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潴留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肛肠病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接受肛肠病手术治疗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尿潴留预防性护理,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同对照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肠病手术后患者实施尿潴留预防性护理,能有效降低尿潴留发生风险,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分析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实施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调查对象于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挑选,将10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组处理: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后路开放术式,5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手术后评定总体效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的疼痛度评分、并发症率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区别。临床针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实施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作用突出,可减轻疼痛度,预防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n=36,给予TLIF治疗),B组(n=36,给予MIS-TLIF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对比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结果:相比于A组,B组手术时间更长,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相比于A组,B组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更低(P<0.05);相比于A组,B组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更高(P<0.05)。B组椎间融合率为97.22%(35/36)与A组的88.89%(32/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LIF治疗相比,采用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手术时间更长,但对于患者疼痛的缓解和腰椎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薛梅 《蛇志》2003,15(3):60-61
俯卧位是骨伤科、神经外科常用的手术体位。在施行腰椎手术时 ,为使棘突间隙充分展露 ,临床上广泛应用弓形俯卧位支架 ,由于这种支架使患者处于两头低、中间高的折刀式体位 ,造成患者生理学体位改变 ,易导致循环、呼吸、神经系统和皮肤并发症。作者通过对 5 0例腰椎手术患者的常见和特殊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取得了一定经验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5月 ,我院施行腰椎手术共 5 0例 ,男 31例 ,女 1 9例 ,平均年龄 5 6岁。手术时间平均 3~ 4h,1 6例发生皮肤压红 ,其中胸部 8例 ,髂前上棘 7例 ,胸部及髂前上棘 …  相似文献   

5.
江秋虹  郑玉珍  陈珠妹 《蛇志》2009,21(1):59-60
肛肠病较多采用手术治疗,尿潴留是其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2%~52%,多发生于手术后当天,亦有持续几天者。以小腹、会阴部坠胀,膀胱膨胀,尿液不能自行排出或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小为主要表现。一般男性多于女性,且手术年龄越大,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越高。尿潴留的发生不但可增加患者痛苦、加重伤口出血、导尿引起尿道不适与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手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确诊为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LIF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PLIF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程度(VAS评分)与活动功能(ODI评分),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腰背部VAS评分与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腰背部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IF与TLIF手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改善腰背部疼痛程度与腰椎活动功能中的疗效相当,但TLIF手术有助于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影像资料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后凸畸形矫正情况、Frankel分级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脊柱结核,术中27例植入大块自体髂骨,23例植入自体肋骨捆绑植骨。24例采用椎体侧前方钉棒内固定,26例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血管损伤及血气胸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红细胞沉降率获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明显获得矫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脊柱损伤程度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改善红细胞沉降率,而且可以矫正患者脊柱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自拟前列汤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伴急性尿潴留11例吴庆万张玉明(福建省尤溪县城区医院365100)(福建省尤溪县清溪卫生医院)1临床资料11例病人年龄最小的58岁,最大78岁,均有尿频,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史。反复发生尿潴留7例,首次发生尿潴...  相似文献   

9.
四妙勇安汤治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龙  吴蠡荪 《蛇志》2003,15(3):50-50
近 30年来 ,我院腹部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6例 ,应用四妙勇安汤加减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例患者中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2 3~ 45岁 5例 ,61岁 1例。均为腹部手术 ,其中机械性肠梗阻 2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引流术 2例 ,胃大部分切除术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发生在手术后 1 0~ 1 4天 ,且均为单侧 ,其中右下肢 4例 ,左下肢 2例。临床症状及体征 :患者因手术后长期卧床 ,下肢不活动 ,出现患肢疼痛 ,体温在 38℃左右 ,患肢出现均匀性肿胀 ,但无明显凹陷 ,亦无红晕 ,平均患肢的周径增粗 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伴有恶性高颅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及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详细分析和归纳整理了我科应用腰椎置管法治疗的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经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联合治疗后,痊愈3例,好转1例,4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 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能有效的降低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高颅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四肢骨折矫形术后患者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12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四肢骨折矫形术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于术后6个月分析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术前疼痛程度、二次手术、麻醉方式、术后镇痛、术后引流、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类型以及骨折部位等资料,并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内有96名患者术后发生慢性手术后疼痛,发生率为32.00%(96/3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与术前疼痛程度、是否二次手术、麻醉方式、术后有无镇痛、是否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类型、骨折部位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术后是否引流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重度疼痛、二次手术、麻醉方式为非全麻、术后无镇痛、合并骨质疏松、开放性骨折以及下肢骨折均是四肢骨折矫形术后发生慢性手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四肢骨折矫形术后患者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较高,术前重度疼痛、二次手术、麻醉方式为非全麻、术后无镇痛、合并骨质疏松、开放性骨折以及下肢骨折均增加了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风险,临床应根据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痔疮手术患者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9例行痔疮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9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机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前者明显短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19%,两组患者相比,P0.05。结论给予行痔疮手术患者综合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出现尿潴留的机率,值得在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采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并对症状进行JOA评分。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腰椎X线的影像学变化,观察术后临近节段的退变发生率与影像的融合率。结果:术后随访1-3年发现患者JOA评分的平均改善率为(73.81±16.12)%,术后滑脱率与椎间高度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显示植骨融合A级15例,B级12例,C级3例,融合优良率为90%。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评分,而且使患者影像学变化恢复正常生理形态,是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以期更合理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58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者38例,未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的20例作为对照组。在腰椎后路手术后,分别取2组患者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10 g,采用定性定量检测比较2组患者肠道主要菌群差异及B/E值。肠道菌群失调症患者且与手术前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进行相同比较。结果试验组肠道的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及B/E值较对照组均减少,分别是:9.21±0.65 vs 10.12±0.85;10.02±0.45 vs 10.23±0.45;1.05±0.17 vs 6.99±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对照组增加,分别是:9.11±1.09 vs 8.55±0.89;7.80±1.02vs 7.29±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梭菌、乳杆菌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失调症患者与手术前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手术出现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专性厌氧菌减少,条件致病菌增加,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下降。正确及时地去除病因,尽可能地采取微创手术技术,减少医源性损伤,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纠正营养不良,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解决腰椎后路手术患者肠道功能障碍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盆底脱垂修补术后患者口服盐酸坦洛新片同时联合排尿监测、个体化选择拔尿管时间在预防术后尿潴留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2009年10月1日至2011年09月30入住我院的患者中选择126例全盆底修补术或前盆底修补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9例,对照组57例,观察组予以盐酸坦洛新片口服并行个体化拔尿管;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口服并采用传统的术后留置尿管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5.7%,对照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为19.2%,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其残余尿量、平均留置尿管时间亦均明显降低(P<0.05),且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盆底脱垂修补术后口服盐酸坦洛新片并进行排尿训练及个性化拔管对预防术后患者的尿潴留有明显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故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日常活动和手术应激评估(Estimation of physiologic ability and surgical stress,E-PASS)系统用于评估老龄患者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和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西京医院消化外科所有65岁以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中行消化道手术者的E-PASS评分,并记录这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分析E-PASS评分和几项该评分未涉及的因素与老龄患者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1236例老龄行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其中52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42.15%),8例死亡(0.65%)。患者术前E-PASS评分系统中,三项评分均与术后住院时间相关,术前风险评分(Preoperative risk score,PRS)和综合风险评分(Comprehensive risk score,CRS)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相关(P均0.05)。E-PASS评分系统未包含的指标中,麻醉方法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住院时间无关,术后入ICU、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急诊手术与术后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相关(P均0.05)。结论:E-PASS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老龄患者行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转归,纳入术后入ICU、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急诊手术三项指标可能进一步提高E-PASS评分系统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对患者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microendoscopic disccectomy ,MED)与开放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对患者腰椎稳定性1的影响,探讨两种术式对患者腰椎稳定性影响程度的不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09年7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及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各25例,对术后病人主观满意度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等进行回顾性随访观察研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FD组相比,MED组术后水平移位及角移位较术前无显著差异,FD组在术后3个月以后的水平移位或角移位较术前增加,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MED术后临床疗效相近,但术后对患者腰椎稳定性影响程度较开放手术明显降低,更具有微创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椎间盘突出患者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椎间孔镜组(n=45)和后路切开组(n=45)。对照组给予后路切开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CK、CRP、腰椎功能、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较后路切开组更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后路切开组更低(P<0.05);手术前,两组CK、CRP检测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CK、CRP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上升较后路切开组低(P<0.05);手术前,两组腰椎功能检测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腰椎曲度、直腿抬高试验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手术前,两组VAS、ODI评分评定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手术后,与后路切开组24.44%(11/45)进行比较,椎间孔镜组4.44%(2/45)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CK、CRP及腰椎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9.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对9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老年患者依据临床表现、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确诊为术后胃瘫。经非手术治疗11-47d后,9例均治愈。结论:老年患者胃瘫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治疗上采取以营养支持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20.
陈东  高朝友 《蛇志》2015,(2):221-222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10~2013年我院对4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病变节段:T5~T108例,T11~L129例,L2~L45例。其中病变累及1个椎体29例,累及2个椎体10例,跳跃型和累及3个椎体3例。累及1个椎体者应用Z-PlateⅡ钛板内固定,累及2个椎体或上胸椎结核者则选用钉-棒系统(CDH M8)固定。术后抗结核治疗不少于9个月。结果 4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6年。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消失,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恢复,所有病灶愈合,其中39例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牢固;3例患者因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导致螺钉松动,植骨块塌陷,再次出现后凸畸形,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规范药物抗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