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泥鳅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是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付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结果。泥鳅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100,臂数(NF)128;大鳞付泥鳅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49),臂数64(65)。因此,初步推断我们所研究的泥鳅是一种四倍体类型的鱼,它的核型曾有一个2n(50)→4n(100)的自然加倍演变;其较原始类型的核型可能是2n=50(NF=64)。大鳞付泥鳅与泥鳅属较原始类型鱼的进化分歧,在核型演化关系上可能主要表现为由两对端着丝点染色体发生着丝点融合(罗伯逊易位),成为一对具有明显双臂的染色体。我们还发现某些大鳞付泥鳅中可能存在B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三个鲫品系DNA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对红鲫、彭泽鲫、异育银鲫进行红血球DNA含量的检测分析比较 ,以鉴定它们的倍性。结果显示 ,红鲫红血球的DNA含量是 3 0pg ,彭泽鲫是 4 7pg ,异育银鲫是 4 8pg。显而易见 ,彭泽鲫的DNA含量是二倍体红鲫的 1 57倍 ,异育银鲫的DNA含量是红鲫的 1 6倍。采用肾细胞直接制作染色体的方法进行红鲫、彭泽鲫、异育银鲫的染色体倍性鉴定 ,结果红鲫的染色体数目是 10 0 ,为二倍体 (2n =10 0 ) ,彭泽鲫的染色体数目是 162 ,为三倍体 (3n =162 ) ,异育银鲫的染色体数目是 156— 162 ,为三倍体 (3n =156— 162 )。研究证明 :不同品系鲫的DNA含量高低与染色体的倍性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的种质特征,以野生宽体沙鳅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肾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以鸡(Gallus gallus)血细胞DNA含量(2.50 pg/2c,2c指二倍体)为标准,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宽体沙鳅外周血细胞的DNA含量。结果表明:(1)宽体沙鳅的染色体数目为2n=96,核型组成公式为2n=36m+14sm+20st+26t,染色体总臂数NF=146;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2)宽体沙鳅的DNA含量为(2.60±0.36)pg/2c。通过与其他26种鳅科鱼类核型进行比较,发现宽体沙鳅属于鳅科鱼类中的特化类群,其染色体核型经历了罗伯逊易位和染色体多倍化等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宽体沙鳅种质资源保护和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以泉水鱼(Pseudogyrinocheilus prochilus)的肾为材料,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肾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泉水鱼染色体标本,对其核型进行分析。以泉水鱼外周血细胞为样本,鸡(Gallus gallus)血细胞DNA含量(2.50 pg/2c,2c指二倍体)为标准,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泉水鱼的DNA含量。结果表明:(1)泉水鱼的染色体数量为2n=50,核型公式为12m+14sm+14st+10t,总臂数NF=76,未发现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2)泉水鱼的DNA含量为鸡血对照的(1.05±0.04)倍,其绝对DNA含量为(2.62±0.10)pg/2c。泉水鱼的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显示出二倍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的染色体标本.对其肾细胞染色体数目统计分析表明,匙吻鲟染色体组南120条染色体所组成.以测得的核型参数和按Levan,et al.提出的染色体划分标准得出:具有22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6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22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和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染色体臂数(NF)为196,核型公式为44 m + 32am + 44st,t.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系统测定匙吻鲟体细胞的DNA含量,与鸡血细胞标准对照相比为2.69±0.19,以鸡红细胞DNA含量2.3 pg/N测算.则匙吻鲟体细胞DNA含量为6.18 pg/N.根据所得到的结果并结合已发表的鲟鱼类DNA含量和染色体资料,判定匙吻鲟为四倍体物种.鲟形目伍类全部为多倍体起源的鱼类,在细胞水平的进化比较特殊,以染色体加倍的方式进行.染色体加倍及分化,可能是造成鲟形目鱼类种类较多及多倍体类型(4n、8n、12n等)丰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GENOME SIZE     
采用Feulgen-显微分光光度计方法,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3.22pg/2C)测定了长江白鲟、达氏鲟、中华鲟、史氏鲟和北美匙吻鲟的体细胞基因组大小(DNA含量)。结果表明,上述五种鲟鱼DNA含量分别为4.11、8.26、9.07、6.07和3.96pg。长江白鲟和北美匙吻鲟均属于四倍体鱼类,分布在长江水系的中华鲟和达氏鲟两种鲟属鱼类为八倍体类型。史氏鲟初步判断为八倍体,据分析可能存在四倍体的类型。根据所得到的结果并结合已发表的DNA含量和染色体资料,分析了鲟形目鱼类在细胞遗传上的进化特点。鲟形目鱼类全为多倍体起源的鱼类,在鲟形目的两科(白鲟科和鲟科)六个属中,除鲟属外,其他五个属均为四倍体,而鲟属已发现有四倍体、八倍体、十二倍体和十六倍体。说明在细胞水平的染色体加倍与鲟形目鱼类各科、属分化没有直接联系,只在鲟形目形成的早期和鲟形目形成后的鲟属种间分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鲟属鱼类的染色体剧烈分化可能是造成现今鲟属种类数最多(占整个鲟形目鱼类的65%以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淡水三角涡虫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空气干燥法对安徽肥东龙泉山、安徽滁州琅?山、云南昆明海源寺龙潭和湖北恩施龙洞河4产地淡水三角涡虫的染色体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昆明海源寺龙潭的涡虫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16条,24条和32条共3种类型,核型公式分别为2x=2n=16=16m,2x=3n=24=24m和2x=4n=32=32m。安徽肥东龙泉山、安徽滁州琅?山和湖北恩施龙洞河的涡虫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16条和24条两种类型,核型公式分别为2x=2n=16=16m和2x=3n=24=24m。染色体组型分析初步鉴定上述4产地淡水三角涡虫均为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另外本文还对淡水三角涡虫的混倍体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悬钩子属Rubus植物的分类、系统演化和开发利用积累细胞学证据,对悬钩子属空心莓组sect.Idaeobatus 18个种(变种)和木莓组10个种(变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10个种(变种)的染色体数目和26个种(变种)的核型以及该属植物存在混倍体类型为首次报道.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的空心莓组和木莓组sect.Malachobatus植物染色体均小形,绝对长度均在3 μm以下,染色体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约90%)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构成,核型分类主要属于"1A"型(85%以上),说明这两组植物在整个系统演化中处于相对原始的地位.本研究中的28个种(变种)均为整倍体,未发现有非整倍体类型.但是两个组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构有较大差异.在空心莓组的18种植物中,除拟复盆子R.idaeopsis为2n=3x=21、茅莓R.parvifolius为2n=2x=14与2n=4x=28的混倍体外,其余种染色体数目和类型均为2n=2x=14.而在木莓组的10个种中,除寒莓R.buergeri为2n=8x=56外,其余种的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均为2n=4x=28.此外,本研究所涉及的空心莓组11个亚组中的7个亚组的18个种(变种),亚组内的物种间染色体核型构成差异明显,有些甚至超过了亚组间一些物种的差异;而涉及的木莓组13个亚组的6个亚组10个种(变种),亚组间物种染色体核型结构差异较明显,但亚组内物种间染色体核型结构差异较小.本文依据细胞学资料对这两组植物的系统演化和一些种的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新疆、青海和四川等地区小麦族植物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采集于新疆、青海和四川等地的小麦族(Triticeae Dumortier)10属、52种、370份种子材料进行了细胞学观察。该地区小麦族各属种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是从2n=14到2n=84,前者主要存在于大麦属(Hordeum)、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和黑麦属(Secale),而后者全部集中于赖草属(Leymus)。其中染色体数目为2n=28和2n=42的类型出现的频率很高,大多存在于鹅观草属(Roegneria)和披碱草属(Elymus)。除个别种内存在不同倍性的细胞型外,绝大多数种的染色体数目非常稳定。在所有的样本中均没有观察到具非整倍体和B-染色体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齐新萍  张宪春 《广西植物》2011,31(2):181-183
首次报道中国分布的3种瓦韦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线叶瓦韦,2n=42;丽江瓦韦,2n=144;西藏瓦韦,2n=50。其中,线叶瓦韦n=21是水龙骨科一个新的染色体基数。结合已有资料对染色体数目在瓦韦属中的重要分类学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黄藤(Daemonoropsjenkinsiana)染色体核型和基因组的大小,采用体细胞染色体常规制片法与显微摄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黄藤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同时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为内标,应用流式细胞术对黄藤叶片基因组大小、DNA含量和DNA倍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藤茎尖是理想的染色体制片材料;黄藤的染色体数为2n=24,核型公式为K(2n)=1M+17m+5sm+1st,核型类型为2C;核型不对称系数61.20%;黄藤的DNA含量为1.57 pg,基因组大小为1 539.53 Mb,黄藤的DNA倍性为二倍体(2n)。这是首次报道黄藤的核型和基因组大小,为深入开展黄藤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核型和基因组比较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Linn.)和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0,核型类型均为1B,核型公式分别为菩提树2n=2x=30=24m(2SAT)+6sm,小叶榕2n=2x=30=28m(2SAT)+2sm.比较发现,两种植物的核型相似,亲缘关系相近,二者中小叶榕的不对称系数较小(58.16%),为较原始的类型.两者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中间锦鸡儿(caranaga intermedia)染色体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间锦鸡儿(caranaga intermedia)种子根尖染色体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了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类型.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正常核型为2n=2x=16=14m+2sm,还发现了核型公式为2n=2x=16+1B=1st+9m+2sm+1m(sAT)+1sm(SAT)+2m(SAT)+1B;核型公式为2n=2x=16+1B=6sm+8m+2m(SAT)+IB;以及核型公式为2n=2x=15=7sm+8m的变异类型.本研究首次发现了中间锦鸡儿存在B染色体和中间随体,此外还发现存在单体植株.随体具有个体差异,有中间随体和端部随体两种,且无论个体间和个体内B染色体均存在数目和结构的多态性.对其中120粒种子根尖染色体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具有15条染色体的植株占0.83%;具有16条染色体的植株占89.17%;具有17条染色体的植株占3.3%;具有18条染色体的植株占2,5%,其中有一个体中多于的一条染色体始终呈点状;19条染色体的植株占1.67%,5条多于染色体的占0.83%,而多余染色体条数在1~3之间变动的植株占1.67%.  相似文献   

14.
黄喉拟水龟细胞核DNA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黄喉拟水龟 (Mauremysmutica)的红血细胞为材料 ,以鸡红血细胞为DNA标准 ( 2 5pg/2c)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黄喉拟水龟及其两个种群的细胞核基因组DNA含量。黄喉拟水龟的细胞基因组DNA含量为 5 16± 0 2 9pg/2c (n =6 0 ) ;南方种群的细胞核DNA含量为 5 19± 0 30pg/2c (n =30 ) ,北方种群为 5 14±0 30pg/2c (n =30 ) ,两个种群的核DNA含量无显著差异 (t=0 6 84 7,df =5 8,P >0 0 5 )。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核型分析及B染色体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安徽蚌埠地区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该入侵种的染色体数为2n=50,各染色体间形态差异不明显,均为中着丝粒或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相对长度比为1.72,全套染色体未见随体,核型公式为2 n=50=38 m 12 sm 6 B s,核型类型为较对称的2A型。首次报道了存在于体细胞中的异于常染色体的6个B染色体,这些B染色体在不同细胞中保持恒定的数目,并讨论了B染色体的存在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新生境中具有入侵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六倍体细胞类型水生薏苡的细胞遗传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醋酸洋红压片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包括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确定在我国广西西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的水生薏苡(Coix aquatica Roxb.)属于一种新的六倍体细胞类型。这种水生薏苡与已报道的几种水生薏苡细胞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均不相同,它的染色体数目是2n = 30,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和中期Ⅰ的细胞中形成10个二价体和10个单价体。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这种水生薏苡的20条染色体与四倍体的薏苡(C. lacryma-jobi, 2n = 20)的基因组DNA是高度同源的。45S 和5S rDNA分别杂交到这种水生薏苡的两条染色体上,其中各有一条染色体与薏苡中携带45S和5S rDNA杂交信号的染色体具有相同的形状和信号的分布状态。据此推测: 四倍体的薏苡可能是这种新的水生薏苡细胞类型的一个亲本,它的另一个亲本可能是八倍体的水生薏苡(C. aquatica, 2n = 40), 因为这种八倍体的水生薏苡在核型、植株形态及生长环境等方面与新的六倍体细胞类型的水生薏苡相似。  相似文献   

17.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F_1花粉单倍体减数分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和普通小麦杂种F_1的花粉单倍体植株为材料,观察了29株单倍体的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供试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包括2n=21到2n=28等8种类型。发现所有附加有异源染色体的单倍体的每个细胞平均染色体配对数目均大于2n=21的对照植株。在附加不同数目异源染色体的单倍体间,平均染色体配对数目有不同程度差异。这种差异也存在于染色体数相同的植株间。随染色体数目增加,染色体配对数有增加趋势,但有些仅附加2—3条异源染色体的单倍体,其每个细胞平均配对数显著大于中3单倍体对照。认为这一现象是由存在于E组染色体上的控制染色体配对基因所致。花粉单倍体植株在遗传分析中显示了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经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表明黑龙江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Bloch)]的染色体数为150±条,鲫[c.auratus auratus(Linnaeus)]的染色体数为100条。一些研究者将前者称为三倍体,后者称为二倍体。通过显微分光光度法测量了这两鲫鱼雄性个体的红血球和精子的DNA含量。前者分别为112.81和57.57单位,其比值为1.96∶1,后者分别为77.22和37.57单位其比值为2.06∶1。由此证明银鲫雄性的精子发生与鲫一样能正常完成减数分裂。因此,我们认为黑龙江银鲫不是三倍体而是一个二倍体种群(2n=150±,n=75±),鲫为2n=100,n=50。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风毛菊属(Saussurea)5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耳叶风毛菊(S.macrota)核型公式为2n=2x=26=10m+12sm+4st,属2A型;长梗风毛菊(S.dolichopoda)核型公式为2n=2x=26=14m+8sm+4st,属2A型;川陕风毛菊(S.licentiana)核型公式为2n=2x=28=12m+16sm,属2B型;杨叶风毛菊(S.populifolia)核型公式为2n=2x=28=6m+18sm+4st,属2B型;尾叶风毛菊(S.caudata)核型公式为2n=2x=30=14m+14sm+2st,属2A型。这5种风毛菊属植物中,除大耳叶风毛菊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类型与前人报道的一致外,其余4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类型均为首次报道,并在川陕风毛菊中发现1对B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对横断山区两种菊科植物圆齿狗娃花和细叶亚菊进行了染色体数目报道和核型研究,其中圆齿狗娃花为首次报道,2n=18=2x=18m(2SAT);而细叶亚菊的为新的染色体数目,2n=72=8x=56m+16sm,与之前报道的36不同。研究结果发现菊科植物这两个属在横断山及其它地区同时存在二倍体与多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