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了解湘西地区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分类地位和基因类型,初步探讨其致病的分子机理。采用纯培养法分离猕猴桃溃疡病菌;基于16S~23S 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序列进行病原菌的系统发育分析;通过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其致病的分子机理。从“米良1号”和“红阳”猕猴桃感病枝条中分离获得5株溃疡病菌,编号为L211、L212、L321、L322、L323;通过形态特征和16S~23S 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序列分析,鉴定5株细菌均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ae,Psa)。以菌株L211为代表进行体外猕猴桃枝条接种实验表明能引起典型溃疡病症状。通过菌株L211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5 741条基因数目,长5 412 072 bp;基因功能注释发现菌株L211携带121种毒力因子、71个植物互作因子和77个耐药基因;同时,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现病原菌L211为基因Ⅲ型Psa。引起湘西地区猕猴桃溃疡病的病原菌是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基因Ⅲ型,与国内外报道的引起猕猴桃溃疡病大流行的致病菌一致。猕猴桃溃疡病发病...  相似文献   

2.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及进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各大猕猴桃产区发病严重。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综合当前国内外关于该病原菌的相关研究,就其分类地位、遗传多样性及起源进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3.
对分离自新疆巴里坤盐湖和达坂城盐湖的179株放线菌进行拮抗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筛选,从中筛选到8株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其中ZBW8-1、E14-3和ZB5-6抗菌活性最显著,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7.5 mm、23.6 mm和26.2 mm。针对这3株放线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16s rRNA扩增、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并对其进行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的PCR鉴定。结果表明,放线菌ZBW8-1、E14-3和ZB5-6分别与糖霉菌属(Glycomyces)的Glycomyces fuscus TRM 49117、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的维也纳原小单孢菌(Promicromonospora vindobonensis)V45T以及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的Nocardiopsis terrae YIM 90022T 16s rRNA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86%、99.10%和99.86%。在系统进化关系上,这3株菌也分别与上述菌株聚类在同一个分支上。ZBW8-1、E14-3和ZB5-6菌株中均携带有NRPS基因,其中ZBW8-1和ZB5-6菌株中还含有PKS-II基因,且ZBW8-1菌株中还含有PKS-I基因。对这3株抗菌活性放线菌进行进化地位分析及抗生素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鉴定,将为研究这些菌株中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查明引起湖北仙桃某中华鳖养殖场中华鳖发病死亡的病原及其特征。【方法】本研究分离患病中华鳖的病原,并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rRNA基因鉴定,鉴定分离菌株;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药敏试验、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对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进行研究;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e,MLST)分析,对分离菌株的流行情况进行探究。【结果】从患病中华鳖肝脏等部分分离到3株优势菌株HX8、FG10和GC20,16SrRNA基因同源性和生化特征分析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该菌株是引起本次中华鳖患病的病原菌。3株分离株的药敏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均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等8种抗生素敏感,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磺胺异恶唑等6种抗生素耐药。MLST鉴定表明,3株分离株均属于序列型(sequencetype,ST)252型,eBURST分析进一步显示ST252型与一些ST共同构成了克隆复合体(clonal complexes,CC) CC252,且ST252是CC252的原始序列型(founder ST)...  相似文献   

5.
在病原菌侵染下,植物体是如何通过超敏反应限制病原菌扩增的,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最近的研究显示自噬起了必要的作用,可见,研究自噬和超敏反应的机制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观察在非寄主病原菌突变体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DC3000,Pst DC3000)的侵染下,拟南芥光合功能的变化及自噬现象出现的情况,以为进一步研究植物抗病机理提供实验基础。以野生型拟南芥为材料,采用光谱分析和叶绿素荧光成像分析手段,研究不同浓度的Pst DC3000侵染对拟南芥离体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以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自噬基因8a)幼根为材料,应用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不同浓度的Pst DC3000诱导拟南芥自噬的情况。实验发现,OD600=0.2的Pst DC3000侵染,可显著诱导拟南芥叶片活性氧的积累和迸发,并会引起拟南芥叶片光合作用效率的下降。同时发现,该病原菌处理2 h,可导致拟南芥根中自噬小体的产生。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H2DCFDA)标记活性氧,检测了P...  相似文献   

6.
从一例心包积液患者的心包液中,分离到一株氧化代谢、氧化酶阳性,具单极毛运动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DNA的G+C mol%测定和Biolog自动系列的验证,确认为泡囊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esieularis)。指出该菌可使免疫力低下患者发生感染。对该菌分类地位的变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在辽宁部分地区采集的番茄细菌性病害病原菌进行鉴定.[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hrpZpst基因特异性扩增.[结果]鉴定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Okabe) Young,Dye & Wilkie].[结论]利用hrpZpst基因特异性扩增可以快速鉴定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自急性腹泻病人分离鉴定腐败假单胞菌及其病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1982—1985年,我们对1792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10多种肠道致病菌的检查,其中检出腐败假单胞菌98株,检出率为5.47%,对分离的菌株除做生物化学鉴定外,还进行了致病性检查,结果表明:腐败假单胞菌能使实验小白鼠在短时间内发病与死亡,对豚鼠眼角膜有较强的侵袭性,部分菌株(6/14)还能产生LT肠毒素。此外,对8例患者的双份血清进行了抗体测定,证实病人恢复期血清中有较高的抗腐败假单胞菌的相应抗体。因此,可认为本菌是致人类腹泻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耐噬菌体突变频率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自污水中分离到3株不同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命名为PaP1、PaP2及PaP3者均为DNA双链噬菌体,基因组大小分别约为47kb、34kb及24kb。3株噬菌体原液滴度(pfu)分别为109/mL、1011/mL和1011/mL。PaP1为裂菌性噬菌体,PaP2及PaP3为溶原性噬菌体。电镜观察,3株噬菌体头部均为多面体立体对称颗粒,直径分别约为70nm、55nm和65nm。PaP1属肌尾噬菌体科,PaP2和PaP3属短尾噬菌体科。研究中还发现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耐噬菌体现象及耐受菌与敏感菌之间的“菌群交替”现象,经测定铜绿假单胞菌耐噬菌体的突变机率在1.4×10-7~7.9×10-7之间。  相似文献   

10.
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ACC(α-氨基环丙烷梭酸)为唯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对土壤来源的细菌菌株进行了筛选。通过生长测定、对ACC降解的分析,确定了菌株ACC脱氨酶的活性,并对菌株进行了系统鉴定。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猕猴桃植株中筛选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放线菌,为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提供材料。采用平板渗透法筛选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放线菌,通过测定不同拮抗内生放线菌发酵液对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最低抑制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筛选高抗性菌株;采用喷雾法及注干法进行高抗性菌株的田间防治试验;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明确高抗性菌株分类地位。从431株内生放线菌中筛选出7株具有明显抗性的菌株,其中菌株M109的抑菌效果最强(MIC值为0.91 mg/m L)。田间试验表明,菌株M109的喷雾法防效为72.1%,注干法防效为84.6%。分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M109为肉桂地链霉菌(Streptomyces cinnamonensis)。试验表明,肉桂地链霉菌S.cinnamonensis M109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效显著,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从2020–2022年不同日化产品中分离的29株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复合群(Burkholderia cepacia complex,Bcc)进行分类和分型,另将2020年前来源于日化产品中6株被鉴定为Burkholderia lata的菌株进行分类更正。探究神秘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enigmatica)的耐药性。【方法】本文主要应用多位点分型研究方法(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PCR扩增atpD、gltB、gyrB、recA、lepA、phaC和trp B 7个管家基因片段,将测序结果与MLST数据库中的数据比对分析,获得菌株各管家基因的编号和ST型(sequence type),对本检测中心分离自日化产品的Bcc进行分型;利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结合MLST中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进化树,从而对Bcc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鉴定。利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Bcc对常见防腐剂(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湖北地区家禽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状况及其分子特征,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对2013–2014年的47株禽源空肠弯曲菌湖北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以空肠弯曲菌的7个管家基因aspA、glnA、gltA、glyA、pgm、tkt和uncA为目的基因,提取样本基因组后PCR扩增,测序和分析。将测序结果上传数据库进行比对,制作成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遗传进化树。【结果】分离株共有38个ST型,10个克隆群,其中最多的克隆群为ST-353CC和ST-464CC,发现2个新的等位基因编号和25个新的ST型。遗传进化树显示,不同家禽宿主中空肠弯曲菌序列型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地区和来源的空肠弯曲菌呈现出遗传多样性。【结论】本研究对湖北分离的47株禽源空肠弯曲菌进行了MLST分析,其结果显示菌株多样性较为丰富,将为我国家禽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血清型、基因型众多,毒力因子复杂。【目的】了解SS临床分离株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分子分型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针对199株SS临床分离株,应用PCR技术进行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SS血清型、毒力基因型和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型)的流行特点及其关联性。【结果】199株SS临床分离株分属于16种血清型(1、2、3、4、6、7、8、9、10、12、15、16、21、24、29和30型),主要以2、4、3型为主,分别占26.13%(52/199)、14.57%(29/199)和12.06%(24/199),未定型(NT)菌株占21.61%(43/199)。共鉴定出72种ST型,其中ST1、ST94、ST117、ST7、ST28和ST87为主要ST型,分别占12.56%(25/199)、11.56%(23/199)、9.56%(19/199)、9.04%(18/199)、6.03%(12/199)和3.01%(6/199),另有24种新发现的ST型(ST1224—ST1227,ST1229—ST1235,ST1241—ST1242,ST1300—ST1310);分为12个克隆群(cloning complexes,CC)和32个单个ST型。199株SS分离株中毒力基因fbps的检出率最高,为96.98%(193/199);共有19种毒力基因型,其中66株(33.17%)epf-/mrp-/sly-/gapdh+/fbps+/orf2+型SS为优势毒力基因型。【结论】近年来SS的优势血清型为2、4和3型;ST型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种内分化程度较高且与ST型存在一定交叉性;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存在差异,毒力基因型呈现多样化。本研究对SS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特征进行探究,为猪SS病诊断、治疗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背景】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 zooepidemicus,SeZ)是引起马腺疫的主要病原,还可引起猪链球菌病,加强该菌的地方株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对有效防控相关疫病十分必要。【目的】对新疆地区2个马场SeZ分离株进行鉴定和药敏特性分析,并分析3株新疆分离株的分子流行与菌株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对分离纯化的3株病原菌(ZHZ113、ZHZ211和ZHZ523)进行染色观察、生化及药敏特性检测,对16S rRNA和SeM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以链球菌7个管家基因arcC、nrdE、proS、spi、tdk、tpi和yqiL为目的基因对3株分离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研究。【结果】3株SeZ的药敏结果显示这3株分离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程度不同,但均对头孢西丁、庆大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土霉素等11种药物敏感。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这3株分离菌均属于Ⅱ群(兽疫链球菌)。3株菌的MLST分型结果分别为ST39、ST419、ST421型,其中ST419和ST42...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区猪源艰难梭菌分子分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艰难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肠道病原菌,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假膜性肠炎。四川作为我国主要的生猪产区,还未有猪源艰难梭菌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报道,对猪源艰难梭菌的防控及保障猪肉安全带来挑战。[目的] 调查四川地区猪源艰难梭菌的感染、流行情况,并对分离出的艰难梭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 收集来自四川生猪主要产区6个养殖场中猪的粪便标本(n=110),采用厌氧培养技术在艰难梭菌鉴别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采用PCR方法扩增艰难梭菌4个毒素基因(tcdAtcdBcdtAcdtB)和7个管家基因(adkatpAdxrglyArecAsodAtpi),对分离株进行毒素基因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 从110份样品中,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及PCR鉴定,共分离出20株艰难梭菌,分离率高达18.18%;毒素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共获得3种毒素基因型,包括tcdA+tcdB+cdtA/cdtB+n=3)、tcdA+tcdB+cdtA/cdtBn=6)、tcdAtcdBcdtA/cdtBn=11);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获得5个ST型,包括ST11(n=3)、ST3(n=1)、ST35(n=2)、ST36(n=4)、ST109(n=10);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聚集为2个大群,分别为3个分支和17个分支。[结论] 四川主要生猪产区猪群存在艰难梭菌感染,分离株的分子分型呈多样性,主要流行型为ST11、ST3、ST35、ST36、ST109型,并且存在ST11型高毒力菌株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18.
Summary The gene coding for the phaseolotoxin-insensitive 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 (OCTase) fromPseudomonas syringae pv.phaseolicola has been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gene has a deduced coding capacity for a polypeptide with a calculated M, of 36520 daltons. Comparison of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OCTase enzymes encoded by theP. aeruginosa argF and theEscherichia coli argI andargF genes with the deduced sequence of the newly identified gene shows that 79 amino acid residues are strictly conserved in all four polypeptides; among these 7 out of 9 residues are involved in enzyme function. Of three amino acid regions that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substrate binding or catalysis, two are strictly conserved, and the third involved in carbamoylphosphate binding differs. This correlates well with published data showing that phaseolotoxin competes for the carbamoylphosphate binding site in the phaseolotoxin-sensitive OCTases. We propose that the gene be namedarg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