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叶木通茎藤及果实性状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湖南、湖北两省野生三叶木通9个茎藤及果实性状的广义方差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探讨了三叶木通种源质量及优良品种茎藤、果实性状的选择重点。广义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鹤峰产地的野生三叶木通,9个茎藤及果实性状综合评价为最好,其次是湖北省宜昌、湖南省石门、永定、慈利产地的三叶木通。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叶木通优良品种茎藤及果实性状选择中,果皮厚度、单果重、籽重、果皮重及茎藤纹理为第一主成分要素,为首选性状;果实容重、茎藤容重、茎藤色泽及果皮率为第二主成分要素,为比较重要的选择性状;适当注重较深茎藤色泽性状的选择,有可能尽量减少果实容重下降。所以,三叶木通茎藤及果实性状的选择,可以考虑3个主选性状:茎藤纹理及单果重为主体的果实性状、茎藤色泽性状和茎藤容重性状。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锦葵科植物的简单苯丙素、木脂素、香豆素,木脂素并香豆素等苯丙素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三叶木通种子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为缠绕木质藤本,在中国南部、长江流域及西北地区均有分布,多生长在气候温和湿润、海拔300—2100m的荒野山坡、灌丛及沟谷疏林中,资源蕴藏量丰富。三叶木通果实通常在阴历八月成熟并沿腹缝线开裂,故俗称八月扎(炸)、八月瓜、羊开口,有广泛的保健作用,其种子、茎、叶和根均可入药,民间多用于治疗小便赤涩、妇女经闭、乳汁不通等疾病,并具有消除面部色斑和抗炎抗菌等功效。由于三叶木通果实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和丰富的营养,近年来,国内相关机构正在对其进行系统的驯化利用研究,以期能开发成新型水果。  相似文献   

4.
用ASG法对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根、茎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制片,探讨其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三叶木通核型为2n=2X=16=10M+2SM+2ST+2T,X=8;2B类型,第2号染色体上有一对随体。三叶木通细胞中存在有混倍性现象,实生苗中2n=4X=32的四倍性细胞占7.9%;秋水仙素诱变苗、根茎占31.8%~37.9%。  相似文献   

5.
栽培条件下三叶木通茎藤生长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1个不同产地的野生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e)自然单株进行栽培试验,对其5个茎藤生长性状与5个气候因子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三叶木通茎藤生长的第一要素,月平均气温和月有效积温与小区总茎藤总长度、单株主茎长度和小区茎藤材积相关性最强;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日照是影响三叶木通茎藤生长的第二要素,表现出高湿少光有利于茎藤生长,低湿足光有利于茎藤萌梢。  相似文献   

6.
红树植物木榄胚轴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木榄胚轴中分离出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莨菪亭(1)、Balanophonin(2)、开环异落叶松脂素(3)、臭失菜素A(4)、松脂素(5)、5'-甲氧基-(-)-松脂素(6)、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s(7)。化合物1,3,7对肿瘤细胞株A549显示出弱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90.2、323.0、209.3μg/mL。除化合物3和5以外,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晋南地区三叶木通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叶木通的生物学特征、化学成分、利用价值以及它的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论述了它在晋南地区三叶木通野生资源急需开发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三叶木通野生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前景及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三叶木通果实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金光  李嘉瑞   《广西植物》1991,11(2):189-192
本文报道了陕西省野生三叶木通果实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三叶木通座果率低。落果高峰在5月下旬,以短缩枝结果为主;果实纵横径生长呈双S曲线,食用部分是发达胎座;果实类型有紫红皮和黄褐皮,或随圆形和卵圆形。成熟果实富含矿物质,可溶性糖主要是果糖,有机酸主要是乳酸,蛋白质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种子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果实可食率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层析等色谱技术,从大叶紫珠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苯丙素类衍生物。通过波谱分析并与文献数据对照方法,将其分别鉴定为蛇菰宁(1)、(7R,8S)-脱氢松柏醇-8,5'-脱氢松柏醛-9-O-β-D-吡喃葡萄糖苷(2)、连翘苷B(3)、alyssonoside(4)、天人草甙B(5)、阿克苷(6)、马蒂罗苷(7)、异阿克苷(8)、车前草甙C(9)和异马蒂罗苷(10)。其中,化合物3~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以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果实为试材,选取体重20~23g的昆明种小鼠作为试验对象,分别研究果皮、果肉、种子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三叶木通果实的果皮、果肉对小鼠无毒,果皮滤液的最大耐受量大于50g/k,果肉的最大耐受量大于100g/kg。而种子与蒸馏水1:1的混悬液却对小鼠有毒,LD50=12.83g/kg。灌胃后,绝大多数小鼠5~10min内自发活动减少,呈嗜睡状态,1~2h死亡,死亡前少数有轻度惊厥(后肢向后伸),呼吸先停,随后心跳停止;未死亡小鼠中毒症状持续约3—4h,随后小鼠的饮食、活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藤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物质基础,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得到9个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stachlic acid A (1),齐墩果酸(2)、乌苏酸(3)、2α,3β-dihydroxyolean-13(18)-en-28-oic acid (4)、serratagenic acid (5)、gypsogenic acid (6)、20α-hydroxyl-29-noroleanolic acid (7)、mesembryanthemoidigenic acid (8)和12α-hydroxy-δ-lactone (9)。抗菌活性分析表明,化合物2和3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氏阴性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3和7为首次从木通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2.
李慧丽  韩兴杰  廖亮  徐玲玲 《广西植物》2016,36(9):1061-1067
光敏色素( phytochrome,简称PHY)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光受体,参与调节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茎的伸长、子叶伸展直至开花控制等许多生理过程。该研究通过RT-PCR方法首次从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中获得了编码光敏色素A的cDNA序列(命名为AktrPHYA1,GenBank登录号为KP864055)。结果表明:该序列由3496 bp组成,包含一个342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141个氨基酸。 AktrPHYA1编码的蛋白N端为光感受区域,包括一个GAF结构域、一个PHY结构域;C端为光调节区域,C端包括两个PAS结构域、一个组氨酸激酶A结构域和一个类似组氨酸激酶的ATP 激酶结构。同源蛋白比对显示,AktrPHYA1与耧斗菜、荷花的同源蛋白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3%和82%。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光敏色素A基因分别聚为两支;在双子叶植物中,AktrPHYA1与耧斗菜、荷花PHYA聚在一起,说明三叶木通与耧斗菜、荷花遗传关系较近。 AktrPHYA1在三叶木通茎、叶片、雄花、雌花、种子中均有表达,且在种子中表达最强,在叶片中表达量最低。 AktrPHYA1的组织表达谱暗示了其在植物中可能的功能。该研究结果为三叶木通光敏色素A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适于三叶木通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的微卫星分子标记,该研究采用磁珠富集法构建了三叶木通微卫星富集文库。结果表明:在150个阳性克隆中发现了70个微卫星位点,富集效率为46.67%,其中含双碱基重复单元的序列占比为79.37%,三碱基和四碱基重复含有量较少。共设计引物63对,其中筛选出16对高多态引物,对1个三叶木通自然居群4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0~22个,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70~0.792和0.724~0.936,多态性信息指数为0.725~0.919,表明以上引物均为高多态性引物。其中,12个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呈现出纯合子过剩状态,这可能与哑等位基因和其它因素有关。综上结果表明,该研究所开发的16对引物能够用于三叶木通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4.
石漠化生境土层浅薄、干旱贫瘠,许多植物难以生存。三叶木通作为石漠化生境适生物种之一,探究其对石漠化生境的应答机制对综合治理石漠化生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和安顺市关岭县两地分别选取石漠化生境和普通生境(对照)种植三叶木通,并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探究石漠化生境对三叶木通根、茎、叶等不同器官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出三叶木通在石漠化生境的主要响应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石漠化生境下的三叶木通表现出如下特征:(1)植株较矮、茎较细、叶片数较少等生物量的减少,使其适应石漠化生境;(2)叶片叶绿素a/b (Chla/b)和相对含水量(RWC)呈现降低趋势,从而使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率(WUE)均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呈升高趋势,利于适应石漠化生境;(3)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片相对电导率(RC)呈现升高趋势,说明石漠化生境对三叶木通细胞膜系统造成损伤(氧化损伤和渗透损伤),而通过其根中过氧化氢酶(CAT)、茎中过氧化物酶(POD)和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5.
以睡菜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接种到附加不同浓度激素配比(6-BA/NAA)的MS培养基,诱导睡菜愈伤组织、芽及根的生长。研究发现,外植体在1.0mg/L 6-BA+0.1mg/L NAA+MS的培养基上培养10d,可观察到浅绿色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接到4.0mg/L 6-BA+0.3mg/L NAA+MS培养基上2周左右可生成芽。对带芽的愈伤组织再进行诱导生根进而形成完整再生植株,最适根诱导培养基为0.3mg/L 6-BA+1.0mg/L NAA+MS培养基。该实验采用植物离体快繁技术成功建立了睡菜再生体系,为睡菜种苗规模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溪黄草[Isodon serra(Maxim.)Kud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分离方法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得到9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对比,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迷迭香酸甲酯(1)、3,3′-双(3,4-二氢-4-羟基-6,8-二甲氧基-2H-1-苯并吡喃)(2)、7-大柱香波龙烯-3,5,6,9-四醇(3)、7-大柱香波龙烯-3,5,6,9-四醇9-O-β-D-葡萄糖苷(4)、5,6-环氧-7-大柱香波龙烯-3,9-二醇(5)、(-)-黑麦草内酯(6)、3-醛基吲哚(7)、乙基α-L-呋喃阿拉伯糖苷(8)和乙基β-D-木糖苷(9)。化合物1和2为苯丙素类、3~6为大柱香波龙烷类、7为生物碱类、8和9为烷基糖苷类。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报道。  相似文献   

17.
从桂木(Artocarpus nitidus subsp.lingnanensis)茎枝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albanin A(1)、brosimone I(2)、cycloartocarpin A(3)、artotonkin(4)、albafuran A(5)、artocarpin(6)、artogomezianone(7)、β-香树素乙酯(8)、3,4-二羟基苯甲醛(9)、3,4-二羟基苯甲酸(10)、3-甲氧基-1,2-丙二醇(11)、β-谷甾醇(12)和β-胡萝卜苷(13)。这些化合物为首次从桂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木槿(Hibiscus syriacus)茎的化学成分,采用MCI-gel中压柱层析、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木槿茎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methyl 4-[2-hydroxy-2-(4-hydroxy...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叶中的化学成分,从其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姜酮(1)、咖啡酸甲脂(2)、柚皮素(3)、阿江榄仁酸(4)、1-氧代-3β,23-二羟基齐墩果酸(5)、2α-羟基熊果酸(6)、山柰酚(7)、槲皮素(8)、山柰酚-3-O-(3-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9)、木犀草素(10)、1-氧代-3β,23-二羟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1)、阿福豆苷(12)。化合物1、2、5、9和11为首次从青钱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海南灵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海南灵芝(Ganoderma haina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技术从海南灵芝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巴西红厚壳素(1)、6-脱氧巴西红厚壳素(2)、7,8-二甲基咯嗪(3)、5,8-过氧麦角固醇(4)、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6)、麦角甾-7,22-二烯-3-酮(7)、7α-甲氧基-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醇(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3-吲哚甲酸(10)、3,4-二羟基苯甲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3)和正二十六烷酸(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灵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