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花"粉皮宫粉"花色色素的花青苷实质和花色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初步表明梅花"粉皮宫粉"的粉红色花色色素为花青素-3-糖苷.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梅花"粉皮宫粉"不同花发育时期、在树冠不同着生部位花朵花瓣的相对花青苷含量,结果表明"粉皮宫粉" 的花色主要存在着花发育时期而导致的时间变化.花色在蕾期最浓艳,花瓣展开后便逐渐变淡;在整个花发育时期,同一朵花不同层次花瓣的颜色浓淡均为外层花瓣>中层花瓣>内层花瓣,且不同层次花瓣颜色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虽然树冠下部单花的花色浓于上部的、树冠内层的浓于外层的,但花朵在树冠的着生部位导致的花色差异并不显著.花青苷除了导致"粉皮宫粉"的粉红花色外,还可能增强其花的抗寒性,为花的凌寒而开创造了条件.本文可为梅花的美学鉴赏、梅花红色花色的机理探索及其色素的分子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米中花青苷色素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 4种黑米为实验材料 ,用酸性乙醇作为提取溶剂 ,以色价值为色素含量的评价依据 ,研究了时间、温度、提取批次和脱脂对黑米中花青苷色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 :80℃ ,酸性乙醇 ,6 0min重复提取 2次 ,可实现 90 %以上的色素溶出。在最大吸收峰 5 35nm处测定提取液的ABS值 ,计算色价 ,作为黑米中花青苷色素的测定方法 ,可用于黑米品质分析  相似文献   

3.
黑米皮花青苷色素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五种黑米皮为实验材料 ,采用优化方法 ,确定了黑米花青苷类色素测定实验条件。结果表明 :黑米皮脱脂后 ,80℃、酸性乙醇 ( 1 .5mol/LHCl-95 %乙醇 =1 5 /85 )、6 0min重复提取两次 ,可实现 95 %以上的色素溶出。提取液选取 1cm比色皿、与 5 35nm波长下测定ABS值 ,计算色价 (E 1%1cm ,λ=53 5nm     ) ,作为一种黑米花青苷类色素含量测定方法 ,可用于黑米品质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27个上海交通大学自育矮牵牛新种质为研究材料,对花色这一重要观赏性状及其花色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用RHSCC比色和色差仪测色方法描述了矮牵牛的花色表型,通过特征显色反应初步判断了矮牵牛的花色素类型,以标准曲线法和pH示差法等方法测定了矮牵牛3类花色素的含量。研究表明:这27个矮牵牛种质的花色可归于5个色系,以紫红色和红色为主;矮牵牛花色在CIELab表色系统中分布较广,而且不同色系花色参数的区分度较大。矮牵牛花瓣中含有类黄酮和花色苷,不含或含少量类胡萝卜素。13个被测种质的花瓣类黄酮含量在2.5~12.2 mg·/g–1 ·FW之间,花色苷含量在0.08~3.88 mg·g–1 FWmg/g·FW之间,而类胡萝卜素在矮牵牛花瓣中含量很低,远远低于类黄酮含量,在7个被测种质中,最高仅为0.216 mg·g–1 FWmg/g·FW,最低为0.004 mg·g–1 FWmg/g·FW。以上结果显示,5个色系矮牵牛所含花色素种类不尽相同,含量也有明显差异,其中紫红色系和红色系花瓣大多不含或含极少量类胡萝卜素,黄色系、白色系和紫色系花瓣的类黄酮含量较高,紫色系和紫红色系花瓣花色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金属离子对黑米花青苷色素吸收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黑糯B糙米皮为实验材料 ,用 1 .5mol/L盐酸— 95 %乙醇 (V/V :1 5 / 85 )溶液提取黑米花青苷色素(BRAP)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 1 1种金属离子以及 (NH4 ) 1+ 离子对BRAP的作用。结果表明 ,未加离子条件下色素溶液可见光区λmax5 35nm ,紫外光区λmax2 80nm ,加入Al3 + 、Fe3 + 、Fe2 + 、Cu2 + 、Mn2 + 、Zn2 + 、Sn2 + 对其吸收光谱有显性影响。其中Al3 + 、Fe3 + 使 5 35nm特征吸收峰发生蓝移 ,Sn2 + 使其发生明显红移 ;Al3 + ,Fe2 + ,Mn2 + ,Zn2 +在 5 35nm附近有增加ABS值作用 ,Fe3 + 有减小ABS值作用 ;延长作用时间 ,Cu2 + 对BRAP吸收光谱的影响表现为λmax5 35nm发生蓝移 ,ABS值减小  相似文献   

6.
5种食用色素对百合切花的染色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5种食用色素对百合切花的染色效应。结果表明,百合花对果绿、柠檬黄适应性较好,其次为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不同食用色素适宜的染色浓度和染色时间有所差异,果绿15 g/L、21 h,柠檬黄11.25 g/L、12 h,胭脂红15 g/L、10 h,苋菜红11.25 g/L、20 h,日落黄15 g/L、17 h;pH值对染色效应影响不显著,各染料溶于蒸馏水时的pH值即可达到较好效果。染色后百合花瓶插寿命稍有缩短,但能达到切花所要求的7~9 d观赏期。  相似文献   

7.
梅花‘南京红’花色色素花色苷的分子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特殊颜色反应、纸层析、紫外 -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表明 :梅花‘南京红’花色色素的 3种主要花色苷分别是 :花青素 3 氧 (6″ 氧 α 吡喃型鼠李糖基 β 吡喃型葡萄糖 )苷 ,花青素 3 氧 (6″ 氧 没食子酰 β 吡喃型葡萄糖 )苷和花青素 3 氧 (6″ 氧 反式阿魏酰 β 吡喃型葡萄糖 )苷。花青苷在根本上决定着‘南京红’的粉红色花色 ,并可能强化‘南京红’的耐寒能力 ,也奠定了开发和利用该种花色色素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植物花瓣呈色的主要化学物质包括类黄酮/花青素苷、类胡萝卜素和甜菜色素。其中类黄酮/花青素苷是分布最广泛的色素,决定大多数植物花瓣的呈色;类胡萝卜素在一些植物黄色至橙红色花瓣中起着作用;而甜菜色素主要存在于石竹目植物,包含甜菜红素和甜菜黄素。目前,关于色素生物合成的分子网络已被解析,主要由一系列结构基因控制;一些与色素合成相关的调控因子在很多植物中被鉴定发现。另外,基于外源基因表达或内源基因编辑的分子育种在一些观赏植物的花色改良中被成功应用。本文系统性总结了植物中3种类型色素合成的分子基础、调控机制及分子育种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植物色素合成分子调控网络的认识,并以期为今后开展花色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试管内形成东方百合鳞茎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 植物名称 东方百合 (Liliumacapulco)。2 材料类别 鳞茎内层鳞片。3 培养条件  (1 )鳞片诱导从芽和增殖培养基 :N6 6 BA 1 .0~ 2 .0mg·L- 1 (单位下同 ) NAA 1 .0 ;(2 )生鳞茎培养基 :MS 6 BA 1 .0~ 2 .0 PP3 3 31 .0~ 3 .0 N  相似文献   

10.
百合不同杂交系品种花粉贮藏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花粉贮藏是解决育种过程中花期不遇以及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环节,该试验以亚洲百合、东方百合和OT杂种系列的12个品种为材料,筛选出适合大部分品种花粉萌发的培养基及萌发率的观测时间,探讨花蕾发育时期[完全显色(-1级)、2/3显色(-2级)]、花粉收集后处理方式[离心管(处理Ⅰ)、离心管口加棉花(处理Ⅱ)、离心管口加棉花和管底添加干燥剂(处理Ⅲ)]、贮藏温度(常温、4℃、-20℃和-80℃)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5%蔗糖+100(150)mg/L硼酸+30(50)mg/L氯化钙为适合大部分品种花粉萌发的液体培养基配方,百合花粉培养24h后测定萌发率为宜。(2)-1级花粉的萌发率比-2级的高且保持生命力的时间更长,如‘Tresor’-1级新鲜花粉的萌发率可达到83.2%,但其-2级只有21%。常温条件最不利于花粉保存,20d时大部分花粉萌发率为0;4℃与-20℃下较利于花粉短期贮藏且差别不显著。(3)经过4℃、120d贮藏,亚洲百合4个品种花粉萌发率最低能保持24.7%,最高能有55.9%左右;2个东方百合品种4℃下花粉萌发率为6.8%~12.7%;花粉在-80℃条件能较长时间保持活力,亚洲百合和东方百合花粉萌发率分别能保持26.7%~61.9%和7.1%~16.2%。(4)各个品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大部分在处理Ⅲ下花粉萌发率较其他两种处理稍高。因此,-80℃结合在离心管口加棉花和管底添加干燥剂(处理Ⅲ)适合百合花粉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11.
彩叶植物具有色彩鲜艳、观赏期长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城市绿化的观赏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天然色素的含量变化使叶片产生绿色、黄色、白色和紫红色等颜色,3种色素在光反应、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影响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遗传调控和外部环境因子综述,为解释叶片呈色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现有...  相似文献   

12.
The influence of headspace ethylene on anthocyanin, anthocyanidin, and carotenoid accumulation was studied in suspension cultures of Vaccinium pahalae.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ethrel (an ethylene-releasing compou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growth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 production, whereas incorporation of 5.0 or 10.0 mg l-1 CoCl2 or NiCl2 effectively reduced ethylene accumulation and improved product accumulation, but AgNO3was toxic to cells. This study showed an overall negative impact of increased ethylene levels in the vessel headspace on phytochemical production in ohelo cell cultures.  相似文献   

13.
曹建军  梁宗锁 《植物研究》2008,28(4):426-432
为了掌握欧报春各花色遗传规律服务于良种生产,通过对欧报春各色花进行色素吸收光谱和薄层层析分析,进行不同花色杂交研究,分析了欧报春各色花所含色素类型及各花色遗传规律。结果显示欧报春群体含多种花色素,单株也可含有多种花色素,形成多变的粉色、红色及蓝色花。黄色深浅主要由类胡萝卜素含量决定。白色对粉色及黄色为隐性遗传,黄色、粉色为显性遗传并有数量遗传特征,黄色与粉色独立遗传。蓝色为多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并具有数量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月季花发育过程中花色变化的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月季‘仙境’为材料,观测其正面和反面花瓣在开花过程中6个阶段的颜色和其花色的L*、a*、b*、C*、h*值变化,花瓣组织结构,以及pH值、花色素含量、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探讨月季花色的呈色机理。结果显示:(1)半开期时,花瓣正面红色最深,花色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在盛开期时达到最高。(2)pH越小时,花瓣红色越深,而且pH值小范围内的变动,就能导致花色的改变。(3)花色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上表皮,并且上表皮呈圆锥形小突起、下表皮为扁平状,故上表皮花色深于下表皮,亮度小于下表皮。(4)a*正面与pH值、花色苷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关系;a*反面与L*正面、L*反面、b*反面呈正相关关系;L*正面与b*正面、L*反面与b*反面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5)众多影响花色呈现的因素中,正面(反面)花色主要是受到花色素苷(L*反面)的直接作用,其他因素则通过影响花色素苷(L*反面)间接影响花色的呈现。  相似文献   

15.
Severe leaf scorch symptoms occurred on oriental lily hybrids cv. Woodriff's Memory cultivated in two commercial greenhouses in Poland. Symptoms included leaf necrosis and malformation, flower bud abscission and flower virescence, distortion and abortion. Naturally infected lily plants with severe symptoms in 1999 had retarded growth and leaf chlorosis and they failed to flower the following year. The presence of phytoplasmas in diseased lilies was demonstrated using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s with universal and 16SrI group specific primer pairs that amplified the phytoplasma 16S rDNA fragment. The PCR products (1.1 kb) of all samples used for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had the same restriction profiles after digestion with endonucleases Alu I and Mse I. The restriction profiles of phytoplasma DNA from these plants corresponded to those of an aster yellows phytoplasma reference strain.  相似文献   

16.
以红色、红心白边、粉红、玫红、黄色、黄心红边、浅粉和白色8种花色丽的格海棠花瓣为试验材料,采用目视测色法、RHSCC比色法和色差仪测定花瓣表型,通过组织切片法观察花瓣色素细胞的显微结构和分布特点,采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连用技术(HPLC-ESI-MS)测定分析花瓣中花青素苷的成分和含量,为探讨丽格海棠花色的呈色机理和花色育种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丽格海棠的明度L*随花瓣颜色变深而降低,红度a*则表现出相反趋势,红度(a*)和彩度(C*)值与明度(L*)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a*和C*是影响L*的主要因素。(2)红花品种花瓣色素主要分布于上表皮细胞和海绵组织中;红白花品种花瓣色素主要分布于上下表皮中,且下表皮积累量更多;粉色花和玫红花品种花瓣色素主要分布于上下表皮细胞;黄红花和粉白色花品种花瓣上表皮中含有少量色素,而黄花和白花品种花瓣几乎没有色素积累。各花色丽格海棠花瓣上表皮细胞均为圆锥形,且红花和红白花品种锥形化程度最高,它们花瓣下表皮细胞均呈扁平的长方形。(3)8个丽格海棠品种花瓣中共检测出15种花青素苷,其中10种为芍药素苷,3种为矢车菊素苷,1种为锦葵素苷,1种为飞燕草素苷,酰化花青素苷占多数;红花品种花瓣中总花青素苷含量最高,玫红花品种次之,黄花和白花品种中未检出;除粉红花品种外,其余含花青素苷的品种中芍药素苷含量最高,均占总花青素苷含量的50%以上,是花瓣的主要呈色物质。(4)丽格海棠花瓣中总花青素苷含量与其红度(a*)、彩度(C*)值呈正相关关系、与其L*值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花青素苷的积累有利于丽格海棠花瓣红色化,并影响其花瓣彩度(C*)及明度(L*);色素分布细胞数量和上表皮细胞锥形化明显影响花瓣呈色,且花瓣主要的呈色物质为芍药素苷,酰基化修饰可能影响其明度。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源黄连木秋季色素含量与叶色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陕西汉中、河南林州、河北涉县和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4个种源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的苗木为对象,用分光光度计和色差仪对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及叶色参数(L*、a*、b*)进行了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种源苗木秋季叶色变化规律及差异,揭示黄连木叶色呈现与叶片色素含量之间的内在关联,为筛选适合城市绿化的优良黄连木种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秋季叶片转色期,随着时间的推移,4个种源黄连木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的比例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河北种源的花色素苷含量较高,叶片呈现红色;陕西种源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片呈现绿色的时间较长;河南、北京种源处于两者之间。(2)各个种源黄连木的叶色参数a*值(红/绿)均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个种源叶色参数L*值(光泽明亮度)也与叶绿素含量间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研究发现,河北种源黄连木秋季的叶色最红,陕西种源黄连木叶片呈现绿色的时间最长;色差仪的应用实现了叶色和各色素含量间量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植物花色形成及其调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物花色的表现、起源与进化、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植物花色主要表现为单色、变色和杂色,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主要功能是指示传粉者和保护花器官。花色素主要包括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生物碱。花色素的存在及其变化是植物花色表现的化学机制,色素在花瓣中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光的作用是花色表现的解剖学和光学机制,细胞液pH值、花发育阶段和植物激素是花色表现的植物生理学机制。传粉者、真菌侵染、机械损伤、园艺措施、光、温度、水分、矿质营养和糖等是影响花色的外部因素。花瓣彩斑主要由基因突变或病毒入侵而形成。  相似文献   

19.
植物花色形成及其调控机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述了植物花色的表现、起源与进化、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植物花色主要表现为单色、变色和杂色,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主要功能是指示传粉者和保护花器官.花色素主要包括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生物碱.花色素的存在及其变化是植物花色表现的化学机制,色素在花瓣中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光的作用是花色表现的解剖学和光学机制,细胞液pH值、花发育阶段和植物激素是花色表现的植物生理学机制.传粉者、真菌侵染、机械损伤、园艺措施、光、温度、水分、矿质营养和糖等是影响花色的外部因蝌素.花瓣彩斑主要由基因突变或病毒入侵而形成.  相似文献   

20.
The status quo of flavonoid biosynthesis as it relates to flower color is reviewed together with a success in modifying flower color by genetic engineering. Flavonoids and their colored class compounds, anthocyanins, are major contributors to flower color. Many plant species synthesize limited kinds of flavonoids, and thus exhibit a limited range of flower color. Since genes regulating flavonoid biosynthesis are available, it is possible to alter flower color by overexpressing heterologous genes and/or down regulating endogenous genes. Transgenic carnations and a transgenic rose that accumulate delphinidin as a result of expressing a flavonoid 3′,5′-hydroxylase gene and have novel blue hued flowers have been commercialized. Transgenic Nierembergia accumulating pelargonidin, with novel pink flowers,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Although it is possible to generate white, yellow, and pink-flowered torenia plants from blue cultivars by genetic engineering, field trial observations indicate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stable phenoty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