验组采用PM-12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引导三向瓣膜PICC尖端定位技术进行PICC置管术。分析、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液病患者置管过程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准确判断尖端位置的时效性,置管后出血、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ICC尖端到位率差异显著(p0.05)、CR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局部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操作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血液病患者进行心电定位PICC到端尖的准确率高,患者对该方法比较满意;但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感染的发生率高于传统体外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暴发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等,为预防和控制院内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8年7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4例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暴发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临床情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暴发原因以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4例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患儿均存在基础疾病、有机械通气史、存在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静脉或动脉置管前后均使用碘伏消毒、曾使用广谱抗生素、输血制品,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均是发热。药敏方面,医院感染暴发的4例白色念珠菌感染患儿对唑类及5-氟胞嘧啶均耐药,但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经拔除血管置管、减少或者避免广谱抗菌药的应用,根据药敏使用卡泊芬净及两性霉素B抗真菌等积极治疗,1例患儿放弃治疗后死亡,3例患儿顺利出院。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可知,留置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留置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患儿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唑类及5-氟胞嘧啶耐药的患儿使用卡泊芬净及两性霉素B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深静脉置管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表单式记录方法,记录置管前手消毒、置管时机、置管部位、置管顿次、置管时间、穿刺点护理、输液接头、敷料选择等内容.结果 通过对64例置管患者的—预,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7.8%,其危险因素主要与置管技术、无菌原则、插管部位、使用时间、导管维护等有关.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使用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感染的发生难以避免,针对其危险因素,采用表单式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醒操作者及维护者在置管前的准备、置管中的配合及置管后的护理方法,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耐药性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CRBSI血液透析患者纳入研究,记作感染组。通过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以药敏试验观察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未发生CRBSI的患者100例作为无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血液透析患者CRBSI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0例CRBSI患者共分离获取病原菌118株,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其它病原菌,占比依次为25.42%、16.95%、15.25%、12.71%、9.32%、8.47%、7.63%、4.24%。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00%,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西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亦为0.00%。感染组合并基础疾病、导管留置时间≥2周以及股静脉插管人数占比高于无感染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合并基础疾病以及插管部位为股静脉均是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06、1.390,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CRBSI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上述两种病原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较为敏感,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西沙星以及庆大霉素亦较为敏感。合并基础疾病,股静脉插管均会增加CRBSI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回馈教学对血液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上肢静脉血流速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方便抽样选取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一二病区2017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188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95例与观察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回馈教学干预患者,观察患者3个月导管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上肢静脉血流速度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置管后握拳运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馈教学有利于提高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可加快上肢静脉血流速度和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提高握拳运动依从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萍  方清永  王政  王豪  成瑶  南玲  黄庆玲  刘丁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2):1100-1102,1105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患者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例的643株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4.1%,其中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发生率为3.0%,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5.4%,革兰阳性球菌占43.2%.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增高;革兰阳性球菌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未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 加强细菌耐药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医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株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开展ICU目标性监测,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探索降低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1年9月ICU留置导尿管患者在目标性监测过程中,通过建立院内监控体系,认真学习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指导、考核与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通过一年的实时监测、改进,CAUTI感染率从2010年第四季度的16.81‰降低至2011年第一~三季度的10.85‰、10.32‰、10.28‰,呈持续下降趋势,效果显著.结论 有效发挥监控组织的管理功能,切实提高各级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及时分析、解决发现的问题,早期干预,持续改进,可以有效地控制ICU的CAUTI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道益生菌复合制剂预防重症监护病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效果。方法将181例ICU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90例),对照组(91例),预防组在对照组广谱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酸杆菌复合制剂。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情况。结果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预防组出现8/90例(8.89%),对照组出现23/91例(25.2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率绝对值下降16.38%。结论乳酸杆菌复合制剂可以预防和减少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