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电自动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1895年,荷兰生理学家W.Einthoven发明了心电图,之后心电图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100年后的今天,心电图仍然是描述心脏电活动的主要依据。 近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将心电图描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并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心电图的自动诊断是计算机在临床医学中应用最早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航空、航天应激心电图(高空急性缺氧,加压供氧、加速度,失重,高温、下身负压与爆炸减压)、运动员与飞行员以及普通工作人员的非病理性心电图。此类心电图的形态改变同病理性心电图有同有异。各波段有意义的改变主要是P波与ST-T异常,心律失常中主动性异位节律、窦房结节律失常与被动性异位节律以及传导异常均可见。产生机理属于反射性或中枢性;诱因与产生机理均属功能性质。我们主张将此类异常心电图称为功能性心电图,以资区别于病理性心电图,利于科研中正确评价人体反应以及临床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cute right ventrieular infarction,arvi)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的心肌梗死,其发病率虽然只占急性心肌梗死的12%,但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左心室心肌梗死相比较,arvi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均有一定的特殊性,心电图的早期诊断对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其发病后心电图的变化过程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通过对32例arvi心电图回顾研究,分析arvi心电图表现特征及其转归过程,探讨arvi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4.
李淑旻 《蛇志》2004,16(4):34-35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是临床上早期溶栓治疗的关键。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因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不呈现心肌梗死典型表现,常易被漏诊,错过了最佳溶栓时机。因此,当胸痛时V1—3导联ST段压低则可作为其早期的心电图特征。从1995~2003年,我院收治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14例,现对其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主要是用于反应患者心脏的异常和不规则的电活动,心电图对各种心律失常以及传导阻滞具有重要意义。在心肌梗死和心肌肥厚的时候,心电图可以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范围、观察心梗的进展情况和判断右心室、左心室肥厚,心电图对心肌梗死和心肌肥厚的诊断具有极大的帮助,在诊断患者患有心肌炎、肯尼丁和洋地黄等药物过敏、心包炎、发作时心绞痛、血钾过高或者是过低等疾病时,心电图具有较大的诊断意义。心电图临床应用的诊断标准主要是观察心电图的基本组成即P波、P-R间距、QRS波群、ST-T改变以及T波的改变,从而判断患者所患有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心电图描记,可以为家畜临床诊疗和手术过程中心脏机能的判断,以及新药对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影响等方面提供重要资料,但是,在野生兽类资源的综合利用上,心电图描记也能提供极有价值的临床资料。为此,我们配合给健康黑熊(Selenarctos maritimus)做胆囊手术时,对5头黑熊进行了心电图描记,以期为研究黑熊心电图积累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宽QRS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2006-200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57例17岁以下宽QRS心动过速儿童心电图分析.结果:儿童宽QRS心动过速以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且多具特异的心电图表现,易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婴幼儿多见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结论: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是临床诊断宽QRS心动过速的最主要方法;Brugada四步法是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胆心综合征是胆囊及/或胆道结石引起的心血管表现异常及心电图改变的一种综合征,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现将我院收治的54例胆心综合征患者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3~2005年间经微创单纯行胆囊切除术及胆道直视取石术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利用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大的临床指标,探讨提高其临床诊断率的方法。方法:筛选出右室肥大患者心电图记录75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采集传统诊断方法和改进方法所需各项指标,并分别加以判断。结果:传统组合诊断指标的灵敏度为85.3%,特异度为93%;改进的组合诊断指标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100%。结论:由QRS波群面积、倒置T波面积、心电轴右偏度数组成的改进指标是心电图诊断右室肥大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杨春兰 《生物磁学》2005,5(4):75-76
目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时有发现,通过心电图观察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对于临床观察治疗十分重要,现将近年来收集的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的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胆心综合征是胆囊及/或胆道结石引起的心血管表现异常及心电图改变的一种综合征,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现将我院收治的54例胆心综合征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对普通心电图正常的人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的报道不多。本文对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在我院门诊检查的47例正常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80例被疑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6例,女性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与心脏彩超检查,然后对常规心电图阴性者再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普通心电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试验是一种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辅助诊断技术,弥补了普通心电图的不足,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早期检出率高,能为临床诊断心肌缺血提供有力证据,提高早期患者无创诊断率,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从1903年Einthoven采用弦线式电流计开创了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记录技术的改进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心电学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均有极大的发展。其中动态心电图是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动态心电图(dynamic or ambulatory ECG,DCG)是Holter在1949年首创,用一个重达31.9kg的发射器背在患者身上,把心电信号发射传送到接受器,再描出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特点,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79例,进行床旁心电图多次动态检测,观察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基本特点,分析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在79例患者中,发生心电图改变者72例(91.14%),其中窦性心动过速者63例(79.74%),为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Ⅰ导联S波较深者51例(64.56%);Tv1-v3倒置者45例(56.96%);Tv1-v2倒置者31例(39.24%);右束支传导阻滞改变者27例(34.17%);Tv1-v4倒置者18例(22.78%)。典型的肺栓塞SⅠQⅢTⅢ心电图表现少见,仅14例(17.72%),而心电图表现为QⅢTⅢ者49例(62.02%)。结论: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改变具有非特异性和复杂多变性,临床医生应将心电图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之一,仍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再给予合理诊断及时治疗,以改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心电图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有关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描记心电图的导联,包括双极肢体导联、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及胸前导联;正常心电图的5个基本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包括心律失常、心肌肥大、冠心病与心肌梗塞的诊断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的动态改变对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有ST-T段改变的患者,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心电图状态,并重点监测ST-T改变的动态情况,并回归性分析及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率的冠心病确诊率为67.9%,明显高于无动态变化组32.3%的确诊率。两组确诊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有动态改变的ST-T段改变能提高患者冠心病的临床确诊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315例冠心病患者先后实施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结果,并调查患者对不同检测方式的评价情况。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的冠心病阳性检出率为81.90%,与常规心电图的76.5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较常规心电图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对24 h动态心电图的准确性认可度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监测价值较好,能够更加准确地呈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具有腔内心电图储存功能(stored EGMs)的双腔起搏器对房性快速心律失常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例植入stored EGMs功能起搏器患者,观察1个月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记录情况,根据储存的腔内心电图进行分析诊断和药物治疗,了解经过1个月药物治疗后腔内心电图和自动模式转换(AMS)发生次数的变化。结果:经药物治疗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和自动模式转换(AMS)发生次数明显减少分别为111vs367,P〈0.05;82vs138,P〈0.05)。结论:通过对腔内心电图的分析,其结果可以作为临床用药和疗效判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玉冰 《蛇志》1996,8(1):29-31
心电图U波的临床意义综述李玉冰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功能科530023自1921年Emthouen描述心电图U波以来,U波近来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但对U波的正常形态、波幅大小和方向的变化,与临床疾病的内在联系,及U波产生的机理仍无统一认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