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芪甲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固相萃取-HP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进行了研究。分别以1,2,4 mg/kg的剂量对大鼠静脉给药,给药后2,10,20,30,60 min和1.5,2,3,4,6,8 h采集血样,同时以2 mg/kg的剂量对大鼠静脉给药,给药后20,60,240 min采集各组织,测定血浆样品和组织样品中的黄芪甲苷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按二室模型拟合最佳,t1/2(α)分别为12.36,7.05,15.98 min,t1/2(β)分别为69.14,73.28,95.24 min,AUC分别为277.36,415.36,623.15μg.min/mL,AUC与剂量的线性方程为y=113.64x 173.47(r=0.997),表明黄芪甲苷在大鼠体内呈线性消除。组织分布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在体内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2.
四氧嘧啶剂量和给药途径对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何学令  尹海林 《四川动物》2003,22(4):255-257
目的 探索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所需的最低剂量和不同给药途径对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四氧嘧啶3种剂量于雌雄各半的SD大鼠尾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连续15d测定有关指标(血糖、尿糖、尿量、饮水量、体重)。结果 ①静脉给药组动物有关指标变化比腹腔给药组明显;②静脉给药组低剂量组模型失败,高、中剂量组模型制作成功。结论 ①用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静脉给药优于腹腔给药,②用四氧嘧啶以静脉给药方法成功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未禁食情况下需剂量≥40mg/kg。  相似文献   

3.
有机磷酸酯类(OPs)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杀虫剂之一.其除了抑制胆碱酯酶(AChE)活性外, 也抑制对氧磷酶(PON1)的活性.其急性中毒主要与抑制AChE有关.最近,OPs 对PON1的影响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因为PON1除了有水解OPs的功能外,也有抗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和降解LDL中的脂质过氧化物的作用.因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起始步骤.将探讨OPs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作为研究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每天给兔灌胃敌百虫(18 mg/kg)70天,可导致其离体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EDR)反应和eNOS活性显著性降低,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一氧化氮水平、PON1 和AChE 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水平增加.OPs的活性成分——对氧磷在体外与兔胸主动脉环直接孵育也能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显著抑制EDR.研究结果提示,亚慢性-亚毒性剂量的敌百虫灌胃或对氧磷与离体血管环直接孵育,均可导致兔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OPs抑制氧化酶和诱发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特色食用菌裂盖马鞍菌为材料,研究裂盖马鞍菌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萃取物对小鼠体内的抗氧化活性,分高(2g/kg)、中(1g/kg)、低(0.2g/kg)三个剂量对小鼠灌胃给药测定小鼠肝脏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相比裂盖马鞍菌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小鼠肝脏和血清中SOD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P〈0.01);与阳性对照维生素E(VE)(1g/kg)相比乙醇提取物、其他溶剂萃取物高浓度(2g/kg)作用极显著(P〈0.01);与维生素C(VC,1g/kg)相比乙醇提取物高浓度(2g/kg)作用极显著(P〈0.01),提示裂盖马鞍菌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素馨花中提取纯化所得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橄榄苦苷100、200、400 mg/kg剂量组,灌胃(i.g.)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离心,血浆经甲醇-乙腈沉淀蛋白后,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橄榄苦苷的含量。各给药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应用3P97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组间药动学参数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低、中、高剂量组的t1/2、CL/F、AUC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t1/2、CL/F随给药剂量的增大而增大;AUC随剂量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呈非线性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工业原料三聚氰胺连续给药诱发SD大鼠尿结石的成模情况。方法60日龄SPF级SD大鼠13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4)g,随机分为给药5个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0只,溶媒对照组10只。给药组分别给予三聚氰胺0.05、0.1、0.2、0.3、0.4g/(kg·d)连续灌胃;溶媒对照组灌胃10g/L甲基纤维素蒸馏水2mL/(只·d),空白对照组灌胃无菌水2mL/(只·d)。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形态改变,比较各组肾脏、膀胱的质量和脏器指数,观察大鼠CREA、BUN、UA、Ca、P、Mg含量变化。结果0.4g/kg组给药20d,0.2、0.4g/kg组给药30d,肌酐高于空白对照组;0.4g/kg组给药30d,尿素氮、尿酸高于空白对照组。给药20d各组血钙、磷、镁均偏低。给药30d,0.05、0.2、0.3、0.4g/kg组左肾质量比空白对照组增加。各组肾脏大小、颜色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接近,未见结石和明显黄色沉淀物,但有部份肾脏在皮、髓质交界处有点状或片状出血灶。输尿管未见结石。部分膀胱粘膜充血,部分雄性大鼠出现膀胱结石,其中给药20d各组雄性大鼠出现率为52%(13/25),30d各组出现率为56%(14/25),膀胱结石颜色多为淡黄色混合白色、白色。结论(0.05~0.4)g/kg三聚氰胺连续给药30d,对肾脏损害轻微,可诱发雄性大鼠产生膀胱结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体内细胞色素酶(CYP)1A2、CYIr2C9/10和CYP2C19的表达变化。方法:4组大鼠即正常对照组(NC组)、四氯化碳组(Ca4组)、致癌物组(TAA组)及免疫组(BSA组)(n=10),分别以非那西丁15ms/ks、甲苯磺丁脲0.6me/kg和奥美拉唑15mg/kg进行联合灌胃给药并测定血药浓度。结果:与NC组相比,cck组和’11从组的非那西丁与奥美拉唑的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升高(P〈O.01),清除率cL均显著下降(P〈O.05),峰浓度C-均显著升高(P〈O.01),半衰期1/2均显著下降(P〈0.05);甲苯磺丁脲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肝硬化大鼠体内CYPlA2和CYP2C19酶表达明显降低,CYP2Cg/10酶表达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果实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研究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果实的降血脂、抗氧化作用,本文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小鼠和大鼠建立高脂动物模型,灌胃给药4周,测定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清血脂水平,并测定大鼠红细胞SOD活性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分解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唐古特白刺果实1.8g/kg和3.6g/kg剂量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和大鼠血清TC、TG及大鼠的LDL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可显著升高高血脂大鼠HDL/TC和HDL/LDL的比值,提高高血脂大鼠SOD活力和降低高血脂大鼠MDA含量;对大鼠体重和正常小鼠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表明唐古特白刺果实具有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对氧磷人工抗原家兔免疫实验中,MDP促进对氧磷抗体的生成。MDP的水溶液使免疫兔恒定地产生对氧磷抗体,提高血清内抗体水平,并提高免疫兔对1个致死量对氧磷染毒的耐受能力。MDP的乳剂效果更好,明显提高免疫兔对2个致死量对氧磷的抗毒能力,1.0mg/kg的MDP效果与福氏完全性剂相当,小量MDP与对氧磷一破伤风类毒素化学结合后即能显示较大剂量MDP混合物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外源性硫化氢(H2S)在脂多糖(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并初探其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PS组(经气管内滴注LPS复制ALI模型)、NaHS+LPS组和炔丙基甘氨酸(PPG)+LPS组。给药后4h或8h处死动物,测定肺系数;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化学法检测血浆H2S、NO和CO含量、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胱硫醚-γ-裂解酶(CSE)、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加氧酶(HO)活性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PMN)数目和蛋白含量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iNOS、HO-1蛋白表达。再将血浆H2S含量与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气管内滴注LPS可引起肺组织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肺系数和肺组织MDA含量增加;BALF中PMN数目和蛋白含量增加;血浆H2S含量和肺组织CSE活性下降;肺组织iNOS活性、HO活性和iNOS蛋白表达、HO-1蛋白表达增强,血浆NO含量、CO含量增加。预先给予NaHS可显著减轻LPS所致上述指标的改变;而预先给予PIG可加重LPS所致肺损伤,使BALF中PMN数目和蛋白含量、血浆NO含量、肺组织iNOS活性和iNOS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但对血浆CO含量、肺组织HO活性和HO-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HS含量与CSE活性、血浆CO含量、肺组织HO-1活性呈正相关(r值=0.945—0.987,P均〈0.01);与其他指标呈负相关(r值=-0.994~-0.943,P均〈0.01)。结论:H2S/CSE体系的下调在LPS所致大鼠Ⅲ的发病学中有一定作用,内、外源性H2S具有抗LPS所致Au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效应、减轻PMN所致肺过度的炎症反应以及下调NO/iNOS体系、上调CO/HO—1体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甘草对大鼠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了解甘草与胃肠运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分成正常组、甘草制成煎剂4.8、16、32、64g/kg剂量组,每日1次灌胃给药。末次给药1h后观察大鼠胃半排时间;采用灌胃给予炭末,测定胃推进率。结果甘草煎剂剂量大小对大鼠小肠蠕动有直接的影响,较小剂量对大鼠小肠的推进功能有抑制作用,较大剂量对大鼠的肠推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水温(16±0.6)℃条件下, 以20 mg/kg剂量给健康大菱鲆静注、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后,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软件对血药浓度进行分析,比较了肌注和口服两种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结果显示,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后,在大菱鲆体内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表达方程为C肌注=10.237e-0.702t+6.151e-0.01t-16.388e-25.796t和C口服=3.701e-0.072t+3.534e-0.007t-7.235e-0.364t。与口服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肌注给药后的t1/2Ka(0.027h)、tmax(0.5h)、t1/2α(0.987h)和t1/2β(68.003h)均小于口服给药(1.904h、4h、9.621h和99.137h),且Cmax(21.7172μg/mL)和F(88.57%)均大于口服给药(5.3594μg/mL、66.42%)。结果表明, 肌注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吸收、消除均快于口服给药, 且比口服给药吸收完全。在试验条件下, 最佳给药方案为:肌注给药, 按鱼体重每次给药19.05 mg/kg,2天一次, 建议连续给药2-3次;口服给药,按鱼体重每次给药13.92mg/kg,1天一次, 建议连续给药3-5次, 建议休药期分别不低于30d和45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安儿宁颗粒单次给药和3个月重复给药对幼年大鼠的毒性影响,评估安儿宁颗粒对临床儿童患者的长期使用安全性。方法 20只幼年大鼠(3~4周龄),按最大给药量法,单次给予安儿宁颗粒240 g生药/kg体重的剂量,观察大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200只幼年大鼠(3~4周龄)按体重均衡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唐古特乌头组、安儿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分别灌胃给予纯水、唐古特乌头5.5 g生药/kg体重、安儿宁颗粒3、11、40 g生药/kg体重,每天1次,连续91 d,于给药中期(给药1.5个月)、停药(给药3个月)和恢复期结束(停药后4周)分别抽样剖检大鼠40只(每组10只,雌雄各半)、80只(每组20只,雌雄各半)和40只(每组10只,雌雄各半),检测体重、摄食、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凝血、尿液、眼科及组织病理学等相关指标。结果 幼年大鼠单次经口给予最大给药量的安儿宁颗粒,未见明显急性毒性;重复经口给予安儿宁颗粒91 d,仅见高剂量雄鼠摄食量减少和体重增长减缓、唐古特乌头组和给药组雄鼠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血清白蛋白均可逆性升高,AST、Na+...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氟苯尼考琥珀酸钠在体内转化后的抗菌效果,为临床前给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用微生物法,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考察氟苯尼考琥珀酸钠(前药)转化后对敏感菌的抗菌活性。给大鼠按30 mg/kg肌注前药1 h后,可以达到最大血药浓度4.0μg/mL,与氟苯尼考(母药)的抗菌活性相当。氟苯尼考琥珀酸钠在大鼠体内能够迅速转化为母药而发挥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孤啡肽(N/OFQ)对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的通道动力学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N/OFQ对急性分离的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IA的作用。结果:①0.1μmol/L N/OFQ使IA幅值由给药前的(5356.1±361.6)pA下降为(4113.3±312.7)pA,抑制率为23.20%±2.17%(P〈0.01,n=10)。②0.1μmol/L N/OFQ使IA的电流-电压(I-V)曲线降低(P〈0.01,n=10)。③0.1μmol/L N/OFQ使,IA激活曲线的半数激活电压(V1/2)和斜率因子(κ)分别由给药前的(-9.2±2.5)mV和(20.4±2.3)mV变为给药后的(30.6±3.7)mV(P〈0.01,n=8)和(22.6±2.1)mV(P〉0.05,n=8)。④0.1μmol/L N/OFQ使IA失活曲线的半数失活电压(V1/2)和斜率因子(κ)分别由给药前的(-64.1±3.2)mV和(21.5±2.1)mV变为给药后的(-55.9±1.9)mV(P〈0.05,n=5)和(19.6±2.2)mV(P〉0.05,n=5)。结论:N/OFQ可抑制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IA,使其激活曲线、失活曲线均右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脂氧素对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橄榄油,剂量1.8 ml/kg。模型组: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CCL4)油剂(橄榄油为溶剂),剂量3 ml/kg。BML-111治疗组:皮下注射Lipoxin受体激动剂BML-111,剂量1 mg/kg,30 min后处理同模型组。BOC-2阻断剂组:皮下注射Lipoxin受体阻断剂BOC-2,剂量50 μg/kg,30 min后处理同BML-111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判断肝损伤情况。血清学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试剂盒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血管紧张素II(AngII)、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Ang II、Ang-(1-7)的蛋白含量。结果: 治疗组较模型组和阻断剂组的肝损伤程度减轻;BML-111降低CCL4损伤的大鼠血清中ACE、AngII的含量(P<0.01)及升高血清中ACE2、Ang-(1-7)的含量(P<0.01)。BML-111增加肝组织中Ang-(1-7)含量,降低CCL4损伤的大鼠组织中AngII含量。结论: 结果表明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ngII和Ang-(1-7)有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岩白菜素对四氯化碳(CCl_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肝作用及其作用机制。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素(120 mg/kg)组、岩白菜素低、中、高(20、40、8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水飞蓟素组、岩白菜素各剂量组大鼠按照10 mL/kg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溶剂,每日1次,连续1周。末次给药2 h后,除正常组以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25%四氯化碳(CCl_4)橄榄油溶液2 mL/kg,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禁食不禁水,16 h后眼球取血,并收集肝脏。生化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检测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程度,免疫组化(IHC)观察肝组织中IL-6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IL-6/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岩白菜素各剂量组和水飞蓟素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坏死和IL-6表达不同程度的减轻。岩白菜素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的ALT、AST、MDA和肝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活性或水平,上调血清中ALB、SOD和GSH-Px的活性或水平,并且抑制IL-6/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综上所述,岩白菜素对CCl_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保肝机制可能与IL-6/JAK2/STAT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和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佐刚  丁浩涵  王展 《生物技术》2004,14(Z1):16-18
目的研究蛇毒纤溶酶在体内过程及药代动力学.方法以125I-蛇毒纤溶酶作示踪剂进行研究.结果静脉注射后,体内血药浓度时程曲线为二房室模型,大鼠体内T1/2β分别为6.1h(低剂量)、6.3h(中剂量)、5.6h(高剂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3h,各脏器中放射性活性达到峰值,其值(%)大小顺序为肾(1.34)>肺(1.09)>肝(0.90)=脾(0.90)>心(0.51)>肌肉(0.45)>脑(0.29),125I-蛇毒纤溶酶静脉注射后72h内,尿排泄率为85.6%,粪排泄率为5.4%,胆汗排泄率为12%.结论蛇毒纤溶酶静脉注射后,体内血药浓度时程曲线为二房室模型,主要从尿排泄.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通过酶标仪法,建立一种研究氨茶碱在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方法:新西兰兔以剂量15 mg/kg静脉注射氨茶碱后,应用酶标仪法,测定在274 nm 波长处吸光度值,采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氨茶碱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回收率实验及房室模型分析。结果:血清茶碱在浓度5~3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 0.0013C+0.0074,r2=0.991。各浓度氨茶碱回收率均大于90%,平均回收率为95.83±3.83,RSD均小于15%,回收效果良好。通过氨茶碱体内房室模型拟合得:二室模型拟合显示:由消除相,得外推线浓度线性回归方程:lgC=-0.1271t+1.0562;由分布相,得残数浓度线性回归方程为:lgCr =-0.5829t+1.030,综合得其二室模型的药动学方程为:C=22.000e-1.342t +11.381e-0.292t 、T1/2(α)= 0.516 h、T1/2(β)= 2.369 h。一室模型拟合显示:一室模型药动学方程为:lgC= -0.2131t + 1.315,其药时方程为:C= 20.649e-0.491t 、T1/2= 1.412 h;结论:可以用酶标仪法测定氨茶碱体内药代动力学相关参数,其回收率良好,体内代谢符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较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鱼藤酮皮下注射对大鼠行为学及脑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探讨鱼藤酮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适宜造模条件。方法Lewis大鼠分别给予鱼藤酮不同剂量(1.0、1.5和2.0ms/ks/d)皮下注射共28d。应用旷场实验和斜板实验分别测定大鼠的运动功能和协调性,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存活率随鱼藤酮注射剂量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鱼藤酮2.0mg/kg组大鼠体重最先明显降低,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各模型组大鼠均出现显著的体重降低。旷场实验结果显示,各剂量鱼藤酮组大鼠跨格次数和站立次数均明显下降。斜板实验结果显示,鱼藤酮1.5mg/kg组大鼠在斜板的停留角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小。鱼藤酮I.5ms/kg组大鼠脑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鱼藤酮1.5ms/kg皮下注射28d,大鼠出现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脑内多巴胺含量减少,而死亡率相对较低,因此是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