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周碧燕  李友邕  李洁  钟德斌  郑文 《生物磁学》2011,(16):3111-311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以及BMI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以BMI与PSA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22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有25%的患者PSA水平高于正常,并且年龄,前列腺体积与血清PS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672.P〈0.01,r=0.785.P〈0.01),而血清PSA与BMI指数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873,P〈0.01)。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值随患者年龄增长和体积增大而增加,对于PSA轻度升高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要考率到体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应洪  张霞  陈春梅  段晨阳  王燕 《生物磁学》2013,(34):6665-6667
目的:探讨临床上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情况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泌尿科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定义为前列腺增生组(BPH),前列腺癌患者83例定义为前列腺癌组(PCa),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13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入院时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变化情况。对比并分析三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总PSA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的正常值,而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总PSA比前列腺增生患者增高的更为明显。对照组游离PSA为(2.78±0.94)ng/mL,总PSA(1.05±0.57)ng/mL,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为,(0.38±0.61);前列腺增生患者游离PSA为(6.36+3.24)ng/mL,总PSA为(1.64±0.76)ng/mL,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为(0.26±0.23);前列腺癌患者游离PSA为(12.42±4.97)ng/mL,总PSA为(1.44±0.78)ng/mL,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为(0.12±0.1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的PSA进行检测,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自发性及雄激素诱导犬前列腺增生模型的特点,为更好地评价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12只,随机分成2组,B超探测符合要求的老年Beagle犬6只,依次设为对照组、睾酮组和老年犬组(即自发性前列腺增生组)。睾酮组动物去势后,经肌肉注射(im)2.5 mg/kg的睾酮,对照组动物给予等体积溶媒,老年犬组动物不给药,连续4周。每周称重一次,最后一次给药24 h后,B超探测前列腺体积,采血,取血清备用。麻醉处死动物,取前列腺,称干湿重,测量前列腺体积,计算前列腺脏器系数,组织切片,HE染色后镜下观察前列腺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进一步利用显微图像软件测量前列腺上皮高度及腺腔面积。利用磁酶免和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睾酮(T)、双氢睾酮(DHT)、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水平。结果①给药后,各组动物体重增长总体呈平稳趋势。②B超结果显示,去势Beagle犬给予睾酮4周,前列腺体积大于对照组(P〈0.01),老年犬前列腺体积大于成年犬(P〈0.01)。③解剖结果显示,睾酮组和老年犬组实际前列腺体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老年犬前列腺体积大于睾酮组;睾酮组和老年犬组前列腺湿量和脏器系数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老年犬前列腺湿重和脏器系数均大于睾酮组。④病理形态分析显示,睾酮组犬前列腺镜下主要表现为腺体增生,尤其是腺上皮增生,而老年犬则更多表现为间质增生。显微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睾酮组前列腺上皮高度增加(P〈0.01),腺腔面积增大(P〈0.01);老年Bea-gle犬同样表现为前列腺上皮高度增加(P〈0.01),腺腔面积增大(P〈0.05),但上皮高度要低于睾酮组。⑤激素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睾酮组血清中T、DHT和PAP水平略升高,前列腺组织中T(P〈0.05)、DHT(P〈0.01)、PAP(P〈0.05)和PSA水平升高明显;老年犬血清中T、DHT和PAP水平略升高,前列腺组织中T升高,但DHT、PAP和PSA水平均较正常组为低。结论自发性和睾酮诱导的犬前列腺增生模型均可用于前列腺增生药物评价,但模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验证五味牵牛胶囊对治疗前列腺增生、镇痛和抗炎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前列腺增生、致痛、致炎动物模型(小鼠、大鼠)等方法进行实验观察。结果:①五味牵牛胶囊对小鼠、大鼠的前列腺增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P〈0.01),可显著减低增生的前列腺重量,使前列腺腺体缩小,腺腔扩张降低;②五味牵牛胶囊对醋酸诱发的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③五味牵牛胶囊对角叉菜胶诱发的炎症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④结果表明五味牵牛胶囊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具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①拟推荐临床用药采用口服法;②根据文献相关剂量换算的方法,五味牵牛胶囊临床成人拟日用量为1519 mg/日;③拟推荐临床用药疗程为6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不同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低表达意义及其与术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分组,间质结节组(16例)、腺肌性结节组(32例)、纤维腺瘤性结节组(12例)、腺性结节组(30例)和混合结节组(38例),其中以间质增生为主60例、以腺体增生为主68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PSA、EGF的表达水平,以术后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8分判定为预后良好,分析血清PSA、EGF在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的差异性及与IPSS评分的关系。结果:血清PSA、EGF表达水平在间质结节组、腺肌性结节组、纤维腺瘤性结节组、腺性结节组和混合结节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以腺体增生为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以间质增生为主的患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PSA联合EGF预测以腺体增生为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敏感度为86.42%,特异度为65.34%,AUC为0.930;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个月,预后良好98例、预后不良30例;预后不良组血清PSA、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EGF表达水平均与IPSS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8、-0.417,P值均为0.000)。结论:血清PSA、EGF在不同病理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表达差异显著,以间质增生为主的患者,以腺体增生为主的患者血清PSA、EGF表达水平更高,两者均与术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昊宗林  袁亚  耿和  夏术阶 《生物磁学》2011,(16):3059-3062
目的:探讨免疫性炎症与前列腺体积及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105例手术获得的前列腺标本。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前列腺纽织中CD4、CD8和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如果CD4或CD8阳性则敕定义为免疫性炎症,并进一步探讨了免疫性炎症与前列腺体积、雄激素受体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CD4、CD8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0(19.0%),21(20.0%)和48(45.7%)。在免疫性炎症组,前列腺体积为67.0±26.3ml,而在非免疫性炎症组,为54.0±24.2ml,有显著性差别。免疫性炎症组雄激素受体表达的阳性率为65.6%,而非免疫性炎症组雄激素受体表达的阳性率为37.0%(X2=7.35,P〈0.05)。结论:免疫性炎症与前列腺体积、雄激素受体表达明显相关。免疫性炎症可能导致前列腺增生进展,因此,抗炎治疗可能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上皮钙黏蛋白(sE-cadherin)、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PCA-2)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组)以及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增生组)展开回顾性研究。100例研究对象均完善了MRI检查并测定血清PSA、EPCA-2、sE-cadherin水平,分析两组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PSA、EPCA-2、sE-cadherin水平以及各项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差异。结果:前列腺癌的MRI影像学特征为病灶主要位于外周带,外周带T2W呈低信号,病变侵及包膜、膀胱及周围组织具有T1加权消失或者不对称,具有信号异常、肌肉增厚的表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淋巴结部分融合或增大表现;前列腺增生的MRI影像学特征为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并且中央带增生、不均匀信号结节;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列腺体积增大。相比于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组患者的PSA、sE-cadherin、EPCA-2水平明显更高(P<0.05)。MRI、PSA、sE-cadherin、EPCA-2四项联合鉴别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诊断符合率为96.00%,明显高于四项单独诊断的88.00%、79%、81%、82%(P<0.05)。结论:MRI联合PSA、sE-cadherin、EPCA-2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较高,具有作为临床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指导方案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与-临床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将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78例BPH患者分为单纯性BPH组和BPH合并有高血压组两组,其中BPH组33例,BPH合并有高血压组45例。对两组患者的尿流率、残尿量、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尿发生率、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tPSS)评分、尿潴留次数及不稳定膀胱发生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间在年龄、尿流率、残尿量、PSA、最大膀胱容量及最大逼尿肌压力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PH合并高血压患者在血尿发生率、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尿潴留次数及不稳定膀胱发生率指标上明显大于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前列腺增生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高血压状态能够促进BPH的发生以及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猕猴(Macaca mulatta)建立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并探讨丙酸睾酮(TP)诱导猕猴前列腺增生模型的最佳剂量及给药时间。雄性猕猴12只,随机分为3个剂量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共4组,每组3只。去势8周后,皮下注射给药。实验组按低、中、高剂量分别给予丙酸睾酮(TP)0.8、2.5、7.5 mg/(kg?d),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溶剂,连续8周。B型超声探测去势前、去势后8周及TP干预4周、8周时猕猴前列腺体积,并采集分离各个实验阶段的血清备用。给药8周后处死动物,取前列腺,称量湿重,测量体积,计算前列腺重量指数及体积指数,H.E染色切片观察前列腺增生情况,并进一步测量腺腔面积及腺上皮细胞高度。同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二氢睾酮(DHT)水平。B型超声结果显示,去势8周时,各组猕猴前列腺体积均明显小于去势前(P < 0.05)。TP干预4周及8周时,各剂量组猕猴前列腺体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5),且在干预4周TP中剂量组达到最佳效果(P < 0.01)。而TP干预4周与8周相比,各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解剖结果显示,各实验组猕猴前列腺湿重、体积及脏器指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且在中剂量组达到最大值。而显微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猕猴前列腺上皮细胞增生,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猕猴前列腺腺腔面积明显增加(P < 0.01),腺上皮细胞高度明显增高(P < 0.01)。二氢睾酮(DHT)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干预后各实验组猕猴血清中DHT含量明显增高(P < 0.01),且在中剂量组达到最大值。TP干预4周与8周相比,各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同时,各实验组前列腺组织中DHT含量相较于对照组也明显增高,但剂量-效应关系不显著,中剂量组优于高、低剂量组。TP药物干预去势猕猴可成功建立猕猴前列腺增生模型,初步判定较为适宜的造模条件为丙酸睾酮给药剂量2.5 mg/(kg?d),给药时间4周。  相似文献   

10.
张积华  张毅  袁梅  郑淑芳 《生物磁学》2011,(20):3923-3926
目的:探究超声显像诊断前列腺钙化灶(PFC)的临床实用价值和超声分型。方法:对1284倒经腹部超声显像诊断为PF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超声所见进行分型。结果:超声显像诊断PFC1,284例,单发768倒(59.81%)。多发516例(40.19%);钙化灶直径2-36mm;Ⅰ度542例(42.21%),Ⅱ度460例(35.83%),Ⅲ度282例(21.96%);孤立型412例(32.09%),散在型319例(24.84%),聚集型395例(30.76%),条索型158例(12-31%)。内腺435例(33.88%)、外腺348例((27.10%)、内外腺交界处351例(27.34%)、后尿道周围150例(11.68%)。单纯性钙化520例(40.50%),合并前列腺增生597例(46.50%)、前列腺炎129例(10.05%)、前列腺囊肿36例(2.80%)、前列腺癌2例(0.16%)。结论:PFC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其程度和类型与年龄密切相关,近半数与前列腺增生并存,可能与组织退变、增生、炎症、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超声显像是诊断PFC最可靠、最简便的方法,具有重要的l陆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1版(PI-RADS V2.1)评分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相关指标对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187例经病理证实且PSA为灰区(4-10 ng/mL)的前列腺癌或前列腺增生患者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PCa)组与前列腺增生组(BPH)组。由两名经验丰富的MRI诊断医师通过盲法对所有患者MRI图像进行PI-RADS V2.1评分,统计并计算血清PSA相关指标: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f-PSA/t-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采用t检验比较各项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性,并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项指标对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PI-RADS V2.1评分与PSAD在PCa与BPH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SA、f-PSA、f-PSA/t-PSA在PCa与BPH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PI-RADS V2.1评分、PSAD、PI-RADS V2.1评分联合PSAD诊断灰区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671及0.838,且PI-RADS V2.1评分联合PSAD的AUC显著高于单独应用PI-RADS V2.1评分(Z=1.989,P<0.05)与PSAD(Z=3.174,P<0.05)。结论:PI-RADS V2.1评分与PSAD对诊断灰区前列腺癌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且联合PI-RADS V2.1评分与PSAD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前列腺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 的生理学意义。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 检测43 例前列腺增生组织, 8 例腺癌组织和8 例正常组织中β-NGF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显示β-NGFm RNA 在正常组织及增生组织中定位于间质细胞, 偶见于上皮细胞中; 而在癌组织中, 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有同样强度的β-NGFm RNA染色。其蛋白在良性组织中表达主要着色在间质细胞中,上皮细胞呈弱表达,而癌组织中上皮细胞见着色明显增强(P< 0.05)。NGF的自分泌异常可见是前列腺组织由良性向恶性转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文辉  袁建林  张伟  张楠  金雷 《生物磁学》2009,(9):1703-1706
目的:研究Cox-2、P504s、CK34βE12和P63在前列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4例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腺癌石蜡包埋组织中Cox-2、P504s、CK34βE12和P63的表达。结果:正常前列腺组织或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未见或偶见P504s弱表达,但CK34βE12和P63均表达良好;前列腺腺癌组织中P504s表达良好,但CK34βE12和P63均表达消失,P504s表达阳性率为91.07%;与正常前列腺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相比,前列腺癌组的P504s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COX-2在正常的前列腺组织几乎不表达,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及前列腺腺癌组织均可见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6%和80.36%;COX.2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前列腺组或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腺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27)。COX-2与P504s表达存在相关性(r=0.377,P=0.039);COX-2的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联合P504s、P63、CK3413E12和COX-2免疫组化检测可提高前列腺腺癌病理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酒精对丙酸睾酮引起的小鼠前列腺增生(BPH)的作用及其生殖毒性。方法:成年雄性昆明系小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sc大豆油25 mg/(kg·d),ig蒸馏水7.5 ml/(kg·d),连续处理7 d、21 d)、酒精7 d和21 d组(AL7和AL21,ig 50°白酒7.5 ml/(kg·d),连续处理7 d、21 d),丙酸睾酮7 d和21 d组(TP7和TP21,sc丙酸睾酮注射液25 mg/(kg·d),连续处理7 d、21 d),丙酸睾酮+酒精7 d组(TP+AL7,sc丙酸睾酮注射液25 mg/(kg·d),ig50°白酒7.5 ml/(kg·d),连续处理7 d),每组10只。末次处理24 h后处死小鼠,计算小鼠前列腺和睾丸系数,检测精子参数,测定睾丸和前列腺组织中自由基水平、抗氧化能力,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TP7 d组、AL7和AL21 d组相比,TP+AL7 d组的前列腺系数显著提高、精子数量和质量显著降低、前列腺和睾丸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和GPx酶活力显著下降(P均< 0.05);与TP21 d组相比,TP+AL7 d组的前列腺系数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丙酸睾酮和酒精共同处理7 d就可以达到典型的前列腺增生(BPH)状态,并引起睾丸及精子的损伤,导致生殖系统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说明酒精对丙酸睾酮引起的小鼠前列腺增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以及BMI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以BMI与PSA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22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有25%的患者PSA水平高于正常,并且年龄,前列腺体积与血清PS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672.P<0.01,r=0.785.P<0.01),而血清PSA与BMI指数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873,P<0.01)。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值随患者年龄增长和体积增大而增加,对于PSA轻度升高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要考率到体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粘液腺癌(MC)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前列腺癌,发病多见于老年人,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其临床症状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腺泡癌相似,常易被误诊,故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分泌大量粘液为其病理学特点。治疗手段以外科手术及内分泌治疗为主。对于该病的报道较少,本文就其发病概况、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等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UERP)对大体积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尿动力学、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大体积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n=57,给予TURP治疗)和TUERP组(n=61,给予TUE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尿动力学、性功能及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UERP组膀胱冲洗时间、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短于TURP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URP组(P<0.05);TUERP组前列腺膀胱组织切除量多于TUR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最大尿流(Qmax)及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活力和精神健康等评分升高,且TUERP组高于TURP组(P<0.05);残余尿量(PVR)降低,且TUERP组低于TURP组(P<0.05)。TUER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URP组(P<0.05)。TUERP组术后6个月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占比低于TURP组(P<0.05)。结论:TUERP治疗大体积BPH,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尿动力学、性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酸睾丸酮(T)对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方向的影响及其差异基因表达。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110~130 g)20只,随机分为2组。深麻醉下对所有大鼠进行去势手术,恢复一周后,给药组大鼠皮下注射T,每只0.5 mg,每日1次,连续30d;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橄榄油0.1 mL。取前列腺。通过免疫组化、HE染色观察结果。并做基因芯片检查差异基因表达谱。结果给药组大鼠前列腺发生形态学增生。前列腺腺腔扩张,腺上皮高度明显增高,前列腺增生。且前列腺上皮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的方向与基底膜平行,而对照组前列腺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方向与基底膜垂直。AR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给药组的前列腺上皮中,均可见到AR标记的阳性细胞,而对照组均为阴性。基因芯片和RT-PCR结果:促进细胞增殖的基因如雄激素受体相关蛋白(RAN)、TGM4和Wnt通道的WNT2等基因均上调,而抑制细胞增殖的基因如负调控Wnt通道的DKK3和促进细胞凋亡的Fas等基因下调。结论 T注射后改变了前列腺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方向,Wnt和AR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细胞增殖和有丝分裂方向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SMA、CD44v6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临床预测前列腺癌的转移潜能及预后、指导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SMA、CD44v6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SMA在前列腺癌组织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肿瘤分化程度低及有淋巴结转移者PSMA表达明显高于分化程度高及无淋巴结转移者。CD44v6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无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高,并且分化程度低及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表达明显高于分化程度高及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与CD44v6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两者的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IK抗酸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49例前列腺增生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49例前列腺增生症中,30例(612%)抗酸菌L型阳性,其中前列腺增生症I型中抗酸菌L型检出率最高(833%);60%抗酸菌L型主要分布于前列腺上皮细胞浆内,其中433%腺上皮细胞呈空泡样变性,颇似凹空样细胞;抗酸菌L型阳性病例中前列腺间质内炎细胞浸润明显高于L型阴性病例,P<0025。提示抗酸菌L型感染不仅是引起前列腺间质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炎症过程中可产生的活性物质可能也是导致前列腺增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