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钩毛茜草(Rubia oncotricha)的化学成分,该文将钩毛茜草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钩毛茜草中共分离了15个蒽醌类化合物,分别是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1)、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α-rhamnosyl(1→2)-β-glucoside(2)、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3′-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3)、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β-glucoside(4)、1,3,6-trihydroxy-2-hydroxymethyl-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5)、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6)、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7)、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8)、digiferruginol-11-O-β-gentiobioside(9)、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10)、6-hydroxyrubiadin(11)、1,2-二羟基蒽醌(12)、大黄酚(13)、6-hydroxyxanthopurpurin(14)、1,3-二羟基蒽醌(15)。化合物7、8、14为首次从茜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9、10、12、13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空心莲子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药用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Griseb全草的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和已知化合物数据作比较,分别鉴定为2-羟基-3-甲基-蒽醌(2-hydroxy-3-methyl-anthraquinone,1),2-羟基-1-甲氧基-蒽醌(2-hydroxy-1-methoxyl-anthraquinone,2),二十四烷酸α-单甘油酯(tetracos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3),二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hexacos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4),十八烷酸α-单甘油酯(monostearin,5),△5,22-豆甾烯醇-3-O-β-D-葡萄糖苷-6′-棕榈酸酯(△5, 22-stigmast-3-O-β-D-glucopyranosyl-6′-hexadecanoate,6),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7).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3~6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血满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对血满草(Sambucus adnataWall)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正丁醇溶解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个化合物,经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熊果酸(ursolic acid,3)、3,5-dimethoxy-4-hydroxy-1-O--βD-glucopyranoside(4)。  相似文献   

4.
飞机草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inn)中分离得7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为:山萘酚-4'-甲基醚(1),槲皮黄素7,4'-二甲基醚(2),刺槐素(3),柑桔素-4'-甲基醚(4),豆甾醇(5),β-谷甾醇(6)及β-胡萝卜甙(7)。  相似文献   

5.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Willd)的全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应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为p-香豆酸(p-coumaric acid,1)、阿魏酸(ferulic acid,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3)、熊果酸(ursolic acid,4)、2-甲基-3-羟基-蒽醌(2-methyl-3-hydroxyanthraquinone,5)、2-甲基-3-甲氧基蒽醌(2-methyl-3-methoxyanthraqui-none,6)、东莨菪内酯(scopolin,7)、槲皮素(quercetin,8)、山奈酚(kaeperferol,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豆甾醇(stigmasterol,11)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12)。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从白花蛇舌草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或光谱数据,结构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β-谷甾醇(2)、rubiadin(3)、2,6-二羟基-1-甲氧基蒽醌(4)、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5)、对香豆酸(6)、山奈酚(7)、槲皮素(8)和2-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9)。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氯仿提取部位的Fr.4、Fr.4-2及Fr.4-4流分具有较强体外抗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52.8、78.1和27.5μg/mL。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灯笼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药用植物灯笼草(Clinopvdium polycephalum)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乌索酸(ursolic acid,Ⅰ),其余4个分别鉴定为:异樱花素(isosakuranetin.Ⅱ),香蜂草甙(didymin,Ⅲ),6'-十六碳酸酯基-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甙(6’-Palmityl-α-spinasteryl-3-O-β-D-glucoside,Ⅳ a)和十八碳酸酯基-α-波甾醇-3-O-β-D-葡萄糖甙(6’-stearyl-α-spinasteryl-3-O-β-D-glucoside,Ⅳ b)。上述化合物在该植物中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粗柄独尾草不同器官蒽醌类成分的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淼  骆世洪  刘会良   《广西植物》2007,27(3):444-447,43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沙生类短命植物粗柄独尾草苗期、营养生长期、初花期、盛花期、果期各器官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在苗期和初花期都较高,在盛花期时最低;大黄酸的含量在苗期最高,盛花期时最低;大黄素的含量在苗期达到最高,初花期和盛花期最低;大黄酚的含量也以苗期最高,盛花期和果期最低。且在初花期时,4种蒽醌类物质含量均呈现明显的叶先端>叶中部>叶基部的空间差异性。根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在苗期和营养生长期较高,而以盛花期和果期较低;大黄酸的含量在果期最高,其余时期差异不显著;大黄素的含量以苗期和初花期较高;大黄酚的含量在果期达最高,而盛花期时最低。同时期的根叶蒽醌含量相比,叶中的芦荟大黄素要高于根,而根中大黄酚含量要高于叶。同时期各器官蒽醌总量相比:叶>根>花>花葶。故若选取粗柄独尾草作为蒽醌类药材利用,建议最佳采集方式为采集初花期的叶先端部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使用乙酸乙酯溶剂对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全草进行超声连续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从苦草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6,10,14-三甲基-2-十五酮(1)、棕榈酸(2)、4,22-二烯-3β-豆甾酮(3)、5α,豆甾烷-3,6-二酮(4)、硬脂酸(5)、棕榈酸乙酯(6)。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0.
救心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柱色谱方法,从救心草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为β-谷甾醇(1)、没食子酸(2)、没食子酸乙酯(3)、槲皮素(4)、山奈酚(5)、杨梅素(6)、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7)、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8)。其中化合物3、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为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该种形态变异幅度大,曾包括多个变种; 分布范围广,在多种类型的生境基质上皆有分布。该研究的材料包括典型半蒴苣苔和与之近缘且曾被归为其变种的翅茎半蒴苣苔(H. pterocaulis),以及新发现的与两者形态上分别最相近的另两种变异类型,对其关键形态、微形态的多样性进行了描述和比较; 结合查阅标本、文献资料以及长期的野外追踪调查,统计分析了半蒴苣苔不同类型间的地理和生境分布; 通过DNA证据,初步重建各物种及变异类型间的系统发育和单倍型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通过茎、叶、花和开花物候等多性状组合能够区分半蒴苣苔复合群各类型。(2)半蒴苣苔复合群四类型间在叶表皮细胞形状和气孔分布等方面无区别,而在表皮毛的有无、复表皮层数、维管束数量和排布存上存在差别,或有助于分类。(3)典型半蒴苣苔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至南部,向南延伸至越南北部,在石灰岩、丹霞等生境基质上皆有分布; 翅茎半蒴苣苔仅分布于广西桂林市小部分区域的喀斯特山石灰岩基质上; 另两种变异类型分布更为狭域,仅分布于桂林市永福县一个或相邻的数个喀斯特山石灰岩基质上。(4)DNA单倍型网络图分析表明,半蒴苣苔复合群四类型各自独享单倍型; 重建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表明,金钟山居群与翅茎半蒴苣苔聚为一支,两者亲缘关系最近但相互之间不成单系,金钟山居群是否为独立物种还需更多证据加以检验; 半蒴苣苔与永福半蒴苣苔两者间互为单系,支持两者为独立物种  相似文献   

12.
从桂木(Artocarpus nitidus subsp.lingnanensis)茎枝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albanin A(1)、brosimone I(2)、cycloartocarpin A(3)、artotonkin(4)、albafuran A(5)、artocarpin(6)、artogomezianone(7)、β-香树素乙酯(8)、3,4-二羟基苯甲醛(9)、3,4-二羟基苯甲酸(10)、3-甲氧基-1,2-丙二醇(11)、β-谷甾醇(12)和β-胡萝卜苷(13)。这些化合物为首次从桂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鸦胆子(Brucea javanica)药渣的化学成分,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对羟基苯甲醛(2)、3,4-二羟基苯甲酸(3)、3,4-二羟基苯甲醛(4)、松柏醛(5)、芥子醛(6)、3-吲哚甲醛(7)、3-吲哚甲酸(8)、β-谷甾醇(9)和鸦胆苦醇(10)。其中化合物4~6、8为首次从鸦胆子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木槿(Hibiscus syriacus)茎的化学成分,采用MCI-gel中压柱层析、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木槿茎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methyl 4-[2-hydroxy-2-(4-hydroxy...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柯拉斯那(Aquilaria crassna)的化学成分,从其所产沉香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6,8-羟基-2-(2-苯乙基)色酮(1),6,8-二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2),rel-(1a R,2R,3R,7b S)-1a,2,3,7b-tetrahydro-2,3-dihydroxy-5-(2-phenylethyl)-7H-oxireno[f][1]benzopyran-7-one(3),rel-(1a R,2R,3R,7b S)-1a,2,3,7b-tetrahydro-2,3-dihydroxy-[2-(4-methoxyphenyl)-ethyl]-7H-oxireno[f][1]benzopyran-7-one(4),rel-(1a R,2R,3R,7b S)-1a,2,3,7b-tetrahydro-2,3-dihydroxy-5-[2-(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yl]-7H-oxireno[f][1]benzopyran-7-one(5),oxidoagarochromone B(6),oxidoagarochromone C(7),(5S,6R,7S,8R)-2-[2-(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yl]-5,6,7,8-tetrahydroxy-5,6,7,8-tetrahydrochromone(8),6,7-cis-dihydroxy-2-(2-phenylethyl)-5,6,7,8-tetrahydrochromone(9),N-trans-feruloyltyramine(10)。化合物3~5和8~10为首次从柯拉斯那沉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7,9和10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4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均具有较小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和3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也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岭南山竹子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色谱技术分离岭南山竹子叶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岭南山竹子叶提取物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鉴定为异植物醇(Ⅰ),α-Tocospiro B(Ⅱ),正十一烷(Ⅲ),棕榈酸(Ⅳ),(+)-(3R)-3-hydroxy-4,4-dimethyl-4-butyrolactone(Ⅴ),苯甲酸(Ⅵ),3,4-Dihydroxy-acetophenone(Ⅶ),反式对羟基桂皮酸(Ⅷ),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Ⅸ),β-谷甾醇(Ⅹ),胡萝卜苷(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Phyllosticta aristolochiicola的次生代谢产物,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N-methyl-2-pyrolidinone (1)、环-(甘氨酸-L-脯氨酸)(2)、环-(D-丙氨酸-L-脯氨酸)(3)、环-(L-缬氨酸-L-脯氨酸)(4)、环-(L-亮氨酸-L-脯氨酸)(5)、cyclo-(L-Leu-D-4-hydroxyprolinyl)(6)、环-(L-苯丙氨酸-L-脯氨酸)(7)、环-(L-苯丙氨酸-L-4-羟基脯氨酸)(8)、环-(L-酪氨酸-L-脯氨酸)(9)、环-(L-苯丙氨酸-L-亮氨酸)(10)、啤酒甾醇(11)、对羟基苯乙醇(12)、对羟基苯乙酸(13)、(2S,3R)-1-(4-羟基苯基)丁烷-2,3-二醇(14)和(2R,3S)-1-苯基丁烷-2,3-二醇(15)。采用MTS法检测抗肿瘤活性表明,化合物2、10和14对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细胞株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海南灵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海南灵芝(Ganoderma haina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技术从海南灵芝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巴西红厚壳素(1)、6-脱氧巴西红厚壳素(2)、7,8-二甲基咯嗪(3)、5,8-过氧麦角固醇(4)、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6)、麦角甾-7,22-二烯-3-酮(7)、7α-甲氧基-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醇(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3-吲哚甲酸(10)、3,4-二羟基苯甲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3)和正二十六烷酸(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灵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马肾果枝条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从马肾果(Aglaia testicularis C.Y.Wu)枝条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火焰花内酯B(1)、火焰花内酯苷A(2)、(E)-aglawone(3)、eichlerianic acid(4)、shoreic acid(5)、3β-羟基-5α,8α-表-二氧麦角-6,22-二烯(6)、豆甾-5-烯-3β,7α-二醇(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东莨菪内酯(10)、碳二十六酸(11)。化合物1~3,8~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而松香烷二萜内酯类衍生物1和2则是首次从米仔兰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对人肺癌细胞株AGZY 83-a表现出弱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20.5μg mL-1。这为国产米仔兰属植物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方法,从紫苏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12Y03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经现代光谱学技术鉴定为:环-(脯氨酸-甘氨酸)(1)、环-(脯氨酸-丝氨酸)(2)、环-(丝氨酸-4-OH-脯氨酸)(3)、环-(丙氨酸-4-OH-脯氨酸)(4)、环-(苯丙氨酸-甘氨酸)(5)、环-(丙氨酸-甘氨酸)(6)、亚油酸(7)、α-亚麻酸(8)、cerevisterol(9)和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10),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4具有中等强度的海虾致死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